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的地球和現在到底有什麼區別?

耶可x


40年對於地球不過是46億年曆史的一瞬間,地球不會出現大的變化。變化的只是人類活動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城市規模不斷擴大、部分森林面積逐漸縮小、沙漠化…

地球的地質變化是非常緩慢的,由於地球地核和整體自轉速度的不等,地球地殼一直在變動,在地球數十億年演變中,無非是滄海變桑田,平湖起孤島這樣的變化,這些現象一直在發生,從未停止,大陸也在緩慢的移動,經過數千萬數億年,地球上才形成了四大洋七大陸的地球世界格局,40年時間實在是太短了,地球表面的變化只有用精密的測量設備才能準確得知。

光憑肉眼觀看衛星圖像的色彩變化,是不能準確評估地球環境變化的,手機拍照都有冷色調和暖色調,衛星拍攝地球自然也類似,文中開始的那張圖就是一些網友誤導人的,顏色變化並不能說明地球大氣已經渾濁不堪,還得看兩張衛星圖拍照採用的設備和後期合成處理是否相同。只有通過對高分辨率的衛星圖像的細節分析,才能看清楚地球環境的變化。

數十年來人類快速地發展,對資源的索求速度越來越恐怖,而在衛星圖上看到的最明顯的變化莫過於城市規模的變化、地球水體分佈的變化、森林面積的變化這樣較大範圍的變化。

最明顯的例子之一是人類活動對地球水體分佈的影響,人類的電力需求使得人類建造了大量的水電站,形成了一個個龐大的人工湖,而這又會影響原本的湖泊水量,但這對地球整體的水量是沒多大影響的。


來看世界呀


從全球衛星圖上光憑眼看就判斷環境是否惡化是不科學的。

某個高贊答案裡貼了兩張衛星圖,然後說現在的地球看起來灰暗說明環境惡化了,這種說法並不科學。

讓我們來看一下從1967年到2015年的衛星圖,第一行是原圖,第二行是經過隨機的色彩和對比度調整之後的圖。大家可以看到原圖裡面,並不是過去都是蔚藍,現在都是灰暗,調整之後更是可以將灰暗變成蔚藍,蔚藍變成灰暗。

↓過去50年來的地球圖像,圖自metabunk.org、NASA↓

舉這個例子並不是說科學圖像可以隨意調整,而是說

不能憑感覺隨便解釋科學數據

形象一點講,假如有人跟你說,他在萬米高空的飛機上看到了一群螞蟻在搬家,並且得出了螞蟻搬家的科學規律,你會相信他麼?

要想研究螞蟻需要腳踏實地、俯下身來認真觀察和研究,要想研究環境變化也是一樣,需要對大量數據認真的研究,不能僅憑一張全球衛星圖就喊地球變灰暗了。

此外,那個高贊答案裡面衛星圖像的時間也弄錯了,標註為2017年的衛星圖片其實是2012年拍的,可以在美國宇航局官網看到當年的新聞。

2012年是1972年那張著名衛星圖(藍色彈珠,微信用來做啟動圖片那張)拍攝的40週年,所以美國宇航局做了一張合成衛星圖來紀念(合成方法見下圖),題目裡的問題可能也是針對這個老新聞所說的。

↓2012年的合成衛星圖,圖自NASA↓

那個高贊答案裡面一些圖片說明也是錯誤的,比如把國外的冰川照片說成是我國遼寧省山脈。

如果想看地球今昔對比,可以搜“NASA公佈近100年地球變化對比圖”,就可以找到,所以這裡就不貼照片了。來幾張動圖吧。

↓鹹海的縮小,圖自giphy.com↓

↓阿聯酋迪拜的擴張,圖自weburbanist.com,google↓

↓美國舊金山,圖自weburbanist.com,google↓

↓廣州,圖自businessinsider.com,google↓

↓深圳,圖自businessinsider.com,google↓

地球上的環境在發生變化是事實,我們大家也都知道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但是不能用錯誤的例子甚至偽科學的說法來忽悠大家保護環境,這樣只會讓一些人不相信科學。

其實,相不相信科學都不會影響科學規律本身,人類過得好不好也不會影響到地球的存在。

保護環境不是為了地球,而且為了我們自己。

如果您有感想,請留言多指教。


喬小海


45年前的地球和現在的地球相比,感覺沒有以前那麼藍了!

