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德軍在南線發動斯大林格勒戰役時,北線和中路的德軍幹什麼去了?

準備著6


1942年德軍已經沒有發動全面進攻的實力了,許多高級將領都建議全線轉入防禦,待消耗蘇軍的預備隊消耗殆盡後在發起進攻。但是也有許多人反對這一做法,他們認為放棄進攻則意味著將主動權交給了蘇聯,會消耗大量的時間,而時間在蘇聯人那一方,必須努力讓蘇聯屈服。希特勒一直是“進攻是最好的防禦”的倡導者,他決定了1942年德軍的戰略仍舊是進攻。



介於兵力的不足,新的攻勢不再像1941年那樣規模宏大,主要攻勢將放在南翼上,而北方和中央戰線上則全線轉入防禦,所有可用的兵力都集中到了南翼方向。即便縮小了進攻規模但是兵力仍舊感到匱乏,於是不得不將相當數量的意大利、羅馬尼亞、匈牙利的聯軍部隊也投入這場進攻中。這些部隊的戰鬥力很有限,原本只是準備將這些部隊用於次要防線上的防禦任務,但是還是將他們投入了進攻中,他們將負責德軍的側翼掩護任務。


由於大量部隊被調往了執行進攻任務的南方集團軍群,執行防禦任務的北方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嚴重缺乏戰役預備隊,這使得他們無法快速封閉被蘇軍衝破的缺口,經常陷入苦戰。加上希特勒拒絕放棄北方和中央的那些突出部陣地,希特勒原意是在南方的攻勢結束後要利用這些突出部陣地再度恢復對莫斯科的進攻,所以這些突出部必須要不惜一切代價守住,這對於本就缺乏預備隊的德軍來說更加艱難,這種深入蘇軍戰線的突出部不僅耗費兵力而且非常不利於防禦,後路很容易被切斷。


如果說1942年北方和中央方向上的德軍都幹了些什麼?那麼簡單來概括就是他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守住了現有的陣地,尤其是那些突出部陣地,守住了可以向莫斯科發動戰略進攻的機會,這些功勞歸功了德軍的步兵和炮兵部隊。然而諷刺的是,這些付出巨大犧牲守住的突出部毫無意義,德軍在南翼的慘敗讓他們再也不可能有力量來進攻莫斯科了,這些突出部失去了意義。

即使在南翼戰線最危機的時刻希特勒也沒有選擇放棄那些突出部來援助南翼,最終的結果是南翼的進攻失敗了,被北方和中央方向上的突出部也不得不放棄掉,他們再也沒有多餘的力量耗費在這些突出部上了。


小小狼王


德軍北方集團軍群與芬軍圍困列寧格勒,但是德軍不準備在此消耗,列寧格勒已經是三面圍死的孤城,根據協議此地戰後歸屬芬蘭,所以按照計劃將此城徹底困死、餓死之後,交給芬蘭;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在幾乎沒有裝甲力量的情況下,為了保證北方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的兩翼安全,作防守態勢;南方集團軍群在基於自身裝甲力量的情況下,又抽調了中央集團軍群幾乎所有的裝甲部隊,加強了南下的進攻實力,但是它們的目標進行了兩次改動,第一次進攻方向為奪取高加索油田,第二次進攻方向為切斷蘇軍增援高加索及徹底掃清側翼威脅,轉而奪取斯大林格勒;有兩個問題,首先德軍在東西兩線及北非與全世界開戰,兵力部署及軍工生產能力捉襟見肘,尤其是其空中和地面裝甲力量疲於應付,其次希特勒在南線犯了致命錯誤,要麼拿下高加索,要麼直取斯大林格勒,每次都快要與勝利握手之際,零時抽調裝甲部隊去支援另一個目標,既丟了西瓜也丟了芝麻,埋下了失敗的禍根;源於德國人嚴謹的態度、科學的管理、嚴格的生產、命令的堅持,德國國防軍及黨衛軍戰鬥能力全世界只排第一沒有第二,它們一家扛了三家,美國一家、英法一家、蘇聯一家,雖敗猶榮!


老和尚2018


1942年是蘇德戰場不同尋常的一年,蘇聯紅軍在付出慘重的代價後終於頂住了德軍的攻勢,粉碎了希特勒速亡蘇聯的美夢。經歷了莫斯科戰役的慘敗後,德軍的勢頭大大減弱,其攻勢也開始從全面進攻轉變為了重點進攻。冬季結束後,希特勒重新規劃了東線的攻勢,這次南方集團軍群成了主角。雖然德軍的主攻方向放在斯大林格勒地區,但其他方向的德軍也沒有閒著!



