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窮人思維?

春天裡103609131


關於這個倒是有一些看法:很多媒體或者培訓機構老是拿這個作為成功學的一個例證,但實際上,這裡面有很大的經濟規律是很難通過個人努力改變的。也說兩個例子。

第一個是參加一個城市管理論壇,其中城建的一個幹部發言給我印象很深,大家知道以前城市的下水道口蓋子是鑄鐵的,結果老有人偷了賣錢。後來改成水泥的。以為不會丟了,沒想到還丟。所有人都不知道為什麼,後來一次偶然機會,街上巡邏隊員跟著一個偷井蓋的到廢品收購站,然後看著他們(2個人)問收購站借了把8磅的大錘,把井蓋砸碎了,賣裡面的鋼筋....。大家可以想象嗎?一個井蓋十幾斤重,鋼筋可能也就1,2斤。他們揹著4個井蓋走了幾里地,就為了那10幾塊錢。聽完這個故事,下面鴉雀無聲。沒人嘲笑這兩個“窮人”的傻,或者思維問題。你可以分析很多,諸如時間成本,諸如為什麼不去正經找份工作...但是,對於一個忙活了一早上只為自己中午可以填飽肚子的人來說,沒有太多選項!

第二個例子是不久前美國一個記者,先看看是否窮人貧窮是因為他們不努力。然後,他拿著200美元開始了一個窮人的生活體驗,結果3個月以後,他的經濟徹底崩潰。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循環,收入很低,只能住的很遠,路上要花很多時間(4-5個小時),導致工作時間不穩定。根本沒有時間學習和更新知識結構。更沒有社交活動(時間和金錢都沒有)擴展人脈關係。抗風險能力極差,一個公交車故障可以讓一天的收入泡湯,甚至可能丟掉工作。最後的結論是,窮人的努力可能是精英的幾倍,但是由於時間成本和風險抵抗能力的原因。導致他們無法從眼前的困境中掙脫出來。

結論就是所謂富人思維,是建立在一系列物質條件之上的。請不要迷信!更不要相信有所謂的成功學。每個人的成功都是獨特而無法複製的,研究一個成功人士的思維邏輯或許在學術研究上有意義。但是效仿就是傻了!


shenxuan37143455


我有個朋友的親戚,爺爺輩那種,上了年紀的。

他有次跑去醫院割痔瘡,割完之後回家。

你猜他怎麼回家?

走路回去的!

當時我聽了簡直不敢相信,可的確是真的。

老一輩人,坐公交車一兩塊錢都嫌貴。

為啥呢?

因為窮怕了啊!

什麼叫窮人思維?

其實不僅僅是一種思維,本質上是一種稀缺狀態

哈佛大學有個終身教授、行為科學領域的重要帶頭人,曾經針對窮人和貧困現象進行了大量的實驗研究和現實調查。

在長期性的資源(錢、時間)稀缺中,人們已經形成了“管窺”之見,只能看到“管子”之中的事物,雖然這有可能為我們帶來“專注紅利”(短期的富裕或效率),但是從長遠來看,這種“專心致志”反而會讓我們產生“權衡式思維”,不斷增加我們的帶寬負擔。

什麼意思呢?

因為你窮,就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在日常瑣碎之中,你的認知負荷會增加,智力思考能力會降低,你根本沒有辦法去做長遠的規劃和理智的思考與抉擇!

所以,“窮”和“窮人思維”是互為因果的啊。

因為你窮,你就沒法去做好的權衡與抉擇,又因為你沒法做好的規劃與選擇,就變得越來越窮。

看上面這張圖,之所以會有這樣的不同,一方面確實是性格和思維的影響,另一方面,還在於生活本身的限制啊。

這個轉變看起來容易,實際上是非常困難的。

有沒有可能由“窮人思維”過渡到“富人思維”呢?