如上圖所示,45年前(1972年)的地球顯然更加藍,配得上地球藍色星球的稱號。而2017年的地球顯然更紅了,另外也不那麼清晰了。顯然我們可以從中發現地球的變化:

首先,就是地球變暖了,因此造成乾旱現象更加嚴重了。如上圖所示,全球從1972年到2017年其溫度陡然上升了。尤其是1972年至2000年這段時間。從而旱災頻發也就順理成章了。而這又造成很多國家,對土地等資源的過多開發。從而使得環境破壞日益嚴重和普遍,所以我們發現地球陸地變黃、變紅的部分也越來越多!

其次,就是地球的大氣汙染更加嚴重了。如上圖所示,實際上上面我們討論的地球溫度升高,並不是太陽輻射給地球的能量增加造成的。而主要是由於地球溫室氣體過量排放造成的。可見人類自從1890年開始進入工業化以後,對地球的環境汙染就越來越厲害。特別是到了1970年以後,溫室氣體排放造成的氣溫升高陡然上升了。可見,隨著新興國家全面進入工業化時代、汽車普及到千家萬戶以後。人類溫室氣體排放也越來越嚴重。因而使得地球上空的霧霾也越來越嚴重。從而使得地球變得不清晰了!


地震博士


前段時間,NASA公佈了一份地球40年前與現在的對比圖。40年前的地球通體碧藍,如今卻灰暗了不少。這幾十年來,人類發展的比過去幾百年還快,繁榮的背後卻是大自然黯然神傷。

我們能看到,以前水量充沛的內陸湖,天然鹹水湖,因為人類需要灌溉農田,加上氣候變得惡劣,如今很多面積縮小了大半,甚至徹底乾涸。

這是哈薩克斯坦鹹海的對比圖↓這是Mar Chiquita鹹水湖的對比圖↓

以前覆蓋了皚皚白雪的冰川山脈,因為氣候變暖,融化到露出了光禿禿的岩石。

這是阿拉斯加謬爾冰川的對比圖↓

這是哥倫比亞冰川的對比圖↓這是我國遼寧省山脈的對比圖↓

地球的肺,森林被砍伐,面積越來越小(亞馬遜雨林、玻利維亞森林),為了騰出土地,以及製造房屋、紙張、紙巾等等生活用品,一顆又一顆大樹倒下,取而代之的是樓房林立的城鎮。

這是阿根廷雨林地的對比圖:

我們看到對比才驚覺地球這些年發生的變化,很難想象,再過40年的地球會變成什麼樣?森林消失,冰川融化,河流乾涸,內陸乾旱,海嘯頻發,人類怎麼生存下去?

也許人類為了快速發展,必須付出這些代價。但是環境問題應該得到我們的關注,不要待到家鄉的青山綠水,兒時記憶,隨著時間過去變得面目全非,再去補救已經晚了。


更多精彩知識問答,請關注我:找靚機科普(zljkepu)


找靚機科普君


相對於地球上百億年的年齡來說,40年只是彈指一瞬,短的不能夠再短了。短短的四十年,地球的變化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



自地球誕生到現在46億年的時間段裡面,地球環境層發生過數次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早起地球,那種環境根本就不是人類可以生存的。而之後,地球雖然環境緩慢改變,變得適合生命生存,但是每隔幾億年都會出現一次大冰期。那個時候地球大降溫,很多動物族群都會滅亡。而且,地球還經歷了板塊運動、地磁反轉等地址聚變事件,據說現在地球最高山珠穆朗瑪峰以前就是海底呢。所以,如果給地球拍一張四十年前的照片和現在做對比,基本上可以認為地球沒有什麼變化。



