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冒有時是黃鼻涕,有時是清鼻涕?

那蛋黃的幽旋律


感冒可以分為風寒、風溫、風溼等,由於感受的風邪的種類不同、感受的程度不一樣,以及每個人體質的差異,所以表現出來的症狀各有不同,一般感受風寒和風溼初期都會流清鼻涕,外邪入裡化熱後就會流黃鼻涕,風熱引起的感冒大都是流黃鼻涕。



仲景有六經辯證,根據風寒侵犯人體的不同層次,所表現出來的不同症狀,溫病學家根據伏邪和時疫,創立了三焦辯證、衛氣營血辯證,人體感受外來風寒,一般都會發熱、惡寒、頭項強痛,陽性體質的人感受風寒,外邪直接入裡化熱,發燒而不惡寒,就會有黃鼻涕,體質虛弱的人先惡寒、流清鼻涕,然後慢慢入裡化熱,這時可能就會有黃鼻涕,感受風溫和時疫,一般都不會流清鼻涕,大都是粘稠的黃鼻涕,感受風溼也可能是有清鼻涕,或者黃鼻涕,這要看體質的不同,或者感受的部位,如果入裡化熱就會有黃鼻涕,往往鼻涕的量較大。


同一個人,感冒有時是黃鼻涕,有時是清鼻涕,這就是與感受外邪的不同,和入裡化熱的時間不同,而產生的不同症狀,雖然看似相同的感冒,由於程度上的不同,所以產生的症狀就不一樣,治療的方法也不相同,感冒初期體質強壯的可以用發汗的方法治療,用麻黃湯發汗解表就行,體質虛弱的人可以用麻黃桂枝湯治療,或者用健脾健胃的方法增強體質,這就是實人傷寒發其汗,虛人傷寒健其中的中醫道理。

無論什麼樣的感冒,流清涕的可以用溫陽和發散的方法治療,可以用生薑、大棗、甘草、桂枝、麻黃治療,流黃涕的可以用辛涼發表的藥材治療,可以用銀花、連翹、薄荷、黃芩、射干、山豆根、桑葉、菊花等治療,做到有症有方,只要辯證正確無論什麼樣的感冒都能迎刃而解。


中醫雜症


感冒一般屬於呼吸道的問題,至少多表現為呼吸道的疾病。當然也有腸道性感冒,表現多在腸道上。

呼吸道,中醫屬於肺與大腸的金系統。

因此,黃色的鼻涕和清鼻涕,在身體上的區別,就在於屬於熱性,還是寒性。

實際上,很多人,感冒初起是清涕,而到了後期,快好時,表現為黃涕。說明身體最初是受寒了,肺的寒氣重,出來的就是清涕。當這股寒氣慢慢被排出體外,加上過多的清涕,實際上排洩出身體大量的水分,如果水喝的不多,實際上體內寒熱的對比,也因為水分的流逝而發生了變化。當寒氣不在,自然身體的熱性出現,清涕轉成黃涕(濃涕),自然疾病也就慢慢好轉。

如果感冒初期就是黃涕,多因為熱性,這時候需要大量補充身體的水分,壓住體內的熱氣。當身體恢復寒熱平衡,自然黃涕也就慢慢變清,至少不會有口乾舌燥的問題。這時候感冒趨於好轉。

說到底,感冒就是身體寒熱的失衡。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待寒熱恢復平衡,身體即恢復正常。


踏雪無痕5141815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疾病不是一個獨立的現象,而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我們每天在診病時只是看到了疾病的一個節點。

中醫認為,外感邪氣(注意這裡是邪氣,不講寒熱)侵襲人體大概如下途徑:

1風寒襲肺,寒邪侵襲人體,肺失宣降,影響了肺的功能,或可出現全身症狀,局部症狀

(鼻部,口部)鼻部症狀就有流涕,由於寒邪屬陰,故流涕為清涕,此類多是邪氣盛而正氣不虛。

2風寒襲肺,入裡化熱。同是寒邪侵襲人體,影響肺主宣發肅降功能,但是由於此人正氣不足,故邪氣入裡有所傳變(包括邪氣性質的變化和循越經傳變等)。如果邪氣性質變化(熱化),就會引起同是肺經疾病(病位不變),也感受的寒邪,但是出現熱象(流黃涕)。


3風熱邪氣。病位還在肺經(鼻竅),但是邪氣的本身性質就是熱邪,所以直接就會引起熱邪具備的表現(流黃涕)。

由上可知,流清涕黃涕可以是一個疾病的不同階段(表現),也可以是不同的邪氣引起的兩種疾病。

我是中醫隨感,如果您喜歡,請關注我,謝謝。


中醫隨感


先得風熱感冒黃鼻涕,後清鼻涕又染風寒,先用降火後用去風寒感冒藥,(用生薑三片,商品茶一把,陳皮9克,紅糖一匙泡開水喝)如果風熱還沒有去除用鮮竹瀝口服液成年人一至二匙喝。小孩半至一匙。


林來順


黃濃鼻涕一般熱感冒,清鼻涕一般是風寒感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