還是有的,但這需要極強的意志力、持續的行動,以及適當的開拓圈子和把握機遇。

1.有這個想法和野心

這是起點和基礎,自己整天抱怨自己沒有用,卻沒有任何改變的想法和行動,那是怎麼著也沒辦法的。

首先必須自己有這個想法和野心,同時開始踏踏實實行動。

2.持續地學習和提升

光有想法和行動還不行,還得找到學習和提升的方法與方向。

必須找準一個方向或位置,掌握一項專業或技能,想方設法在這方面做到最好。

只要社會有需求的即可,沒有什麼高低貴賤。

比如烹飪、維修、培訓、會計,等等。

3.擺脫貧困的圈子

人和人是會互相影響的,你長期處於一個貧困的圈子,會受到非常大的阻力和壓力,甚至像在一口深井裡,愈陷愈深。

所以,你應當設法走出來,擺脫這個貧困的圈子,接觸一些努力向上的人。

這樣,一方面能更好地激勵自己,另一方面,則是幫助你拓展和結識更多優秀的人脈。

4.正向思考,以目標為導向,不要自我設限

別老是抱怨,遇到什麼問題都覺得自己不行,那就真的不行。

有困難就想方設法解決困難,

目標是什麼,為了實習目標需要哪些條件,怎樣來獲得這些條件,有哪些資源可以尋求支持。

圍繞這個目標和思路來行動,而不是自我設限。


如果你是有野心,有行動力,且善於學習的人,暫時沒有找到方向和道路,歡迎來聯繫我。


馮起升


窮人思維,一定是跟富人思維相對的。

這幾年,特別流行“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這種詞。所謂窮人的思維,就是鼠目寸光,目光短淺;富人思維,則是前程遠大,高瞻遠矚。實際上換個褒貶色彩你就明白了:窮人思維也可以說是踏實肯幹、兢兢業業;富人思維也可以說是好大喜功、不切實際。

兩者,都是符合其利益最大化的:窮人,幹好眼前這件事,就得到一件事的酬勞;為了長遠目標,而不顧當下,你將來的目標還遙遙無期呢,可現在就會餓死了。富人,做不做事都能錦衣玉食,不如到處走走、玩玩,萬一碰上有意思的事呢?或者,我投入精力十年乾的事,能改變世界呢?

如果放到古代,窮人富人的差別比現在還要誇張得多的時代裡看,就更明白了。窮人大字不識,也不需要識,他每天耕田、打短工,維持這一日的生計就夠了。他們的體力勞動和消耗,無法讓他們有精力、有條件讀書。

而那些不事生產的秀才及以上階層,他讀書至少在很多年內不能產生價值,得靠有人供養。

當然,到了現代社會不同了。一般的窮人,至少都讀到中學,條件雖然不好但也不至於餓壞。在這個前提下,才能談到思維方式。

我的看法是,如果把不同的思維方式,定義為“窮”和“富”的區別,誇張到決定論的程度,那就可笑了。

假如起決定性意義的是“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這說明階層固化還不是很嚴重,窮人還可以通過學習“富人思維”的方式,努力向上攀升;怕就怕在,甭管啥思維方式,甭管你是否學會了,反正人家發財致富是不靠思維方式的。

因為,富人在最終的人生競技上取得勝利,與他們是否有技能、是否有獨特的思維方式都沒有什麼關係;窮人就算全部掌握了也沒有用。因為他們與富人的差距不在這裡,而在於資源。

我講一個故事:

一位北京姑娘,奮發圖強,認真讀書,終於考上了好大學。在大家裡,他們遇到了同樣勤奮而善良的男友。兩人畢業後在北京工作,為了買房而四處兼職,省吃儉用,一年終於省下了兩萬元。兩人感受到了共同奮鬥的真愛,房子哪有這麼重要?他們各向父母要了五百萬,一起買了房子。

應該說,資源並不僅僅是錢。它包括的是長輩的人脈,能動用的各種關係,給你鋪的路;有些路徑,是沒有閱歷的人連想都不敢想的。

別人一個電話能解決的問題,是我們轉換多少種“思維方式”也解決不了的。

當然,大家都是普通人的情況下,如果你很努力,找對了努力的方向,你可以比同一階層的人活得好,是沒問題的。所以,人還是該努力。

但不要天真地以為,那會讓你從窮人躍升為富人。那是天命,不是你自己的原因。


侯虹斌


經濟學上面的窮人思維我不是太懂,就說說平時在工作中看到的吧。

懷孕以後,孕婦需要建立孕產婦檔案,按時進行產檢。目前產檢很多大項目都是免費的,比如nt,唐篩,一次四維排畸。其他的基礎的查查血尿b超真的花不了多少錢,但是就有的人不建卡也不產檢,為什麼呢?

因為他們覺得:你們醫生讓我建卡,就是為了騙我來檢查,賺我的錢!古代人從來不檢查不是照樣生孩子嗎?你們就是看上了我的錢,就是為了想賺我的錢,什麼對我好,檢查都是有提成的,你們就是為了提成!

