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首筆比特幣轉賬的當事人,是中本聰轉給他的|讀懂區塊鏈

萬丈高樓平地起,區塊鏈這座摩天大樓絕非海市蜃樓般憑空產生,它的出現其實是諸多技術大拿共同努力的結晶。墨客星球目前正在對這些人物和事蹟進行梳理,相關成果鏈接也已經貼在了本文結尾處,大家可自行提取。

而今天,我們將帶你認識一位對隱私加密技術做出過不可或缺貢獻的傑出密碼學家,90年代,他曾與菲爾·齊默曼(Phil Zimmermann)一起開發了PGP(英語:Pretty Good Privacy,中文翻譯“優良保密協議”,一種大眾非對稱加密技術),另外,他還發明瞭可重複使用的工作量證明機制(Reusable Proofs Of Work),正是因為他對比特幣誕生所做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中本聰甚至還在比特幣誕生的第一時間,給他轉了10BTC,這是史上第一筆比特幣轉賬。

而這個神秘的人,就是哈爾 · 芬尼。


他是首筆比特幣轉賬的當事人,是中本聰轉給他的|讀懂區塊鏈

哈爾 · 芬尼70年代末畢業於加州理工大學的密碼學專業,是一位著名的、極其活躍的密碼學活動家,他的核心價值觀就在於加強所有人的數字隱私,確保個人隱私受到保護。

哈爾·芬尼最早從事加密工作是和Phil Zimmermann合作開發一個早期版本的加密軟件PGP。PGP非常強大,據稱連政府情報機構也無法破解它!美國政府認為這項技術非常危險,因此曾將其列入禁止向國外出口或被外國公民看到的名單。而該軟件過去,乃至現在仍然是個人能夠安全加密信息的基石之一。

90年代,當Phil決定啟動PGP公司時,哈爾·芬尼是該公司最早期的員工之一,併為這個項目貢獻了大量的代碼,他甚至曾計劃在PGP工作直到退休。

另外,芬尼還是第一個將這種加密標準整合到郵件轉發器中的人,並實現了一種很多人嚮往的功能,即兩個人之間通過電郵通信,但互相不知道對方的身份。這最終促使了著名的隱私保護軟件 TOR 的開發。

同時,芬尼也是 Cypherpunk email list中的積極分子,該團體致力於利用密碼學保護隱私安全,他們主張通過加密工具將權力從政府手中奪回,並交還給個人本身。

他是首筆比特幣轉賬的當事人,是中本聰轉給他的|讀懂區塊鏈

1992年,密碼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大衛 · 喬姆創造了有史以來第一個真正的數字貨幣系統,這給哈爾 · 芬尼帶來了深深的震撼:

“如今,隨著集中化的大型數據庫的出現,我們面臨著失去隱私、以及更加中心化的問題,而喬姆給人類提供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方向,將權力從政府和企業的手中拿回交到個人手上。計算機應該被用作解放和保護人類的工具,而不是用來控制他們。" ——芬尼

後來,芬尼又受到了Wei Dai的 b-money 計劃和尼克 · 薩博的 Bit Gold 概念的影響,讓他想出了一個更實際的解決方案:

可重複使用的工作量證明機制

2004年8月15日,哈爾 · 芬尼準備將他的想法發送到cypherpubk社區。由於沒有一個更性感的名字,他稱其為可重用的工作證明(RPOW),而比特幣PoW恰恰脫胎於此技術。

工作量證明 (Proof Of Work,簡稱 POW)可以理解為一份證明,用來確認你做過一定量的工作。此一概念最早由Cynthia Dwork和Moni Naor於1993年的學術論文提出,1997年亞當•貝克(Adam Back)發明Hashcash,並期望用其解決垃圾郵件氾濫問題時,其實便已經用到了POW技術。