北方集團軍群

1942年,德軍北部防線最著名的戰役要數傑米揚斯克戰役了。當時蘇軍攜莫斯科戰役勝利之餘威發起了全面反攻,將26萬德軍包圍在了傑米揚斯克地區!不過經過浴血奮戰,德軍成功頂住了蘇軍的攻勢,守住了傑米揚斯克。但不甘失敗的蘇軍又陸續投入了更多的部隊,繼續進攻傑米揚斯克地區,但數次進攻都以失敗而告終。



事實上,傑米揚斯克戰役只是德軍北部防線的一個縮影。從1942年冬季開始一直到1943年1月,整個北方集團軍群都是處於這種堅守的狀態,並且一直保持著對列寧格勒的圍困。整體而言,蘇德雙方在整個42年都處於一種膠酌的狀態。

中央集團軍群

儘管中央集團軍群在莫斯科戰役中損失嚴重,但其實力仍然不俗。儘管焦點已經轉向南方,但中央集團軍群顯然不願風頭如此被搶,於是在7月制定了“颶風”作戰計劃。該計劃意圖將勒熱夫突出部的戰線推進到奧卡河和沙尼亞河一帶,進而為再次進攻莫斯科做好準備。然而德軍行動才剛剛開始,蘇軍就向德軍第2裝甲集團軍發起了進攻,儘管蘇軍沒有佔到便宜,但卻成功調動了德軍的預備隊,“颶風”行動也因此破產。



既然“颶風”不行,那就換成“旋風”:德軍先縮短蘇希尼奇的防線來騰出兵力,進而發起了“德弗林格爾”戰役。希特勒的算盤打得很好,但偏偏事與願違,蘇軍對勒熱夫突出部發起了猛攻。雖然希特勒強行啟動了“旋風”計劃,但德軍的進攻很快就被迫中止。



斯大林格勒戰役進入白熱化後,朱可夫率領紅軍再次攻向了勒熱夫。雖然蘇軍攻勢犀利,但在德軍強大裝甲部隊的反擊下,紅軍的進攻最終以失敗告終。

在1942年,北方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基本上都處於防守的狀態。雖然中央集團軍群曾計劃發起攻勢,但最終這些計劃都被迫擱淺。


關注歷史文齋,看更多精彩歷史故事!


歷史文齋


1942年,德軍那會還在為進攻莫斯科失敗而補充力量,要知道那會德國還沒有進入全國總動員,所以徵兵還是按照常規進行補充,軍工生產也沒有全力開動,所以此時的德軍尚在恢復元氣階段,無力展開像41年一樣的狂飆突進:北方集團軍群正在加緊圍困列寧格勒,中央集團軍群則全力防守勒熱夫(有些文獻也叫爾熱夫)突出部,因為該地區是德軍離莫斯科最近的所佔區域,該地區攻防戰也是防守大師莫德爾的成名作:莫德爾成功的粉碎了朱可夫對勒熱夫的進攻,使得德軍可以抽調兵力在高加索方向進攻,由此拉開了斯大林格勒的序幕……


一個沒有思想的加菲貓


主要是轉入防禦,而且是不斷被抽兵增強南線,減少物資供應。由其是北線德軍,切斷列寧格勒的補給線後,不進攻了,只圍困,等著對手餓死,凍死。


東龍45


德北方華團軍群圍困彼得保,德中央集團軍群法"颱風行動〃後的弧線部暑,全面進攻失敗。最後在南線斯大林格勒私高加索一線刺為於回進攻。裝後大潰敗


12974529251李運裕


一路進攻列寧格勒(北線),一路進攻莫斯科(中線),一路進攻斯大林格勒(南線) ,北高加索只是南線的一部分吧,充其量是一場戰役規模......。德國這種分路進擊,到處撒兵的戰略戰術,導致了進攻蘇聯的徹底失敗。


PLA林洪標


一路進攻列寧格勒(北線),一路進攻莫斯科(中線),一路進攻斯大林格勒(南線) ,北高加索只是南線的一部分吧,充其量是一場戰役規模......。德國這種分路進擊,到處撒兵的戰略戰術,導致了進攻蘇聯的徹底失敗。


王春來342


中路和北路德軍都在扛蘇軍猛揍,蘇軍在中路就是牽制,主力還是在南線。


吳林寶1


此兩方面相持!北方集團軍群圍困彼得堡,中央集團軍群沿“颱風行動”後的弧線部署。全面進攻失敗,德軍耗不起,最終在南線的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一線發起迂迴進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