天地良心,你再怎麼苦口婆心地講,但是人家就是不相信。這類人大部分經濟條件不好,或者是曾經不好,很多來自農村,壓根沒有產檢意識,整個孕期連b超都很少做,到了該生了,才發現嚴重妊高症胎兒發育不良,你讓她趕緊住院,她卻認為醫生嚇唬人!氣呼呼地回家吃鵝蛋去胎毒去了。


婦產科女司機


曾經聽過一個故事,有個窮人去街上吃早飯,走進早餐店叫老闆來一碗豆漿。

老闆愛理不理的,半天才給他端了一碗豆漿:“拿去,不吃別的嗎?”

窮人說“一碗豆漿就可以了。”

老闆不耐煩的走開了。嘴巴嘟嘟著這麼窮還來喝豆漿,幹嘛不直接在家裡喝碗白開水就得了。

窮人聽了老闆說的話頓時就火了“等老子以後有錢了,早飯買兩碗豆漿,喝一碗倒一碗看你還看不起我?”

老闆笑著道“就你這思維還以後有錢了,這輩子也就這樣了吧!”

以前覺得這老闆說的不靠譜。現在想想這老闆說的真對。窮人這思維太侷限了,還侷限在一碗兩碗上!就不能再開闊一點嗎?



大拇指愛養生


什麼是窮人思維?我的理解是:一,窮人怕窮,因為怕窮,所以把錢看的重。同時也就沒投資意向。二,窮人怕被騙。所以有點錢馬上用在修房,買房上。或者買家用與電器上,有時沒有多少錢,還要借錢買。三,窮人膽小。怕明天就沒有錢了,所以膽小。把錢存著不用,繼續保持穩定的小收入。四,窮人怕開銷。你的朋友圈,決定了你的格局。五,窮人沒有膽量。投資要有膽量,所以難以壯大。六,窮人做人小氣。所以沒有大的格局與商機。七,窮人怕消費。陪你吃飯,喝茶的人,能成就你的霸業。



因為不懂消費是為了賺錢。不是叫你亂消費。八,窮人不願意接觸人。因為不懂接觸人,可以開闊眼界。九,窮人不相信任何人。只信自己,不願意聽智者或朋友開導。所以難成大氣。十,窮人沒有找錢的文化。只知道別人能幹,但又不學,又不仿效。十一,窮人不善於學習。不學找錢技巧。十二,窮人安於現狀。沒有想過更好的發展。十三,窮人不懂理財。理財方法很多,實際上理財就是找錢,錢生錢。十四,窮人不敢嘗試冒險。怕失敗,投資有風險。十五,窮人不善於變通。不懂窮則思變。十六,窮人思想保守。總認為找大錢是天方夜談,窮人沒有找大錢的思維。有很多富人,他的前生就是窮人。因為他敢想敢幹。十七,窮人怕再吃二遍苦,受二遍罪。所以有點小錢就行,不求發展。十八,窮人不懂存錢的意義。不懂存錢是為了投資。十九,窮人沒有自信心。生意還沒有開始,就想到虧了怎麼辦。情願用了,都不願用於投資。二十,窮人自卑感強。又不願低三下四,更不願意交往成功的朋友和有智慧的朋友。總認為別人看不起他。世上只有兩種人不喜歡交朋友,一個是窮人,還有一個是富人。窮人怕別人看不起自已。富人怕窮人難纏。二十一,窮人有時還很任性。任何人的話都不聽,懷疑一切。不承認現實,認為有3千5千或一萬兩萬,就不是窮人了。可不知,這點錢還當不了富人一餐。二十二,窮人沒有遠見。只知道眼前,目光短淺!主要是缺乏知識。等等。所以就有了窮人的思維和觀念!!!決定了他永遠都窮。

隨便突破一條,看過這些,你離當富人就不遠了。你就是富人!!!個人觀點,結構隨筆。隨評,謝謝!


