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的上海人都怎麼樣?

解偉成


每個地域都有各式各樣不同性格的人,每個地域的人都有那麼微小的相似之處。在上海14年,幾乎佔了生命的2/5,遇到過上至80歲下到剛出生,形形色色的上海人,很難用“都”怎麼樣來形容,因為老中青幼四代人,差別真的非常大。如果非要找到一些共性,我勉強湊幾個吧:

第一,你首先可以非常明顯得感覺到,老中青幼四代上海人的開放和融合程度,的確在飛躍著。

在60-80歲左右的上海老人那裡,你幾乎聽不到普通話,他們不會講,他們每天交流的也都是和自己一樣在上海生活了一輩子的人,對於外來人群,會存在隔離。

在45-60歲左右的上海人那裡,你的確經常能感覺到若有若無的排外,不是所有的這個年齡的人都存在這個思想,比起他們的父母,已經好很多了,他們在當面基本不會有任何差異化對待,只有在很熟悉,或者他們認同你已經是他們群體中的一員了,才會在聊天中吐露“硬盤”、“鄉下“之類,在你聽來略帶不舒服的詞彙,而這些詞彙,的確流露出他們的一些優越感和排外情緒。

在20-40歲左右的上海人那裡,幾乎已經感覺不到差異了,這幫人日常交流用的基本也是普通話,甚至會出現很多上海話講不清楚,即使在用上海話交流的時候,還得夾雜著普通話才能說清楚的局面。他們與其說是上海人,不如說是世界人,因為出國留學、滿世界滿中國地跑工作、旅遊,他們在非常開放地接受外來精英進入上海的同時,也在非常愉悅地奔向全中國和世界。我身邊這個年齡階段的朋友,正是去全國各地做志願者、去全世界窮遊的主力軍。

到了10來歲及以下的孩子,我只能說,他們估計幾乎沒有上海人的身份認同感了。以我兒子和他的小夥伴們為例,在班裡,能講上海話的孩子大概就一兩個,即使能聽懂,說出口的也都是普通話。我兒子因為太喜歡內蒙古(去旅遊過),幾次三番表示他是內蒙古人。而且雖然奶奶一直跟他講上海話,他也只能維持聽得懂但絕對不說的狀態。以至於現在幼兒園都開設上海話課,強制小朋友學兒歌。

這個變化,在我看來,是非常正常的。很多人都覺得上海排外,我想問的是,你們家鄉不排外嗎?在我的故鄉,不要說七八十歲的老人,很多青壯年到現在也不會、不願意講普通話,看到外地的人都敬而遠之。這是一個地域認同和自我保護非常正常的表現,但為什麼大家對上海的”排外”就充滿了敵意呢?這難道不是自己的自卑情緒在作祟——比如看到一個富人對自己愛答不理,就會很憤恨地表示這個人素質太差,嫌貧愛富。而到自己看到一個乞丐的時候,有沒有展現出一視同仁的態度,上前把手裡的饅頭分給他一半呢?

第二,我的感覺是,上海小姑娘真的是非常嗲,這是一種優越大環境下富養出來的群體氣質。

上海小姑娘的富養,不僅僅是在一個家庭裡面,整個社會對她們都有額外的喜愛和呵護。可能一個是因為上海生活壓力大,生女兒一點不比生兒子讓人沮喪,反而覺得“不錯不錯,以後老酒有的喝了。”其次,一個大移民城市,對於“傳宗接代”的概念非常薄弱,大家都沒啥根,上述不過三代,所以生兒生女完全無所謂。第三,吳儂軟語,一定要小姑娘講起來才好聽,上海姑娘本來就白皙高挑,舉手投足溫柔軟糯,再加上吳儂軟語,的確非常招人喜歡。所以見到上海姑娘,就忍不住心生呵護之意。慢慢的,小姑娘們也就越來越嗲了。

但就如賈寶玉講的,為什麼未婚的女孩子是珍珠,結了婚生了孩子就變成魚眼珠了。我也十分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嗲的上海姑娘,一旦成了上海大媽,就出奇得彪悍。我曾在排隊時看到一個大媽對插隊的一個爺叔喊道:“你打我啊?你碰我一下, 我就裝死給你看,嚇不死你。”笑得我站不住,實在是太彪悍了。


獨立人養成號



作為一個在上海漂了三年的北方人,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題主我對上海人的看法。

首先,在上海有很多外地人,個人感覺在鬧市區,外地人往往佔了上海人數的一半之多。

其次,說到上海人,其實和他們在一起共事的時候都還蠻客氣的,雖然說絕大部分上海人都有一種與身俱來的“優越感”,但是不代表外地人就差勁!個人覺得,主要是一些自卑的本地人要將他們的優越感以瞧不起外地人的方式表達,說白了和你差不差沒關係,所以作為外地人,要學會不卑不亢,或者你越把它當回事它就越是一回事,你不把它當回事那也就沒那麼回事。

最後,我覺得上海人屬於那種典型的現代人,你喜歡城市肯定會喜歡上海也會喜歡上海人的!

