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關的娘子指的是誰?裡面有什麼故事?

MRLOKI


娘子關位於山西綿山山麓,同太行八陘之一的井陘關隔山相對,同為控扼井陘的鎖匙,是溝通河北、山西兩省的咽喉要地。

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娘子關既是山西的東大門,也是拱衛京畿平原的要隘,有“京畿藩屏”之稱,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作為一處有千年傳承的雄關,娘子關的身上縈繞著諸多的傳說。這其中,“娘子”之名的來歷最為引人關注。

其實娘子關古稱“葦澤關”,是一處周邊自然環境特點命名的關城。因其周邊沼澤蘆葦眾多,隋朝還在此設立了“葦澤縣”

但現在“葦澤關”之名早已隱去,人們心中只有“娘子關”之名,那這個娘子究竟指的誰呢?

關於這位“娘子”有兩種說法,一為“妒女焚火”、一為“平陽公主退敵”。

我們先說“妒女焚火”。

說到娘子關旁的綿山,大家一定會想到介子推和寒食節,“妒女焚火”的傳說也與此有關。

據說春秋時期,介子推在輔佐晉國公子重耳執政後,並不貪戀榮華富貴,悄悄帶著母親隱居於綿山。重耳為了逼其下山為國效力,放火燒山,不成想將介子推和其母親燒死。

為此,晉文公下令在這一天全國不得舉火焚柴,全部吃寒食以示紀念,這便是“寒食節”的由來。

但介子推的妹妹聽說哥哥的遭遇後趕到綿山,在冬至之後,每日集柴,在寒食節當天舉火焚燒,周邊百姓稱之為“百日集柴一日燒”

他的舉動深得周邊百姓敬畏,為其建祠堂祭祀,

稱為“妒女祠”,又稱“娘子廟”。之後關城修建之後,便以其名命名為“娘子關”。

這一說法記載於《元和郡縣誌》,但考慮到隋朝時期,關城尚叫“葦澤關”,似有前後矛盾之嫌。

另一個說法是“平陽公主退敵”。

據說隋朝末年天下大亂,各地割據勢力戰火不斷。公元617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李淵的女兒(李世民的姐姐)平陽公主和其夫婿

柴紹變賣家產募軍相助。

當時,恰好有亂軍從河北想取道井陘進攻太原,李淵便派柴紹和公主憑葦澤關天險與之周旋。

但公主見亂軍勢大,難以力敵只能智取,便急中生智命人將剛剛收穫的穀子熬成米湯,從城頭倒下。關前溝渠內米湯橫溢,很快便發酵的泡沫四溢。

敵軍趕到時,見到溝渠內的米湯,以為是軍中的馬尿橫流,不由得心中膽怯,減緩了進軍速度。憑此智計和迅速趕到的援軍,柴紹和公主成功的守住了娘子關。

為了紀念平陽公主,便將“葦澤關”改稱了“娘子關”。


藏地讀行0白髮布衣


娘子關一直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位於山西,因地勢險要,也有萬里長城第九關的稱號,其實娘子關一開始是叫“葦澤關”,以自然特點命名的,因為附近沼澤居多,兩岸蘆葦茂密,隋朝還在此設立了“葦澤縣”,那麼為何現如今卻叫作“娘子關”?

“娘子關”這個名字的來歷一直都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以妒女祠命名

《讀史方輿紀要》記載:葦澤關州東北八十里,即唐之承天軍,俗曰娘子關,以妒女祠而名。

書裡記載的很清楚,葦澤關附近有個妒女祠,只是這個妒女指的是誰呢?據說是春秋時期介子推的妹妹,叫介山氏,介子推幫助過晉文公重耳返回國家,後來隱居深林,但是晉文公想得到他的輔佐,於是苦苦哀求,但是介子推還是不同意,被逼無奈採取了防火燒山的計策,想要把介子推逼出來,結果介子推卻抱樹而亡,他的妹妹介山氏認為哥哥的做法是要挾晉文公,自己感覺到恥辱,到了第二年的今天竟然把自己燒死了,人們認為介山氏嫉妒哥哥的才華,所以稱她為妒女,還建立了妒女祠封他為妒神。

