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廣昌的新希望

11月29日,代碼1992.hk的復星旅文,公佈了上市計劃。

同天,復星旅文就赴港IPO詳情,在香港港島香格里拉大酒店召開了記者招待會。發佈會上,復星旅文正式對外公開招股書。

招股書顯示,復星旅文將自11月30日至12月6日招股,公司擬發行2.142億股,其中香港發售佔比10%,國際發售佔比90%,除此之外另有15%超額配股權。發售價預計為15.60港元—20.00港元,擬籌資33.4億港元—42.84億港元。

復星旅文表示,預期於2018年12月7日定價、12月14日正式掛牌港交所。

郭廣昌的新希望

作為繼同程藝龍、美團點評、開元酒店之後第4家赴港申請上市的旅遊企業,復星旅文的IPO之路,事實上自半年前便引得各方關注。

一方面,這種關注基於復星旅文本身所帶的復星基因及國際血統。作為復星的文旅品牌,也是復星國際健康、快樂、富足三大生態中“快樂”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從事度假村及旅遊目的地開發、管理及運營等業務的復星旅文,自成立之日起便以一撥撥高調的投資動作構建自己的IP文化,這使得其有別於目前市場上大部分旅遊企業。那麼,“集國際IP於大成”究竟為奔赴上市之路的復星旅文帶來了哪些底氣與優勢?上市後,投資和運營是否會有所側重與平衡?

另一方面,這種關注來自於復星旅文一直以來的虧損問題、面對虧損局面仍然選擇持續擴張的打法,以及選擇當下的時間節點赴港IPO的疑問。那麼,復星旅文近年的業績表現究竟怎樣?它如何認知中國休閒度假市場以及自身業務的成熟度?又或將對復星國際現有的業務結構起到怎樣的作用?

虧損與營收情況

首先,讓我們看看近年復星旅文主營業務的表現。

復星旅文的主營業務由三部分構成:1)Club Med及Club Med Joyview度假村;2)旅遊目的地開發、運營及管理;3)基於度假場景的服務及解決方案。

2016年,集團收購地中海俱樂部(Club Med)的第二年,度假村業務已經錄得營業利潤2.09億元,2017年這個數字升至4.64億元。

截至2018年6月30日,復星旅文在超過26個國家和地區擁有69個休閒度假村,並於超過4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也是基於Club Med優秀的運營表現,截至2018年6月30日六個月,集團收益達約67億元。

度假村業務為復星旅文貢獻超過95%的收入,成為其FOLIDAY生態系統的支柱,但三亞亞特蘭蒂斯今年開業以來的表現著實搶眼。數據顯示,4月正式開業後,三亞亞特蘭蒂斯在隨後7、8、9三個月的營業額合計為2.9億元,入住率則從5月份的42%提升至三季度平均的73%。

同時,復星旅文已開始就未來盈利多元化有所考慮。復星旅文集團董事長錢建農指出,核心業務地中海俱樂部成長迅速,但因復星旅文其他新業務的成長更快,所以地中海俱樂部的銷售佔比在下降,錢建農指出,“但是它的營業額和絕對額還是在不斷提升,其他的新業務也會幫助地中海俱樂部發展。”

快速增長的另一面,是近幾年復星旅文無法避開的虧損局面,這也是被人們廣泛關注的話題。招股書顯示,2015、2016、2017、2018年上半年其淨虧損分別為9.54億元、4.73億元、2.95億元及1.35億元。

業界普遍認為,高額的融資成本或是造成虧損的主要原因。招股書中也表示,2015—2017年,復星旅文過去三年的融資成本都高達4億—5億元。以去年為例,2017年該公司共支付了3.69億元的銀行借款利息和1.34億元的合約負債利息,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的銀行借款利息開支與2015年2月收購Club Med的債務融資有關。

發佈會上,復星旅文CFO王文平解釋稱,有些是重組之前的貸款,需要支付利息,Club Med被收購前的相關優先股和可轉換債券,也同樣需要支付利息。但在2018年下半年之後,將幾乎不再會有這樣的成本。

