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仁:全球經濟形勢像三明治,中國是中間那一片

周其仁:全球经济形势像三明治,中国是中间那一片

最近幾年中國經濟不再高速增長,“經濟平穩發展”被頻繁提起。中間發生了什麼?是經濟體量變大的必然結果,還是制度方面原因?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近日發表演講時指出幾個原因:生產要素成本上漲,法定成本上漲。

在外部環境上,周其仁打了一個形象的比方,全球經濟形勢像三明治,中國是中間那一片。優勢仍然存在,但是面臨很大的競爭壓力。

中國經濟的出路在什麼地方?周其仁認為,今後的5年、10年中,中國需要從一個仿造型的、追隨型的國家,靠更便宜的產品來競爭的經濟形態,轉變為擁有更多的質量、品質、創新元素、原創元素,甚至是在全球有領導力的原創元素的經濟體。中國經濟需要把改革精神真正落地。

周其仁:我在2009年也參加過類似今天亞傑商會的活動,當年的演講內容我已經忘記了,但是我記得2009年的經濟形勢非常惡劣,當時正在經歷全球金融危機,全世界都經歷了一次到幾年仍未結束的重新洗牌的過程。

2009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0年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出口國,2013年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貿易國。

但是也就是從2008年和2009年開始,中國經濟內部開始潛伏著巨大的下行壓力。2008年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比2007年大幅度下降,後來只有一年中國經濟增速重新回到10%以上,2007年中國經濟增速為14.2%,以後除了2010年因為政策的強刺激中國經濟增速回到了10%以上,這之後每年中國經濟的增速都是在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往下行。上個季度中國經濟的增速是6.9%,2015年全年中國經濟增速的計劃是7%左右。國家統計局發言人解釋什麼叫7%左右,只要在6.5%以上就叫7%左右。從整個中國經濟的發展來看,2015年中國經濟的增速比2007年已經去掉了一半,中國很多地區的企業的日子都是相當難過的。

在中國經濟整個大格局變化中,我們需要做一些思考,什麼造成中國經濟這麼大幅度地下行?第一個原因是全球金融危機,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波及到全球,我國的經濟都是外向驅動,這種狀況限制了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

中國農民窮,工人收入低,知識分子幹部的收入也不高。過去我國關起門來做生意,一旦打開國門,發現全都是競爭者。我們開始引進外部資本,外部技術,引進商業模式,中國人開始學習國外,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就是這麼來的。可是我們的市場不是在中國,我們的產品主要是出口。所以在2007年和2008年美國的金融危機波及全球以後,全球需求壓縮,中國出口立即下降,麻煩就來了。

除了金融危機之外,還有別的原因。因為經濟高速增長,同時生產要素的價格就會猛增。經濟高速增長,企業就要招工人,工人的工資就上漲了;要蓋廠房,土地價格就上漲了;大家都要買原料,原料價格就上去了,這些都是容易理解的。

另外,除了這些生產要素成本上漲以外,企業經營的“法定成本”也在上漲。第一位是稅收,從1995年看到2012年進行對比,中國的名義GDP上漲了8.6倍,中國的工資總額上漲了8.8倍,這兩個數字差不多。但是稅收漲了多少呢?稅收漲了16倍。

稅收以外,還有一些政府收入,包括稅收在內的政府收入部分漲了24倍。還有一個漲的很快的就是社會保障繳費,比如養老等。中國社保繳費的比例比發達國家還高。

另外,增長最快的一個指標是我國的土地出讓金。1995年到2012年,中國的土地出讓金增長了64倍,這會影響到所有的企業。無論是房租、房價、工業用地都會形成中國企業參與全球競爭的成本。

除了這些成本以外,還有中國企業辦事“麻煩”的成本。這屆政府一上臺就開始抓這些事情,已經去掉了很多不合理的管理條例。

由於經濟高速地增長,我們對某些成本不敏感。非要等到經濟增速下滑之後才意識到,這也是把我們經濟拉下來的一個原因。經濟方面好中有壞,壞中有好,禍福相依。高速增長也會帶來麻煩,麻煩裡面也會蘊含著機會。

以前幾十年,中國經濟是靠低成本來獲得高速增長的,但是現在不同了,很多發展中國家也開始學習中國,也開始開放,開始擁抱全球化。現在全球經濟形勢就像一塊三明治,上面一片是大國家,中國是中間那片。

