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關於八十年代的特殊記憶?

潤楊閬苑


八十年代印象最深刻的是家裡的紡車,奶奶坐在院子裡,農閒時翁翁的紡車聲,右手一圈一圈的搖著紡車,左手裡的麵條被旋轉的細鐵真帶出一根細細的線,一兩個小時就能紡織成一個蘿蔔樣式的線卷,然後把許多的線卷放在織布機上面,卡蹬卡蹬的聲音一直伴隨著我進入夢鄉。因為那是後生活比較窮困,夜晚燈光燒的還是煤油,蠟燭只有到過年時才用。最好看的還是電視機,一個村莊一臺電視,因為沒有照明電。所以有電視的都算是有錢人家。通常都是在鎮裡上班的官員。或者在外地掙錢的商人,每天在單位把鉛蓄電池充滿。下午下班帶家裡面。給大家放映電視劇。有時候天天去人家煩,早早的閉了大門睡覺。等到天晚了以為我們都回家了的時候再打開電視看,所以我們通常都是遠遠的蹲在那裡一群小夥伴都小聲說話,生怕驚動電視的主人家,被罵一頓哄走就不好了的。當時記得最清的有俠客行,沈珍珠。楊乃武與小白菜。一群人被故事情節逗得又是笑哈哈又是哭鼻子。回不去了。轉眼之間兒子的年齡又到了當年自己的歲數。只是覺得他們沒有我們吃的苦多,不過現在領著孩子穿梭在補習班。沒有開心玩耍無憂無慮童年,只能感慨時代的變遷,科技的進步。回不去的童年也只能在夢裡走一回……


愛乒乓愛生活愛電影


前些天在回答一個悟空問題的時候,說到八十年代初的時候初中和高中都是讀兩年,有位讀者在下面回答說你是美國來的嗎,這樣瞎編?我只好回答他:小子哎,你太年輕了,恐怕那時候你還沒有出生呢,你哪裡知道我們那時候小學是讀五年的,初中和高中有兩年的也有三年的,而且我們很多人都趕上了那樣的過渡時期。我的初中同學就有一大半是初二畢業的,也有一部分是初三畢業的。

86年放暑假前,我小妹妹寫信給我,說老爸買了一臺菊花電扇回家,你要回家我們就不熱了,可以用上電扇了。那是我大一結束的暑假,在那之前,家裡沒有電扇,空調更是沒有聽說過,要想涼快全靠一把芭蕉扇。至今猶記85年高考那幾天,同宿舍一位同學,她媽媽拿著芭蕉扇連續給她扇了三夜,那一年高考時候氣溫高達三十八九度。提起來就讓人感動得要落淚。

七十年代的時候計劃生育還是說“一個嫌少,兩個正好”,八十年代初嚴格執行計劃生育政策,一對夫妻只生一個孩子。我記得我小姨79年頭胎生了個兒子,一心還想要一個女兒,偷偷懷了二胎,東躲西藏,最後還是被婦女主任找到了帶回去引產。那時候那個胎兒已經有八個月了,手術是在縣中醫院做的,醫院就在我們縣中大門外百米多的地方。我記得我放了學去看她,她那時已經動過手術,知道是個女兒,哭成了淚人。如今又開始鼓勵生二胎了,當年那個屈死的沒有見天日的孩子想想該是多冤啊!

82年到85年我在縣中讀書,一個月交給學校6元錢生活費。這6元錢包括每日三餐的菜金,一日三餐的蒸飯費還有每天一壺開水費。通常是早飯鹹菜蘿蔔乾,中午一葷一素一湯,晚飯兩素一湯。這樣的伙食遠遠比我在家的伙食要好得多,畢竟在家裡是很少有葷菜吃的,而在學校天天都有。高考那三天,學校把我們的伙食加到了四菜一湯,具體吃的什麼早已忘記,只記得那三天把我們個個都吃得嘴上流油,感覺從來沒有過那麼好的伙食。早飯還給我們每人加了一個鹹鴨蛋。如今講起來這些東西都稀鬆平常,孩子們可能都不想吃了,可是在當時,絕對是美味。

八十年代港臺劇開始大量進入內地。我們班上的男同學就有晚自習偷偷跑出去看《霍元甲》、《陳真》什麼的,被班主任抓了個現行回教室罰站的。我的同桌她家有電視機,被周潤發演的《上海灘》迷死,還要一部讓人抓狂的劇就是三浦友和和山口百惠演的《血疑》,吸引了多少人的眼淚!也就是在那差不多時候,央視開始辦春晚,張明敏以在春晚上唱的一首《我的中國心》風靡大江南北……

記憶太多,說也說不盡,有同感的,一起來留言吧。

我是蘇小妮,喜歡我的回答請點擊關注和分享!


