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農村有些60歲以上的老人還出去打工,你們怎麼看?

豫之三農


對於農村哪些60歲以上還打工的老人,小編個人認為主要是以下幾點造成的。

一: 因為老人自身身體各方面都還硬朗,在家裡閒不住。想出去多掙一些錢回來補貼家用。為家裡的兒女多存一些錢。這是哪些家庭比較幸福美滿的,老人們心裡一直想著要幫自己的兒女分擔。所以老人也挺自願出去打工掙錢的。這是屬於自願型出去打工的。

二:因為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意去工地幹活了,工地上的活又髒又累,吃不好,睡不好。而且工作地點也不固定,一個工程結束,下一個工程還不知道在哪裡。所以那些包工頭招人就比較困難了。他們就會把目光投到那些農村老人身上,他們雖然年齡大了,但是他們一輩子都在幹活。不管是力氣還是經驗都是不錯的人選。包工頭們會拿相對比農村的工資高來誘惑他們出去打工。所以那些看中工資去的老人就跟著出去打工了。這是屬於誘惑型出去打工的。

三:因為家裡兒女身體不好,也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靠國家的低保也只能勉強的過日子。可能看著家裡的孫子輩的過得不如別人家的小孩,所以這些老人在農閒的時候,迫於家庭經濟壓力,只能出去打工了。這是屬於壓力型出去打工的。

四: 因為家庭不和睦,兒女不孝順。兒女本身就是好吃懶做的那種人,一天到晚的遊手好閒,只知道找爸媽伸手要錢花,自己都不知道去掙錢。所以這樣的老人因為自己的兒女,只能無奈的出去打工了。這是屬於無奈型出去打工的老人.

總之每一個60歲以上還出去打工的老人們,都是有著他們自己的狀況吧。所謂“在家千日好,出門時時難\

山裡人的風光


問:對於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還出去打工你怎麼看?

農村確實有已經六十多了還出去打工的,偏遠地區的人打工就得背井離鄉,我們大城市邊上的農村人打工就守家在地了。


六十多了還出去打工,主要有兩個因素,一個肯定是窮,囊中缺少銀子。再一個就是身體很好但還活著。

要回答這題問,就說說我和我身邊的人,來做個解釋。

我是一個純粹的農村戶口,六十三了,做了多年小買賣,有些積蓄,兩個兒子也各自有自己的小事業,每月給我拿月規,再有國家每月一百多元養老金,我就沒有理由出去打工了。

可我有幾個鄰居,也六十多了,他們和我情況不一樣,他們從打二十幾歲就幹建築打工,幹了這幾十年,給兒子蓋了房子娶了媳婦,就欠了一屁股債,兒子又拉家帶口的還是打工。


到現在債是都還完了,兒子要攢錢供養下一代,暫時拿不出月規來奉老,孫子從出生到上學都需用錢,他們可能還要幫助兒子共育孫子,他還得繼續打工掙給自己老兩口養老的錢,因為國家那每月一百多元不夠花。再就是天災病孽的無常,在農村有多少錢也不夠得一場大病的。他們拚命打工,也是想準備一些錢去贊助醫院。

再一個就是身體要足夠好而且還活著。過去是人活七十古來稀,人到六十多歲大都是風燭殘年行將就木了,而現在的人們也不是怎麼回事,六十多歲了還跟小夥兒似的,大都還有二十年的光景,這二十年需要多少錢才能夠走完?趁身體好正好繼續奮鬥。試想如果走路都划著圈兒的彈琵琶了,還能蹬梯子爬杆的去打工嗎?



六十多的農村老人也不都是打工的,身體稍微差點的就還是經營那幾畝薄田,或撿垃圾,或當環衛,幹這些事雖說不如打工掙的多,但因身體原因也自由一些,收入雖少也能貼補家用。



如果養老金提高到每月五六百元,那些六十多歲而沒有積蓄的農村老人就不會去奔波了,因為信用社就是他們一年十二個月的積蓄。


可是會有人出來反對的,他們說這樣就助長了這些農村老人的懶惰和貪得無厭思想,我經常在我的回答下碰到這樣的噴子。


金蘋果老楊


我是農村人,對村裡60歲以上的老人出去打工,我就一句話,吃飽了撐的!