如果是以這個名字命名的娘子關,恐怕大家不樂意了,所以大家還是認為下面一個說法比較可靠。

第二種是以唐朝的平陽公主命名

唐高祖李淵一直被說成是“兒子打江山父親坐”,高祖不高興了:“誰說的?明明還有我的女兒平陽公主”。沒錯,就是這個平陽公主,她是李淵的女兒,更是一位巾幗英雄,為老爹李淵奪得江山也出了不少力,她建立的一支軍隊就叫作娘子軍,因為曾經帶領軍隊在這裡駐紮鎮守過,所以後來的人們就把此地稱為娘子關。點將臺、宿將樓、避暑樓都和平陽公主有關聯,所以這裡的娘子指的是平陽公主更能得到大家的認可。

【羽評歷史,歡迎右上角關注】


羽評郡主


李淵的女兒李三娘子,後來的平陽公主。娘子軍和娘子關都和她有關。

平陽公主的丈夫是柴紹,柴紹曾經是隋朝前太子楊勇的陪伴,娶了太原李淵的三女兒李三娘子,後來的平陽公主。李三娘子是個不愛紅裝愛武裝的人,和柴紹很般配。在李淵起兵反隋後,柴紹先偷偷溜出京城,去投奔丈人的反隋大軍。後來,平陽公主也脫身離開長安。



平陽公主來到李家莊園,變賣當地的產業,以賑濟災民的形式獲取人心,很快就招到了一支幾百人的隊伍。為了獲得更多的支持者,她到處聯絡反隋義軍。比較有名的何潘仁,手下有幾萬人。平陽公主派馬三寶勸降何潘仁。之後,又收編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人的兵馬,形成了一支有相當規模的起義軍。

平陽公主治軍嚴明。她嚴禁士兵掠奪百姓財物,得到了百姓的廣泛支持和擁護,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李娘子”,又把她率領的軍隊稱為“娘子軍”。因此說,“娘子軍”最初的含義不是女人組成的軍隊,而是女人帶領的軍隊。很多人慕名投到娘子軍隊伍中,這支隊伍很快就成了一支擁有七萬人馬的大軍,在關中一帶赫赫有名。



打下長安後,平陽公主帶領她的娘子軍駐守山西綿山的葦澤關。這裡是出入山西的咽喉要道,山西不僅是李家的大本營,也是中原和關中的屏障。李淵把這麼重要的地方交給平陽公主把守,可見對這個女兒和她的軍隊有足夠的信心。葦澤關後來改為“娘子關”,就是為了紀念平陽公主。



公元623年,平陽公主去世,葬禮按照軍隊的禮儀舉行。這是破了例的,因平陽公主本身就會一個例外,從古到今從來沒有過這樣的女子。


讀史坊


娘子關,又稱葦澤關,位於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東北的綿山山麓,是萬里長城的一個險要關口。關上有對聯寫到:“雄關百二誰為最?要塞三千此關名。”娘子關有“三晉門戶”和“天下第九關”的稱號。之所以被稱為娘子關是因為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女兒平陽昭公主曾組建一支娘子軍駐守此處,所以被稱為娘子關。現在看到的娘子關是仿明朝時的關隘重建的。


平陽昭公主是李淵的第三女,母親是竇皇后,丈夫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柴紹。隋末天下大亂,各路起義軍紛紛攻城掠地,各地軍閥也趁機而起,割據一方,天下陷入戰亂之中。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後,平陽昭公主也在長安起兵呼應,率軍攻略關中之地!據說平陽昭公主一路收服多支起義軍,且多次擊敗隋軍的攻擊,李世民進入關中時,平陽昭公主已有七萬精兵了。

古有花木蘭替父從軍,唐有平陽昭公主替父征戰。平陽公主先後收編了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義軍,勢力大大增加。昭公主組織能力突出,兵法謀略也十分過人,一點不輸弟弟李世民!她組織的軍隊不僅多次打敗隋軍,還攻佔了戶縣、周至、武功、始平等地。昭公主的軍隊紀律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名聲大噪,不少人千里來投,還有不少女子投入昭公主帳下。昭公主作為軍隊統帥,又有不少女兵,所以此軍稱為娘子軍!



