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法國要分成第一、二、三、四、五共和國?他們有什麼不同?

上水清源


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憤怒的巴黎市民攻佔了巴士底獄,推翻波旁王朝。後來路易十六上了斷頭臺,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誕生。

1804年,拿破崙稱帝,第一共和國不復存在。後來拿破崙遭遇滑鐵盧,波旁王朝又復辟。

1848年,革命再度爆發,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成立。令人不解的是,共和國的總統,正是拿破崙的侄子路易·拿破崙,他是民選總統。

小拿破崙總統換了一身衣服就變成了拿破崙皇帝,史稱拿破崙三世,第二共和國又沒了。(拿破崙本來有一名獨子受封羅馬王,又稱拿破崙二世,但不幸夭折)

1870年,普法戰爭的爆發,拿破崙三世戰敗被俘,先是被囚禁在德意志西部的卡塞爾,釋放後不敢回國,流亡英國。

普法戰爭後,第三共和國建立,抗過了一戰,一直到二戰時期。

1940年,德軍穿過阿登森林,法軍全線崩潰,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也在這次打擊當中宣告覆滅。

此後德軍進入巴黎並佔領法國五分之三的國土,代表法國保留餘下五分之二的正是維希傀儡政府。

隨著二戰的塵埃落定,戴高樂率領“自由法國”抵抗組織返回了巴黎,由於戰爭的摧殘,此時的法國已是千瘡百孔。但此時圍繞新政府的政治架構卻引來了各方的激烈爭吵,戴高樂主張建立類似美國的資產階級共和制,由總統獨攬大權。然而很可惜在戰爭當中成長起來的不止有“自由法國”,其他壯大起來的力量,諸如人民共和黨、社會黨和共產黨都有表達自己政治訴求的意願。

各方勢力不贊成戴高樂的主張,雖然在1945年10月法國舉行全民公投,摒棄第三共和國,但也沒有人願意看到推翻法西斯後的新政權由某個總統統攬一切。於是在1946年法國再次舉行投票,通過新憲法草案,宣告第四共和國誕生。然而第四共和國對總統的職權進行了嚴格的限制,到最後其權力僅限於“擔任顧問和代表國家”,這樣一來第四共和國不可避免地走回到了第三共和國的老路上。

從1946年到1958年,第四共和國存在了12年,但內閣卻走馬燈似的換了22屆,幾乎每一屆都沒有超過半年,這樣的頻率比第三共和國時期還要誇張。試想這樣的政治狀態怎麼能夠適應冷戰時期多變的國內外形勢呢?第四共和國時期,法國追隨美國及大西洋公約組織,同時也著手推動歐洲的一體化。1956年法英聯手入侵埃及蘇伊士運河,造成國際聲望驟降,但真正促使政府倒臺的卻是第四共和國錯誤的殖民地政策。

法國擁有同英國、荷蘭同樣廣大的殖民體系,但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法蘭西已不再是人人可畏的一流強國,如果強行維持殖民統治,必將引來殖民地人民的強烈反彈。在第四共和國並不算長的歷史裡,法國長期深陷越南戰爭和阿爾及利亞戰爭。圍繞龐大的軍費開支和高昂的管理成本,內閣之間經常相互指責。在印度支那、馬達加斯加、摩洛哥、突尼斯和阿爾及利亞等地,反抗法國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因戰爭導致內閣頻繁倒臺的情況已不適應法國的形勢,內憂外患之際政府請來戴高樂收拾殘局。此時的戴高樂充當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既然請我出山就必須給我足夠的權力。於是1958年6月戴高樂組閣,同年9月便推出旨在加強總統權力的新憲法,憲法通過後第四共和國滅亡。

1959年1月戴高樂就任法蘭西第五共和國首任總統,集任免總理、組織政府、解散國民議會、頒佈法律等各項大權於一身。不客氣地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總統的職權要比一般資產階級共和國總統的權力大得多。

而這樣的政體一直維持到今天,這也是至今我們稱法國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原因。那麼未來有可能出現“第六共和國”嗎?或許吧,誰知道呢!


