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在農村老家帶小孩,自己在外面打工掙錢,假期回家小孩不讓自己抱,你有什麼感受?

一點三農


自然是心酸,但是這是生活,我們唯有努力才能改變這種現狀。

我想安慰一下你,但同時我也想安慰一下你的妻子與孩子。

為什麼呢?

假如你能體會到自己的心酸,也能體會到孩子的心酸,你就能與孩子建立情感的鏈接,你就會少消極的情緒,多些奮鬥的動力。

花姐姐曾經也是一個留守孩子,沒有父母的陪伴,和你的孩子比起來,似乎你的孩子還要幸福些,因為他有媽媽的陪伴。

但是孩子的成長是需要父母共同陪伴的。

在我小時候,我最期待的事情就是和爸爸媽媽在一起,記得有一次,爸爸媽媽回來看我,我死死的抱住他們不放,他們無奈之下告訴我說他們不走了,哄我睡覺,於是我就睡著了,當我醒來的時候發現爸爸媽媽走了,我聲嘶力竭的哭喊著跑了一個村子去追他們,但是沒有追回來,於是這一個畫面就永遠的定格在了我的腦海裡,永遠都是那麼的鮮活。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漸漸明白父母的不容易,知道這就是生活。

給你講這個故事其實是想告訴你,沒有孩子不希望父母的陪伴的,你的孩子不讓你抱並不是不喜歡你,也不是不愛你,他或許是矜持逃避這種鏈接。

因為人與人的鏈接是需要時間的。

而父母與孩子之間不僅需要建立語言的鏈接,還需要建立身體與身體的鏈接,到最後完成心與心的鏈接。

人要先有了語言鏈接,才會發生身體與身體的鏈接,到最後完成心與心的鏈接。

你與孩子異地,所我比較好奇的是你平時是否有通過電話或者視頻的方式與孩子建立語言的鏈接。

如果沒有,以後得注意這方面鏈接。

如果有,那麼在見到孩子的時候你應該先與孩子說幾句開場白,聊一些孩子感興趣的事情,然後再去抱他。

做為成年人,我們身上擔負的責任很重,所以,我們要理解自己的情緒,但是不能停在自己的情緒裡,這樣很容易產生消極的傾向,認為我這麼拼命的打工,給你的經濟支持,結果你卻不理我。

我們要走出來,不僅僅呆在自己的情緒裡,還要走到孩子的情緒裡,想想一個常常見不到爸爸的孩子也是很可憐的,這樣我們就會少些抱怨,多些動力,為自己和孩子創造一個更美好的生活。


我是花姐姐,關注家庭教育,關注我,希望我們能成為朋友。


花姐姐家庭教育


我覺得沒什麼呀!——因為孩子小,難得見到你,覺得你是陌生人呀!——孩子也有自我保護的意識呀!雖然他不知道你是不是好人,壞人,但孩子的潛意識裡都拒絕生人。

孩子誰帶跟誰 親,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現在的社會發展加速,生活得節奏,也隨之加快,工作的壓力也比較大,特別哪些做 流水線 最好半天也不要去廁所一趟,怕活積壓呀!

沒辦法,看到左鄰右舍,親戚朋友都在為生活努力,自己也耳濡目染,必須有時代感,跟上前進的步伐為達到現代化的小康生活而去奮鬥呀!

因為加鄉的工業不發達,不得不背井離鄉外出打工掙點血汗錢貼補家用,所以某夫妻只有忍心丟下幾個月的孩孑留給奶奶,可長輩都疼自己的後代呀!也任勞任怨的把孫子,孫女一天一天帶著長大。

可這對夫妻等到自己的孩子十三歲了,這奶奶也比較老了,覺得用不著了,就商議用老鼠藥,把她給毒死,恰巧被孫子聽到了,卻把自己的親生父母給毒死了。

故事是別人講的,但事實告訴我們,做人的最高貴的東西,是良知和品質,感恩!

否則,一定不會有好下場!


善如水柔


在農村,這樣的事情司空見慣。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心酸,自己在外打拼掙錢維持家庭,不得已把孩子留在家中,實屬無奈。記得我們村兒這一個小男孩兒,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通過這幾年的奮鬥,他們在城裡買了房,剛回家看到眼前兒子的一幕, 父親忍不住跪在地上大哭起來,覺得虧欠孩子太多太對不起孩子了,而孩子卻深情地說:爸爸媽媽,你們可以不拋棄我嗎?帶我走吧。

現在農村的生活條件也好了,許多留守兒童不愁吃不愁穿,但心理問題卻出現了。孩子以後走向社會,不僅需要生存技能,還要有健全的心智,而作為父母不能只是生養而不教育。缺乏父母的愛,性格變得冷漠,不願與人溝通交流,久而久之,孩子的前程就斷送在我們的手裡了。