當然了,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相對的。就像是我們隨便潑一杯水對於螞蟻來說都好像是洪水一樣。雖然對於地球來說幾十年來變化不大,僅僅可能有些微小的改變,但是對於生活在地上的人,這些“微小”的改變也可能是巨大的。比如全球氣溫變暖、海平面上升、臭氧出現空洞、氣候反常、沙塵暴等等。這些對於地球來說變化微不足道,但是對於人類來說確是影響生命安全的改變了。



四十年來,人們肆意汙染環境,排放有毒有害物質,大量製造垃圾,已經嚴重影響了地球生態。以前的藍天白雲、滿天繁星,變成了現在灰雲滿天,漆黑夜晚。人們再不知道保護環環境,遲早會像恐龍一樣被滅族。


科學探秘頻道


我還不到四十歲,就說說三十年前吧。這地球有點太大,還是挑個局部說吧。

別的地方我不清楚,三十年前我六七歲,那時候生活在農村,河裡的水是可以直接喝的,拿個罐頭瓶放點飯粒就能釣到很多小魚,草叢裡都是蛤蟆,滿天飛的蜻蜓和蝴蝶,夜晚坐在院子裡數星星,聽著姥姥講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那時候東北的冬天是出奇的冷,真能凍掉下巴,一場大雪就能把門封住,平平常常都能沒過膝蓋,大雪過後就跑去山上抓野兔 野雞,真的很有趣。

現在長大了,以前的那條小河已經乾涸,新修了鐵路和公路,蓋起了樓房,生活環境貌似好了,卻再也聽不見呱呱的青蛙叫,蜻蜓也是很少見了,因為霧霾,很多人不得不帶著口罩出門,夜晚的天空,昏暗的星光已不足以照亮大地。冬天也不那麼冷了,雪變得異常寶貴,每次下雪的場景都會爆滿整個朋友圈。再也沒看過野兔,偶爾飛來的野雞也不知道晚上會擺在誰家的餐桌。

晚上,摟著兒子坐在窗前,看著昏昏沉沉的月光,給他講著姥姥那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

保護環境,愛惜生命,從我做起!

其實天還可以更藍,水也可以更清!


A擁抱藍天A


別的地方不知道,我的家鄉在冀南平原,就說說我小時候,50多年之前的地理與氣候與現在有哪些不同吧。

天地萬物都是在變,只是有些變化我們感覺不到,若回想起幾十年前的一些景象,與現在比較,覺得有些地方的變化還是很大的。記得我小時候,我們這個地方冬天很冷,跟著爺爺去地裡摟棉花葉,戴著麻糊帽,只露著兩隻眼睛,還覺得那麼冷。大道和地裡,冬天都會凍出一條條挺寬的地縫來。現在的冬天可沒有那麼冷,根本見不到了地裡有凍裂縫的痕跡了。那時每年到春天還愛颳大風,滿目黃沙,天昏地暗,都睜不開眼睛。還有刮旋風,旋風就是平地裡旋轉著就捲起一股風來。裹挾著一些黃沙和樹葉子高速旋轉著,越旋越高。快速向前滾動,後面拖著一條長長的大尾巴,有時這條尾巴有好幾裡地長。現在這種天氣沒了,根本就看不到了。那時村村的大土坑裡都有水,常年不幹,坑裡長滿蘆葦和一些雜草什麼的。水裡還有魚,有蝦,有蛤蟆。記得那時候蜻蜓還特別多,有時遮雲蔽日的。現在不但坑裡沒水了,井裡也沒水了,有水的井至少也得有一百米深。那時伏天裡下的雨也大,每當下完雨,農戶都要扛著鐵鍬上地裡去墊狼窩(就是被水衝出來的溝和坑)現在哪還有那麼大雨啊?要下場透雨就是很不錯的了。那時候我們這個地方鹽鹼地多,就是好地裡也有片片不長莊稼的地方,低窪地根本就不用提了。上面有一層白白的鹽鹼嘎巴,別說長莊稼了,草都不長,就長一些鹽蓬菜。到現在也不知是什麼原因,鹽鹼地不見了,就是原先寸草不生的地方,也與好地沒有什麼區別了。若問是什麼原因?不知道!也沒見有文獻研究過這個問題。