地圖帝


法蘭西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共和國這樣的區別,恰恰體現了法國現代政治的變遷,某種意義上,法國憲政史上這幾個共和國,可以說與政治制度有關,也與法國國內政治的發展演變有關。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4年之前的國旗、1794年之後的國旗、國徽以及1801年的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出處:wikimedia,下同)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French First Republic,1792-1804)


從1789年7月14日攻佔巴士底獄開始的法國大革命是法國曆史的重要轉折點,但大革命一開始並沒有廢黜王室,而是採取了某種類似君主立憲制的制度。1792年9月22日,新選出的議會即國民公會廢除了君主制,宣佈成立法蘭西共和國,由於這是法國曆史上第一個共和國,所以被稱為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最高立法機構為國民公會(National Convention ),而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領導機構先後經歷了吉倫特派掌權(1792-1793),雅各賓派專政時期(1793-1794)、熱月黨人(1794-1797)、督政府(the Directory,1797-1799)以及執政府(The Consulate,1799-1804)時期,先後頒佈了《1793年憲法》、《1795年憲法》和《1799年憲法》。1804年5月拿破崙稱帝后,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為法蘭西第一帝國所取代。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國旗、國璽以及領土)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French Second Republic,1848-1852)


拿破崙戰爭後,法國經過了復辟的波旁王朝統治時期(1814-1830)和七月王朝時期(1830-1848)。1848年法國爆發二月革命,七月王朝統治被推翻,臨時政府成立。2月25日,共和國宣佈成立,這是法國曆史上最後一個經暴力革命建立起來的政權。4月23日,法國曆史上第一個男性公民直接普選的議會制憲會議被選舉出來。11月,共和國憲法被制定出來,確立了立法和行政分立。750人出城立法會議,任期3年,總統任期4年,是行政首腦和名義上的武裝部隊總司令。1848年12月10日,路易·波拿巴( Louis-Napoléon Bonaparte),即拿破崙三世以壓倒性多數當選為總統。1849年5月13日,立法會議選舉,以保王黨和天主教教士為主的秩序黨獲得多數席位。由於憲法規定總統不能連任,路易·波拿巴要求修改憲法,立法會議多數反對。在這種情況下,路易·波拿巴於1851年12月2日發動政變,解散議會。1852年12月2日,宣佈建立帝國,路易·波拿巴成為皇帝,稱拿破崙三世,這樣法國曆史上存在時間最短的第二共和國宣告終結。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國旗、國璽、1914年的法國領土和保護國(深綠為領土、淺綠為保護國)以及1939年的法國及其殖民地(深藍色為法國本土,淺藍色為法國殖民地))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French Third Republic,1870-1940)


1870年普法戰爭中,法國軍隊全軍覆滅,皇帝拿破崙三世被俘,法蘭西第二帝國垮臺。1870年9月4日,法國國內發生政變,法蘭西第二帝國被推翻,宣佈建立共和國,史稱第三共和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在建立時並未認為能夠長期執政,但卻意外的成為法國第一個長久穩定的共和政體。9月4日政變後,共和派和保王派組成國防政府,1871年1月28日國防政府與德意志帝國簽訂停戰協定。2月選出保王黨佔多數的國民議會。梯也爾成為政府首腦,後來成為總統。國防政府與德國聯合鎮壓了巴黎公社。1873年梯也爾被迫辭職,極端保王派麥克馬洪當選總統。保王派復辟王制和共和派鬥爭激烈。1875年國民議會勉強通過《1875年憲法》,確立了共和制。根據《1875年憲法》法國的立法機構是由直接選舉產生的眾議院和間接選舉產生的參議院組成,總統是國家元首。但實際上第三共和國是議會制內閣制,議會是國家最高權力機構,內閣總理實際掌握行政權,總統只是擁有形式上的權力。1940年5月10日,納粹德國進攻法國,法國戰敗,6月22日法國投降,在這種情況下,隨著7月10日國會通過把權力移交給貝當的決議後,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結束。



(法蘭西第四共和國的國旗、紋章(非官方)、1946年-1957年法國(深綠為領土、淺綠為德國薩爾區))

法蘭西第四共和國(French Fourth Republic,1946-1954)