平陽昭公主與李世民會師後合攻長安,取得長安之戰的勝利。之後昭公主領兵平定割據軍閥,領軍駐防葦澤關防備突厥南下,確保山西大本營不失,後來此地就被稱為娘子關。平陽昭公主薨後,以軍禮下葬,數千虎賁將士給她抬陵,諡號為昭,故稱平陽昭公主!


大秦鐵鷹劍士


娘子關,一名葦澤關是天下最謙虛的關隘,自稱天下第九關。最驕傲的關隘是山海關,自稱天下第一關。然而,奇怪的是其他七個關隘自稱上都沒用第二到第八關隘的自稱。 有誰能從第一關排到第九關呢?山海關(第一關)、嘉峪關(自稱第一雄關)、居庸關、雁門關(自稱中華第一關)、劍門關、平型關、函谷關、井陘關、娘子關

(第九關)。還記得韓信的井陘之戰嗎?娘子關就是井陘關隔山遙遙相望。福垊為了深挖該題,準備回答四個問題。

那娘子關為什麼自稱天下第九關呢?

福垊以為有兩個原因:

第一為了謙虛和團結,大家都在爭第一,到底誰是第一?沒有定論,還傷和氣。

第二為了個性和醒目,第九是倒數第一,國人愛九數字。採用第九,醒目易記。

娘子關指的是誰?

兩位大美女:

一名是介子推的妹妹——介山姑娘。大家都知道介子推割大腿的肉,讓晉文公吃,寒食節就來自這個典故,而介山姑娘的典故(見下)誕生清明節。

一名是李世民的三姐——平陽公主。平陽公主乃花木蘭第二,不過他比花木蘭厲害多了,因為她是將軍,出身也高貴,就連他的老公柴紹也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行第十四。

裡面有什麼故事?

這裡有兩個故事。

故事一:介子推的妹妹那點兒事。據明朝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載:只要打扮美美噠小家碧玉、大家閨秀路過葦澤關的姤(du)女祠時,必然電閃雷鳴,狂風暴雨,而有雷霆之怒,哪些個美女一定慌不擇路,狼狽逃竄,從而花容失色。姤女即姤神,也就是妒神。那麼這個妒神是何許人也?她就是介子推的妹妹,想當年介子推“割股奉君”,晉文公繼位後,想著用高官厚祿回報介之推。被介子推堅決拒絕,並隱居在山上,晉文公為了強行報恩,聽信讒言,山上縱火,逼他出來,遺憾的是介子推寧死不逃,終於燒死在山上。

介之推的妹妹感覺其兄為了名節辦君主難看,從而本來該是喜劇的事變成了悲劇。她為了讓君主改變貧苦百姓的生活,改變要挾君主的風俗而喚醒君主和拯救百姓。冬至之後,日積一薪,在中山國的葦澤關自焚而死。那妒忌美女是怎麼回事?其實次妒神妃彼妒神,嫉妒美女是水神,是第一代妒神。那為什麼為君為民的介山妹成為第二代妒神呢?那是不少人認為她是妒忌其兄才自焚的。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

故事二、平陽昭公主的偉績。平陽公主名不詳,是真正的女漢子。當其父起兵反隋時,他的老公柴紹奔赴太原支持岳父。而他女扮男裝,變賣家產,招兵買馬,招降流寇,三個月後就領兵將7萬人。這時才被人發現是女兒身,然而民眾部屬卻更加敬重她,她賞罰分明,秋毫無犯,還組織了一支娘子軍。因為李淵尚未稱帝,民眾親切地稱呼她為李娘子。

巾幗不讓鬚眉,牛氣哄哄的隋將屈突通也是她的手下敗將。因為她的部隊長在葦澤關駐守,為了紀念她是豐功偉績,民眾也就稱呼葦澤關為娘子關。以福垊所見稱呼公主關也是未嘗不可的,這麼大的名氣,這麼高貴的身份,稱之為天下第一關也不過分,然而卻稱呼為天下第九關。

娘子關真正的來歷是什麼?

