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漢語的胡志明,為什麼在越南建國後立馬下令廢除漢字?

黃尚雲


漢字在胡志明之前,在越南就已經死了,胡志明只是加了一把火把死去的漢字燒成了灰,吹入塵埃裡而已。


1885年中法戰爭中,賴李鴻章中堂的大力斡旋,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中法簽訂了《中法新約》,清方承認法國對法屬印度支那諸殖民地的宗主權,而在此之前法國從1862年開始逐步蠶食越南,到1884年事實上已經佔領了越南全境,只是差一個蓋章認定而已,大清國這時候適時出手給法國蓋了這個章。

這真是天熱送扇子,天冷送暖爐,難怪外國人樂意和李中堂談判呢。


在法國殖民前,漢字作為越南官方的唯一書面語言,滲透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越南人親切的稱呼漢字為“我們的文字”。


甚至越南還發明瞭喃字對漢字進行補充,但是喃字是比漢字還複雜的一種字體,因為太複雜而無法普及,甚至連越南的皇帝都不大認識這種喃字。


現在法國殖民者來了,法國人很專制,對於漢字很是是仇視,要徹底殖民一個地方,第一要務就是殖民其文化,所以不管是漢字還是喃字都必須從官方從民間徹底剷除。


於是法國推行用法語作為官方語言,但是由於法語和越南話發音差別太大,法語推行並不順利,後來有人發現傳教士曾用羅馬字母去記錄越南發音,成果很好,於是法國殖民當局極力推廣這話注音方法。


這就是所謂越南國語。

為了去除漢語對越南的影響,殖民當局甚至動用暴力推廣國語。


後來很多越南的精英,為了趕走法國侵略者,也大力提倡國語,向底層人民推廣國語,用國語宣傳讓人民反對侵略者。


這就更加割裂了越南人和漢語的關係。


1930年越共在香港九龍成立,胡志明提出了全民教育的口號,大力推廣國語字。


1941年5月10日胡志明成立,越南獨立同盟會,簡稱越盟,1945年8月12日越盟發出起義令,史稱八月革命,一時間越南全國各地響應者雲集,到了8月30日革命結束,九月北越建立。


建國以後胡志明對他原來提出的推廣國語字的政策一以貫之,並且制定了獎懲機制:


在一年內,全國八歲以上民眾必須會讀,會寫國語字。一年後如還不會讀寫國語字將被罰款。


教育從娃娃抓起,娃娃們長大了,就完全不認識漢字了,不過當時南越還保持著學習漢字的傳統,但是1975年北越統一越南全境統一後漢語就被全面廢止了。


胡志明雖然漢語很好,還會寫詩,但是大約在他心裡漢字再好也代表了中國,為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他大力提倡提倡越南本土的國語字。


另外一個原因,大約就是被法國殖民80年,國語字其實已經深入人心,在想改成漢字已經很難。

如今越南人瞭解他們民族的歷史,還得藉助翻譯,因為雖然用了兩千年多年的漢字,如今他們看漢字卻如同看天書。


===================

文:薛白袍



薛白袍


胡志明曾經在中國居住了20年,不僅僅漢語說起來非常順溜,還能寫一手好看的毛筆字。而說起和中國的關係,胡志明也是一直持有比較友好的態度,畢竟中國曾經給過越南無私而強大的幫助,兩國之間更是十分親密的兄弟國關係。

越南獨立建國之後,胡志明就立刻下令廢除漢字,推行以字母為基礎的國語字。為了保證執行的堅決,越南憲法之中規定了只有學會了國語字的國民才擁有選舉權,漢字由此徹底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和韓國一樣,越南獨立後廢除漢字,一部分原因還是急於告別依附中國的歷史,脫離漢字文化圈。說白了就是強烈的民族自卑心在作怪,在這一點上韓國還要明顯一點,他們甚至宣揚漢字是他們發明的。這兩個國家自古就是中國的附庸,漢字的輸入就是宗主國文化統治的一種方式。而相對比較獨立的日本就不覺得漢字有什麼,只當作自己文化的一個部分。

對於越南來說,無論是漢語亦或者是根據當地語言習慣改造出來的喃字,在法國侵略的時期內已經被廢除過一段時間,導致了兩代人文化的脫節。在越南新政府成立之後,大部分的老百姓都是沒有什麼文化的。讓他們全部學習難度較高的漢語明顯不切合事實,而由漢語發展而成喃字其實難度更大。於是相聲的拼音文字就很快得到了政府的推廣,因為這些文字對於老百姓來說學習的週期更加短,可以加快社會脫盲的進程。

