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涼一中:清華大學寄來慰問信!連續四年高考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聚焦核心素養 促進全面發展

——平涼一中教育教學改革探索紀實

“一流的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學的底色,一流的本科生源則是一流本科教育的本源和基礎。你們培養出來的優秀學子,在清華大學邁向世界一流大學的征程中厥功至此。”

今年9月,平涼一中收到清華大學寄來的一份特殊禮物——由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署名的教師節慰問信。楊斌在信中感謝平涼一中對清華大學的信任,並向平涼一中校長及全體教師致以節日問候。

平涼一中:清華大學寄來慰問信!連續四年高考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平涼一中全景(資料圖)

一本上線率61.5%,二本以上上線率91.4%;5人進入全省文理科前百名,9名學生被清華、北大錄取,200餘名學生被“雙一流大學”錄取,1名學生勇奪全省文科狀元……

這是有著110多年建校歷史的平涼一中2018年高考交出的優異答卷,也是該校從2015年開始,連續四年高考各項指標居全市第一,並逐步走向全省前列。

面對百舸爭流、不進則退的教育發展大潮,是什麼促使平涼一中連創佳績、屢攀新高,是什麼動力使這所學校持續創新、不斷髮展?帶著這些疑問,記者日前走進平涼一中,去感受這所隴上名校強勁的發展脈搏,去探尋它創新求實、質樸穩健的辦學之路。

培育核心素養,構建高質量教學課堂

記者走進高一(20)班時,學生不是整齊地面向黑板,而是分坐為多個小組,每組6位同學兩兩相對。

英語老師何巖在教室裡邊走邊看,不時停下腳步指導正在激烈討論的學生們。

“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發表自己的見解或疑惑。”這是何巖老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互動的初衷,也是平涼一中深化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場景。

如何打造既激發學生興趣、又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課堂,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關鍵。

近年來,平涼一中探索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多元課堂教學模式,根據各年級、各學段不同特徵,採取“三階段七環節”課堂教學模式和“三階段五環節”複習課授課模式,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以啟發、互動為主,使教師由‘喋喋不休’的表演者成了學生思考和實踐的引領者,學生由被動的傾聽者成了‘我的地盤我做主’的學習主宰者,課堂教學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平涼一中高二級級主任馬乾龍告訴記者。

對畢業於蘭州大學中文系、已帶了3屆畢業班的80後語文教師張鐲鐲來說,每週五下午的年級集體備課,既是相互交流、共同提升的機會,也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將教學研究作為提高質量的主要抓手,平涼一中推行年級分級管理責任制,建立教學系統推動、教研拉動和多元評價機制,努力提高教研對質量發展的拉動力。

緊扣“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該校制定實施《平涼一中關於構建核心素養目標下的教育教學新常態的實施方案》,使課堂成為充滿思維張力,追求科學與人文價值,散發生命活力的生命課堂、智慧課堂、活力課堂。

加強隊伍建設,打造優秀教師團隊

“學校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在教師,質量提升的最大潛力在教師,校際之間的核心競爭在教師。”

在今年9月召開的平涼一中青年教師培養工作座談會上,平涼一中黨委書記、校長馬明義這樣指出。

師資隊伍的建設水平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也是學校教學發展的根基。

為提高教師業務素質,鍛造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在課堂教學中,平涼一中堅持示範引領、全員過關驗收、賽講推動的改革推動機制,幫助教師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提升教學水平;

在師德建設上,堅持激勵引導與約束規範相結合,制定了《平涼一中師德規範十條》,出臺多項績效獎勵,制定、評選、表彰了《十佳師德模範》等五個“十佳”; 

在教研組、備課組建設上,全力打造組內特色學科文化,增強團隊凝聚力。

“班主任要當好教師團隊的協調員、班級的家長角色和學生的心理輔導員。”在2018年高考中,由青年教師劉文斌任班主任的高三(1)班有7名學生被清華、北大錄取,其中3名同學進入全省前百名。

堅持人才強校戰略,高度重視青年教師培養,平涼一中築巢引鳳,著力塑造“青藍工程”,堅持以德為先、德能並重,狠抓教學基本功訓練,努力發展教師教育教學核心能力,促進各學科均衡發展。

僅2015年至2018年初,就有3名教師獲得省“園丁獎”和省骨幹教師,13名教師獲得市級領軍人才、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等稱號,116名教師獲得區級獎勵。

平涼一中:清華大學寄來慰問信!連續四年高考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教學區(資料圖)

如今,在平涼一中,一支結構合理、朝氣蓬勃、敬業奉獻、教風優良的師資隊伍基本形成。高素質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為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注入強大活力,也為學校發展奠定了堅實人才基礎。

堅持立德樹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今年高考中,全省文科狀元、平涼一中學生姚星宇以643分的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她的班主任王仲憲老師告訴記者,在校期間,姚星宇經常在主題班會、小組合作時舉手發言、上臺演講。

“在高一、高二基礎年級,學生不僅要夯實學科知識,更要形成勤于思考、勇於探索的優良品格。”在平涼一中政教處副主任李旭陽看來,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是提高學習力,強大的學習力才是創造優異成績的保證。

怎樣幫助學生培養起良好的學習力?

“從高一開始,老師不僅教我們學科知識,更注重讓我們培養愛思考、主動學的好習慣。”高二(3)班學生劉雯斐說。

每年開展“讀書節”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科技節”提高科學創新實踐能力;“體育藝術節”提升學生身心和審美素養……

高一開展“崇文禮儀教育月”活動,高二開展“成人禮”活動,高三開展“養善感恩節”活動……

堅持立德樹人,各年級根據具體情況,開展系列主題班課、系列國旗下演講等活動,努力提高學生德育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緊緊圍繞“創建省級一流高中,培育世紀優秀人才”的辦學目標,平涼一中堅持校本、內涵、特色發展,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持續豐富學校文化,先後被評為甘肅省“高中新課程實驗樣本校先進學校”“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普通高中特色實驗學校”等;連續兩年承辦全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學研討會”,連續4年在大會上作經驗交流發言。

面對國家綜合教育改革和新的招考制度改革挑戰,平涼一中將以新校區建設為新起點,搶抓機遇、加快發展,使這所百年老校煥發出新的勃勃生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