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姐死門檻斷、哥走侄不親”什麼意思?為何說的如此冷漠

農村俗語“姐死門檻斷,哥走侄不親”什麼意思?為何說的如此冷漠

很多中國人的親情觀念很重,但是在所界定的親戚範圍內,大家都會對親近的程度做一個排序,而這個排序的規律基本上就是同代最親、隔代次親、到了第三代可能就只知道名字而已了。

農村俗語“姐死門檻斷、哥走侄不親”什麼意思?為何說的如此冷漠

大家快速在腦中過一遍自己所有經常走動的親戚看看是不是這個道理,同代為什麼最親呢?因為彼此有著最直接的血緣關係,也有著直接的親人,比如父母、兄弟姐妹,這個道理和富不過三代有點像,前面兩代由於有走動所以還牽扯著關係,到了第三代或者第四代很多都不認識誰是誰了,這想想也是有點小心酸。

中國人在親情方面也是注重禮尚往來,這裡的禮並非禮物,而是聯繫。如果我經常聯繫你,那麼你有事沒事也會想到我這個人的存在。

農村俗語“姐死門檻斷、哥走侄不親”什麼意思?為何說的如此冷漠

如果親戚住得進,彼此經常走動,那麼後代的關係也會比較好,而如果親戚散落在各個城市,平常見上一面都很困難,就別想著下一代之間能夠親密如間了。

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就算親戚家彼此要走動,至少也要一個連接的橋樑,比如你去姑丈家做客肯定不是為了看望姑丈,更多的是去看你自己的姑姑。

農村俗語“姐死門檻斷、哥走侄不親”什麼意思?為何說的如此冷漠

而你去姨夫家做客,更多的還是為了看望你的阿姨,當姑姑或者阿姨不在家的時候,很多人甚至會覺得變扭,他們就像是相親的那個介紹人,沒有介紹人的牽線,彼此是不會認識且產生交集的。

而農村生活的百姓由於平常生活的圈子比較緊湊,所以深諳親戚間的關係之道,他們也創作出很多反應親戚間關係變化的俗語,比如老吳今天要說的這句“姐死門檻斷,哥走侄不親”

農村俗語“姐死門檻斷、哥走侄不親”什麼意思?為何說的如此冷漠

哥哥和姐姐都是我們最直接最親的人,姐姐雖然是嫁出去的女兒,但是由於女孩子天生顧家的心理,所以基本上和孃家走動得比較頻繁,在姐姐活著的時候,我們會經常到家裡走動,外甥外甥女也會經常和孃家這邊的孩子玩在一起。

而一旦姐姐去世,這條連接的線就斷了,雖然還有一個名義上的姐夫,但是從人的心理來看,總是覺得姐夫是外人,和自己不是很親的關係,久而久之很少人再去姐姐家,所以這個門檻也就斷了。

而後半句說的是哥哥死後,侄子侄女和叔叔這邊的親戚就往來比較少,基本上親戚的關係就止步在這一代了,很難繼續延續下去。

農村俗語“姐死門檻斷、哥走侄不親”什麼意思?為何說的如此冷漠

這句俗語揭露的事實很殘忍,但它說的也是社會的現實,我們會發現現在很多親戚間是否走動要看你有沒有實力,不然就會這麼冷漠。

但還是有一部分不會這麼現實,因為他們知道這一生能夠成為親戚都是彼此的緣分,所以不僅這一代要維護好,還要讓下一代一直延續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