短期內,推廣國語字的優勢還是明顯的,但是長期來說還是有著不小的麻煩。最主要的還是現在的年輕人無法讀懂古籍,甚至連自己家的家譜、胡志明時期的文獻都看不懂。還有就是拼音文字始終不能避免的問題——同音字。同音異議字增多,生活之中的正式文件就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韓國的憲法只能用漢字編寫,而且他們的身份證上依舊要印上漢字。還有一點就是拼音文字始終是平庸而單調的,我國也曾有有一段時期,很多知名文人提倡要全國使用漢語拼音,只是漢字在我們心中根深蒂固,最終難以改變。

記得此前看過一個日本學者的報告,國家的強大靠得是自強,國家弱小不能讓漢字來背鍋。日本人倒是看得很清楚,而韓國和越南則不同,他們急於撇清曾經附生於中國的歷史,這反而讓他們和自己的祖宗文化產生了斷層。


木劍溫不勝


將胡志明廢除漢字這件事與去漢化、擺脫中國控制捆綁在一起,真是錯怪越南人,也錯怪胡志明了。越南與韓國不同,其廢除漢字不是為了去漢化,而是為了傳播革命思想;至於客觀上發生了去漢化的結果,則即是偶然,也是必然。

古代越南用的文字是漢字及源於漢字的字喃。在早期,越南官方多直接用漢字,民間則流行字喃,之後兩者融合、並行,構成了漢喃文。古代越南人在漢喃文基礎上發展出了璀璨的越南文化,但同時也有一個問題:越南的文盲率一直很高。

你可能會說,漢字也難,但中國古代的教育可是發展得非常好呀。不錯,對比於各個文明,中國曆代統治者均非常注重教育,使得中國人自古以來都能在繁複的漢字的基礎之上保持相當高的識字率,但這是針對沒有更好選擇的情況而言的。清民兩代,為什麼那麼多知識分子支持簡化漢字?原因之一就是繁體字太難學,文盲學習知識的門檻太高了。

越南人也是如此。在法國人沒來之前,越南人也沒有意識到字喃有多難學;法國人到來之後為了斷絕越南人的文化,開始用拉丁字母改革越南語,形成了“國語字”。“國語字”沒有歷史傳承,法國人試圖通過這一方式讓越南永遠成為法屬印度支那的一部分。可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國語字”比起漢喃字好學太多,大大降低了越南人的文盲率;那這些越南人識字之後最愛看的是什麼書呢?不是法國人希望他們看的書,而是革命、自由方面的書籍。於是,“國語字”成為越南人傳播革命思想的重要工具,古老的漢喃字反而成了守舊文人的代名詞,就如果五四之後堅持用繁體字、寫文言文的中國人一樣。

所以,胡志明廢除漢字也就很正常了——如果恢復漢字(字喃),越南大眾幾乎瞬間迴歸文盲,而且漢字的學期週期太長,遠沒有“國語字”易於推廣。其實胡志明與中國人有著深厚的感情,至於黎筍之後的故事,與胡志明無關。


隱語


胡志明不姓胡也不叫志明,他叫阮生恭。與金正日、金正恩父子相似的是他的父親叫阮生色。胡志明精通漢語除了他曾在我國發展外,另外跟他父親阮生色有關。因為阮生色是越南科舉的副貢,他對漢語也比較熟悉。無獨有偶的是朝鮮建國後也採取過類似的措施。

福垊需要說明的是建國後廢除漢字的金日成,胡志明廢除的不是漢字而是字喃。金日成、胡志明都精通漢語,並且他們的革命都是在我國的援助下才得以成功。可他們建國後,都紛紛廢除字喃甚至漢字,顯示他們頗不厚道。關於這種行為,原因有三:第一、民族主義。尤其是越南宋之前為我國領土,在明朝永樂年間也曾為我國領土。越南比朝鮮跟擔心根本不存在的大國企圖。第二、普及文化以及法文對越南的影響。

越南識字率比較低,為了全面提升國民文化水平,結合法文對越南的影響,將字喃改成了今天的字母。這點跟外蒙古自立後採取西裡爾字母拼寫有些類似。第三就是福垊所認為的關鍵因素。

第三,更重要的卻是儒家文化圈的崩潰以及蘇聯思想圈的建立。蘇聯思想圈涵蓋歐亞,但其主要影響還是在亞洲,比如蒙、日、朝、華、越、老等。福垊下面談談儒家(中華)文化圈的崩塌。