如果村裡面有企業的話,可以選擇就近擇業,一方面可以掙錢,一方面可以照顧家庭。





山城小二


關於這事感同身受,基本上在外務工時間久了,假期回去,孩子見了眼生,不願意讓抱這並不鮮見,所以也不要太放心上,人在他鄉,事業為重,把思念之情化作工作動力,畢竟我們外出打工也是為了家人的幸福,為的是孩子的未來。


1999年春末夏初,我從上海工地上有事回家,剛走進老家的院子,母親從做飯窩棚裡探出頭來,笑滋滋說,你兒子會走路了。那怎麼可能啊?才剛剛11個月啊。我很是詫異。不久,父親從外面把兒子抱了回來,兒子看到我,腦袋直往父親懷裡藏。後來,父親把他遞給我,他還是掙脫了,一步一晃蹣跚著往父親懷裡鑽。儘管兒子至今對爺爺奶奶的感情一直很深厚,但我和妻子和兒子交流完全沒障礙,在外讀大學基本上每週我們都視頻聊天。在我的記憶裡,似乎兒子根本上就沒經歷叛逆期直接就加入成人行列了。


那時候,儘管貧寒,但我儘可能多和兒子通電話聊天,從他呀呀學語開始,我和妻子就不斷強化我們之間的血脈親情,直至到了初中孩子才來上海讀書,在簡單瑣碎的日常生活中,我感覺兒子和我們很親很親。

有一次跟乘堂弟的車子回老家,堂弟的小兒子還不大會走路,在家門口一見到堂弟,立馬手舞足蹈,要堂弟抱,堂弟接過小兒子,小傢伙抱住爸爸的臉就親,親的堂弟滿臉都是口水。我當時很受感染。堂弟每天忙完工地上的生活,會第一時間和家裡視頻,他從寶貝很小的時候幾乎天天和兒子對話,所以現代先進的通訊科技讓我們的生活完全可以忽略距離。



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手機多和孩子交流,既然命運賦予了我們另一重使命,我們就要學會堅強。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相信我們可以😊


(圖片來自網上,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民工找米客


首先是無奈心酸,無奈的是家庭經濟條件所迫你不得不背井離鄉外出打工掙錢養家餬口,打工期間各種身累心累說多了都是淚,心酸的是自己親生的孩子見到自己形同陌生人避而遠之,這種尷尬是一瞬間的,但是形成這個原因卻是日積月累的,

其次是愧疚,一年到頭來為了生活奔波,沒什麼時間回家探望孩子,你會感覺到深深的自責,在她最需要陪伴的時候卻不能陪伴在她的身邊一起成長,如果在外還賺不到什麼錢帶回來,愧疚感會加倍,

其實遇到這情況你也不用悲觀,這個還是需要耐心和時間去化解我們與孩子之前的陌生感隔膜,有假期或者平時少點休息把假期湊到一起常回家陪伴她,買她喜歡的玩具,陪她一起互動看她喜歡的動畫片,總之投其所好,只要拉近和孩子的距離,什麼都好辦了。出門在外的時候也要每天或隔天抽點時間出來和小孩視頻聊聊天,或有條件的可以接過一起生活一段時間,我相信你的孩子肯定會很粘你,到時候左右爸爸右一聲爸爸地叫,你的幸福感自然而然地油然而生


社會已入中年心


這一幕是現階段廣大中國農村年底經常上演的一幕,可能也是現階段國家提出鄉村振興的原因。

感覺肯定是心酸!心痛!

現在支撐農村的還是打工經濟,還是從經濟不發達地方到經濟發達地方的打工經濟,大家背井離鄉掙點辛苦錢,這真是迫不得已,因為在農村,你養不活自己!為了家人更好的生活,不得不遠去打工,出賣自己廉價的勞動力。

這也是現在的農村盡是386199部隊的原因,為什麼說是386199部隊,就是婦女兒童和老年人,鄉村呈現出來的是凋敝,毫無生氣。三留守不僅僅是家庭問題,更進一步說是整個農村的社會問題。

現在國家正在推進精準扶貧,並提出鄉村振興正是看到了農村的現狀,高瞻遠矚開展一系列活動,包括現在的低保兜底,廁所革命,現在國家在城市反哺農村,包括大力發展產業,就是想大家能夠在家門口就業,讓農村有生氣,國家有底氣,老百姓有福氣!


恩施新農人


老婆在農村老家帶孩子,自己在外面打工掙錢,假期回家小孩不讓自己抱,你有什麼感受?

感受不言而喻,無奈又心酸,高興又驚懼唄!

無奈的是生活所迫,我們很多父母都與孩子分離,不是老婆在家帶,就是託付給父母,我們承上啟下的一代人大多都在外面為家而奔波勞累。這是我們的國情所致,大家都如此,你又怎能獨善其身?我們現在的努力不都是為了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未來麼?