Hashcash 迫使計算機首先提供某種工作(在本例中是解決一個密碼難題) ,然後才能使用另一個資源。例如,在你可以發送電子郵件之前,你的電腦首先需要解決一個小謎題(證明它能工作) ,然後電子郵件才能發出去。這就使得發送大量垃圾郵件的成本極高,有效解決了垃圾郵件問題。

然而,Adam Back 的 hashcash 概念的缺點是由此產生的 Proof-of-Work token的可用性——它不能被重複使用。

正因如此,芬尼開始設計和創建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RPoW,使這些PoW token可重用、更耐用。


他是首筆比特幣轉賬的當事人,是中本聰轉給他的|讀懂區塊鏈

在該技術的加持下,每次轉賬時,使用過的 RPOW Token會被換成了一個新創造的 RPoW Token。因此,雖然從技術上來說每個token只使用了一次,但對於用戶來說,感覺卻是可以連續使用的。

比特幣的Pow機制其實就是脫胎於此,二者的區別在於芬尼的RPoW在預防雙重保護方面需要一箇中心化的機構來追蹤交易過程,而比特幣則是進一步將之去中心化了。

哈爾 · 芬尼和中本聰

哈爾 · 芬尼不僅是Pretty Good Privacy最重要的貢獻者之一,也是 Cypherpunk 社區的積極參與者,中本聰不僅借鑑了他的RPoW,哈爾 · 芬尼甚至還直接幫助過中本聰。

2008年,中本聰在加密郵件列表中宣佈比特幣的想法時,其實很多人都對此表示懷疑。“密碼學研究人員已經看到太多低水平的新手想出來的宏偉計劃了,他們的本能反應就是懷疑。”哈爾 · 芬尼表示。

不過,哈爾 · 芬尼對比特幣卻很著迷。當中本聰公佈第一個版本的軟件時,他馬上就下載嘗試了。“我想我是除了中本聰以外第一個運行比特幣的。”哈爾 · 芬尼如此調侃。

他讓比特幣軟件在電腦裡運行了幾天,幫助中本聰找出 bug 和並提供了很多解決建議。幾天後,開採了大約1000枚比特幣後,電腦溫度升的太高了,他只好將其關閉。

為了表示對哈爾 · 芬尼的感謝,中本聰後來還特意為他轉了10個BTC,這也是比特幣史上的首次轉賬記錄。

他是首筆比特幣轉賬的當事人,是中本聰轉給他的|讀懂區塊鏈

然而天妒英才,2009年,哈爾 · 芬尼的個人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他被診斷患有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和霍金一樣的病)。

但是芬尼繼續為改進比特幣工作,他寫了一篇關於橢圓曲線密碼算法的文章,這種算法可以將交易速度提高20% ,這對比特幣的早期發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一年後,也就是2010年,他把開採出來的比特幣轉移到了一個離線的錢包裡,希望自己的後代有一天能從中受益。不過,隨著芬尼醫藥費的不斷增加,芬尼以100美元左右的兌換率賣出了大部分幣。

值得一提的是,芬尼還是一個敢於嘗試新興事物的人,他是人體冷凍術的首個採用者。

2014年8月,芬尼去世,按照其20年前的決定,他的遺體被空運到亞利桑那州的Alcor Life Extension Foundation(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並進行了被低溫保存,將會長年儲存在零下196攝氏度的低溫下,期待將來醫學科技足夠發達時,再予以解凍。

也許未來我們還有機會跟這位先驅見面。

不過,據哈爾 · 芬尼的妻子說,芬尼並不對對未來能夠復活抱太大希望,之所以如此做,更多源於對該技術的信仰。這裡,似乎看見了他對區塊鏈熱衷的影子。

……完……

本文為《區塊鏈史前簡史》的第6部分。在《區塊鏈史前簡史》中,我們對區塊鏈誕生的前世今生做了一個梳理;此後,我們又對為比特幣的誕生作出了巨大貢獻的大佬,包括大衛 · 喬姆、亞當·貝克、道格拉斯 · 傑克遜、Wei Dai等人做了一些更為詳細的介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