清朝末年,隨著列強興起,東亞諸國或直接陷入殖民地或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最好也被列強欺負。在這種狀況下,日本開啟從儒學到蘭學的轉變,儒學發源地中華也積極學習歐美的科技乃至體制。在清末民初之際,有志之士本著經世致用的原則,從迷戀儒學發展成迷戀西學。為了國家強大,很多人把中華捱打的責任推給了祖宗,從懷疑傳統迅速發展到了仇視傳統。不僅儒學成為了眾矢之的就連漢字也被有志之士(不肖子孫)的仇視痛恨。

典型的像魯迅名言“漢字不滅,中華必亡”就代表了那個時代的瘋狂和偏激,這種瘋狂和偏激加速了儒學(傳統)的崩壞。而儒學文化圈中的朝、越在民族主義的浪潮以及廢古、仇古中和我們一樣,紛紛擺脫了儒學乃至漢字,就連中華都差一點廢除漢字實行拉丁化文字,更不要說朝、越了。當然後來我們沒實行拉丁化文字,但漢字被簡化了,而且簡化兩次,因為二簡字簡得不太像話最終被廢除。

什麼時候亞洲才能形成像歐盟一樣的亞盟?什麼時候才能重建中華(不僅僅是儒家或傳統)文化圈?


福垊


不是每一個新國家的締造者都能夠像毛主席一樣英明偉大!胡志明就遠不如!

胡志明生於1890年,這一年齡比我們毛主席的年齡還要大三歲。1920年,胡志明在法國加入了共產黨,從此開始了他革命的一生。這一歷史節點和我國很多開國領導人基本上同期。1924年,胡志明便來到了中國廣東地區與中國的革命家們成為了親密無間的戰友,共同為了亞洲範圍內遭受殖民統治的國家和地區的解放運動做著貢獻。1930年,胡志明在越南建立了“印度支那勞動黨”。



隨後隨著國際環境的變化,世界民族解放運動開始不斷興起,胡志明適當的時機選擇回國領導越南的民族獨立運動,1945年,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同盟國德國的失敗,日本在太平洋戰場的節節敗退,使得對東南亞各國的控制逐漸減弱,越南的民族解放運動達到了高潮,並且最終隨著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而取得了勝利。胡志明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國,並且當選了第一任國家主席和越南勞動黨的黨主席。


隨後曾經的殖民者法國重卷而來,胡志明又領導越南進行了十年的抗擊法國的戰爭。抗擊法國的戰爭勝利之後,胡志明再次為統一全國進行了十年的艱苦奮鬥。史稱越南的南北戰爭,最終實現了越南全國的統一。

1965年之後的胡志明身體狀況開始下降,中國派出了最先進的醫療隊伍前往越南為其治病,知道1969年胡志明病逝。享年79歲。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胡志明的一生也是革命的一生、奮鬥的一生。但是在軍事鬥爭上也頗有成就的胡志明,卻在戰略眼光上不及毛主席。

儘管胡志明曾在中國生活了近20年,可以說一口流利的中國話,並且胡志明寫的毛筆字也頗為精道,書法水平十分高。但是越南在1945年宣佈獨立後,胡志明及其領導的越共政府,與亞洲各國在民族解放運動勝利後一樣,胡志明也在越南推行去中國化的政策,廢除了越南長期以來使用漢字的歷史。使用拉丁字母代替。試圖掩蓋歷史上長期依賴中國,做中國附屬國的歷史,建立一套具有民族自豪感的歷史。這點和同時期的韓國一樣。



然而越南的這一決定是什麼不明智的。至少到了今天來看,越南去中國化,廢除漢字的行為使得越南國內民眾的歷史觀更為迷茫,而且隨著中國在亞洲以及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越來越強,越南國內的經濟對中國的依賴越來越大。而失去了漢字這一紐帶性文字,對於越南民眾與中國的交流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煩。更是對越南國內研究歷史造成了不必要的影響。很多年輕人無法瞭解到自己十九世紀之前的歷史。因為作為普通人根本無法讀懂國內留下的歷史書籍和文獻。更談不上弘揚自己的歷史和文化。



不是每一個新國家的締造者都能夠像毛主席一樣英明偉大!胡志明在戰略眼光上就遠不如!


