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看貴州“三個變化、兩個創新”

改革开放40年:看贵州“三个变化、两个创新”

改革开放40年:看贵州“三个变化、两个创新”
改革开放40年:看贵州“三个变化、两个创新”

貴州交通改善。楊雲攝

中國“天眼”、大數據與立體交通“三變”以及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兩新”成為當今世界對貴州新認識。

改革開放40年,貴州新時代“三變”“兩新”顛覆了貴州數百年形象符號“地無三尺平、天無三日晴、人無三分銀”及“夜郎自大、黔驢技窮”等“三言”“兩語”。

在貴州經商25年的臺商童宥霖對貴州之變有自己的感知體會,“以前貴州交通確實很不方便,運貨到廣東,走到黔南州獨山縣就不好走了,路況不好。”

“現在我小孩也到貴州發展。”談起近幾年貴州交通條件的改善,童宥霖不住點贊。

“高鐵、航空、高速公路,入黔出黔很方便。”2018年春運來臨,上海入黔求學的王琳琳告訴記者。天塹變通途,黔道之變,讓貴州距離世界更近,也吸引更多青年入黔。

2017年底,貴州已有1個幹線10個支線機場,貴州支線機場出港直飛航線達到130餘條。

交通的改善,讓貴州的發展有了更多的可能和預見,大數據、智能製造等新興產業方興未艾,讓貴州的發展有了堅實的翅膀。

改革开放40年:看贵州“三个变化、两个创新”

山還是過去的山,水也是過去的水,這塊中國的寶貝之地,何以昔日是讓人抬不起頭的省份,今天成了中國人的“驕傲”?

“這是時代之變,大勢所為成就貴州之變。”入黔參訪的華文媒體人士任傳功告訴記者,“農業文明興起於大河流域的沃野平原,工業文明依賴於礦產資源富集和沿海港口等交通便利之地,如今進入生態文明新時代,‘見面容易拉話難’的山地,逆襲成為綠色財富時代的優質資源。”

曾經的千山阻隔如今連成風景線,“開門見山”的貴州人吃上“鄉愁飯”。目前,貴州70餘個景區已可以實現30分鐘進入高速公路系統。2017年貴州旅遊總收入達7116.81億元人民幣。

新時代財富追逐生態。惠普、富士康、IBM、微軟、高通等企業紛紛投資貴州,蘋果中國雲、華為、騰訊等數據中心在貴州落地。

貴州省商務廳數據顯示,已在貴州落地的200多個大數據項目投資額超過2400億元,落戶貴州的世界500強企業和中國500強企業已超過150家。

“貴州發展,中央和各方的大力支持很重要。”貴州省政協委員姚磊認為。

著眼於東西部均衡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貴州的發展得到了中央和發達地區的傾力支持和援助。為激勵貴州探索西部欠發達地區後發趕超,國家為貴州提供了大數據綜合發展試驗區和生態文明國家級試驗區、西部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三大發展平臺;中央部委和包括深圳、蘇州、青島等發達地區均伸出援手對口幫扶貴州。

“貴州發展,貴州人自信、自強更重要。”外界對貴州這樣評價。貴州銳意創新改革,在脫貧攻堅、加速發展等方面打破瓶頸,實現了綜合經濟實力、決戰脫貧攻堅、基礎設施建設、改革開放創新和增進民生福祉五大推進。

“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後發趕超關鍵一招。”貴州省省長諶貽琴表示:今後五年,貴州將更加奮發有為推進國家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實現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新跨越。

東看南望。貴州被納入長江經濟帶和珠江-西江經濟帶,受益於大交通格局形成,貴州東西南北四向均可有所作為,過去的地理劣勢正在轉化為地緣優勢。

貴州不沿江、不沿海、不沿邊的“三不沿”狀態正在轉變為近江、近海、近邊“三臨近”發展優勢,迎來更多的開放機遇。

目前,貴州與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經貿往來。

“江南千條水,雲貴萬重山。五百年後看,雲貴勝江南”。如今的貴州人常引用明代劉伯溫的詩來表達自己的信心和期待。

貴州省長諶貽琴說:今天的貴州不再墊底,不再是落後的代名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