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我憑什麼給你機會”

作者:朱麗葉的小情緒(富書專欄作者)

什麼是機會?

機會,不過是如曇花般稍縱即逝的一個時間點而已。

西蒙說過,機會對於不能利用它的人又有什麼用呢,正如風只對能利用它的人才是動力。

“年輕人,我憑什麼給你機會”

憑什麼給你機會

當月歷快要撕到最後一頁,像我一樣負責招聘模塊的HR們,大多傾巢而出,在全國各個院校啟動校園招聘。

而學生們早已將《面試寶典》之類的秘籍熟讀於心,侃侃而談、頭頭是道。

可是,當面試官問起專業領域的知識,有些學生一臉茫然,英文專業的學生,卻無法勝任“no Chinese”的工作環境。

每當這樣的學生虔誠地請求我“請給一個機會”時,我只能在心裡翻一個白眼:“憑什麼?”

荒度四年,自身不能發光發亮的人,幸運女神如何看得到

群裡大部分人都能理解主編的立場,也有個別人說:“主編太小題大做,不就是不會操作電腦嗎?編輯們要理解一下年紀偏大的寫作者,教一教格式又怎麼了?”

這樣的言論,很耳熟啊。

“我沒有經驗,你們可以給我培訓啊。”

Sorry,HR們都熟知一條規則:如果這個職位是爬樹,那就直接招一隻松鼠,而不是去培訓火雞。

對一個行業完全不瞭解,這沒有問題,可是你既然想要進場角逐,是不是該提前做做功課,讓自己具備最基本的職業素質?

這是對在場所有人的尊重,也是你自己接得住機會的資本。

蔡康永在《給殘酷社會的善意短信》中寫道:

15歲時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18歲時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結果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真正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的風景。

咬住牙關把自己打造成第一選擇,你就不必央求別人“給一個機會”,因為機會在追隨你的腳步。

“年輕人,我憑什麼給你機會”

“年輕人,我憑什麼給你機會”

老天安排的機會,你要能看得見

去年年底,我在喜馬拉雅上偶然見到Linda開設的心理社群課程,驚得找不著自己的下巴。

Linda曾是國內一家赫赫有名的招聘網站分公司副總經理。

能做到這個位置,哪敢掉以輕心,等到30好幾才敢懷孕,還曾挺著七、八個月大的肚子從城西跑到城東來找我籤代理招聘合同。

生了孩子後,果然如她早前所擔心的一樣,公司沒了她的位置。

於是,職場精英女轉身去考了中國人民大學的心理學碩士,左手抱娃,右手拿出課本,以近40歲的高齡,吊著一口仙氣,熬過了中年失業求學婦女“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的日夜。

好不容易拿到了心理學碩士學歷,可是一抬頭看到鏡子裡的人,全身洋溢著食堂打菜阿姨的油膩氣息,被驚嚇得一蹦而起。

擔心自己一個人減肥堅持不下來,乾脆召喚了200位微胖界中年婦女代表,一起死嗑馬甲線。

一個離開職場數年、剛剛出師的心理學碩士,要帶著200餘人,耗時100天,打造一個“馬甲線訓練營”,這怎麼看都不是一件靠譜的事。

但是100天后,她硬是把原來L號的自己塞進了XS號的衣裙裡,其他200位學員也在她巧妙的激勵下,改變了自己的身形。

這一次實戰成功,令Linda大受鼓舞,她笑嘻嘻地說:“原來,長胖也是一個機會。老天讓我發胖,是有用意的。”

很快,她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團隊,成功策劃了一個又一個項目。

現在的Linda已擁有四家公司,她在喜馬拉雅上的課程現已升到排行榜第二位。

那個職場精英女又回來了,她終於從兜頭風雨中穿過,接下了命運帶著敬意的禮物。

我們經常感嘆“唉,這都是命”,可是命運的玄妙之處就在於,櫛風沐雨後的別有洞天。

命運把你的人生隱藏在未知的地方,你須得自己去一寸一寸,在滿地的荊棘中劈開一條路,才換得來日的柳暗花明。

“年輕人,我憑什麼給你機會”

“年輕人,我憑什麼給你機會”

