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鎮手藝人:釘鞋匠劉福才

——小劉,給我這雙鞋釘個鞋跟兒吧。

——行,您坐在凳子上稍等,馬上釘。

——福才,給我的鞋拉鍊換個拉頭吧,我先去趟菜市場,返回取。

——好!

——老劉,幫我把這雙鞋往大撐撐,孩子穿的有點兒憋腳,不著急穿,你得空給多撐一會兒,改天我路過再來取。

——好的。

——劉師傅,我的鞋底開膠了,幫粘粘,下班取。

——沒問題。

劉福才,一個50歲出頭的釘鞋匠。從14歲輟學至今近40年,他一直在豐鎮老街擺攤修鞋,可以說是豐鎮現在最年輕的也是修鞋最年長的釘鞋匠。(注:也許我考察的還不確切,讀者可提出異議)

豐鎮手藝人:釘鞋匠劉福才


忙碌中的劉福才和等待中的顧客(拍攝於2018年8月)

每天,像這樣的對話會發生無數次。小小的鞋攤,走了一波人,又來了一波人,有喊小劉的,有喊老劉的,有喊師傅的,有呼福才的…聽起來好像都是熟人似的。

劉福才的父親劉發旺是軍人,復員後在砂石場工作,工廠倒閉後帶著兩個兒子(劉福才和他二哥)釘鞋。雖然是抗美援朝的三等功臣,老人家卻未向國家提過任何要求,六個子女沒有一個被安排工作,全是自謀出路。老父親69歲去世時,小兒子劉福才還沒成家,自此卻承擔起贍養母親,供養未出聘的姐妹們的重擔,用一雙手撐起了一個家,為家人撐起了一片天。


寒冬中穿著厚重的劉福才,他自嘲說:“皮褲套棉褲。”(拍攝於2018年1月)

修鞋是技術活,是一門手藝。劉福才說一個好的釘鞋匠看到鞋的第一眼就要知道該從哪兒入手修。剛開始學修鞋時父親就教導他一定要細心,幹活不能毛毛糙糙的;來修鞋的大多是平民老百姓,收費要合理。父親的教導劉福才一直牢記在心,因此來劉福才攤位修鞋的回頭客很多。40年來,除了認真修好每雙鞋外,劉福才還經常助人為樂,沒錢的老人來修鞋,他不要錢,生活困難的家庭,他少收費。劉福才是個“絡套人”,他的攤位是閒人們聊天的聚散地,朋友們紅白喜事的聯絡處,環衛工人的歇腳處,也是迷路人的問尋處……

劉福才一直辛苦地經營著自己的釘鞋攤。每天清晨早鍛鍊後,吃過早點,他就出攤了。無論是颳風、下雨還是下雪…不管天氣是多麼的惡劣,從不捨得耽誤一天,因為有好多張嘴等著他來養活。攤子擺好後他就時時刻刻守著,中午捨不得花費時間回家吃飯。年輕時日子不寬裕,早晨吃一碗餄餎或削麵頂一天,中午也不捨得再吃了。現在生活好了,方便時媳婦兒給他送飯,或者在小飯館裡喝個面。說到喝面,劉福才眉頭緊皺,說40年來經常不是削麵就是餄餎,都吃膩了,現在雖然寬裕了,但是貴的還是不捨的吃,想到賺錢不容易,自己得修多少雙鞋才能賺回……所以經常吃的還是削麵和餄餎。

豐鎮手藝人:釘鞋匠劉福才


劉福才正在用微信收費(拍攝於2018年8月)

由於劉福才修鞋技術好,為人又踏實本分,岳母正是看中了他這些優點,把女兒嫁給了他。說起自己的媳婦兒,劉福才滿臉開心地說:“老婆對我真好,老母親活著的時候媳婦兒非常孝順,每天給我做飯,把家裡收拾的乾淨利落,孩子拉扯的好,我這一輩子很知足。”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劉福才一直憑手藝和辛苦賺錢,有時粗心的顧客把錢落在鞋裡或者把包落在他的攤位,他都會如數奉還。劉福才和我說,做人要有原則,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說起唸書那會兒他最難忘的是“半塊餅乾”,那時家窮人多,每天只能在櫃頂上睡,經常吃葵花杆……野營的時候家裡只給拿高粱餅充飢,武桂雲老師看到後給了他半塊餅乾,那是他第一次吃餅乾,真是太美味了,令他終生難忘,經常在孩子們面前唸叨。另一件難忘的事是:有一次他喝面時碰上了街主任,主任問:“福才你為啥不弄個雞蛋吃呢?”福才說:"我捨不得吃呀,吃顆雞蛋我得修兩雙鞋才能賺到。”街主任為他買了顆雞蛋。福才說到這裡非常動容,眼裡閃著淚花,後來主任還經常買麵包送給劉福才。

豐鎮手藝人:釘鞋匠劉福才


劉福才邊修鞋邊和歇腳的環衛工人聊天(拍攝於2018年8月)

當我問到在街上擺攤這40年來有沒有被人欺負過,劉福才說真沒有,可見我們豐鎮的民風還是很淳樸的。80年代,工商局一個月收一、兩毛的管理費,後來也不收了,國家對老百姓的關懷也溫暖著劉福才。近四十年的時間裡劉福才修了數也數不清的鞋,他在養家餬口的同時也是在為人民服務,百姓的生活離不開這門手藝。但是說到修鞋手藝的傳承我們都很憂傷,劉福才自己的孩子有了出息不再學這門手藝了,其他的年輕人也不願意學。

提到孩子,劉福才更是滿臉的驕傲和自豪。他告訴我他有兩個兒子,都上了大學,而且現在大兒子已經考取了公務員。供孩子唸書,改變命運是劉福才生活的奮鬥目標。在他看來,孩子們有出息,自己身體棒,吃得飽,睡得香,自己憑良心掙著辛苦錢,勤勞致富,默默地做好事,就是幸福的生活。

豐鎮手藝人:釘鞋匠劉福才


得空稍事休息的劉福才,圖中他身後的銀行屋簷下的空地是他在颳風下雨時擺攤的地方。(拍攝於2018年8月)

人做一件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堅持做一件事,且要做好、做精。40年來,劉福才一直堅持著釘鞋這件事。在豐鎮這個小城市裡,劉福才的修鞋攤可謂是個無字的“老字號"了。他的攤位在電影院前擺了17年,在被服廠門前11年,然後來到洋溝沿,一直襬到如今。劉福才說想擺到80歲,一是要賺錢養老,不想麻煩孩子們,二是辛苦慣了,不想閒著……

[後記]去年春,我陪母親上街修鞋時認識了劉福才,劉福才唸書的學校正是母親工作的單位,由於有共同的熟人,彼此有可聊的話題。攀談中,樸實的劉福才臉上始終流露的樂觀知足的笑容感染著我。我想著為他,為勞動人民寫篇文章吧,然後和劉福才約定我有空時來聊天、問詢。然而從去年夏初到今年夏末,一年多的時間裡,我來過七八次,每次他的攤位前修鞋的人太多太多了,我連插話的空都沒有。直至今年暑假我專門抽出大段時間,一直待在他的攤位前,才斷斷續續的聽他聊了些他的故事。

豐鎮手藝人:釘鞋匠劉福才


環衛工人來攤位前歇腳(拍攝於2018年1月)

作者:王燕,網名“雁鳴雪瀟瀟”,豐鎮市實驗中學教師,一名文字、攝影愛好者。作品見諸於雜誌、網絡及微信等平臺。“人生無須精彩,有詩意點綴生活就好……”

攝影:閆旻,現就讀於南京大學文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