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熱度不減 政治抱負可嘉

文丨圳論評論員 鄧輝林

12月2日,2019年度國家公務員考試在全國31個省份54個城市900多個考點同時舉行。

近年來,關於“國考熱降溫”的說法層出不窮,圍繞這種說法的爭議也屢落屢起。至少,2019年度國家公務員考試的盛況並不支持這種說法。本次國考招考共有中央機關75個單位和20個直屬機構參加,計劃招錄1.45萬餘人,招錄規模比2018年度下降近一半,但仍有92萬人參加考試,達到去年實際參加考試人數的81%。也就是說,“飯碗”少了一半,但爭“飯碗”的人數只減少了五分之一。

國考熱度不減,與公務員待遇和職業穩定性有關。隨著中央大力整頓吏治,如今公務員的福利少了,權力空間小了,但公務員的福利待遇與職業穩定性仍然高於許多行業。而且,國家一直注重提升公務員待遇。比如,有的城市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努力提高公務員薪酬;又如,正在徵求意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修訂草案)》提出,公務員工作滿三十年可以申請提前退休,工作滿二十年且距退休年齡不足五年也可申請提前退休,實施非領導職務改革為基層公務員晉升拓寬通道等等,讓公務員看到了更加喜人的發展前景。因此,

公務員“鐵飯碗”成為不少應屆畢業生、上班族甚至是海歸的理想工作。

國考熱度不減 政治抱負可嘉

應當說,整個社會對公務員待遇的期望在降低,這也是近年來公務員辭職現象比前些年更加常見的原因之一。但就是在這樣的情勢下,仍有大量年輕人想通過考試選拔成為公務員。箇中固然有“為稻梁謀”的考量,也有政治抱負的作用。“一杯茶一支菸,一張報紙看半天”並不是所有人想要的生活,灰色收入和權力尋租對有政治抱負的人來說也並非原動力,有許多人是能在帶領民眾幹事創業、造福民眾中找到成就感的。公務員待遇的社會期待降低,更能檢驗出進入公務員隊伍的人才的政治抱負。發展中的中國,需要真正的“手藝人”“工匠”,公務員隊伍也不例外。有政治抱負的人才進入公務員隊伍,是民眾和國家之幸。

有政治抱負的人歡迎吏治整頓,樂見公務員灰色收入被卡死,權力尋租空間被壓縮和消除,工作紀律更加嚴明。因為他們琢磨的是事而不是人,為了履職盡責需要心無旁騖,沒有多餘精力去蠅營狗苟、溜鬚拍馬、上躥下跳。吏治整頓越向縱深推進,政治生態越發風清氣正,有政治抱負的人越能在幹事創業中實現理想。

國考熱度不減 政治抱負可嘉

有一種觀點認為,有的國家是一流人才經商,二流人才從政,這句話放在中國是說不通的。我國改革開放歷程中,在改革開放之初和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後等多個時間節點,都有不少公務員辭職下海,其中許多人成為赫赫有名的商海弄潮兒。從另一方面說,人才在體制內外的流動固然是社會活力的體現,但一批有堅定政治抱負的公務員始終是國家的寶貴財富。

在公務員“飯碗”的“油水”減少的情況下,大批人才依然積極參加國考,為公務員隊伍充實有政治抱負的人才提供了良機。“92萬人趕考,競爭比達63:1”,對公務員隊伍素質進一步提升是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