同時,亞特蘭蒂斯由於開業籌備期,旅遊目的地業務2016年錄得1.4億的經營虧損;2017年虧損為3.8億元,其中包含7780萬元的一次性品牌使用費和1.5億元的開業籌備成本費用;2018年上半年有3.6億元的經營虧損,其中包含1.8億元的開業籌備成本費用。這些合計近4.1億元的一次性費用今後將不會繼續產生。

2018年上半年,度假村及目的地運營收入金額增速為10.9%,其中亞特蘭蒂斯的收入貢獻是2億元,除此之外基本都來源於Club Med的運營收入。另一方面,亞特蘭蒂斯有一部分未確認的物業銷售,暫時記在合同負債項中,會隨著物業的交付,在2018年下半年和之後確認為收入。

另據招股書披露,其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槓桿比率”(淨負債除以總資產)為16.4%。王文平認為這個數據也表明了復星旅文健康的財務狀況。

押注中國休閒度假市場,加速擴張

此次招股書顯示,上市後所募資金的用途約19%將用於擴展現有業務,包括進一步發展度假村業務、親子玩學業務、娛樂業務等;52%將用於開發麗江項目及太倉項目,以及發掘新旅遊目的地;26%將用於償還部分未償還的銀行貸款;3%將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對於募集資金約3/4用作發展現有業務和擴張的計劃,錢建農表示,這是基於對剛剛起步,但發展前景巨大的中國休閒度假市場的看好。按照錢建農的說法,全球休閒度假市場規模佔全球旅遊市場的份額為58.5%,2017年中國的人均旅遊支出為575美元(這個數字相較於2013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3%左右),而全球的水平是741美元。

一方面是迅速的增長,另一方面是與發達國家的巨大差異,這讓全球經營的復星旅文看到了市場潛力。“對於我們來說,未來的問題是如何讓西方成熟的度假模式在中國的新興市場中快速成長。”錢建農對記者說。

錢建農指出,擴張投資不光是對新旅遊目的地的開發,更是對復星旅文原有核心業務的支持,如地中海俱樂部和演藝等項目都將進駐麗江和太倉項目中。據悉,考慮到麗江對國外遊客的吸引力,復星旅文還將引入其他酒店品牌,同時建立組團式客棧,意在將FOLIDAY的概念於線下場景中體現。

同時,記者瞭解到,與三亞亞特蘭蒂斯一樣,麗江與大倉項目均涵蓋地產業務,這無疑仍然是採用地產幫助整個項目回籠資金的做法。那麼,未來幾年公司的利潤是否主要靠地產銷售的貢獻?錢建農回應道:復星旅文的地產業務主要是服務於休閒度假板塊,更重要的不是地產產生的收益,而是未來旅遊產品業務的豐富構成。

“比如三亞,很多實際上是度假屋,並非業主的第一居所。他們會通過各種途徑出租或者做度假產品,我們也會幫助這些客人用愛必儂品牌去管理。所以它不是一個純地產業務,是基於旅遊目的地開發的一部分,而這未來對整個旅遊目的地的人氣和收入提升是有非常大的幫助。我們希望能夠使得中國的旅遊產品更豐富,使得中國消費者的旅遊升級需求得到滿足。”錢建農對記者說道。

目前,集中呈現復星旅文度假體系的目的地是海南。這座國際旅遊島集中了復星旅文的全球客戶資源與國際化品牌,如三亞的地中海俱樂部、三亞亞特蘭蒂斯、剛剛與托馬斯庫克(Thomas Cook)成立的海南首家中外合資旅行社託邁酷客等。同時,愛必儂與泛秀也都已進駐三亞。錢建農告訴記者,對於海南市場來說,復星旅文區別於其他文旅企業的打法是:一,用全球化的品牌、全球化的運作體系;二,做消費升級產品。

“實際上我們在海南賣的是給家庭消費者一個完整的假期和完整的體驗,而不只是做一個旅遊住宿。”錢建農說道。據記者瞭解,三亞亞特蘭蒂斯開業之後,有超過10%為海外客人。錢建農表示,希望通過合資旅行社,讓更多的海南人去歐洲和其它地方旅遊,“實際上我們希望是做雙向的生意。”

