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舉辦自治區成立60週年慶祝活動第三場新聞發佈會

12月3日,廣西舉辦自治區成立60週年慶祝活動第三場新聞發佈會,發佈會上介紹了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週年慶祝活動籌備工作情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事業在廣西取得的巨大成就等情況。

廣西舉辦自治區成立60週年慶祝活動第三場新聞發佈會

圖片為新聞發佈會現場。

廣西舉辦自治區成立60週年慶祝活動第三場新聞發佈會

自治區黨委常委、秘書長,籌委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 黃偉京


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60年前,在黨中央親切關懷和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廣西壯族自治區宣告成立,成為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區。60年來,全區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創造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八桂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區各族人民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奮發圖強,富民興桂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譜寫了祖國南疆繁榮發展的新篇章。

(一)綜合實力大步跨越。

2017年,全區生產總值達2.03萬億元,財政收入達2604.32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20499.11億元,分別比1958年翻了9.7番、9.1番、12.5番。培育形成食品、汽車、機械、有色金屬、電子信息等10個千億元產業,其中電子信息等9個產業超兩千億元、食品產業突破四千億元。現代特色農業優勢凸顯,全國60%以上的甘蔗、約50%的蠶繭、45%以上的木材產自廣西,很多農林產品產量居全國前列甚至第一。

(二)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以“兩路”(鐵路、公路)“兩水”(水運、水利)“兩電”(煤電、核電)“兩保”(民生保障、生態環保)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全區高鐵營運里程1771公里,通達區內12個市和周邊所有省份,高速公路總里程超過5000公里,91%的縣通高速公路,沿海和內河港口年吞吐能力分別達2.5億噸、1.1億噸,機場旅客年吞吐量超過2400萬人次。全區城鎮化率由1978年的10.61%提高到2017年的49.2%,農村實現村村通水、通電、通硬化路、通廣播電視、通網絡信號。“山清水秀生態美”成為金字招牌,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前列。

(三)改革開放成果豐碩。

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穩,一批具有廣西特色的標誌性、關鍵性、引領性重大改革加快推進,發展動力活力全面激發。以東盟為重點的開放合作務實推進,“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加快構建,成功承辦15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及一系列重大活動,“南寧渠道”影響力不斷提升,開創中馬“兩國雙園”等國際合作新模式,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重要交匯點作用更加凸顯。2017年,全區外貿進出口總額達572.1億美元,是1978年的212.4倍。

(四)民主法治與時俱進。

先後制定(修訂)實施12個自治縣自治條例和25個單行條例、67件涉及民族事務的政府規章和規範性文件,出臺一系列地方性法規,少數民族群眾當家作主的權利得到有效保障。“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牢牢紮根於各族人民心中,60年來全區沒有發生涉及民族因素影響民族團結的重大事件或案件。平安廣西建設成效顯著,社會和諧穩定,邊疆鞏固安寧,2017年全區群眾安全感達94.01%。

(五)民族文化發展繁榮。

覆蓋城鄉的五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構建,文化惠民活動向基層延伸拓展,村村建陣地、鄉鄉搭舞臺、週週有演出、月月有活動、季季有賽事。一大批富有民族性、地域性、時代性和桂風壯韻的藝術精品應運而生,文學桂軍、灕江畫派等迅速崛起。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興安靈渠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壯族霜降節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八桂文化魅力得到充分展示。

(六)人民生活全面改善。

2017年,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突破3萬元和1萬元,是1978年的105.5倍和94倍。扶貧開發持續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村貧困人口從1978年的2100萬人減少到2017年底的267萬人,全區貧困發生率由70%下降至5.7%。教育事業優先發展,在民族自治區率先實現國家“兩基”目標、率先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健康廣西建設紮實推進,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完善,全區居民平均預期壽命從1963年的60歲提高到2017年的77.03歲。

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以來的60年,是全區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不斷創造發展奇蹟的60年,是廣西經濟社會面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實現“換了人間”的60年。這些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輝煌成就,都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英明領導、親切關懷下取得的,都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取得的。

站在改革開放40週年、自治區成立60週年的歷史新起點上,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全區各族人民,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攜手共進、同心築夢,努力把八桂大地建設得更加和諧美麗。希望各界人士和各位記者朋友一如既往地關注廣西、宣傳廣西、支持廣西,幫助我們把富民興桂各項工作做得更好,共同譜寫新時代廣西發展新篇章!