中國經濟是全球第二強,但是沒有人排著隊來中國買大型飛機,我們這麼多“made in china”的產品沒有一個地方的人會通宵排隊來買。這些東西到今天主要還是發達國家的,他們有持續的創新能力。這是三明治上面的一塊。

三明治下面的一片是現在的印度、越南等國家。中國江浙的大型紡織廠都開始到越南開廠。越南的工人工資是我們國家的1/3,土地價格非常便宜,他們也開始招商引資,大力發展。這些國家夾在我們底下,中國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現在夾在了全球經濟競爭格局的中間。通俗地講,我們往上夠天還夠不到,後面已經追兵四起。這就是中國經濟今天面臨的形勢。

那麼,中國經濟的出路在什麼地方呢?在今後的5年、10年中,中國需要從一個仿造型的、追隨型的國家,靠更便宜的產品來競爭的經濟形態,轉變為擁有更多的質量、品質、創新元素、原創元素,甚至是在全球有領導力的原創元素的經濟體。還有,中國經濟需要把改革精神真正落地。

中國很多的消費者跑到國外,發現很多產品比國內的還便宜。中國的人均GDP目前是7000美元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還差3000美元。現在甚至很多發達國家的東西比中國還便宜,這是因為中國的成本當中有虛高的東西,這些虛高的成本要狠狠地擠。不把這些虛高的成本擠出泡沫,我們的經濟就沒有競爭力。

新的想法很難。所有的創新、新的商業模式最開始都只是一個想法。中國13億人怎麼會缺乏新的、好的想法呢?新想法是很不容易的,因為想法涉及到文化和心理層面,人是社會動物,都希望被人尊重,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在中國,如果你的想法和別人不一樣,那你就麻煩了。

什麼人最容易和別人相處呢?就是那些同意所有人意見的人,這種人容易被別人接受。奇才就是那種經常想法和別人不一樣的人,這種人很難在社會立足,從小學開始就不一樣,格格不入。這種人在我們社會中不是沒有,有很多,但是因為一個國家思想的統一而被淹沒。思想統一、國家穩定是我們國家立足的重要一條。但是社會需要容忍這種不同想法的人,這種奇奇怪怪的人。一個人想法跟別人不一樣,他會很孤獨,他很難把想法變成現實。

所以全球持續創新的地方最重要的一點是有小環境。不需要全人類都欣賞他,但是至少需要三個人欣賞他,其中一個是給他出錢的,如果沒有這個條件,那想法就不能成為現實。

我今年跟幾十個企業家一起去以色列,白天各處看,晚上一起討論。最後其實發現,以色列多數人和我們中國一樣的,司機跟中國的司機一樣,甚至手機更落後,酒店和中國的也是一樣的。以色列的老城裡面擺攤的和中國路邊上擺攤的也一模一樣。

創新的是不到10%的人,這其中還有很多是為創新服務的,真正創新的人才可能只有千分之幾。但是為什麼他們國家創新能力那麼強呢?因為像亞傑商會這種組織非常重要,這種企業傢俱樂部創造了一種小環境,讓怪怪的人在這裡面有人欣賞。一個人如果有人欣賞就有了創新的能量,中國需要創造很多小環境來支持這種新的想法的出現。

新的想法極其重要。現在大工業製造都是採用流水線來運作的。其實,流水線最初只是一個想法,二十世紀初期,那麼多人搞工業,就只有一個人冒出流水線這個想法,這個人就是福特。

他怎麼想出流水線這個想法的呢?福特有一次去參觀屠宰場,去看殺牛宰豬。他發現屠宰場有一個創新點,什麼創新點呢?一頭豬進了屠宰場被掛在架子上,這個工人給它卸胳膊,下一個工人給它卸腿,豬的肢體一件一件地卸下來,就完事了。工人們各有分工,效率很高。

福特看得入迷了,然後腦袋裡就開始思考,甚至倒過來想,能不能把豬的胳膊和腿組裝成一頭豬。後來,他就把這個想法運用在汽車的組裝上,採用流水線的方式來組裝汽車。福特創造了流水線,成功打造了福特汽車品牌,直到現在還很成功。

