北約對烏克蘭的幫助,是歐洲最大的陰謀

上個月的25號,三艘小軍艦從烏克蘭的一個地方開往另外一個地方,行走的路線基本上是繞了克里米亞半島一大圈。這3艘船在通過刻赤海峽的時候,被俄羅斯海軍給逮住了,人和船至今都被扣著沒有釋放。

這件事兒發生已經過去10天了,儘管各方都在喊話和斡旋,但是依然沒有解決,局勢反而變得一天比一天不友好了。一開始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互相指責,後來各自調兵遣將佈置防禦陣地,再後來俄羅斯開始在黑海舉行軍事演習了,這個演習時間大概會持續一個禮拜。

此時此刻在事發海域舉行軍事演習,意圖是非常明顯的,俄羅斯人就是想告訴烏克蘭和它後面的支持者,黑海這邊是我的地盤,實在不行咱們就動手,我這兒先把裝備拿出來練練手,你們可以看著驗收一下,看我這些東西行不行。

北約對烏克蘭的幫助,是歐洲最大的陰謀

(俄羅斯軍艦通過歐洲某國海域)

就在俄羅斯演習的時候,烏克蘭那邊朝著黑海方向發射了八枚新型導彈,說是用來測試對海上目標的攻擊能力。早不測試晚不測試,偏偏在俄羅斯海軍演習的時候測試,烏克蘭方面的態度也是很倔強的。兩邊都這個死樣子,真不知道它倆接下去會做出什麼令人意外的事情。

就在烏克蘭和俄羅斯這樣互相挑釁的時候,北約那邊也沒閒著。在最近的一次會議上,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說了一段讓烏克蘭人覺得很暖心的話,他說所有的北約盟友都會向烏克蘭提供強大的政治支持,烏克蘭雖然不是北約國家,但是我們支持烏克蘭的領土完整,將繼續協助烏克蘭加強軍隊的現代化,提升烏克蘭海軍的戰鬥能力。

這烏克蘭和俄羅斯在臺上一亮相,大家就能看出來俄羅斯明顯是強勢的那一方。作為看戲的觀眾,我們總是本能地偏向於弱勢的烏克蘭。所以看到北約的這個聲援,或許有些同學心裡會有點平衡,而且單純從字面看過去,北約的表現好像它是一個見義勇為的好人。

北約要支持烏克蘭軍隊的現代化建設,那肯定是要花大錢的,這錢從哪兒來呢?沒有哪個組織的錢是可以隨便揮霍的。北約的軍費可是牽動著特朗普的神經,他當然不希望錢花在不該花的地方,既然北約要給烏克蘭花錢,那就說明它們覺得支持烏克蘭是划算的,這錢不會白花。

北約對烏克蘭的幫助,是歐洲最大的陰謀

(北約秘書長和美國國防部長)

對於一個很燒錢的組織來說,誰出的錢多,誰的話語權當然也就越大,這北約的經費有70%來自美國,因此美國當然是北約最大的那個股東。北約打算給誰花錢,如果不經過大股東的同意,顯然是不行的。既然北約是美國控股的,那麼美國可以利用這個組織去實現自己的目的,它同意給烏克蘭花錢,自然有其中的道理。

這個道理不是烏克蘭本身特別優秀,值得為它付出,而是烏克蘭恰好夾在歐盟和俄羅斯的中間,給它花錢的結果是既給烏克蘭帶來麻煩,也給歐盟帶來麻煩,還給俄羅斯帶來麻煩,一筆錢讓大家都有麻煩了,這錢花的就值了。

歐盟明明是美國的盟友,可是美國卻要給它找麻煩,這美國人內心也是夠分裂的。美國在全球有很多盟友,歐盟算是最特殊的一個。歐盟的特殊性在於那幾十個成員國大多數都比較優秀,制度先進、科技發達、經濟實力強、人員素質高,要是它們在一起好好玩的話,很有潛力變成一個強大的組織,最後在國際舞臺上佔據一個重要的位置。

可是國際舞臺上的好位置永遠是美國盯著的,它不會讓別人站在這個位置上。結交盟友的目的當然不是讓盟友威脅自己的地位,是為了利用它,也是順便盯著它,防止它離開自己的視野野蠻生長。因此美國從來都不希望歐盟可以健康茁壯地發育和成長,它的命運越坎坷越好,甚至一朝一日混到解體的程度是最好的。

北約對烏克蘭的幫助,是歐洲最大的陰謀

(特朗普和普京會談)

為了能和大洋彼岸的歐盟建立一種直接的聯繫,北約這個早就沒有正經工作的組織被美國給強行保留了下來。北約的大部分國家同時又是歐盟國家,美國正好又是北約的大股東,所以北約只要長期存在,歐盟就離不開美國人的視野。問題是如何讓一個沒有正經工作的組織長期被接受和保留呢?俄羅斯的重要作用就體現出來了。

俄羅斯似乎永遠都被媒體包裝成了一個非常危險的角色,它好像隨時準備著入侵歐洲和亞洲,它倉庫裡的那些核彈頭,註定要發射到北美或者歐洲的國土上。這種論調和過去的蘇聯歷史以及沙皇曆史結合起來,確實讓人覺得俄羅斯的人設確實是充滿危險和侵略的。