廣西舉辦自治區成立60週年慶祝活動第三場新聞發佈會


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籌委會辦公室副主任 周光華

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週年

慶祝活動籌備工作情況


慶祝自治區成立60週年,是我們廣西5600萬各族人民的大喜事。自治區黨委、政府堅決貫徹黨中央關於辦好大慶活動的原則,在中央代表團籌備辦的精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自治區籌委會辦公室和各市周密部署,紮實高效推進各項籌備工作。

一、精心組織策劃“八個一”重大活動,凝心聚力唱響全區各族人民團結進步的主旋律

一是召開一個慶祝大會。各項工作逐步就緒,通過舉辦自治區成立60週年慶祝大會和群眾文藝表演,充分體現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的親切關懷,充分體現廣西各族人民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定擁護和衷心愛戴。

二是舉辦一個成就展。目前已布展就緒,通過舉辦自治區成立60週年成就展,充分展示改革開放40年、自治區成立60年來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光輝歷程和輝煌成就。三是舉辦一場文藝晚會。目前正緊鑼密鼓地排練節目,屆時將以文化藝術的形式講述民族團結、邊疆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廣西故事。四是開展一系列的宣傳活動。在中央和自治區主要媒體開設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自治區成立60週年專欄,在網站、微博微信和新聞客戶端開設迎慶頻道或專題,全方位開展“輝煌60年·壯美新廣西”系列宣傳活動,創作《滄海絲路》《北部灣人家》等影視作品,拍攝《相約廣西》《壯美廣西》等宣傳紀錄片,在北京開展民族文化藝術展覽展演,全面反映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廣西的成功實踐。五是開展一系列文化體育活動。面向基層,舉辦了內容豐富多彩、群眾喜聞樂見、民族特色濃郁的書法、繪畫、攝影、划龍舟、馬拉松、歌詠歌唱比賽等文體活動。六是開展一系列慰問活動。目前正在全區範圍內,對為廣西解放、建設、改革、發展、穩定作出貢獻的先進模範人物和老幹部、老黨員、老同志的代表,以及基層的各族幹部群眾進行走訪和慰問。
七是召開一次表彰大會。已於11月28日召開自治區第八次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表彰為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等各個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八是辦好一批民生實事項目。在全區實施和建成了一批惠及各族群眾的民生實事項目。通過這一系列的大慶活動,唱響中國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民族團結好的時代主旋律,凝聚起全區各族人民感黨恩、聽黨話、永遠跟黨走的堅定信念和磅礴力量。

二、聚焦大慶籌備主要工作任務,動員全區各族人民喜迎大慶、參與大慶

圍繞“八個一”重大活動,突出45項主要工作任務,制定執行50多個方案,編制30多個工作手冊,抓緊推進落實。其中,“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活動、大慶徽標和吉祥物設計與製作、廣西60週年紀念郵票首發儀式、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自治區成立60週年新聞發佈會、第14屆全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中央電視臺“心連心”藝術團在桂慰問演出等10多項任務已完成,慶祝大會、群眾文藝表演、文藝晚會、成就展、第十二屆中國(南寧)國際園林博覽會等工作基本就緒。通過中央和自治區各類報刊、電臺、電視臺、網絡等宣傳平臺,全方位、多角度向全國、全世界推介“壯美廣西”這一亮麗名片,掀起全區各族人民同樂共享大慶的歡樂氛圍,彰顯全區各民族大團結、大發展的和諧局面。

三、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紮實推進民生項目建設

2016年以來,全區集中財力物力突出建設一批公益性、民生性、基礎性的大慶惠民實事項目,讓全區各族人民得到真真正正的實惠。目前,7個重大公益性項目總投資完成率達100%,並已開始試運行或建成投入使用。廣西文化藝術中心、廣西國際壯醫醫院、北部灣大學建設項目已建成使用,桂林機場航站樓擴建工程、南寧會展中心升級改造工程已投入使用,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已通車運營,第十二屆中國(南寧)國際園林博覽會,將於12月6日在南寧開幕。

總的來說,我們的大慶籌備工作現已準備就緒。藉此良機,我們誠摯地邀請各位朋友與我們一起喜迎大慶、歡度大慶、共享大慶,也希望各位向全區、全國、乃至全世界宣傳推介壯美廣西,讓海內外各界人士瞭解廣西、走進廣西、熱愛廣西。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週年慶祝活動一定能夠辦得隆重、辦得精彩,辦出水平、辦出特色,讓黨中央滿意,讓全國人民、全區各族人民滿意。