心酸的是,都說血濃於水,但偏偏自己的孩子沒能達到,他竟敢不認自己的生身父親,你說怎麼能不令人心酸?但小孩子和小動物沒有區別,誰對他好,誰整天陪他玩,誰就是他最親的人,你做父親又能如何?等他長大了,懂事了當然就會和你親,你心急有何用?慢慢來吧!

高興的是,這說明孩子長大了,都知道認生了,他能拙壯的成長不正是你外出打工的最重要目的之一麼?

驚懼的是,這小東西竟然有如此的分辨能力了,從嗷嗷待哺到能分辨出陌生人,這可是孩子的身體、智力發育的重要時期,他竟然能你不在身邊的情況下悄悄地長大了,你難道不感到驚懼?驚懼生命的偉大,驚懼生命的頑強。


北瘋情感


這是一種非常難受的感覺,我親身體驗過。以前的生活非常艱苦,在農村更加,耕田掙不到多少錢,又辛苦,農村裡沒有工廠,想找一份工作掙點錢讓生活過好點都難,就算你空有滿身技能也沒法施展,為了生活,農村裡的大部分男人都到外面打工,老婆留在家裡帶孩子,或夫婦一起到外面工作,孩子留給爺爺奶奶帶。我也不例外,為了工作,女兒八個月不夠我就把她留給家裡的老人帶。過了一個月有多,我再回去看望女兒,誰知道她見到我就哭,不讓我親近,更別說抱了。我當時心裡很難受,很後悔把她放在家裡讓老人帶,她會走第一步,說第一句話我都錯過了,小孩啟蒙階段我都沒有陪在她身邊,就是後來我把她帶回身邊,感情還是有點疏遠。所以我希望現在的年輕人,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就算到外面打工也要把孩子帶在身邊,不要錯過孩子成長的過程,要不會後悔一輩子。


瓊兒老師


1,直接感受是心酸,自己在外打拼就是為了孩子和家人更好的生活,以及孩子將來有更好的物質基礎。如果回家,孩子主動叫爸爸、且繞著你的身邊轉,該有多幸福啊!

2,孩子不讓你抱,說明至少3歲左右了,有一定的感性思維了。由於孩子對爸爸的形象不經常看到,所以不知道爸爸是個什麼樣,不讓抱,是正常的。只要你掙錢在外沒有亂花,我想你自己也能理解和調節情緒的。

3,對老婆好點,讓她在孩子面前刻意多說爸爸,特別是給孩子買好吃的時候,強調爸爸讓買的,這樣在孩子印象中就樹立爸爸的概念了,回家時,讓老婆抱著孩子迎接你,你手裡拿著孩子最喜歡的好吃的和玩具,老婆同時說爸爸回來了,孩子就不應該拒絕你抱。但抱會兒可能就要到媽媽懷抱了!

4,平時也可和老婆孩子視頻,多說些孩子想聽的話,多給孩子看你手裡他/她喜歡的玩具,慢慢就對爸爸的印象深刻了,回家就不陌生了。所謂混個臉熟就是這個道理!


紅藍推演


老婆在農村老家帶小孩,自己在外面打工掙錢,假期回家小孩不讓自己抱,那種心情是心酸,而且覺得內疚的感覺,孩子和誰在一起時間長了,就有感情了,而看著自己的親骨肉卻是生疏地認生,覺得象是有啥隔住了親情,不由得覺得自己沒有天天陪在孩子身邊見證他成長,覺得有點過意不去。

其實那個男人不想守著妻子孩子熱炕頭呀,可是為了家的未來經濟,也為了給孩子創造個好條件,自己才背井離鄉,忍辱負重,自己也是有苦難言呀,可看著孩子與自己生份,總是心裡有股酸溜溜的滋味,畢競是自己的親骨肉呀。孩子有母親在身邊還覺得他不苦,有些留守兒童在爺爺奶奶身邊,那才叫苦,孩子內心的孤單,到了成年也挽回不來,所以外出打工的人必須考慮,在錢和孩子上那個重要,不要等有了錢了,孩子卻荒廢了,那是錢買不回的東西。


孩子是家庭的未來,如果缺了未來,那掙錢有什麼用,有許多父母外出打工,而把子女交給老人照顧的,可老人力不從心,往往照顧不周而釀成了悲劇,所以說當錢和孩子發生碰撞時請選擇孩子,也許我們陪伴孩子短期內掙不到那麼多錢,可孩子的健康不只是外貌還有心理健康,那一樣缺失都是他未來的缺憾,所以夫妻掙錢要緊,但孩子更要保證他們的安全,儘量在孩子幼小時不要讓他缺失了愛,可以在近地方打工,也可以讓妻子在家照看孩子,千萬不要讓他們跟爺爺奶奶在家,隔代教育的孩子性格孤僻,且讓人看了心疼,孩子永遠覺得沒有安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