反正我身邊的上海人都蠻客氣的,其實題主如果有所顧慮的話大可不必擔心,現在的人素質真的是越來越高了,難免會有一兩個“害群之馬”,但是這是每個地方都避免不了的,所以建議題主不要對上海人有所遐想。畢竟你怎麼對別人,別人也會怎樣對你,都是一些人之常情的事情。祝好!


金城通


真人真事。

我同事的媽媽就是上海人,以前當知青來我們這裡,嫁給一個貴州人就沒有回去了,和她姐姐一起在雲南安家落戶了。


她媽媽是那種特別摳門又愛佔小便宜的人,並把這性格絲毫不差的遺傳給我同事。我同事一年不買一件衣服,都是穿她表姐不要的,包括鞋子內褲。她爸爸穿她姨爹的,她媽媽穿她姨媽的,她穿她表姐的,她女兒穿她侄女的。但不要以為她姨媽就是大方的人了,有一次她姨媽搬家,她表姐給她一雙皮鞋,剛拿過來她姨媽就拿回去了,說:“還可以穿,我再穿穿又給你。”

我這同事她媽也是很吝嗇的,她爸爸60歲生日,想吃羊肉,我同事去飯館訂了一斤羊肉,準備給她爸過生日,結果她媽硬是嫌貴叫退了。她爸爸長期被壓制,特別饞,想吃核桃,偷偷買了10個,回家被她媽罵得狗血淋頭。



我同事跟我說,她爸想喝黃金酒,她本來打算買的,去超市一看,100多,太貴了,不買了。有次我們去買菜,我說我想吃炸蘑菇,她說她也想吃了,但是蘑菇太貴,她就說:“我還是不買了,蘑菇還要油炸,油也貴,等你炸好了我來吃點吧!”我當時真是無語了。

這就是我見過的上海人,真的是超級無語的一家人。


情愫殘心


在上海最痛的事情是,你接納了超過本地人口的全國各地的人,還在被認為排外,還說上海人把外地人都當鄉下人。

全國人民都知道上海人有句把外地人都稱為鄉下人的梗,認為上海人作為城市人看不起外地人高高在上的優越感姿態。其實這句話是以訛傳訛不理解真實意思的胡亂帶帽,每次聽到外地人把這句話來鄙視上海人,猶如有刺梗喉,說不出的不痛快。

這句話的形成有其歷史原因。

上海是座移民城市,居住在城市裡的人們都是移民。,我稱為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只不過我爺爺的祖爺爺的先輩由山西碾轉往南方遷徙,我爺爺的祖爺爺來到上海不再南遷而定居上海落戶,只是來上海定居早幾代而已。一般的市民往上推2-3代,基本都是外地遷移來上海的,以蘇浙人口為多,絕大部分是農村人口。特別是近代上世紀二十年代起至五十年代戶籍制度控制期間,上海人口急增。

以前的上海人大部分都生活在里弄,房屋擁擠簡陋。鄰里間沒有秘密,相互交往緊密,不像現在樓裡對門是誰也有可能不知道。家家戶戶都有親戚朋友來往,定居上海的都有還在外地農村生活的親友來訪,看到陌生人都會打聽哪家鄉下來人了,親戚朋友從農村帶來的農副產品都會轉贈鄰里大家共享,曰鄉下人來了,帶點東西大家嚐嚐。這是鄰里間把不認識的人稱為鄉下人的起源。當然也有親友是外地城市人口,鄰里交流時會帶一句不是鄉下的是哪裡哪裡的,比如說蘇州的、寧波的以區別農村來的。

移民來到上海以後逐步適應上海城市生活,雖說當時公共衛生設施不發達,也慢慢的改掉了在農村時的隨地大小便、隨地扔棄物垃圾的陋習。農村來的親友不習慣上海人所用的馬桶,街角屋後,兩邊一看沒人就隨地方便了,鄰里間就會產生矛盾,主家出面打招呼,不好意思,我家鄉下人不懂規矩。

五六十年代開始,上海馬路上大的十字路口裝有紅綠燈,有交警看管,對亂穿馬路的人加以勸誡,多數外地農村來的人都會說我是鄉下來的鄉下人不懂,交警就會解釋紅綠燈的用處和規則。

在五十年代當時很少有旅遊、公幹的人員來上海,絕大多數都是探親訪友,而上海人的親友大部分是外地農村人口,在上海人口中就有將外地人統稱為外地鄉下人的說法。

久而久之上海話把不懂規矩,有陋習和沒見過世面的舉動統稱為鄉下人而不是稱外地人為鄉下人。

現在上海口語中,不管是什麼人,就是家裡人、朋友間把對方的大驚小怪的樣子或者一般人都瞭解你卻不明白的或者不守規矩亂來的都會玩笑說句鄉下人。

說上海人排外的話,大多數上海人是近代外地來的移民,排外的城市如何讓他們站住腳如何呆得住?

上海絕對不是把外地人鄙視成鄉下人而感覺自身高高在上的城市。

以訛傳訛也該休矣!


