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那些慢慢消失的城中村,是否永遠深藏在你心底記憶深處

武漢那些慢慢消失的城中村,是否永遠深藏在你心底記憶深處

“黃土、老樹、瘦溪悄然遠去,生活之舟將我載入另外一個世界,接受另一種生活的鍛造和洗禮。我學會了裝模作樣穿西服,故作紳士地扎領帶,蹩腳地跳什麼‘慢三’、‘快四’……可是,我總覺得,那個我是那樣陌生。我不願失去故鄉賦予我的一切,一些不願失去的卻正悄然漸去,時時感到靈魂深處的失落與不安。”

道出了多少離家來到一線、二線城市打拼的人的心聲。他們背井離鄉,為了能多攢些生活費省吃儉用,只能在謀生城市租住著廉價的安身之所(大多是城中村),在城市和農村的夾縫中生存。雖然只有“10平米的蝸居”,但是在這裡住著的都是有著“100平米的夢想”。

武漢那些慢慢消失的城中村,是否永遠深藏在你心底記憶深處

武漢一直有著“中國最大縣城”的稱號。從衛星圖上“俯瞰”全城,密密麻麻的城中村落如星羅棋佈佔據三鎮。據相關調查,武漢城中村的數量和規模已居全國之最

武漢那些慢慢消失的城中村,是否永遠深藏在你心底記憶深處

對於城中村,有的人愛,有的人恨。

一個初來武漢的城中村租客:城中村,我在武漢的起點,對於武漢,我一無所知。剛來武漢那會兒,是城中村接納了我。在這裡,我認識很多新朋友。這裡,是我人生的第一個起點。

一個來武漢待過一段時間的租客:城中村,我住過的最爛的房子。迫於生活的壓力。我選擇了城中村,不開燈的時候房間裡暗到讓人心驚。走出門去,處處都是奇怪的惡臭。垃圾成堆,空氣中飄散的各種食物的分子,簡直讓人反胃。

一個住在城中村的吃貨:城中村,我吃過的最多的美食。自從搬了進來,就能每天被美食叫醒。這裡的美食簡直多到眼花繚亂,每一天都能變著花樣來滿足自己的味蕾。這裡也經常會有開著豪華跑車的人出沒,只是為了尋見那些口口相傳的好吃的。

一個在城中村常住的租客:城中村,我經歷了太多的離別。開始來的時候彼此都不認識。隨著時間的推移,人越來越多,漸漸熱鬧起來了,鄰里之間越來越融洽。有時候還會約著一起湊一桌麻將,只是這種現狀維持了不到2個月,鄰居搬走了,新租客又來了。剛開始還能付出真心,但是走的來了,來的又走了。真的很累。愛

一個在城中村落腳的小白領:城中村,我省了很多錢。如果不是遇見你,我可能會一直很窘迫,我可能一直就是那個傳說中的月光族。現在的自己,雖然住的不算好,但是也能勉強接受。租房剩下的錢,我去看了很多的風景,參加了很多自己想去的活動,報了一些自己喜歡的興趣班,覺得自己正在以自己喜歡的樣子生活著。

一個暫住城中村的夜生活小公舉:城中村,回那個房子的路總是走得不安心。可能只能用“那個房子”來形容這裡吧,因為真的不能接受把它稱為“家”,只要是晚上回去那個地方,心裡就很緊張。路上魚龍混雜,有時候還會有人衝你吹口哨,車子也是左左右右的繞,匆忙的腳步裡滿是驚慌與恐懼。曾經那個喜歡夜生活的自己,在這裡真是煩透了“夜生活”這種東西。

一個城中村的麵館老闆:城中村,終於給了我一個當老闆的機會。武漢的租金太高,以為已經沒有機會在這裡發展。在盤算著什麼時候回老家發展的時候遇見了它,租了個小門面,麵館就開張了。雖然租金也不算低,但是生意很紅火,也算是越做越大了老闆夢終於還是找到了出路。