娘子關本是中山國的長城,到了明朝嘉靖時期重修,那是還叫葦澤關,但姤神祠卻很早都有了。福垊以為,民間私下裡稱呼葦澤關為娘子關,這兒裡面既有對介山姑娘的尊敬也有對平陽公主的敬仰。故而,這兩種來歷應該是一脈相承的,不應分割。


福垊


娘子關在山西平定縣,剛去的,挺好。





飛騰大帝1


娘子關在中國的歷史上有很多經典的戰役就發生此。特別是近代有幾次比較著名的抗擊侵略者的戰爭都是因為娘子關而出名的。

在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當時清軍的守將劉光才等人指揮清軍在娘子關一線消滅擊退了上萬的聯軍。也是清朝在近代歷史上少有的勝利。

還有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也是在娘子關一線投入大量的兵力阻擊日本人,雖然說最後娘子關還是失陷了,但是在娘子關中國軍隊也是重創日本人。後來的百團大戰,娘子關又一次成為了戰爭的焦點。

為什麼發生在娘子關這麼多戰役呢?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娘子關太重要了,娘子關以前叫葦澤關,這裡是萬里長城的第九關,地勢非常的險要,依山傍水,居高臨下想要過關是非常的難的,在隋朝以前這裡都是叫葦澤關的。但是在唐朝之後這裡就一直腳娘子關了。為什麼改名字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李淵的女兒平陽昭公主。李淵作為大唐的開國皇帝,但是我們卻很少知道關於平陽昭公主的一些知識,可能也是因為她是一個女的吧。

這個平陽昭公主是真正的巾幗英雄,可以說大唐的建立有她不少的功勞。在攻克長安的時候更是她所帶領的軍隊立下了大功。

在李淵決定反隋之後,平陽昭公主就開始回到了關中,在關中聯絡各路反隋義軍,等到李淵帥軍進入關中的是時候,這裡差不多都已經被平陽昭公主平定了。而且還帶領了數萬人馬。

李淵攻克長安之後,自己就留在了長安,但是山西才是他們的大本營,而在山西之中最為重要的一關就是娘子關,於是李淵就派自己的女兒去守在這裡。娘子關一丟失的話那麼太原也就危險了,整個山西都危險,所以娘子關可以說關係到整個山西。可見當時;李淵對於他自己這個女兒的信任。當時平陽昭公主帶領軍隊駐紮在這裡。後來人們也稱這裡為娘子關。

但是之後在歷史上就很少有關於這位公主的記載了,直到過了幾年才有平陽昭公主死亡的記載,她也是中國封建史上,唯一一個由軍隊為她舉殯的女子。


小伍講歷史


娘子關位於我國山西,它地勢險要,有萬里長城第九關之稱,是歷來的兵家必爭之地,大家現在所見的娘子關是明代時期修建的。娘子關在戰國時期便是一個重要的關口之一,娘子關這個名字最早見於金朝詩人元好問的《遊承天懸泉》中的,只知晉陽城西天下稀,娘子關頭更奇劂。由此可見娘子關的險要。

關於娘子關名字的由來大致有兩種說法,清朝初年顧祖禹所撰的以軍事地理為主的《讀史方輿紀要》一書中曾說:葦澤關州東北八十里,即唐之承天軍,俗曰娘子關,以妒女祠而名。自昔為太原、恆山之界。胡氏曰:承天軍至太原府三百五十里。是也。今為承天鎮。詳見直隸井陘縣。

從此書中可以看出娘子關是因為娘子關附近的妒女祠,那麼這位妒女是誰呢?在唐朝張鷟所著的《朝野僉載》中的第六卷中有一些介紹,俗傳妬女者,介之推妹。與兄競,去泉百里,寒食不許舉火,至今猶然。女錦衣紅鮮,裝束盛服,及有人取山丹、百合經過者,必雷風電雹以震之。"這裡的妬女便是妒女。

