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步入大學校園的心情?

薛小落


步入大學的第一反應是新鮮。

校園大了好多。一眼望不到頭。草地也新鮮的很。籃球場上也是帥哥雲集。就連談戀愛的情侶也不會太過於避諱。

抬頭呼吸口空氣都是新鮮的。都是和原來高中時緊張不一樣。

激動加上新鮮。這是我大學的第一心情。

而後慢慢的變成了機械化的上課,吃飯,睡覺,參與學生會的活動,有點無聊,有點三點一線的枯燥。可慢慢的大二有了自己的想法,做自己的課餘愛好項目。也做自己喜歡的課業研究。慢慢覺得很是充實。


許願姐姐


07年秋,我懷著對大學生活的嚮往,一個人拖著行李箱來到這個今後要與之共度四年的大學。

在這之前,對於學校的瞭解,僅限於從同村的大三學長口裡聊到的那些美好。長沙雖然不算遠,但對於農村長大的我來說,算得上是第一次出“遠門”了。

依稀還記得入學當天,一向不善言辭的我,想著作為東道主應該主動去跟同學溝通時,心裡的忐忑與不安,也記得入學第一天晚上就在校園迷路又不好意思詢問時的場景。

那時的大學,從步入校園的第一步,美好大學生活的夢想就在我心裡崩塌,“破舊”的門樓,泥巴地的停車場,下車看到的是一片荒蕪,只有一條條從那比人還高的荒草中走出來的小道,彷彿又回到了我鄉下的老家,但是它還是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一七聚


從小就比較獨立的我,那天在老媽的陪伴下,來到了大學校園。進校門的時候,一切都是那麼的新奇,我很激動,我想獨自去感受這所學校,以至於我努力的趕我媽走,甚至因此和她吵了一架。因為其他同學都捨不得爸媽,我可能是唯一一個趕父母的。

\n

我還記得班主任給我們開的第一次班會,她將蘇州介紹了一番,將我們專業的前景介紹了一番。她對我們未來藍圖的描述,讓我將高考失利的沮喪心情拋之腦後。我開始喜歡那個學校,開始對那個城市產生強大的好奇心,開始對我的大學生活充滿了期待。

\n

可以盡情睡覺不早起的大學,可以盡情玩耍不學習的大學,可以盡情戀愛不受約束的大學,可以擁有很多自由的大學。我在期待。

7年過去了,這些情緒也只是隱約記得。我想當時的心情應該更加濃烈吧。


密甜2


相比於其他人,我上的大學很一般,並且歷經了兩次高考,但是初入大學校門分那一天,我卻很清楚的記得

起初我是拒絕的,我還沉迷於第二次高考失利,卻又沒有膽量去復讀的,最後選擇來到這所學校

那天是爸媽陪同我來的,在交完所有的費用後第一次來到宿舍,逛了校園,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心中的那種壓抑和苦悶一掃而光,反而內心有一種滿足感,一種優越感,自豪感,整個人都特別開心,我完全沉浸在大學的氛圍裡,我幻想著大學生活,我期待的大學生活,那一刻,你感覺你想要去驗證那些曾經父母,老師說過的大學生活多麼美好的感覺,想要去嘗試那些以前為了來到這裡所放棄的東西

現在大學第二年,大學生活雖然不是想象中分那樣完美,但是接下來的幾年中,我會真真切切的去享受大學裡的一切,留下這個年紀最好的回憶


情感小公子


一直覺得故鄉是一個很大很大的詞,大到我不敢去碰觸,大到超出了我的認知,後來,直到離開了故鄉之後,步入了大學,才真正瞭解了故鄉的含義是什麼

提到故鄉,我想大多的時候都是因為遠離,是身為遊子的一縷孤寂。第一次意識到遠離是高三的時候寫的一片作文,記得很清楚,其中一個立意是尋根。有人這麼寫到:我們總是夢想著要遠去,直到到了遠方,又開始思念起家鄉來,這就是根的力量。的確,因為年少,我們總是覺得,自己生活了十幾年的小城承載不了自己的才華和夢想,我們總是在大喊著生活要有詩和遠方。於是,毅然決然的以一個自以為瀟灑的姿態離開了生活十幾年的故鄉。

故鄉

遠離是一個很沉重的詞彙。遠離和旅遊和出行不一樣,如果發現不好,不舒服,可以立馬動身返回舒適的故鄉。而遠離在我看來是一個硬生生融合的過程。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遠離是為了求學。一個人背井離鄉來到完全陌生的城市,走在不熟悉的道路上,看著陌生的臉孔,吃著不一樣的食物,心裡難免會慼慼然。