一個住在城中村的初為人母的女性:城中村,這裡的孩子幸福嗎?髒亂差的環境,都快十二點的時辰,還能看到一群小孩子在嬉鬧。經常還能看見一些穿著校服的學生仔叼著煙,正在成長的年紀,是否是身邊這些混亂的環境汙染了他們,那些還年幼的小孩童是否能向著正確健康的方向發展,我可能真的應該考慮一下孩子之後的住處了。

武漢那些慢慢消失的城中村,是否永遠深藏在你心底記憶深處

不管帶給你怎樣的記憶,這些城中村正在慢慢從我們眼中消失,羅家墩村,長豐鄉,東湖村,姑嫂樹村,關山村,徐東村,餘家頭村,復興村,姚家嶺村,可能好多人都不記得了

武漢那些慢慢消失的城中村,是否永遠深藏在你心底記憶深處

在多家媒體報道里,小何西村被定義為“武漢最大城中村”。

小何西村興起在上個世紀90年代,大量外來務工人員在這裡居住建設。出租屋居民樓,大小餐館,超市,衛生所……麻雀雖小,俱全五臟。整個區域自稱一套生活體系,即使足不出村,也能在裡面生活無礙。

武漢那些慢慢消失的城中村,是否永遠深藏在你心底記憶深處

到了2000年初,它已經成為武漢最大的三座城中村之一,也是大光谷片區最大的“蟻族村”。

上班族每天7點半起床,8點出門,過個4塊錢的早,騎上單車便飛速的上班去了。前段時間還是3.5的熱乾麵,現在漲到4塊,10元的牛肉麵依舊還是覺得過了一頓奢侈的早。

因為我們用著這裡廉價的生活用品,豢養著自己最昂貴的夢!

這裡每天都會上演著精彩紛呈的愛恨情仇的故事:房屋太破,難以忍受搬走的;在這裡一起奮鬥的小情侶歡歡喜喜,再破只要在一起就好;狹窄的街道摩肩接踵的小磕小碰小爭吵......都這裡譜寫著這裡它特有的故事。

這裡的一切都小心翼翼,除了怕在雪地裡摔倒,想必也是害怕某一天連這個蝸居的地方都沒有了

無數年輕人,小商販在這裡來來去去,最早到來的一批人裡,留下來的已經變成了老人。

有網友說“小何西村我回來了,離開了一個多月我回來看你了。你似乎沒什麼變化,村口還是那麼多擺攤的,還是那麼熱鬧。走在小何西村的路上真的有種回家的地方,這是我在武漢四年呆的時間最長的地方。走在小何西村的路上真的是感覺都不一樣,還是人山人海……”

如今,進到小何西村,街道兩邊,大多數店鋪已人去房空,有的門戶緊閉,拉縮門上划著醒目的“搬”字,有的如遭洗劫般滿地狼藉,那些未曾帶走的零碎混著拆下的磚石,成為了漸漸落滿灰塵的垃圾。

武漢那些慢慢消失的城中村,是否永遠深藏在你心底記憶深處

躋身1.5線城市的武漢,無疑也在吸引著這樣的人群。然而,隨著城鎮化建設的一步步推進,越來越多的城中村正消失於我們的視線中

資料顯示,十三五期間,武漢將完成中心城區剩餘的49個城中村改造,到2020年,武漢中心城區的所有城中村將被拆除完畢。小何西村也在此列。也就是說到那時武漢的城中村只能存在於我們的記憶裡了,

武漢那些慢慢消失的城中村,是否永遠深藏在你心底記憶深處

武漢城中村,它承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希望和失望。或許,等它真的慢慢消失在我們身邊的時候,我們會把這份記憶深藏心底。”不管是希望還是失望,它給我們留下的不僅僅是記憶,也是成長。

當它消失的時候,也就是永遠記住的時候。

就像大冰說的“如果沒有失去過,你又怎會永遠記住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