珞珈山的貓


我們首先看下胡志明的個人履歷:胡志明本名阮必成,出身於一個官僚家庭,從小接受了非常系統的教育。自青年時候起,遊歷歐洲,接受了進步思想,並加入法國共產黨,成功與共產國際拉上了關係。

大革命時期,胡志明跟隨蘇聯顧問鮑羅廷來華,從此與我黨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利用我黨的組織關係,在香港成立了印度支那共產黨(越南勞動黨的前身)。並利用我軍的資源,成立了一隻訓練有素的軍隊,利用這隻軍隊胡志明驅逐法國殖民者統一南越,又擊敗美國的干涉,使越南走上了獨立自主的道路。

胡志明精通漢語,與我黨領導人有深厚的友誼,他的成功亦離不開我黨的援助。但胡志明顯然是有自己的小算盤的,越南在歷史上一直屬於華夏文化圈,並曾長期接受中國政府統治,要想隔斷這種長期形成的依賴關係,最好的方法就是文化割裂。胡志明廢除漢字,創建越南文字,就是想徹底擺脫中國的制約。

胡志明倒還好,生前與我國一直保持友誼,繼任者黎筍就是徹頭徹尾的白眼狼了,他任內對多次援助自己的老大哥拔劍相向,可謂恩將仇報了。


林屋公子


胡志明(1890年5月19日――1969年9月2日)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是越南無產階級的革命領袖,是越南民主共和國的締造者,他於1920年在法國加入共產黨,1924年在中國從事革命活動,他同中共許多領導人結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他在中國舉辦的越南青年訓練班,創立的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中共領導人劉少奇,彭湃,陳延年等都為他們授過課,他在1941年組織越南獨立同盟會,領導越南共產黨進行反法,反日鬥爭,在中國從事革命活動長達二十年,不僅中國的語言,文字能熟悉地運用,就是書法,詩詞也很精通,是個地地道道的中國通。


漢字早在漢朝就傳入越南了,東漢劉秀在越南設置交趾,九真,日南三郡,漢人任延,錫光在交趾,九真開辦學校,講學傳經,於是漢字也傳入越南,隋開始科舉取仕,越南學風也開始盛行,不僅有官辦,還有許多民間私塾,雖說漢字在越南得到了大力推廣,但由於越南人的發音和中原人相差甚遠限制了漢字的普及,公元10世紀以後,越南從行政上脫離了中國,漢字也就漸漸轉變成了注音文字,失去了本身漢字的意義,這種注音文字叫字喃,到了公元13世紀的時候,字喃基本已經系統化,開始用於文學作品的創作。到了16世紀,兩位意大利,葡萄牙傳教士在峴港建了一座教堂,他們用拉丁字母記錄越南語並在教徒中傳授,越南人感覺使用起來比漢字方便,不僅好認好寫還和發音聯繫,這樣就在民間有了一些基礎,到了法國成了越南的宗主國後,更是排斥漢字,推廣拼音文字,1945在越南取得了“八月革命”的勝利,9月2日胡志明在河內巴亭廣場代表政府宣讀了《獨立宣言》,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國誕生,為了讓廣大群眾看的懂《獨立宣言》文本就是用拉丁拼音文寫的。


由於越南被殖民化後,產生了嚴重的文化脫節,老百姓很少能有認識漢字的了,再說學起來也吃力,為了讓人民儘早脫盲,建國後越南立即廢棄漢字,這和政治沒有關係,和民族也沒有關係,這有點同中國解放後為了掃除文盲實行簡化字差不多,不知大家想法如何?有想法請留下筆墨。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大家先別激動,當你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後,就能理解胡志明為什麼要廢除漢字了,他的決定跟政治、跟文化有關,跟良心無關,沒良心的是他的繼承者。

胡志明的傳奇一生

胡志明大概是中國人民最熟悉的外國領導人之一了,他原本不姓胡,而是姓阮,全名阮必成,曾用名阮愛國,胡志明是他自己改的名字,用來表達自己的志向抱負。

胡志明為了趕走法國殖民者,實現民族獨立,曾遠赴法國尋求真理,並在法國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成為越南第一個共產黨人。1923年,他參加了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

當時正值孫中山先生“聯俄聯共,扶助農工”,共產國際派代表鮑羅廷到廣州擔任孫中山先生顧問,胡志明則擔任鮑羅廷的翻譯,就此與中國結緣。

蔣介石背叛革命後,胡志明返回越南國內組織領導抗法鬥爭,但當時法國殖民力量十分強大,二戰爆發後又被日本侵略,胡志明始終沒能取得成功,反而在1942年8月在中國廣西境內被國民黨政府逮捕投入監獄,13個月內輾轉13個縣的18個監獄。