第二次遠離仍是求學。相信大多數的人上大學或是打拼都會去到另一個城市。高考志願在一家人的千挑萬選之後,我被一個省內的大學所錄取。距離說近不近,說遠不遠,但是比較短的節假日回趟家也成了奢望。剛到的時候,爸媽為我整理好行李之後就急急忙忙趕回了家。忽然之間覺得特別茫然。以後,我要在這個地方呆上四年甚至更多的時間,這裡是我的第二故鄉了。

到的前三天,因為水土不服,只吃了幾口飯,聞到飯的味道就開始吐,家裡打電話問怎麼樣,拼命忍住眼淚不讓自己哭出聲,說我很好,匆匆掛了電話。曾經看過這麼一句話,一個人第一次長大的時候,就是對父母說我很好的時候。站在宿舍的陽臺上,看著對面宿舍樓燈火通明,不由自主拿手機拍了張照片,畫面上一片漆黑,只有點點的明燈尤為清晰,最後,我給這張照片命名為回家。

大學校園

週末的時候和室友一起去爬當地的一個山,找了好久才找到。本是秋季,當地卻仍是很熱,我們都忘記了帶水,就一路往上爬一路找賣水的地方。半小時之後一行三人有個人覺得太累,提出在山下等我們,我和另一個人堅持向上爬。越往上我越覺得這個地方怎麼和家鄉的那個山那麼像!一點點的去靠近,明知是不可能的事情卻很想去相信。最後,我停了下來——“近鄉情怯吧”沒有登頂之前我可以恣意描繪山頂上的風景,它可以很像我的家鄉,很像家鄉的山,很像家鄉的樹。

在這個城市生活了快兩個月了,除了宿舍和食堂,就連去教學樓都會迷路。有時站在窗邊刷牙,看著玻璃裡的自己,常常會有恍惚的感覺,漸漸的,窗外的風景成了高中校園的風景,我彷彿還是我,那個高中時代的我,還在那個地方。

其實來到這個地方,心裡是有些不大願意的,家裡覺得女孩子還是離得近一些好,我卻是中意外省的一所高校,諸多原因還是來到了這裡。閒聊時問室友為什麼要來到這裡,一個人說:我媽媽說我已經十八歲了,可以自己做決定了,沒想太多,人生只有一次大學,離家遠一些才叫大學,不然和中學又有什麼不一樣,於是,雖千萬裡,吾往矣。還記得室友說這句話時的神采飛揚,盡顯了十八歲的朝氣。我在一旁說:怎麼我媽媽就沒這種覺悟呢,在這裡,我一點都不開心。室友說:哎喲,來了,就好好生活啊,既來則安啊。看著室友的態度,覺得自己必須做出改變了。

城市

現在在另一個城市生活了很久,交了新的朋友,也依然牽掛著遠方的故人。但是,心裡不會再那麼空蕩了。有時間會打打電話,聊聊近況。彼此真心祝福各安天涯。而這裡,即將成為我下一程旅途的起點,我的另一個故鄉。


一米尾燈


開始會激動充滿著浪漫的幻想,中間會變得厭惡,甚至於想退學,想早早脫離走向社會去掙錢,最後的畢業又卻是戀戀不捨。

但你走向社會,你才會發現,原來校園的生活真的是最純潔的,最應該值得珍惜的,但已經變成回憶了


你有胸我有第


很高興受邀回答,這個問題對我而言體會深刻,從初中起就開始住校,一直到大學畢業,剛進大學充滿了好奇,覺得社會真的美好,又可以有一幫好哥們,開始或者重新開始認識她或者她,她,她。一切都被眼前的美好願景。真的曾經好好的計劃過好好學習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做個感情專一,熱愛生活的人。曾經,真的


驅魔一族


現在想想剛入大學的時候,心情還是有點激動,那時候覺得整個世界都在自己腳下,傲視一切,想著以後大展宏圖的時候,更是心情激動的不行,隨著大學生活的進行,逐漸開始整頹廢下去了,到畢業的時候還不知道自己要去幹嘛,考研還是工作?乾脆有機會就都去嘗試吧,到最後嘗試一遍,啥都沒成,無奈回家找工作,就現在這樣了。


醫學小百家


當然是心曠神怡,學習是有益社會,他人,充實提升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事情!當然遠不僅限於校園,要伴隨終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