機遇來臨,你能否接得住

在《任正非正傳》中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

華為一個新員工,北大畢業,剛到華為,就公司的經營戰略問題,洋洋灑灑寫了一封“萬言書”給任正非,原以為自己獨到的見地能夠打動領導,不想卻被辭退。

有些人將職場當成了晚上8點檔的偶像劇場,總幻想著天降大任,青雲直上。

有時候,機遇的確會從天而降,砸到你的身上。

有一年,公司大老闆下到事業部巡察,負責接待的姑娘條理清晰、反應敏捷、口齒伶俐,令大老闆極為欣賞。

這個事業部是專為新品研發上市而成立的部門,正是急需人才之時,姑娘在這個時候脫穎而出,大老闆當即決定將其提拔到事業部總經理的職位。

身為HR的我隱隱有些擔心,這位姑娘雖然資質不錯,但畢竟不夠成熟,入職時間還不到一年,對公司的發展路線瞭解得並不全面,此前的工作履歷也不曾有掌控全盤的經驗。

在人事調動前的例行談話中,我委婉地表達了我的擔心,暗示她可以多給自己一些時間來準備,才能做到胸中有丘壑。

姑娘自己也很是矛盾,一方面沒有把握能接得下這個職位,另一方面又很捨不得放棄這個天賜良機,最終,她決定冒險一試。

事業部成立不久,事務繁雜,姑娘從未在這樣的高位上歷練過。

沒過幾天,原來風風火火、精神十足的人,眼瞧著就萎靡下去,不出兩個月,就因無法勝任職位而被免職,沒過多久,便黯然離開了公司。

有機會當然好,可是機遇來臨時,你得接得住。

要得到你所求的,最穩妥的辦法是讓自己配得上它。

若你沒有足夠的實力託底,勉強接下的機會,只會拖累你的長遠發展。

其實,以這個姑娘的綜合素質,如果能穩打穩紮地發展下去,步入管理層也是指日可待。

可是,在能力還不具備的情況下,砸到身上的機會,可能並非是命運的獎賞,而是一個深坑。

“年輕人,我憑什麼給你機會”

“年輕人,我憑什麼給你機會”

機會,要花時間去鑄就

如果我只說三個字“王校長”,大家的腦回路是不是會火速轉到一個人身上?

是的,中國最有錢的年輕人:王思聰。

大家對他的印象,無外乎:紈絝子弟、流水般的網紅女友、長期擔任娛樂圈紀檢委,還有,愛吃熱狗。

“年輕人,我憑什麼給你機會”

但是,看過了他的發展歷程和投資版圖,便會發現,大眾對他有些誤會。

11月的第一個週末,被“IG奪冠”的消息全面包圍,這意味著王思聰對電競產業鏈長達7年多的投資,迎來了全面紅利期。

2009年,王健林拿5個億給兒子投資練手,那個時候,所有人都雙手叉腰要看著王思聰怎麼把這筆錢敗光。

2011年,王思聰宣佈進入電競市場,收購當時面臨解散的CCM戰隊,組建IG電競俱樂部。

2013年,拿下雲遊控股部分股權,進軍電競行業上游產業鏈。

2014年,參投手遊開發商樂創夢天地、電競內容平臺伐木累。

2015年,成立熊貓TV,進入直播市場,同一時間,入股英雄互娛、成立香蕉遊戲,順利拿到英雄聯盟LPL部分聯賽於2016年的承辦權。

“年輕人,我憑什麼給你機會”

2016年,投資電競外設品牌。

畢業於倫敦大學哲學系的王校長,自有他嚴謹的思維方式,他花了近8年時間,對整個電競產業鏈進行佈局,帶動了這一新興產業在中國的發展,甚至有知名高校開設了電競專業。

根據胡潤髮布的數據,截至2017年,王思聰個人身價為63億,相比王健林當時給的5億,增值12倍。

網上有人說:站在那個位置,豬都能賺錢。

但問題的重點是,投資如下棋,你要能看到七八步以外的局面,準備充分,又恰逢其時,才能抓住風口上的機會。

王思聰讓我聯想到這樣一拔人:表面上跟你說從不熬夜,背地裡打著電筒在溫書。

樹有本末,事有始終,沒有什麼是順理成章的,不過是在長長的答卷上,將自己的目標一一填上。

曾經在一個微信大號上看到一篇互動,問大家有沒有哪些被錦鯉附體的時刻。

有一條回覆是:“錦鯉附體的時刻就是,我寫了一篇關於錦鯉的文章,然後被我最仰慕的平臺轉載了。”

這個世界也許會辜負努力的人,但不會辜負一直在努力的人。

“年輕人,我憑什麼給你機會”

​作者簡介:朱麗葉的小情緒,富書專欄作者,願與你一起見證這個璀璨的時代,用清澈文字與歲月交談,微博@富書。本文首發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萬新中產生活認知學院,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