蘇小妮


八九十年代的貨郎夫

那時候記憶力最珍貴的就是八九十年代走街串巷,挑著扁擔的賣貨郎,他挑著的永遠都是你最最珍貴的寶藏,上發條的飛機、跳躍的青蛙、氣球、手搖鼓、還有糖丸等等,那時候糖丸是我們最美味也很難得到的美味,一般只有打針的時候才會吃得到,那時候大夫會說這種糖丸吃完打針不疼,我到現在都信以為真。

看著貨郎推開寶藏箱的玻璃蓋,各種珍奇琳琅滿目,而我們只能得到一兩樣,這些都是母親梳頭髮掉的頭髮換來的,還有家裡的床單、枕巾一些生活用品,再回頭看看現在母親的頭髮,回憶著小時候的記憶,滿滿的全是感動,全是淚水。

有時候在路上碰到貨郎,我們都會跟著他,只為目睹他箱子裡的寶物,所以那時候的貨郎夫,是我永遠忘不了的聖誕老人。

而現在回憶起來,母親好偉大。



Discovery139


這個問題必須要回答一下啊,很多都是我小時候的記憶。

誒,突然一下子有點傷感:時光時光,你去哪兒了。


八十年代,那麼遠又那麼遠

八十年代,那麼貧窮那麼歡樂

八十年代,那麼簡單那麼溫暖

八十年代,甚是想念。


我記憶中的八十年代:割稻子

那時候,收割稻子、麥子特別原始,全靠人力,用鐮刀,用架車。

現在想想,那時候的勞動人民,是真的辛苦,也特別厲害。現在的人哪幹得了這個。


我記憶中的八十年代:大鍋

沒煤氣天然氣,更沒有電飯煲,燒飯全靠柴火。

但燒來的飯,有鍋巴,特別香。


我記憶中的八十年代:植樹節

那時候一到植樹節,不論是學校,單位還是普通家庭,都去熱熱鬧鬧地種樹。邊嘮嗑,邊幹活,活幹完了,感情也聯絡好了。哪像現在,即使是鄰居也很少說上一兩句話。


我記憶中的八十年代:露天電影

小時候哪天有放電影的過來了,那是一個高興。全村男女老少齊出動,那人頭攢動的場面,那熱鬧勁,比看電影、看大戲都不差。


我記憶中的八十年代:趕集

那時候沒有家樂福、大潤發這樣的大型超市,也沒有八佰伴、東方新天地這樣的高檔商場。只有破破爛爛的小集市,每到過年就熙熙攘攘,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我記憶中的八十年代:過年放鞭炮

小時候最喜歡過年,不僅有好吃好喝的,還有鞭炮可以放。你知道小孩子,最最喜歡這個了。


寫著寫著感慨萬千,

八十年代,

有辛酸

有笑聲

還有幸福。


時光時光,你去哪兒了!


生活視覺觀察


我是80後。那的衣服才1.5元錢一件,我們每次趕集都要走上兩個小時,不管買什麼東西都是揹簍揹著翻山越嶺。酥心糖一分錢一顆,特別好吃。街上的泡笆,用糧食換的,橘子,麥芽糖。穿著媽媽親手縫製的布鞋。誰家有一個黑白電視就不錯了。大家都跑去看,還全部是雪花點,一大屋坐在一起說說笑笑。玩的踢毽子跳皮筋,打沙包,跳石塊,每次鞋子前面很快就會壞,媽媽一邊罵一邊幫我們補鞋,穿的衣服褲子壞了就打補丁,縫了一層又一層。


我愛我家術英


我也來說說吧,那時候我家鄉的衣服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雖說有點誇張,縫縫補補的衣服還是很常見的。那時候的鄉親很多人養牛,耕種用牛耙田犁田,人工插秧,還有收割稻穀打的是用木板做的人力打穀機。


流逝的鄉村


糧票算嗎?一分,兩分,五分的錢算嗎?放磁帶的那種大式錄音機算嗎?


漸行漸遠65557317


西遊記,上海灘,霍元甲,紅樓夢等電視劇,那是村裡每個隊一臺,一到晚上,搬這小板凳,村裡大人小孩都在一起看!真的很帶勁!很熱鬧,一代人的回憶!


鍾0359


穿著喇叭褲,留著爆炸頭,提著錄音機去公園跳舞。還有人手一把紅棉吉他,嘴裡唱著:阿爸打鼓,阿斯瑪跨大步(流浪者歌曲)……


很想做個稱職的水軍


我來回答:

八十年代的人們,穿衣服可時興,喇叭褲,羊娃頭,地確良上衣,尿素褲,再騎輛自行車,那得意,幸福值高的很,不壓於現在開大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