蜀鼎


很多人認為沒錢的人就是“窮人思維”,實則不然。錢袋沒有是物質窮,腦袋沒有才是“窮人思維”;所謂“腦袋決定口袋”,即使你現在沒有錢,但你有思維,只要努力錢遲早是會有的。很多人其實是被窮人思維,一步一步拖垮的。窮的越窮,富的越富,窮人越富人的距離越來越大。

我們看看倆個故事,就知道了。第一個 故事來自《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

1、一個村莊裡沒有水源,村長便把這個事情交給小張與小黑;他們給村莊裡提供水,村民花錢購買即可。小張買了倆個大水桶,每天用馬車到20公里的村莊和小河運輸水源,沒過多久小張就賺錢了。

而小黑自從那天見面以後就失蹤了。直到半年後小黑帶了一直施工隊回到了村莊,原來早在半年前小黑就做商業計劃,找到了投資人。然後僱傭施工隊打造一條從20公里外,通往村子的供水管道。當工程完成的那天,小張的生意瞬間沒了。

一樣是賺錢,但小張看到的是眼前的利益,而小黑看到到了本質。窮人往往只能看到表面現象,而富人能看透本質。例如窮人買了個便宜的舊冰箱,看似省了不少錢;但實際上這臺舊冰箱一年的電費就比冰箱還貴了。

2、(奧)一位總體自從上任以後,據居住了白宮。但他說退休以後還會回到芝加哥,他非常喜歡芝加哥的那所房子。(奧)的鄰居比爾一直渴望一夜暴富,現在他感覺機會來了,他把房子售價標上300萬美元的高價;然而半個月的時間,各種推廣都出去了,一點消息都沒有;他很是不解,總統的鄰居這個超級賣點,竟然沒人感興趣。

後來知道原來是大家認為這個房子,會受到嚴密監控,沒有私人空間。這讓他很沮喪,有一天一個小夥子說出價140萬買這個房子,比爾毅然的賣了出去,畢竟都半年了根本無人問津。

不久後,這所房子成為了巨大的搖錢樹,根本不是三百萬可以比擬的。這個小夥把這所房子改造成了一個“幼兒園”,本來讓大家感覺嚴密監控;而對於孩子的家長而已,這是個最安全的幼兒園。很多富豪都把孩子送進來這家幼兒園,就連幼兒園的外牆都直接出租;很多廣告商都想要在這個火爆的幼兒園外牆打廣告,於是小夥每年又有了鉅額的廣告收入。

房子沒有變化,只是房子的經營者變了;思維也不一樣了,處理方式天差之別。

總結:窮人思維指的是容易被表面的現象所迷惑,而不能撥開迷霧看透本質。

今天,我要送集賺錢思維、企業管理為一體的電子書,給讀完這篇文章的朋友,《互聯網賺錢36招》給你賺錢新思維,公司管理思維。領取的方法是,點擊作者頭像,然後點擊右上角的關注,點擊“發私信”,發送“頭條”兩個字。


創業密碼舒林


我已經40歲了,由於工作的特殊性,和各色人等都打交道,從大學畢業生,到年薪百萬的金領,還有各路老闆。體會最深的,就是大家對時間的認識。

曾經有個老闆,因為住的和我們公司很近,所以每次都把書稿送到我們公司,而不使用快遞,問他為啥不用快遞,他說反正沒多遠,走過來就行了,還能省幾塊錢。他的問題就是,忽略了自己的時間成本,假設他一年賺30萬,每年工作300天,每天工作10個小時(對於老闆很正常),那麼他每分鐘的價值就是:

300000/300/10/60=1.67元

如果發快遞只要8元就解決問題了,他為了省這八塊錢,要耽誤20分鐘都不止,其實賠大了。

有人可能說,反正閒著也是閒著,自己跑一趟,也沒耽誤什麼,不是挺好麼?這麼看問題,也是典型的窮人思維。寧可把時間空閒出來,做點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甚至發呆、什麼都不幹,也比送東西強,因為人一天的精力是有限的,做了一件事,就沒法幹其他事情了。

引申到剛工作的小夥伴,我建議你租公司附近的房子,即使租金高一些,只要能承受,還是近一些好。這樣就能節約路上的時間,有更多的精力提升自己,如果每天有2個小時在路上,一年就浪費了500個小時,用這500個小時足以學會一門技術了,到時候賺回來的遠比那點房租多。


最愛麻辣小龍蝦


說三個故事。

故事一:某金領人士早年公司外派常駐M國,於是他在M國置了一套房產。幾年後又派他去H國,他就準備把M國的房子出租出去,來看房的人上上下下轉了一圈後,義憤填膺的說了這樣一段話:“你這麼大的房子,一間租多少多少錢,這裡一共多少多少間房,你一個月什麼也不用幹就能收這麼這麼多錢,你們有錢人就是這樣剝削我們窮人的,我才不會租你房子讓你掙錢!”

