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預計2019年農作物病蟲害將高於往年,為何會有這樣的說法?農民該如何應對?

微塵微視界


連續幾年秸稈還田,土壤中殘存大量菌種,蟲卵、蟲繭蛹,農業生產用藥逐年提高,生產成本也逐增加。很有可能疫情無法控制。農村生物鏈也斷了好幾節了,生態嚴重破壞,已經失去生態平衡了,青蛙不見蹤跡,蛇難覓其影,野生動物珍稀了,病蟲害變得肆無忌憚地繁衍!

農民必須引起重視,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冬季要深翻土壤,中耕除草,鬆軟土壤。從長遠看,要有意識地保護好生態平衡,不要見蛇就打,見蟲就滅,見蛙就捕。對土壤要休耕輪作,讓耕地得到喘息機會,不能無限制向土地索取!禁止秸稈焚燒,減緩氣候變暖趨勢!


在明年農業生產上,對土壤要深耕細作,進行滅菌、滅蟲防治一下再播種。不能淺耕、旋了,防止土壤板結。種子要選擇有包衣的種子,要晾曬滅菌,播種前要滅菌滅卵藥液浸泡8小時以上播種。自留種子要用滅菌滅蟲農藥拌種再播種。要根據當地植保站、農技人員指導意見進行防治病蟲害。

各植保網點,要啟動聯動機制,準確測報病蟲情報,向農戶提供防治信息。


長江老農


專家預計2019年農作物病蟲害將高於往年,為何會有這樣的說法?農民該如何應對?

這種可能性是有的,尤其是2018年秋季全國廣泛實施的秸稈還田的項目,對於病菌、蟲卵的滋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

秸稈還田的本意是培肥地力,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但是卻沒有與國內的國情聯繫在一起。國內的耕地數量雖說是18億畝,看著很大。但是平攤到每個農民的身上就沒有多少了。而農民是依靠耕地求生的,只能是連年的種植農作物,沒有一個休耕或者輪更的過程,秸稈在耕地中還未腐熟就已經種植下一茬作物了。這樣,耕地中殘留的蟲卵、病菌等就會繼續的危害農作物。特別是一些地區的秸稈還田措施已經推廣多年,這些地區的病蟲害情況會更嚴重。這也是為什麼專家會說2019年的農作物病蟲害情況會加重的原因。我個人認為這才是主因。其餘額的氣候問題、農藥問題是次要的。

至於說解決措施,很難有效的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土壤中已經殘存相當大基數的蟲卵和病菌了,哪有什麼有效的解決措施呢?除非整塊地在耕作之前使用藥劑進行處理,但是這麼做不現實啊。因此,我個人認為只能是在田間管理上下功夫了,多觀察、增加病蟲害的防治次數以及科學合理的使用農藥了。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農作物病蟲害高發年景,必須具備幾個條件,比方說:

1,暖冬,冬天不下雪,不凍不冷,使休眠越冬蟲害基數不受冷凍風雪侵害而減少;

2,冬旱,有利於病蟲害冬季藏匿使之安全越冬。


無論專家們判斷正確與否,農民兄弟應做好全面抗擊病蟲害的工作。對南方水稻生產區我建議:

及時做好冬季田頭地角雜草“三光”工作,將田頭、地角、田埂的雜草清除,使病蟲害無處藏匿。

並將得過稻瘟病、紋枯病的田塊用生石灰等消毒,將病桔杆清理運到山地深埋,或搬離燒光。對稻穀育秧,要用消病毒農藥浸種、拌種;要選無病田塊作為育秧秧床。



另外在稻禾生長田間管理中,要及時撐握二化螟、三化螟的蟲卵孵化幼蟲期,剛孵化的幼蟲蟲體弱小,抗藥性較差,用藥效果最佳,如果等到稻株大量被二化螟、三化螟蛀芯枯萎,此時用藥已遲,而蟲齡已大,蟲子體強身壯,而且已鑽入稻禾芯中,此時用藥效果極差。


要密切關注稻飛蝨的爆發期,每叢稻達到二、三隻數量的稻飛蝨時,就要及時用藥,等它爆發時再用藥就太遲了。稻飛蝨繁殖能力很強,若三、五天不去稻田觀察,就會氾濫成災,使大片稻禾倒伏病害顆粒無收。

以上只是三十多年前的經驗,供大家參考。


老蛇正宗


有這種說法並不是毫無根據的,2018年農作物病蟲害就比較嚴重,就那玉米來說,今年玉米的單株鑽心蟲數量均達到10幾條左右,較往年的數量多出幾倍之多,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還是秸稈禁燒造成的,由於秸稈禁燒農民只能把費棄的秸稈堆在路旁或溝中,這就對蟲卵的滋生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另外就是機械化收割的原因,由於機械把秸稈粉碎並不能殺死所有的成蟲,它們埋在地下有助於蟲卵的滋生。做為一個農民我擔心這樣長此下去,農作物的病蟲害會一年比一年嚴重。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農民有什麼辦法解決這一情況,那我只能說請你問專家好了。


秀色薔薇


無良科研人員對轉基因作物的普及種植,蟲子為避免吃轉基因農作物只能對傳統農作物進行破壞。隨著時間的變化害蟲也會逐漸產生一定的抗體,從而帶來更大的自然災害。


廣西壯族小夥


農作物病蟲害,病字不論,因氣候,雨水關糸太大。蟲、字。在這裡談下經驗。我探到周易皮毛。和下雨天有關。即辰日下雨起蟲,未日下雨滅蟲。我為農民,幾年觀測靈驗。請參考。


蔚蔚姥爺219


這都歸功於專家的功勞,很快會打臉自己。桔杆禁燒還田就是最大禍害。


吳安秀13


這都是王八蛋專家造成的。


Si乚U


現在所謂的磚家,叫獸,都不如一隻狗🐶


冬暖夏涼82766756


往年怎樣,明年該怎樣!大多所謂的專家太不靠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