未來輕與重?只選對的

2018年中國新開業的兩家Club Med Joyview度假村(北戴河黃金海岸和安吉度假村),開始顯現出復星旅文對這個歐洲老牌度假產品,所進行的中國本土化改造成果。錢建農表示,到2020年Club Med計劃新開12家度假村。而在中國新開的度假村將以Club Med Joyview度假村為主。

錢建農對記者指出,股東和管理層對未來的戰略推進想法是一致的,即地中海俱樂部要向更高端(度假村升級改造,聚焦中高端客人)、更全球化(加速佈局亞洲尤其是中國)、更數字化(強化直銷和技術投入)的方向努力,同時要以輕資產運營模式為主。

據記者瞭解,截至2018年6月30日,地中海俱樂部的度假村中,有25%為自己持有,62%為租賃,13%為輸出管理。最近開業的新度假村多是輸出管理的輕資產模式,尤其是中國的6家度假村都是作為管理方與業主合作,比如安吉Joyview就是港中旅安吉度假區的一部分,港中旅投資建設,地中海俱樂部進行管理。

那麼,未來複星旅文是否都將以輕資產運營模式為主呢?錢建農回應,不會刻意追求輕資產,而是選擇正確的資產。“儘管目前大部分業務,如地中海俱樂部、愛必儂、迷你營和旅行社的確都為輕資產模式,但復星旅文仍會堅持輕重結合。”這個“重”指的就是旅遊目的地的開發業務。錢建農表示,復星旅文會堅持投資在未來旅遊目的裡可以升級的產品,打造一些非短期效益的產品,做可持續性的旅遊度假體驗與服務。“因此適當的投入是必須的。”

提振復星國際

在業務結構本身龐雜的復星國際中,與有著數十年發展歷史的醫藥、地產等老牌核心業務相比,年輕的復星旅文,其規模與表現並不是最拔尖的,不過後發之勢的確不容小覷。許多人認為,復星旅文快速的成長與擴展,讓郭廣昌看到了可以提振復星國際的“新希望”。

早在今年7月,復星國際已經對外宣佈,建議分拆復星旅文及其附屬公司,促成該板塊獨立上市,目的是為擴大其在全球範圍內的旅遊業務。

復星旅文公佈上市計劃的當天,郭廣昌於個人微信號中寫下一篇名為《源於1992,冬天裡的又一把火》的文章。儘管受限於上市規定,郭廣昌未詳細闡述對復星旅文的期許,但他選擇1992作為股票代碼的舉動,仍能看出復星對於未來中國休閒度假領域的志向與決心。

而對於選擇當下這個外界普遍認為較預期提前的上市節點,錢建農對記者表示,選擇上市是復星旅文一個長期發展的戰略。“在地中海俱樂部業績快速提升的同時,復星旅文生態系統中新業務的快速發展,我相信會得到投資者的認同。”錢建農說道。

“我們希望上市之後,對整個復星旅文集團在全球資本市場,包括我們全球的業務發展,能夠有更大的促進。這也是因為我們看到了全球旅遊市場,尤其是休閒度假市場的發展機遇。上市之後我們希望能夠快速地發展尤其是在中國休閒度假這一塊市場的業務。”

有分析指出,分拆上市或將讓復星的業務結構變得更加清晰,對股價的拉昇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對此,錢建農也表示,作為復星快樂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復星旅文的上市和未來的快速提升,一定會對整個復星國際的業務發展起到非常大的幫助作用。

記者後記

有人說,資本進入文旅的邏輯是多樣的,有的看項目本身是否盈利,有的看市場佔有率,有的看能否帶來更多資本的介入。國際大IP無疑能放大項目本身的價值,成為復星進行下一輪文旅投資的加分項。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顯示,若按2017年收入計,復星旅文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休閒度假村集團。

如果如錢建農所言,以投資收購起步的復星旅文,進入全球化旅遊產業的整合之路後,正從投資團隊逐漸轉化成一個產業加投資並重的企業。那麼我們對其如何繼續通過有益的收購、兼併和整合,發揮古老旅遊品牌的基因優勢與年輕團隊的創新理念,成長為真正在全球休閒度假領域具有引領性作用的一個企業,更加期待。

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是,諸如復星旅文一樣,有著龐大旅遊投資“野心”的企業,在獲得資本市場輸血後,真的有助其早一天“實現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