1944年法國解放後,維希政權倒臺,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成立,戴高樂派和共產黨成為法國最重要的兩個派別。1945年10月法國公民投票反對恢復第三共和國。在立憲會議選舉中,法功佔有152個議席,社會黨142個議席,人民共和黨138個議席。戴高樂被推選為臨時政府主席。但在制憲過程中,戴高樂主張建立總統制共和國,導致他與各政黨分歧日益嚴重。1946年1月戴高樂辭職。4月19日立憲會議通過建立一院制的議會的憲法草案,被5月5日公民投票否決。這樣1946年6月2日舉行第二屆立憲會議選舉,人民共和黨成為第一大黨。10月13日法國全民公決通過了新的立憲會議制定出的憲法草案,法蘭西第四共和國成立。法蘭西第四共和國憲法與第三共和國憲法區別很小,仍然採取的是兩院制(國民議會和參議院)的議會制內閣制。總統由兩院聯合選出,任期七年,無實權。由議會多數黨組成對議會負責的責任制內閣。但是法蘭西第四共和國的政治與第三共和國類似,政局動盪,政府更迭頻繁。再加上第四共和國長期進行越南戰爭和阿爾及利亞戰爭,1956年10月還與英國發動蘇伊士運河戰爭,導致國際聲望嚴重下降,財政困難,谷內動盪。1958年,阿爾及爾暴動,政府倒臺。6月1日戴高樂出任政府總理,提出制定加強總統和行政權力的新憲法。9月28日,新憲法以78.5%的票數被通過,10月4日新憲法生效,法蘭西第四共和國被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取代。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國旗、紋章(非官方)、在歐盟中的法國(深綠為法國、淺綠為歐盟其他國家和地區))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French Fifth Republic,1954-今)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是根據戴高樂主持制定的1958年10月4日全民公決通過的第五共和國憲法建立的半總統制共和制政體,這一政體從建立一直運作到今天。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憲法是法國曆史上第16部憲法,曾經過多次修改。根據這一憲法,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總司令,任期5年,由選民直選產生。總統的權力包括:(1)任免總理,並批准總理提名的部長;(2)主持內閣會議、最高國防會議和國防委員會;(3)解散議會,但一年內不得解散兩次;(4)不經議會將某些重要法案直接提交全民公決;(5)在非常時期總統有“根據形勢需要採取必要措施”的全權。當總統不能履行職務或空缺時,由參議院議長暫行總統職權。而議會實行兩院制,由通過兩輪多數決的直接選舉產生的任期5年的議員組成的國民議會,與由國民議會和地方各級議會組成的選舉團間接選舉產生的任期6年的議員組成的參議院共同組成,擁有立法權、監督政府、通過預算和宣戰權等權力。


hording


法國有5個共和國,2個帝國。這個順序是從共和國開始的,不包括延續800餘年的封建王朝。簡單順序如下:

1.法國大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國。

2.大革命後期拿破崙稱帝,建立了第一帝國。

3.波旁王朝復辟,這並不是帝國,後來又有了七月革命,進行君主立憲,也就是奧爾良王朝。

4.歐洲大革命期間法國爆發二月革命徹底推翻舊王朝,建立了第二共和國。

5.共和國總統拿破崙的侄子又稱帝了,稱為第二帝國。

6.廢物皇帝打輸了普法戰爭,再次引起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第三共和國。這個共和國打了一戰,雖然苟延殘喘,但也挺過去了。

7.二戰法國亡國,戰後戴高樂的自由法國掌權建立了第四共和國。

8.戴高樂修改憲法,改變了政體,稱為第五共和國。

法國代表了君主制向共和制過度的一般過程,這個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在那個交替的時期,共和也不是完美的,復辟,革命反覆交替直到時機成熟才最終進入到了新的時代。

.


Muandkamu


早在好幾萬年前,法國的土地上就已經有人類居住。但如果說法國什麼時候形成的共和國,那便是1792年。

之所以說是形成共和國,而不是形成國家,那是因為共和國的定義是,國家和政府是公共的,不是私人的,國家和政府都是在為公共利益而努力。自然而然的,和共和國相對立的,便是王國,或者是帝國。

當然了,法國也不是一開始就形成共和國的,他也是從封建王國慢慢的蛻變為共和國。從1792年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建立,再到現在的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法國先後經歷5次共和國的誕生,下面就來看看,法國是如何從第一共和國,發展到現在的第五共和國。

1,1792年,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建立

法國的第一共和國,是在波旁王朝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在君主專制下的統治下,法國人民苦不堪言,累死累活都還是吃不飽穿不暖。再加上1789年,國王路易十六還想著提高稅收,加重刑罰,這下法國人民再也忍不住了,先是遊行示威,然後就跟維護封建王朝的軍隊打了起來。

其實也就短短的兩三天時間,憤怒的法國人民便控制整個巴黎。在巴士底獄被佔領的情況下,法國大革命掀開熱潮,法國的各個城市都紛紛效仿巴黎人民,武裝起來奪取城市管理權。

這可把歐洲的其他各國給嚇的,因為他們也是君主專制國家,在他們看來,要是不把法國的革命撲滅,殺雞儆猴,那萬一他們的人們也起來反抗,那可怎麼辦?