蘇聯解體之後還不到30年,俄羅斯至今都沒有變成一個強國,最多也就是外強中乾而已。俄羅斯的內部的政治不太穩定,因為普京的強權高壓統治多少存在著風險;而俄羅斯的經濟也一直靠出售能源支撐。只不過俄羅斯既不缺食品又不缺燃料,總人口又不多,所以它不怕外部的制裁,可以長期跟人耗下去,比如克里米亞搞到手之後,俄羅斯已經跟制裁它的歐美國家耗了4年時間。

除了歷史因素以外,現在的俄羅斯並不具備進攻某個國家的能力或者慾望,但是俄羅斯想要世事安穩歲月靜好地把日子過下去,並不符合美國的意願。因為一個和平的不惹事的俄羅斯會讓美國特別孤單,它會因此失去很多幹大事的理由,比如俄羅斯要是乖巧安靜的話,北約就遲早會被歐洲人拋棄。

北約對烏克蘭的幫助,是歐洲最大的陰謀

(普京2018年就職典禮)

為了使自己不被拋棄,北約只能通過擴張來主動刺激俄羅斯,給自己找點事做。俄羅斯雖然沒實力去侵犯別人,但是它也不希望被別人威脅,尤其是自己的首都莫斯科那塊地方,絕對是它最敏感的底線。莫斯科的周圍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根本無險可守,當年古德里安的坦克衝鋒隊一路向東,差點就到紅場過聖誕節了。

為此俄羅斯絕對不能容忍北約東擴這個事情發生,如果北約國家做了自己的鄰居,那不但沒有安全感,而且還是一種軟弱的表現。於是俄羅斯歷屆領導人都一廂情願地把跟它接壤的那幾個歐洲國家當做它和北約的緩衝國,既然扮演了緩衝國的角色,那就絕對不能容忍它們跟著北約混。

但是這畢竟只是俄羅斯的一廂情願,作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要不要加入某個組織是自己的事兒,並不需要徵求鄰國的意見,如果自己想加入並且對方也歡迎的話,這緩衝國怕是就做不成了。比如烏克蘭在加入北約這件事上總是蠢蠢欲動,而北約那邊也常常是一副投桃報李的曖昧態度,讓烏克蘭很難控制自己。

北約對烏克蘭的支持和保護會讓俄羅斯變得更加衝動,也會對烏克蘭更加敵視。和鄰國保持敵對甚至是戰爭的狀態,這對於一個國際的內政、外交和經濟都會產生持續的負面影響,因為你國內的大環境不安全不穩定,其它的商業活動註定難以蓬勃發展,可以預見的是烏克蘭將會繼續衰落下去。

北約對烏克蘭的幫助,是歐洲最大的陰謀

(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和北約秘書長)

當俄羅斯用軍事手段應對北約對烏克蘭的支持時,俄羅斯就完美地符合了它侵略好鬥的人設,這就會結結實實地嚇到西歐和北歐那些不明真相的群眾,大家都會覺得俄羅斯很危險,就像它們歷史上的老祖宗一樣,遲早會滅掉歐洲。那怎麼辦呢?放眼望去能跟俄羅斯對抗的,只有北約這個組織了,所以大家必須緊抱北約的大腿。

當歐洲人的心裡有了這種不安全感的時候,北約的存在就有了民意基礎,只要北約能長期穩定地待在歐洲,那歐盟註定要在美國的監視下過日子,談不上徹底的獨立自主。

雖然歐盟的領導人心裡跟明鏡一樣,知道美國在通過刺激俄羅斯的方式來嚇唬歐洲人,讓他們覺得歐洲離不開北約。但是心裡明白有什麼辦法呢?想要上臺執政,需要大家投票支持。每當俄羅斯被迫變得張牙舞爪的時候,歐洲人的選票總會投向那些支持北約的政客;誰要是敢提出拋開北約自己單幹,誰的下場總是很難看,比如法國總統馬克龍。

當馬克龍面對各國政要說歐盟應該減少對北約的依賴並組建自己的歐盟軍的時候,大股東美國就感覺到了威脅;當馬克龍的這個建議被德國總理默克爾點贊轉發之後,大股東美國覺得是時候給俄羅斯來一波刺激了,那麼烏克蘭的三艘軍艦繞著克里米亞轉圈這事,真的只是一個巧合嗎?

北約對烏克蘭的幫助,是歐洲最大的陰謀

(危機中一臉苦笑的馬克龍)

如今烏克蘭和俄羅斯進入了比較危險的對抗狀態,我們再回頭看看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的那番話,他說所有的北約盟友都會向烏克蘭提供強大的政治支持,烏克蘭雖然不是北約國家,但是我們支持烏克蘭的領土完整,將繼續協助烏克蘭加強軍隊的現代化,提升烏克蘭海軍的戰鬥能力。

從字面意思上看,這句話充滿正義感,包含著對弱者的支持。可是這句話也意味著歐盟和俄羅斯會繼續對抗和內耗,讓北約這個原本沒事幹的組織長期存在下去,一邊刺激俄羅斯一邊監視歐盟,只有可憐的烏克蘭夾在中間做了馬前卒,走在一條不歸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