60歲以上的農村老人出去打工,就是閒著沒事幹,反正家裡的錢也多的花不完,孩子在城裡也全款買了兩套房子,結婚彩禮低的很,一般只要幾十塊錢。由於生活沒有一點壓力,每天山珍海味吃多了,身體有點發胖,所以他們出去打點工不是為了掙錢,更不是補貼家用,只是想鍛鍊一下身體而已。

糧食這些年一直漲價,農資價格跌了幾倍,農民們很是高興,一家人好幾畝地,光賣糧食錢就花不完。家家戶戶都全款買了小汽車,頓頓四個菜,一個湯,沒事出去釣個魚,喝個小酒,日子過的別提有多愜意了。

而且現在農村醫療保險也不貴,一個幾口人一年才1000多塊錢,去醫院看病報銷的又多,這也報,那也報,報的比例還高,農民們沒有一點壓力,都巴不得趕緊生病,去享受一下這難得的待遇。


所以,現在農民退休的比較早,滿地幹活的農村老人,都是在鍛鍊身體。而一部分60多歲的農村老人,由於在家呆膩了,就想走的離家遠點,說是打工,其實就是借個名義,他們就是去度假的,到處看看,吃吃,玩玩,轉轉,以鍛鍊身體為主。吃了幾十年的苦,這些60多歲的農村老人,也該好好這樣活幾天了。


農民趙老三


其實,對於農村有些60歲以上的人,出去打工,並不奇怪,也沒有必要天天掛在嘴上去議論。我甚至感覺這是個好事,最其碼說明身體好。農村人幹活幹慣了,閒不住,在身體還允許的情況下,出去打工,掙點錢,補貼家用,何樂而不為呢?

別說農村人60歲出去打工,即使城裡退休的工人,在我身邊的也有很多正在打工。第一是年齡不算老,乾點力所能及的活,活動活動筋骨,尋求點樂趣,給兒孫買點好吃的,好穿的,兒孫也高興,自己也樂意,不是兩全其美嗎?

再說,農村60歲出去打工的,原因也不一。有的是家庭困難,多數沒有養老保險,多掙點錢,存點積儲,為養老作準備。現在的年輕人經濟壓力又大,一旦有個病,有個災的,不伸手向兒女要錢,也就不惹的兒女煩。

有的家庭條件還好,兒女混的還不錯,不缺這幾個錢。但自己身體好,閒著也無聊,60歲的年齡,在現在看來,並不算老。誰的錢也沒多呀,趁著身體足夠好,多掙點錢,等到身體不行了,幹不動了,也可以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了。

最後,祝所有的老人安康,快樂,幸福!




寶木鴻F


心酸,看到這個題目就心酸,看到揹著大包小包行李行色匆匆的白髮老人就心酸。

我們在市裡在火車站周圍經常可以看到揹著蛇皮袋和被褥等車的老人,一看就是外出打工掙錢的。他們為什麼不呆在老家養老?為什麼在應該安享晚年的年紀四處奔波賣力氣?



致使六七十歲的老人還外出務工的原因很多,就我個人感觸來說,有以下幾點:

1,生存壓力大,不幹不行。現在雖然農村老人有了新農保,但每月養老錢不足100元,在物價飛漲的今天,實在不經花,他們必須想門路掙錢補貼家用。

還有現在農村結婚彩禮婚房的得幾十萬,孩子結婚有些人家得欠幾十萬的帳,這些帳對一個家庭來說得好多年去還,老人們有還帳的壓力。指望養兒防老也現實,現在農村供養一個大學生幾乎能花光所有的錢,如果家裡再有個男孩結婚還得買幾十萬的房子,再養爹媽有點心有餘而力不足。兒子指望不上了,只能自己外出務工掙錢了!有些甚至掙錢補貼兒子!



2,種地收益低,土地養活不了人。農村種地現在不掙錢,有些甚至賠錢,也就顧個吃喝,還顧不上花,存款肯定也談不上。大多年份圓吃圓,沒有存款就得年年幹,只要幹不死,就得往死了幹。



最後,向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中國農民致敬!