跟潮流不同的想法永遠是創新的源泉。我們現在的教育都是應試教育,所有的問題只有一個答案。除了標準答案之外的新穎的答案都是錯的,學生考試就會不及格,考不上大學。這種唯標準論的情況怎麼會產生有想法的人呢?新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而我們的文化,我們的考試都要求統一的答案。崇拜權威的民族是不可能有多大的創新的。

我們永遠不要喊同樣的口號。現在從上到下都在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家都在談“互聯網+”。我在廣州發現有一個叫葉國富的人卻完全不談互聯網+。葉國富發現網店把實體店衝擊得稀里嘩啦,一塌糊塗,但是商場的租金開始大幅度下降,他沒去做互聯網,反而去開實體店,做了一個品牌“名創優品”(注:一個模仿日本風格的中國本土“十元店”品牌)。就這兩年時間,名創優品開了1000多家實體店。

日本人對品質的要求非常嚴格,葉國富就去找日本人進行合作。名創優品的所有商品都是中國製造的,只是由日本人進行監製,達到了制定的標準才行。現在葉國富的名創優品年營收做到50個億。這個名創優品跟互聯網一點關係都沒有。

我們永遠不要喊同樣的口號,永遠要允許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想法非常重要。所以小環境,獨立的、不同的想法這是我們最需要的東西。

教育理念的改變是最大的生產力。還有一種創新,叫做改進式的創新。我們的國家要允許其中的個體積極、活躍地有不同的想法存在。我們中國人特別重視教育,以色列人也特別重視教育,他們重視教育的方式與我們不同。

以色列的媽媽們在孩子放學回家之後,從來不問孩子今天學了什麼,更不會問孩子今天考得怎麼樣,她們只問孩子們今天上學提了問題嗎,今天是不是提了一個好問題。教育理念的改變是最大的生產力。所以,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很重要的一條不是經濟體制的改革,而是教育體制的改革,是考試辦法的改革。

我今年夏天去甘肅,看到有一個公益項目做得很好,一個傳統的學校的牆上貼了三個信條,其中一條是:問題比答案重要。我覺得中國是有希望的,一定要在這個層面進行改革,積極推動,培養小環境。

創新是市場活動。市場活動最難的是你怎麼知道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別人的需求不容易讓你知道。如果今天是馬車時代,要發明一種交通工具,你會怎麼辦,你最多是讓馬車跑得更快一點。這時候你不可能發明汽車,因為消費者也不知道這個。所以企業家資源非常重要,他們是一群猜社會需求的人。

過去我們不差錢,國民的儲蓄率高,有些事情就可以試試看。誰都不知道什麼事情會流行起來。我們一定要向各個方向去試,試了才知道。有想法,有資金才行。這條路不是一說創新就可以解決的。

另外,想法可能沒有,但關鍵是市場有沒有解決,不是說商務模式沒有痛點。最近我訪問過滴滴打車,現在滴滴打車服務已經蔓延到全國幾百個城市,與之相對應的是Uber,在全球範圍內都有服務。滴滴打車在中國有什麼貢獻呢?

互聯網人用APP能夠把供求撮合起來,這是Uber創造出來的。我給滴滴打車評價最高的一點是,他們在一個關鍵的環節上下功夫。滴滴打車不是一蹴而就的,滴滴打車最先從出租車司機切入。可是你想,中國出租車司機的狀況是怎麼樣的,歲數大,而且手機都不是智能手機。

該如何說服他們把APP裝到手機上?滴滴打車這群年輕人我很佩服。他們調查發現北京西客站等車是最難的,出租車排成長龍,他們去把出租車一個一個敲開,跟司機一個個談,把一個個司機的手機拿過來裝上打車軟件,這是不容易的。等到過了臨界點,這時候出租車司機不需要你教。

讓最低的一群人願意試這種模式。但是很多司機安裝了APP後還是沒人來打車,所以他們就經常自己去打車,司機一看怎麼打車的老是你們這幾個人呀。

一個市場供給和需求咬合不起來這是最大的困難。對於經濟,我們現在沒有辦法,必須創新,法定成本可以減少,稅收可以減少。中國經濟的下行正在提醒我們該從什麼地方下功夫,中國什麼時候都不可以高枕無憂,自吹自擂。中國經濟目前還是上不上,下不下的狀況。中國經濟靠的是方方面面,包括政府、企業、企業家以及在坐的各位來共同推動的。

本文來源 | 原子智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