因此像普魯士,奧地利立馬組成聯軍進攻法國。為了集結全部力量,更好的應對外來侵略,1792年9月22日,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整個法國聯合起來共同抵禦外敵。

也正是因為這個機遇,拿破崙不斷的嶄露頭角,最終掌控法國的國家權力,在1804年還建立起法蘭西第一帝國。就這麼的,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就成為了歷史。

2,1848年,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建立

拿破崙被流放後,波旁王朝復辟,這可把法國人民折磨的,在1830年爆發七月革命,隨後法國便建立七月王朝。但因為七月王朝的政治僵化,社會停滯,外交無能,於是在1848年法國爆發二月革命,法國的七月王朝便成為了歷史,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建立。

但畢竟那時候共和制才出現沒多久,在制度還很不完善,因此有著許多漏洞。也正是如此,拿破崙的侄子,路易▪波拿巴便被選為總統,在他的推動下,1852年,第二共和國就成為第二帝國。

3,1870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建立

1870年,法國和普魯士打了一仗,結果法國慘敗,隨即割地賠款,於是便爆發了巴黎公社運動。在巴黎革命的運動下,法蘭西第二帝國滅亡,取代而之的,便是第三共和國。

雖說在第三共和國統治期間,法國的政局市場穩定又市場動亂,但總體而言,法國是在不斷髮展的,甚至他還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要不是希特勒的閃電戰,他可不會在1940年就成為了歷史。

4,1946年,法蘭西第四共和國建立

二戰結束後,法國的各黨派聚在一起開會,對法國未來的政體問題展開了激烈討論。在1946年10月,他們的討論結果出來,說第三共和國的政體不好,應該要實行兩院議會制,並限制總統的權力。

於是法蘭西第四共和國建立,但他的運氣不好,雖說他只存在了12年,但內閣竟然換了22屆,不到半年就得換一次內閣。

在這種政治混亂的情況下,法國的經濟根本無法得到從分恢復,這可把戴高樂急的,絞盡腦汁想出個新憲法,然後讓法國公民進行全民公投,大家一起來討論討論戴高樂的想法怎麼樣。

最終在1958年,法國人民覺得戴高樂的想法不錯,可以進行實施。於是第四共和國成為歷史,取代而之的便是第五共和國。

5,1958年,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

法國的第五共和國,是多黨議會制,總統擁有著很大的行政權力。也是在這個時候,法國覺得不能再一味跟隨美國的腳步,應該自己出來混自己的,並且還反對美國在歐洲稱霸。

甚至在中國問題和越南問題上,他也和美國意見相悖。但即便如此,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現在依然存在,在他的不斷髮展下,美國也不敢再像以前那樣,對著法國呼來換去的了。


狼群講歷史


1789年法國大革命之前,是“王國”,法國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之後法國政權更迭多次,至今經歷了兩次帝國時期和五次共和國時期和一次王朝時期。為了區別這些代表不同利益的政權,所以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來指代。

1792年,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經歷了吉倫特派掌權和雅各賓派專政。1799年,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成為第一執政,共和國名存實亡。1804年,拿破崙為自己加冕成為法蘭西帝國皇帝,被稱為法蘭西第一帝國。

拿破崙兵敗滑鐵盧後,1815年波旁王朝復辟。1848年歐洲革命,波旁王朝再次被推翻,第二共和國成立。不過四年之後的1852年,拿破崙的侄子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稱帝,也就是拿破崙三世,是為第二帝國。1890年第二帝國被推翻,皇帝被廢黜,第三共和國成立,直到二戰時期被德國戰敗投降,組織了傀儡維希政府,這一政府在盟軍諾曼底登陸後投降,第三共和國結束。第四共和國成立。到1958年,由於國內混亂和殖民地阿爾及利亞的獨立鬥爭,第四共和國內外交困。1958年,戴高樂成為總統並通過了新憲法,增加了總統權力,法國成為“半總統制”國家,是為第五共和國,直至今天。



磨史作鏡


共和是一種制度,共和這一制度是相對君主統治而言的,君主統治國就是帝王家的,共和,國家就是天下人的,君主統治,民被稱為,臣民,小民,刁民,草民。共和是一種政體。共和制度,民,就是公民,人民。

關於法國為什麼會在歷史上存在1-5個共和國。並有什麼不同,具體很難三言兩語說清楚,請你去看《法國大革命》



水雲鶴


因為白藍紅糾纏不休。白色百合花是波旁王朝的象徵,而紅色象徵著法蘭西帝國的的榮耀,代表共和思想的藍色代表平民資產階級的圖騰。波旁王朝,第一共和國,執政府,督政府,法蘭西帝國,波旁王朝復辟(路易十六與查理十世),奧爾良王室,第二共和國,第二帝國,第三共和國,維希法國,第四共和國,以及阿爾及利亞危機中誕生的第五共和國。


軍需總監


因為他們一會兒是共和國一會兒一王朝復辟了,如此反覆。共同的特點應該是資產階級或者有錢人永遠頂層吧,新百姓苦亡百姓苦


喵星視界


最大區別:一是一 ,二是二,一不是二,二不是一,以此類推,乃至無窮。


文卯金刀行者濱


憲法不同,所規定的政治體制有差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