咱們農民有態度


這很正常!即便是子女都在城市成家立業,即便是住著四間屋的大院,開著轎車,大多數六十歲左右的人都在打工,這一現象並非農村“這邊風境獨好”,城市職工退而不休的也大有人在。當然與“缺錢”有關,但不是主要的。

與“錢”有關的是:沒有參加社保和農合的人,其危機意識更強,相對生活壓力較大,所以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打工,以減輕生活上的壓力,力所能及的為治病增加點儲備;其次是為了進一步改善和提高生活質量而打工。在現有生活狀況下能力求吃的精一些,穿的好一些,這是非常正常也非常健康的人生追求!,

與“錢”無關的是:首先是“閒不住”,自我感覺還不到甩手享樂的年齡,能幹就乾點,使生活更蹅實自在一些。其次是勞動光榮感,看不起生活不富足而又遊手好閒的人。同時,從事與自我身體健康狀況相適應的勞動,也是一種鍛鍊而且是有償的,何樂而不為呢?

因此,六十歲左右繼續從事一定勞動的人其心身是健康的人,理應受到人們的尊重!


鞠維坤1


述我直言,農村六十歲出去打工主要是生活壓力無奈,出少數生意人及幹中小企業的日子富裕外,多數六十歲的生活都不寬餘,沒有勞保固定收入,農村人有句老話叫:活著幹,死了算。另外打工也是一種身體鍛練吧,因為停下來怕得病,得病交不起昂貴的醫療費,這就是純補農村人六十歲打工的主要原因吧。


龍飛五嶽


力所能及,農村有諺語,水只往下流,都為了自己的家庭,幫助自己的孩子,為了更好的幸福的生活。

現在60歲也不是很大年齡。出去了打工有時候會是一種放鬆和單純的。





鄉下牛二


對於60歲以上的農村老人還要去外打工這一現狀,誰看了都會感慨農村人的不易。本應在家安享晚年,確不得不外出務工。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很多,是一個綜合性的社會保障問題,具體分析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政策所致,農村在改革開放的幾十年裡,發展很慢,國家主要是開放沿海城市,發展大城市,搞活了沿海東部城市及特大省會城市經濟。而農村,特別是西部農村更是沒有發展。農村農業不發展,農民沒有就業門路,不得不外出打工。

2、農業經濟事關國家的穩定,糧價低,國家又沒有完全放開糧食價格,在進口糧食又衝擊下,賣糧難,谷價低,農民收入有限,在家難以為生,不得不外出打工。

3、農一代打工,農二代大部分學歷不高,打工在外,工資有限,沒能力負擔高銷費,車貸、房貸……也沒有錢娶取老婆,農村能幹老人會想法幫小孩,外出打工掙錢,補貼生活。

4、大部分農村人沒有社會保障,沒有退休金,老人都會在自己還能動手勞動時,就會想法外出掙錢存起來,以備養老用。

5、農村人一生勤勞,沒有退休的想法,也不習慣閒著,想法幹活掙錢存錢,自給自足。

6、還有的老人外出也有家庭原因,孩兒不孝,沒有贍養老人……。

要改變農村老人外出打工的現象,就得發展農業,提高農業收入,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加大國家對農村老人

社會保障力度。只有解決了農村農民老有所養的社會保障。農村老人外出打現象就會少了。


夕陽落江農歸人雨光


.我談點個人看法,六十多歲到外邊打工,有百分之二十的是幹習慣了錢,百分之八十的沒交老保金,為什麼沒交呢,農村六十多歲的老人,不算老人呢,還得到外邊打工,農村六十多歲的人,一般都兩個孩子,兩個女孩還差點,要是兩個男孩可要了命了,這個問題得這樣說,一個孩子,一個房子,還得娶媳婦兒,得多少錢,算算,所以這輩人哪,真的大公無私,把自己所掙的錢無私地給下一代,也不給自己留後路,尋思著養兒防老呢,可是孩子們,娶媳婦兒生子了,又有下一代,老農民一看自己兒子還不夠呢,你說不掙什麼辦,就這樣一代一代的走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