傳說妒女是春秋時期介子推的妹妹介山氏,介子推曾幫晉文公重耳反國,後來功成身退隱居在綿山,晉文公想請他出山,試過多種方法無果,於是想出放火燒山的計策,想要將他逼出來。結果介子推誓死不出山,抱樹而死。晉文公為了哀悼他便把這天定為寒食節,而介子推的妹妹則為自己兄長這樣要挾晉文公做法所不齒,後來她便日日積薪,到了來年寒食節這天自焚死去。所以她被稱為妒女,當地人為了紀念她為她修建了妒女祠將她封為妒神。

另一個關於娘子關名字的由來,是一個民間傳說也是大家比較熟知的,說唐高祖李淵的三女兒平陽昭公主是一位巾幗英雄,在李淵開創唐朝時曾出過不少力,帶兵打過許多仗。這位平陽昭公主曾創建過一支娘子軍,傳聞她曾在這裡鎮守此關,所以這裡便被命名為娘子關了。

關於娘子關的傳說大致就這兩種,大家更傾向於哪一種便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口袋裡的喵


山西的娘子關號稱萬里長城第九關,位於山西和河北兩省交界處,也是扼守山西的險要關口。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無論是隋唐起義還是李自成起義,這裡都是重要關口。而八國聯軍時期,清朝政府和義和團更是在娘子關打大敗八國聯軍,一舉殲滅上千名外國侵略者,創造了清朝軍隊對洋人的最佳戰績。

娘子關在隋朝的時候叫做葦澤關,因為這裡以前置葦澤縣。根據縣名判斷,似乎這裡曾經有一片長滿蘆葦的沼澤,白洋淀的感覺。

葦澤關改名娘子關,是因為一個了不起的娘子,她就是唐高祖李淵的三女兒,唐太宗李世明的親姐姐,平陽公主。

唐朝給公主封號有三種規律,一個是以國名為封號。比如代國公主,霍國公主;有的是以地名封號,比如平陽公主,東陽公主;還有的是以吉利名號封號,比如太平公主,長寧公主。平陽公主以平陽為號,有人推測是因為她的老公柴紹是山西臨汾人。臨汾古代又叫做平陽。此外,公主名為平陽,還有一種討口彩的感覺。因為隋朝皇帝是很討厭平陽這個名字的,因為隋朝是楊家天下,平陽和平楊同音,掃平楊家當然是不被允許的,而李淵奪得天下之後給公主封號為平陽公主,也許就有鎮壓先皇的用意在裡面,反正古代人是比較迷信的,這點小算盤還是很有可能打出來的。

書歸正傳,講平陽公主的故事。雖然說是公主,但是這位姐姐可是一位武公主,其實整個唐朝的女人風氣都是比較大方外向的,這位公主不但如此,還擅長沙場征戰,這就很了不起了。當年柴紹接到李淵的來信,要去他一起起兵反隋,柴紹因為放心不下嬌妻,有點猶豫不決,最後還是公主讓他幫助老爹完成起義大業。夫君出發之後,公主也沒有閒著,而是直接帶上家中的金銀細軟,拉起一支隊伍打起了遊擊。結果在李淵他們南征北戰的時候,公主殿下也同時打下了大大的江山。當時她就率領軍隊在葦澤關鎮守,因此葦澤關後來就被稱為娘子關,因為軍隊是由一位娘子率領的嘛。

這樣的女兒,誰不喜歡。後來平陽公主英年早逝,李淵堅持用軍禮埋葬了自己的女兒。其實這個是公平的,畢竟天下有女兒打下來的一份。所以,平陽公主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以軍禮埋葬的女人。

公主親執金鼓,興義兵以輔成大業,豈與常夫人比乎?