(▲ 胡志明在獄中寫的詩)

胡志明在監獄裡受盡摧殘和折磨,但他意志十分堅定,在獄中寫下133首詩,全部使用漢字,雖說詩詞的藝術水平不怎麼高,但至少說明他是十分精通漢語言文字的。

二戰結束後,胡志明在新中國的幫助下,在毛主席、周總理的關心支持下,先後領導了抗法獨立戰爭、抗美戰爭,為越南民族獨立做出重大貢獻。

胡志明晚年身體情況不佳,毛主席、周總理派出國內最高水平的醫療專家趕赴越南醫治,但終因醫治無效,於1969年9月2月去世,終年79歲,周總理親率代表團前去悼念。

(▲ 胡志明和周總理在一起)

越南的文字歷史

我國對越南民族獨立運動和胡志明個人給予過重大幫助,因此一提起胡志明廢除漢字,很多人都恨得咬牙切齒,認為他沒有良心,過河拆橋,這其實是一種誤解。

越南在歷史上曾長期依附中國,受華夏文化影響,漢字曾是官方通用文字,諸如諭旨、公文、考試等比較正式的書面文件都是用漢字書寫,但自從宋朝以後,越南基本處於獨立狀態,名義上與中國是朝貢和宗藩關係,實質上是獨立國家。

大概到公元13世紀,越南人在漢字的基礎上設計出了喃字,但漢字仍和喃字並行,佔據主導地位;大概在17世紀,歐洲到越南的傳教士開始創造拼音字,使得越南文字開始拉丁化,這一時期越南國內是漢字、喃字、拼音字三者並行。

(▲ 越南以漢字為基礎的“喃字”)

胡志明為何廢除漢字

清朝末年,越南淪為法國殖民地後,法國人對越南進行文化改造,推廣羅馬化文字(國語字),漢字已經開始不受待見。如果法國一直佔據越南的話,漢字被徹底廢除是早晚的事。1945年,胡志明成立新政權後,更是做出決定——廢除漢字。

越南經濟文化落後,文盲率很高,而漢字構造表意複雜,學習十分困難,這在世界上是公認的,為了儘快讓國民脫盲,胡志明決定利用構造簡練、表意簡單的拼音文字代替漢字,這一舉措使得越南人民迅速脫盲,也使得拼音文字迅速得到推廣和認可。

胡志明廢除漢字,一定程度上有擺脫漢文化影響的考慮,但由於華夏文明的長期影響,漢字仍然大量存在,比如50年代的越南紙幣仍是漢字和拼音字並用。

(▲ 上世紀50年代的越南紙幣)

新中國成立後,曾使用簡體漢字替代繁體漢字,在全國大規模推廣使用,其實也是同一個目的,就是為了普及文字,消滅文盲,因為繁體字對普通百姓而言太難學了——大家不要用現代大學生的知識水平去衡量建國之初的普通百姓識字水平。

中國古代很多少數民族政權比如遼、夏、金、元、清等,起初都堅持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的——至少是漢語言文字與本民族語言文字並行,其目的就是為了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獨立性,但由於統治對象中漢人佔絕大多數,他們的本民族語言文字比較複雜難解,因此很難在全國範圍內推廣使用。長此以往,就連本民族人都不再使用民族文字了。

如果漢字對普通百姓而言十分簡單,且大多數越南百姓都是漢人,那麼胡志明是沒有必要也無法廢除漢字的,說到底還是群眾基礎不夠廣泛。

(▲ 日韓港澳臺和越南的漢字)

當然,自從廢除漢字後,也給越南人也帶來了一些困擾,比如很多有年頭的古籍、族譜都使用漢字書寫,現在幾乎沒人認識了,因此近些年來,很多越南學者都呼籲恢復使用漢字,但這是很難實現的,就如同如今很多學者呼籲恢復繁體字一樣。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最近在做越南作家保寧的名小說《戰爭哀歌》,閻連科對這部小說的評價是“東方戰爭文學的標杆”,讀完北大越南語方向副教授夏露的譯文,閻連科的評價並不為過。也不禁感慨,越南當代文學的高度,可能已經遠遠超過我們自己的當代文學創作。

我是理論語言學出身,雖然對越南語沒有專門研究,但對越南語變化有一點了解。四年前去過胡志明市與河內市,對標上海和北京的兩個城市,比我想象的發展的要好,更重要的是兩個地方的生活氣息很濃。