廣西舉辦自治區成立60週年慶祝活動第三場新聞發佈會


自治區民宗委主任、籌委會辦公室副主任 何朝建

廣西舉辦自治區成立60週年慶祝活動第三場新聞發佈會


自治區發展改革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 潘巍

廣西舉辦自治區成立60週年慶祝活動第三場新聞發佈會


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孫大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事業

在廣西取得的巨大成就


195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我們堅持把維護民族團結作為重大政治責任來堅守,深入貫徹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持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建設,不斷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紮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了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生動局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事業在廣西取得了豐碩成果。

——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不斷鞏固發展。我們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全過程,充分利用每年舉行的“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和自治區、自治縣、民族鄉逢10週年慶典等重大活動,集中宣傳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在全社會唱響“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民族團結主旋律,使“兩個共同”“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牢牢紮根於各族幹部群眾心中。堅持重在交心、重在平時、重在行動、重在基層,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鄉鎮、進學校、進宗教活動場所等“六進”活動,湧現出一大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區(單位)”、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個人。支持引導各族人民群眾共居共事共學共樂,將“壯族三月三”設定為法定節假日,推動上百個傳統民族節慶復興。將《民族理論與政策》打造成精品在線大規模開放課程,帶動各級各類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提升成效。各民族長期親如一家,朋友圈、社交圈、生活圈不斷擴大,全區有130多萬個家庭由兩個民族以上組成,各民族同飲一江水、同耕一垌田、同住一個村、同組一個家、同讀一個班、同過一個節的和諧景象隨處可見,就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各族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日益增強。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加強民族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我們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堅持把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作為戰略任務來抓,大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大力弘揚和保護優秀民族傳統文化,推動民族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繁榮發展八桂文化,努力建設具有時代特徵、壯鄉風格、和諧兼容的民族文化強區。著力構建覆蓋城鄉的五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文化惠民活動向基層延伸,形成村村建陣地、鄉鄉搭舞臺、週週有演出、月月有活動、季季有賽事的群眾文化新格局。深入挖掘廣西特色民族文化內涵,創作了一大批富有民族性、地域性、時代性的桂風壯韻藝術精品,電影《劉三姐》風靡海內外,《印象·劉三姐》首開國內大型實景演出先河,《八桂大歌》《碧海絲路》等13部舞臺精品榮獲“文華獎”,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連續舉辦20屆,文學桂軍、灕江畫派等迅速崛起,成為亮麗的文化名片。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興安靈渠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壯族霜降節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少數民族文化遺產得到有效保護和傳承。

——少數民族幹部隊伍不斷髮展壯大。自治區成立之時,全區共有幹部138652人,其中,壯、瑤、苗、侗等少數民族幹部38292人,佔地方幹部總數的27.6%。6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區認真貫徹“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好乾部標準,大膽選拔使用少數民族幹部,努力打造講政治善執行、素質高本領強、作風實形象好、敢改革勇破難、堪當富民興桂重任的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至2017年底,全區共有公務員及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單位)工作人員283642人,其中,少數民族122894人,佔43.3%,高於少數民族人口比例4.4個百分點。

——民族事務治理步入法治化軌道。60年來,我們全面加強法治建設,把貫徹民族區域自治法作為重要任務,完善配套法規,先後制定(修訂)實施12個自治縣自治條例和25個單行條例、67件涉及民族事務的政府規章和規範性文件,出臺一系列地方性法規,保障少數民族群眾當家作主的權利,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治理民族事務的能力。紮實推進社會和諧穩定模範區創建活動,加強平安廣西建設,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推進基層管理服務網格化智能化社會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邊境管控和社會治理,依法堅決打擊“三股勢力”和敵對勢力滲透破壞活動,嚴厲打擊涉毒、涉槍、走私及拐賣人口等嚴重跨境違法犯罪活動,維護了祖國南疆的和諧穩定和長治久安。

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廣西舉辦自治區成立60週年慶祝活動第三場新聞發佈會


廣西舉辦自治區成立60週年慶祝活動第三場新聞發佈會


廣西舉辦自治區成立60週年慶祝活動第三場新聞發佈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