老子的江山,也有公主打下來的一份,怎麼能把公主和普通女人相比呢。

可惜的是,平陽公主只有封號,真實的名字卻沒有流傳下來,非常遺憾。有人傳說是因為公主早年曾經因為家庭動亂,被迫進入青樓為妓,有過不光彩的歷史。個人認為純屬臆斷。

至今在娘子關還有關於平陽公主的歷史遺蹟,有機會的話,可以過去參觀參觀,瞻仰一下武公主的風采。


鐵錘歷史


娘子關位於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東北的綿山山麓,是聯繫山西、河北的要地,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號稱萬里長城第九雄關,同時也被譽為三晉門戶。關上有對聯雲:“雄關百二誰為最?要塞三千此關名。”在明代這裡是邊防重地,一直處於明王朝同蒙古諸部對峙的最前沿,一旦娘子關陷落於蒙古人之手京師則直接暴露在蒙古鐵騎的威脅之下。明崇禎17年(1644年)李自成的大軍自長安入山西后經太原攻佔了此關,然後出井陘關與主力會合,然後直搗京師。八國聯軍侵華時期德軍統帥瓦德西撇下聯軍部隊,組織德軍部隊向山西進發,結果在娘子關一線遭遇清軍將領劉光才、李永欽指揮忠毅軍及武功、晉威各營狙擊,損兵折將後被迫撤走。1937年10月11日-1937年11月2日晉綏軍、八路軍圍繞娘子關同侵華日軍反覆爭奪。1940年8月八路軍進行的百團大戰中娘子關再次成為主戰場。

娘子關原名“葦澤關”,娘子關之名最早見於金代元好問的《遊承天懸泉》詩——在這首詩中有這樣一句話“娘子關頭更奇崛”。乾隆二十九年(1764)編修的《大清一統志》是首次收入娘子關這一名稱的官修文獻。關於娘子關得名的由來有諸多傳說:明代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聲稱凡“婦人服靚妝”經過妒女祠時“必興雷電”,大發嫉妒,故為妒女,娘子關因此得名。《元和郡縣誌》則說春秋時晉國介子推的妹妹介山氏,焚死綿山,後人為之築妒女祠。不過流傳最為廣泛的說法是娘子關的得名是由於唐高祖李淵的女兒平陽昭公主。

平陽昭公主實乃世間少有的奇女子:他的父親是唐高祖李淵,母親是李淵的結髮妻子竇氏。說起來李淵和竇氏一共生育了女兒平陽昭公主和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四個兒子,其中除李玄霸早夭外,其餘三子一女皆為人中龍鳳。關於李建成、李世民兄弟的謀略、用人、武功、文采以及他們之間的鬥法一直是後世津津樂道的話題,殊不知這位平陽昭公主一點不亞於自己的弟弟,可謂是真正的巾幗英雄。

在中國古代女性是沒什麼地位的,即使是平陽昭公主這樣巾幗英雄也沒能在史冊中留下自己的名字——平陽昭公主是她的封號,至於本人的名字我們無從得知,野史小說中有稱其為李秀寧的,也有稱為李平陽或李屏瑒的,後兩個名字其實壓根就是封號的諧音。我們不僅無從得知她的名字,也無從得知她的出生年月和早年生平事蹟。和其他古代女性一樣早年的她是作為男性的附屬物存在的——在那個宗法制年代一個女人生命中有兩個男人是比較重要的:一個是未嫁前的父親,另一個就是丈夫。我們已經說了平陽昭公主的父親是唐高祖李淵,那麼她的丈夫是誰呢?就是大唐開國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柴紹。

隋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唐高祖李淵在太原起兵,這時平陽昭公主和柴紹正在隋朝政府控制下的長安城內,一旦讓隋朝政府得知李淵起兵的消息必然會牽連到作為家屬的平陽昭公主和柴紹,因此李淵秘密派遣使者召二人回到自己身邊。柴紹在見過李淵的使者後就對自己的妻子說:“如今岳父起兵掃平亂世,我打算前去投奔,你如果留在這裡會有危險。”誰知平陽昭公主卻說:“你該趕緊離開,我一個婦人遇到危險容易躲藏起來,到那時自己會有辦法的。”柴紹在妻子的鼓勵下從小道直奔太原。如果是一般人碰到這種情況一定就跟丈夫一塊兒走了唄,然而平陽昭公主卻留了下來,按說對此時的隋朝政府而言:她的父親和丈夫都是叛軍頭目,那自然不會放過她,一個弱女子能和一個王朝抗衡嗎?儘管這已是一個行將就木的王朝。可平陽昭公主不是一般人——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出了回答:能。