陋街小百姓


上海人性格開朗,上海人熱情好客,上海人固步自封,上海人墨守成規,這就是各種特色組成的上海人。

以前在外地,認為上海人清高.排外。融入上海四年,上海和其他地域的人沒有明顯差別,都是吃五穀雜糧,都是塵世中的俗人。

凡人一枚,接觸不到上流社會。在熙熙攘攘人流中,簡裝.樸素是標配,也愛逛商場,也愛買打折的食品,也會因還價遭到奚落。在相仿的同齡人,他們的口中也是油鹽醬醋,房子,票子,一樣的俗不可耐,一樣的普通小市民。

不是吹的,我在某些上海人眼裡,還是半個文化人,多了一份尊重。

上海人有一種天生的‘’高貴‘’,不屑於從事低賤的工作,做保潔的,做保姆的,掃馬路的,掏下水道的,端盤子的,沒有一個是上海人。他們寧可守著微薄的工資過著清貧的日子,也不願意拋頭露面去做讓人瞧不起的事情。

上海老年人愛旅遊,多數選擇的是一日遊,三天二晚的近郊遊。上海老人虛榮心特強,愛比較,兒女的收入,幾套房子,全是優勢。上海老人愛買打折商品,到處能看到促銷,九折大甩賣。

總之,上海是一個懂規矩,守秩序的城市,所謂的高不可攀,那是一個神話。


秋平171152879


我來說幾句吧,我是來自重慶的新上海人,同濟研究生畢業後一直在一壟斷國企上班將近10年,身邊95%上海人,對上海和上海人可以說是瞭如指掌。上海人大都守規矩,講原則,安分守己,但是大部分人格局意識較小,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缺乏大胸懷大格局,很好的打工者,這可能也是物質生活比較充足吧,沒必要去奮鬥。


47721739


本人上海人 由於做的服務行業 經常會接觸到一些所謂的刁民 就本地人來說一般年紀大點的 素質差的佔比相對高一些 年輕的這一代似乎佔比較少 但綜合來看素質差的這些人普遍都有一個缺點 就是生活不怎麼富裕 通俗點講就是窮人 人越窮志越短 這種情況在中老年人之中尤為突出。鄰居家小孩某天晚上玩了他奶奶的手機 造成流量收費 老人在電話裡和客服吵了半個多小時 小孩子不懂事 你們不該收這個錢 最後還是給他退錢了 一臉的得意的說了句 我不是稀罕你們這點退費 我就是覺得你們的做法不對 你不要以為我稀罕你們退的這五塊八毛錢…… 典型的得了便宜還賣乖

這類人看到的多了 你就會發現 無論對於上海人還是外地人 這個社會本就如此 有人善良 有人惡毒 有人守法 有人犯罪 但無論我們是上海人還是外地人 都應該努力做好自己 無愧於自己 無愧於家庭 無愧於社會


一炮超人


我是上海人,上海人普遍比較守規矩,不愛管閒事,不愛張揚,常常不急不躁,凡事講等價交換,既不會讓對方吃虧,也不願做冤大頭。不問人家財務狀況,也不會透露自己財務狀況,既不會輕易開口借錢,也不會輕易借給別人。上海人一般自顧自的多,過節什麼的上飯店小聚度過的多,大辦特辦年貨的現在幾乎沒有了。上海人比較實在,不會為面子去浪費,如上海人開比亞迪秦很多,因為有牌照送,開七八年沒問題就行了。上海人特獨處獨享,來杯咖啡可以坐半天,約上三二好友打半天球,還是aa制。上海年輕人穿著未必是大牌但一定很得體精緻,一般會戴枚鑽戒或好表。插畫作者果醬女王俞果。歡迎關注



畫家俞果


光陰似箭轉眼間來上海十五個年頭了,作為外地人,我的感受是上海人是全中國綜合素質最高的人,也是最有契約精神的人,更注重隱私權的人,更是不喜歡打擾別人也不喜歡被別人打擾的人!上海人不排外只排毒而已,有些外地人和上海人三觀不合就說上海人排外我堅決不同意,許多外地人都誤解上海人了!建議外地人多交幾個上海人好友才能瞭解上海人的好以及上海這座城市的魅力了,最後一句話我想說:魔都的魅力天下無敵,魔都人更是優秀無比!!!


功夫熊貓245233936


上海人是很有話題,分幾部份:一、老一輩上海人二、從上海遷出去到外地的上海人三、沒離開過上海的上海人。這是一個有特殊氣質、特點鮮明的群體。在眾多人群中,一經接觸,你就可以辮出他是上海人。1、鈔票意識強,有理財的天份,2、鄉結濃重,葉落歸根,在外地的上海人表現較重,自巳哪怕回不去上海,有個長輩在上海,後代那怕睡閣樓也要回上海3、老一代上海人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咱們上海對國家貢獻如何如何?卻隻字不提國家把最優質資源都配置給了上海4、沒離開過上海的上海人,比較崇尚進口貨,外地人全是鄉下人,外地產品以大興貨居多,外地有錢人統稱為暴發戶5、上海對吃的方面一般般,但穿的方面極富個性,就是工作服也齊整筆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