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價上網的“攔路虎”!光伏非技術性降本已“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平价上网的“拦路虎”!光伏非技术性降本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我國光伏產業正處於轉型發展的關鍵期。日前,在由中國光伏行業協會舉辦的年度大會上,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副主任陶冶表示,2020年,光伏行業或實現平價上網。但業內多位大咖表示,非技術成本正在成為實現平價上網的“攔路虎”,是光伏行業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據瞭解,光伏電站的投資總成本分為技術成本和非技術成本。從目前來看,光伏行業的投資成本約為4.5元/瓦。但10年來,光伏行業的技術成本下降幅度超90%,非技術成本卻並未呈現同步下降趨勢,在總成本中的佔比高達20%-30%,成為平價上網的重要障礙。

文丨 李倩

中國能源報記者

01、技術性成本可再降30%

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勃華介紹,在降本方面,光伏產業鏈四個製造端均呈快速下降趨勢。他表示,僅今年以來,隆基的硅片價格已實現10次下降,下降幅度約四成左右。多晶組件價格也從2008年的30元/瓦下降到如今的2元/瓦,10年間的降幅約為94%,不含稅成本可低至1.63元/瓦。

“應該說,目前光伏行業還處於成本快速下降的過程中,預計2018-2022年,還有30%的下降空間,且多表現為技術性成本的下降,其中組件成本可降低至1元/瓦。”王勃華表示。

通威集團副總裁胡榮柱表示,在能源結構由化石能源向清潔能源轉型方面,中國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通威旗下永祥股份高純晶硅的生產成本已經降至4萬元/噸以下,處於行業領先水平。與此同時,通威太陽能電池片環節實現連續50個月持續盈利、連續50個月開工率100%、連續50個月滿產滿銷,非硅成本降低至0.3元/瓦以下。

通威股份光伏事業部總裁陳星宇介紹,為推動平價上網早日實現,通威推出了漁光一體的“543領跑計劃”,到2018年底,通威的全部電站要降到5元/瓦以下,明年降到4元/瓦,後年降到3元/瓦。而隨著“531政策”的實施,該計劃進程已經明顯提前,預計今年年底到明年上半年,通威的漁光一體電站建設成本有望降到4元/瓦左右。

據瞭解,從2007年至今,光伏發電度電成本累計下降了90%以上。11月20日,中國電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度光伏組件框架集中採購項目正式開標。從公佈的信息來看,光伏組件價格再創新低,多晶組件最低價低至1.55元/瓦,單晶組件最低價達1.58元/瓦。但隆基股份董事長鍾寶申認為: “明年組件價格即使能降價,幅度也非常有限,絕對不會低於這次的‘底價’水準。”

02、非技術降本勢在必行

去補貼、降電價是光伏企業的共識,不降成本就無法實現降電價。在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趙玉文看來,降低非技術成本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降低非技術成本是實現光伏平價上網的必經之路,非技術成本必須下降!”趙玉文對記者表示。

“在技術成本上,光伏企業通過持續的技術革新,目前產品的技術成本已降至很低,可以滿足平價上網的要求。但在非技術成本上,當下的狀況是在總成本中佔比較高。隨著國家和地方的政策支持、稅費改革以及投資環境的改變,非技術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且空間很大,這方面期待各級政府主管部門更大力度的支持和部門間的相互協同。”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表示。

據記者瞭解,光伏電站的非技術成本主要包括土地使用成本、發電增值稅、融資成本、電網連接成本等。由於不同地區、不同企業、不同電站的情況各異,實際非技術成本略有差異,但總體上,

非技術成本佔比大約在20%-30%

03、非技術性成本如何降

在非技術成本中,土地使用成本佔比最高,大約佔光伏發電投資總成本的8%左右。據趙玉文介紹,在土地成本上,有些地區存在亂收費現象。“土地成本當地隨便開價,沒有約束、沒有管理,且要價越來越高。”除土地成本外,他還提到行業內一直存在的“路條費”。“路條費用應該等於零,但現在仍有0.2-0.3元/瓦的費用。”

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則表示:“土地使用稅和發電增值稅目前均處於較高水平,我們正在積極進行調研活動,以期土地使用稅和發電增值稅實現全免。但必須指出的是,這兩個稅費在整個新能源發電行業都存在,所以我們光伏行業要跟政府充分講清楚,為何給光伏行業減免,而不給其他行業減免。”

晶科電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餘俏琦針對電網接入成本問題表示,這部分成本的下降依賴地方政府和電網溝通,而且,光伏企業應儘量把電站建在電網輻射範圍內,方便與電網接入。

而對於融資成本,多位光伏發電商表示,融資困難是目前不少光伏電站普遍面臨的難題,應該儘快提升金融界對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的信心。胡榮柱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出臺政策進行相關引導,建立並強化金融界對“光伏行業是光明產業”的認知。

“除融資外的非技術成本都與國家體制機制密切相關,是可改變的。”趙玉文表示,“我建議,政府應該推出一項制度,明確非技術成本在總成本中的佔比。比如非技術成本不能超過總成本的5%。”趙玉文說。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國能源報(ID:cnenerg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