故事二:兩發小,一起上學一起工作,進一個單位。20年後單位改制面臨裁員之際,A果斷辭職。

B:“我們這個年紀辭職後能幹什麼?”

A:“學點自己喜歡的東西,然後去幹唄。”

B:“這麼大年紀了,學不動了。”

A:“也可以做點小本生意啊。”

B:“小本生意掙錢不多又操心又受累,幹不了。”

A開玩笑:“那就給別人當學徒,學四五年也能出師,也可以當師傅了。”

B:“我這把年紀給別人當學徒?我拉不下來那個臉!”

故事三:某男年近40未婚,自有一輛私車。

朋友說:“下班後可以跑車去掙錢啊。”

某男說:“單位管的嚴,未婚且在單位住宿的人必須9點回宿舍。”

朋友:“那可以在外租房啊。”又幫著算賬“一天掙300,一月9000元。房租水電所有額外費用不超過4000,一個月還可以掙5000。”

某男:“一毛沒掙先要租房,押金房租先要出兩萬左右。太麻煩了!”

此窮人思維也!


蜜友Pie


曾經有個大學生說:等我進了社會,我一定要努力奮鬥,每天勤奮工作,我要賺到更多的錢。

我問:你覺得你能比你在家的父母,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親人更勤奮嗎?

有一句永遠正確的廢話:努力一定會成功。我們姑且不談什麼叫成功,只庸俗的把成功定義為賺更多的錢,成為一個富人。

講個農民A發財的故事。話說十年前有個農民,每天不辭勞苦的種田,把莊稼培育的非常好,終於有一天他發財了,因為他家拆遷了,然後開始享受人生。

請問這位農民是靠努力成為富人的嗎?

你會發現根本不是。努力是發財致富的重要因素,但一定不是最根本的因素。

什麼是根本呢?思維!

還有個農民B,他不是那麼刻苦的種田,所以一開始日子過的並不怎樣。直到有一天,他家拆遷了,得到了一筆可觀補償。

但是如何能賺到更多的錢呢?他發現離他家五公里的地方還沒規劃,於是他通過親戚的關係,買到了一塊宅基地,一口氣蓋了五棟房子,用光了補償款。

B認定他蓋的房子一定會拆遷,就算不拆遷,房子也不會虧本,只不過是花了投資而已。果不其然,三年後,他蓋的房子被規劃了,也拆遷了,於是連本帶利又賺了一筆。

時過境遷,A已經花光了補償款,在路上蹬三輪。B用自己賺到的錢,又買了幾套房子等升值。

您喳麼出什麼味道沒有?

1、思維不同。很多人覺得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但其實也要講究方向的。有句話叫“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一個人如果懂得選擇,很容易就能彎道超車。

2、風險評估。東方人普遍保守,小農意識很強,比如賺一塊錢存起來,十塊錢存起來,一百塊錢還是存起來。但是貨幣其實一直在貶值,雖然存銀行風險最小,但是你的錢其實一直在貶值。而富人思維則會進行價值轉換,比如投資、理財,比如買房,讓錢生錢。富人敢於冒險,窮人按部就班。

3、捨得精神。窮人是捨不得,吃穿住行都捨不得,不僅對家人,對親戚朋友也很摳門,這就使得自己的關係人脈很窄。可是富人思維懂得投資,遵循的是捨得,有舍才有得。不僅是經濟投資,他們懂得合理的投資理財。還懂得人脈資源投資,通過人脈的投資,融入更高層的圈子。富人的思維和窮人的思維往往是相反的。

4、慣於思考。很多人覺得富人就是道德低下,為富不仁。其實富人一直在思考,尋找商機,尋找賺錢的渠道,雖然他們的體力勞動不強,但是卻勤于思考,尋找機會。

5、心態問題。窮人自以為把思想品德當成做人的根本,這其實沒錯。但是思想品德是社會的最高標準,而賺錢則是不違反社會的最低標準。也就是說為了賺錢,只要不違反道德和法律就可以,但是為了賺錢,一定會精於算計,投機取巧,只可惜這是窮人最不擅長的。因此富人不僅有錢而且臉皮厚,窮人卻往往:

死要面子活受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