越南現在已經完全擺脫了中國的影響,形成了獨特的越南文化,這一點與越南廢除漢語,確立自己的語言有重要關聯。

胡志明的崛起與中國有不小關係,他本人也會流利講漢語,但統治越南,胡志明的身份認同還是越南,他的考量是越南的長期發展,越南的利益是第一位,立馬廢除漢字出自胡志明之手並不為奇。

你對越南的印象如何?如果越南依舊使用漢字,你覺得越南會發展成什麼樣?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老李有刀


如今越南人對於廢除漢字大呼後悔,但畢竟從1945年,胡志明宣佈獨立建國以後,就放棄了漢字的使用,幾十年過去了,想要重新拾起來?談何容易。

圖:戴帽子為胡志明

文字和語言是一個國家人文歷史的根脈,政府如果刻意去改變人們使用文字的習慣,這就是對歷史的傷害,輕則造成人民對本國曆史淵源無法繼承,重則導致國內發生混亂,進而影響各方面發展。

其實,當初越南獨立領導者胡志明與中國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曾經在中國待了20多年,對於中國的文字非常瞭解和感興趣,對漢字的使用也非常感興趣,而且寫的一手漂亮的毛筆字。

但是,在1945年9月2日,胡志明在河內巴亭廣場宣讀了越南語撰寫的《獨立宣言》以後,伴隨著越南民主共和國的成立,漢字也跟著被廢除了。那麼,為何胡志明執政的越南政府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廢除了兩年多年的漢字使用傳統呢?參考歷史資料可以看出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歷史原因

在公元前111年,漢朝消滅了秦朝末年割據嶺南的南越,同時把漢字也在那裡推廣開來。那時候的漢字是作為傳播儒家文化的載體,因此被稱為“儒字”。

“儒字”一直被作為嶺南地區的官方文字,直到十七世紀左右,隨著葡萄牙、西班牙以及法國等當時世界強國對越南的侵略,漢字的推廣被極力打壓,侵略者在越南強制推廣拼音文字。這種情況為後來廢除漢字埋下伏筆。


二、漢字是全世界最難學的文字

這個問題對於我們來說可能沒有多大感覺,畢竟我們從小就學習漢字,而對於越南人而言,難於登天。越南的口語與漢語不同,很多漢字已經無法準確記錄越南本民族語言,就好像曾經朝鮮、日本都使用過漢字作為官方文字,後來才改成如今的“火星文”。

越南人為了適應民間口語,也就是本民族語言,曾在8世紀左右嘗試使用以漢字為基礎創造新文字:喃字(越:Chu Nom),這種字按從我們的角度看,就像少了偏旁的漢字一樣。

這種喃字持續使用到17世紀,直到法國的傳教士亞歷山大羅德根據前傳教士的拼寫整合成新的拉丁字母組合的文字,也就是如今越南人使用的國語字(Chu Quoc Ngu)。這種單純的拉丁字母組成的國語字,不但符合越南人的口語化,更重要是學習、使用、書寫都非常簡單,這種國語字書寫體系開始慢慢流行起來,並於20世紀全面開始使用。

三、放棄漢字與委員長有一定關係

胡志明一生之中曾七次來到中國,但在1942年的時候發生的事卻是他不願提及的傷心事。當時越南反法戰爭取得進展,國內希望成立越南獨立同盟組織,通過與世界範圍內的抗法國家建立聯繫,以此有效爭取國際援助。

為完成這個重要任務,越南政府需要指派一個既瞭解中國又有威望的人到重慶。這個時候,大家一致推薦阮愛國完成這個重要而危險的任務,而阮愛國為了保密、轉移外界視線,用了一個新名字:胡志明。從此,這個名字伴隨他一生。

胡志明在去往重慶途中,路過廣西,由於之前準備好的各種過路證件都已經過期,而國軍認為他既然是越南人,為何擁有中國的各種證件,於是將他抓起來,嚴刑拷問。據說,審理胡志明的案子是蔣介石親自督辦的。其中滋味,可想而知。

可能正是由於這段痛苦的經歷,胡志明在坐上越南最高領導人之後,不想再與中國有任何瓜葛,於是就把文字廢除了。

因此,精通漢語的胡志明在建立越南後直接下令廢除漢字,而且當時也一起廢除了漢字教育,其實不僅是漢字被廢除,根據漢字而來的喃字也在慢慢消失,退出歷史舞臺。而在二十世紀之前,越南是一直在使用漢字作為官方文字的,廢除的這麼長時間內,民間對於恢復漢字教育的呼聲很高,並且如今的越南人很多在說漢語,這證明我們強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