這都是一些自然生態的變化,人文的變化,社會的變化更大。這些都不在今天所要討論之內,就不說了,有機會與大家再交流那些向題。


手機用戶58801659536


四十年前我不知道,但是25年前我知道。

我家在蘇州,我記得那時在鄉下,河裡的水可以直接淘米做飯,喝的也是井水。前面有一排樹林跟森林一樣,那時還去那裡掏過鳥窩,抓過黃鼠狼,野雞還有蛇。

那時水稻田裡有泥鰍黃鱔小鯽魚,夏天河裡更是很多很多的龍蝦,那時龍蝦基本上沒人愛吃因為太多太多了吃膩了,殺個蛤蟆釣一上午能釣一桶。

夏天的夜晚更是美麗天上有數不清的星星,我記得後來大了十幾歲了有一天晚上我抬頭看星空發現只有寥寥無幾的幾顆星星了,我以為是我度數加深了,換了一副眼鏡依然只有幾顆星星,這時我才知道原來真是環境變差了

那時一到夏天青蛙晚上呱呱的叫個不停,現在我已經很多年沒有再聽到青蛙叫了

以前夏天直接跳河裡游泳抓河蚌摸魚,現在都不行了


索菲亞磁磚


地球環境惡化是屬實的,但沒有誇張到大家想象中的那種程度。而且,就現在來看,環境改善也是在發生的,河流的治理、廢棄汙染物的管理等等,相信地球的明天會比今天要好。

我看有人說到小時候的故事,是的,十多年前,附近的幾條河流很清澈,放假都會去那裡釣魚,一釣就可以釣上一天,每次都可以釣到十幾條。

後來,由於人們不愛護環境,什麼垃圾都往裡面扔,我覺得他們心裡想的是,“反正不是我住的地方,大家都在扔”,久而久之,幾年前我去看那條原本清澈的河流已經漂滿了垃圾,惡臭倒不至於,但是別想在裡面再看到一條魚了。

不過,最近幾年的時間,那條清澈的河流彷彿又回來了,那條河流被治理的又回到了當初的模樣,垃圾也有了專門傾倒的地方。

雖然汙染比40年前嚴重的多,但好在現在正在治理過程中,這是發展所必須要經歷的過程,在清潔能源應用佔比不大的前提下。

我相信,不出30年,原本的那些綠色還會回來的。


一枚遊戲科幻迷


對於地球在宇宙的軌跡以及他的形態、狀態以及他的承載空間,想清楚瞭解的可以通過查閱資料、專業人士進行了解!至於你問及的四十年前後的變化,我們通過對比才能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我出生於60年代,在很小時侯感覺到什麼都很新奇。

《春天》的田野萬物復甦,草吐嫩牙花開放。挖一點豬草、野菜、掐一點毛草尖,又甜又好吃。

《夏天》高溫天氣,但沒有現在溫度高。中午跳到小河裡洗澡,摸一點魚蝦。既涼快又好玩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那時學校有半個月的忙假,假期中幫助家長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

《冬天》是一個寒冷的季節,那時的河面、溝渠都結了一層厚厚的冰凍。上學不用繞道,可以直接以凍作橋。

而四十年後的今天,由於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

人生活水平的提高,環境的汙染、空氣的汙染

等等!河水以不再象過去那樣清澈,花草也不象以前那麼芬芳!汽車尾氣的排放、工廠汙水的進擊、家庭、工廠、空調的普及,使得空氣不再象過去那麼清新、涼爽。現在人的飲食也沒有以前的放心菜、無公害產品。對於轉基因瘦肉精、蘇丹紅之類的名詞,那時的人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值得慶幸是!四十年後的今天地球表面一片繁榮!現代化的建築、高技能的產業都在飛速發展!明天會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