開創大唐王朝的李家和隋朝的楊家本來就是表親,事實上他們同屬關隴貴族集團,這一集團的成員中還包括其他一些世家大族。關隴貴族集團的發家之地就在關隴地區,作為關隴貴族集團的成員之一的李家在長安附近一帶經營多年,勢力可謂盤根錯節。儘管此時李淵鎮守太原,但這並不代表李家在關隴地區的勢力已不復存在了。意識到這點的平陽昭公主立即動身回到鄠縣(今陝西戶縣)的李氏莊園,在這裡她女扮男裝以李公子的名義對外示人,通過變賣產業賑濟災民的方式她將李家下人和當地災民迅速組織成為一支幾百人的隊伍。這支幾百人的隊伍不過只是一個開始而已,平陽昭公主很快就設法和多路反隋義軍取得了聯絡:在短短三個多月的時間裡她就收編了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四五支義軍,其中勢力最強大的何潘仁部有數萬人馬。平陽昭公主手下的義軍勢力的急劇膨脹引起了隋王朝的警惕,於是朝廷開始派兵攻打平陽昭公主,結果平陽昭公主不僅打敗了隋朝的每一次進攻,還趁勢攻佔了戶縣、周至、武功、始平等地。

這支由女人做主帥的義軍軍紀嚴明令出必行,所過之處百姓皆稱平陽昭公主為“李娘子”,將她的軍隊稱為“娘子軍”。關於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只見於《木蘭辭》而未見正史記載,實際上平陽昭公主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正史記載的巾幗女將。由於中國傳統史書對女性的輕視,因此關於平陽昭公主具體的臨陣指揮情況並沒被史書詳細記載下來,但我們仍能透過史書中的隻言片語得知:就連隋朝名將、降唐後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屈突通也曾在她手中連吃敗仗。當公元617年9月李淵主力渡過黃河進入關中時意外地發現:自己這個女兒已在關中打下了一大片地盤。大喜過望的李淵派柴紹前去迎接平陽昭公主,平陽昭公主隨即挑選了一萬多精兵與李世民會師於渭河北岸後共同攻打長安。在長安戰役中柴紹和平陽昭公主夫妻倆各領一軍配合李世民會攻長安,兩人屬於平級關係,到了這年的11月份兵打一處的夫妻倆突破了長安城的外圍防線,唐軍順利進入長安城。

李淵在進入長安後將自己這位才略出眾的愛女封為“平陽公主”。因為平陽公主有軍功在身,所以李淵每次賞賜各位公主時平陽公主都要優於其他公主。拿下長安後的李淵並不能高深無憂,因為這時他的四面八方都是敵人:隴西有薛舉、涼州(今甘肅武威)有李軌、東都洛陽盤踞著王世充、河北還有竇建德。在這樣的形勢下平陽公主奉命守衛李家的大本營山西,當時她駐兵之地名為葦澤關,因平陽公主在此駐軍而更名為娘子關,這就是萬里長城第九雄關娘子關得名的由來,此後明軍和李自成起義軍、義和團和德軍、八路軍和侵華日軍都曾在這座險要的關隘下展開過殊死激戰。遺憾的是當平陽公主離開娘子關後史書中再次失去對她的記載,就像她早年的經歷一樣她晚年的經歷也不為人知,直到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2月初史書上再次出現了對她的記載,而這次所記載的是她的死訊。和以往的公主下葬不同的是:平陽公主是以中國歷史上唯一以軍禮下葬的公主。根據當時的記載“前後部羽葆鼓吹、大輅、麾幢、班劍四十人、虎賁甲卒”。當時禮官曾向李淵進言說女人下葬用鼓吹與古禮制不合,李淵反駁道:“鼓吹就是軍樂,以前平陽公主總是親臨戰場,身先士卒,擂鼓鳴金,參謀軍務,從古到今何嘗有過這樣的女子?以軍禮來葬公主有什麼不可以的?”於是特地破例以軍禮下葬平陽公主並按照諡法所謂“明德有功曰‘昭’”諡平陽公主為 “昭”,因此後世將她生前的封號”平陽公主“和死後的諡號”昭“合在一起稱其為平陽昭公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