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完《平凡的世界》,路遙為何會42歲就英年早逝?

驚龍軒


我記得我看《平凡的世界》的時候是我高考後的那個暑假,由於不知道幹什麼,然後我哥就推薦我看一下它,於是就去書店買了一套回來。



剛開始看了第一部,可能是那因為那時候對文學還不是很好感,也可能是剛開始路遙寫得實在是太平凡了,以至於看完第一部的時候,我有點不想看下去了!可是,那時候買這一套價格還是不便宜的,心有不甘,然後又是我哥首先推薦給我的,於是硬著頭皮繼續看,越往後看,越是喜歡,越往後看,越愛不釋手……看完了平凡的世界,可以說是它帶我進去了文學的殿堂的,從那時候開始,我對文學始終懷有一種特殊的情感,無法割捨。

路遙寫作的年代很辛苦,很不容易,作品也很符合當時的那個年代,可以說是映射了當代社會的寫照,同樣身為農村的孩子,雖然我們90後沒有經歷過七八十年代的苦難,但我家也並不富裕,也經歷了很多苦難,也許這就是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的不容易吧!


在看第三部的後半部分,我真的是流著淚看完的,可能是作品的故事勾起了我小時候經歷的那些不容易的事吧,觸景生情,不知不覺,眼眶自己就溼潤了,但是聯繫自己的生活想想,自己和孫少平的在校生涯來看,自己還是比較慶幸的,但是自己沒有好好的把握學習的機會。後來,終於嚐到了惡果,高考的結果出來了,自己的成績真的是一塌糊塗,連個本科線都不到,那時候挺心酸的,挺對不住家人和朋友的期望的,轉身又想想,為什麼之前不早點看這本書,如果早點看,也許自己就不會那麼懶了,也就不會想現在一樣看得那麼差了。

可人生沒有如果,我還是得接受現實,家人建議復讀,起初我是反對的,但後來想想,再給自己一個機會,再給家人一次期望,於是鼓足勇氣,再次經歷高三高強度的生涯,每到自己累了的時候,我就把《平凡的世界》翻翻看看,於是想想孫少平為夢想的執著,我相信我也可以的,於是又埋頭看書去了!就這樣,反反覆覆,又是一年高考,這一次,成績依舊不是很好,也就進了一個二本高校,也許,一個二本學校相對於985/211高校來說,那是小巫見大巫,但是對我來說,我自認為這個成績我還是比較滿意的,這是再用一年血與汗換來的,我真的也可以做到,那時,真的太感謝路遙了,真的,高四的一年要是沒有《平凡的世界》一路陪伴,我恐怕很難堅持下去!



在大學的圖書館裡,無意間接觸更多的有關路遙的作品,其中,《早晨從中午開始》,可以說是路遙的自傳,裡面關於他寫作的生涯,寫作當中消耗的不光是體力,更是心力,而後者者更難以讓人堅持。

路遙那時創作時間主要是在晚上,每當困了的時候,就點香菸和衝咖啡提神,然後再繼續伏案,大多數晚上都是寫作至天明,然後才帶著一身疲憊入睡。早餐不吃,中午醒來,吃點饅頭鹹菜,又開始新的一天閱讀和寫作,多數日子一天只吃中午這一餐。繁重的寫作和凌亂的生活作息嚴重的摧毀著他的健康,致使寫作期間多次難以繼續進行下去。他曾產生過中途放棄的念頭,但路遙就是路遙,他不會向命運屈服,忍著身上的傷,以生命為賭注,繼續伏案寫作……就這樣,第一部寫完,身體實在透支,他他不在乎;第二部寫完,大病一場,險些死去,但他還不死心,繼續伏案;終於,第三部寫完了,而此刻的他,雙手成了“雞爪子”,兩鬢斑白,滿臉皺紋,連他自己都快認不得自己了,這就是路遙,這也是路遙眼中的路遙,也是我們的路遙,要不是有這一份堅持與不懈,用生命寫作,我們也看不到《平凡的世界》的問世。

而《早晨從中午開始》是他躺到了醫院的病床上創作隨筆,記錄了自己寫作生涯的點點滴滴,也通過這種方式,祭奠自己寫作的生涯,然而,天妒英才,路遙的生命也在這一年加上了一個句號,令人實在令人惋惜。

自己個人的太多情感放在了《平凡的世界》上了,對,就是放在了這開水泡饅頭裡誕生的作品裡,以至於現在,每當有空的時候,我總會從書架上拿下《平凡的世界》,回憶一下,複習一下,在我眼中,《平凡的世界》一開始是一故事,後來成了一種現象,到現在是一種情懷!

我讀的不只是故事,是一段回憶,更是一輩子!


輕鬆e客


準確的說路遙是在寫完《平凡的世界》四年半後才去世的,在路遙的創作隨筆《早晨從中午開始》中,路遙說他是在1988年5月25日寫完《平凡的世界》的,而路遙去世是在1992年11月17日。

關於路遙為何會英年早逝,說法很多。有很多人認為路遙是累死的,也有人說路遙是窮死的,但賈平凹認為路遙不是累死的,也不是窮死的,而是死於遺傳基因,因為路遙家族先後有八人患上肝硬化。這是導致路遙死亡的原因之一,但只是一個導火索,很多人都患有肝炎,也有很多人通過合理的治療恢復了肝臟功能,至少不至於惡化。

俗話說:“三分治、七分養”,肝病也是如此。路遙的肝病治療是治療過,但養是空白。路遙在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二部時身體已經垮掉,連基本的呼吸都困難。路遙沒有選擇西安的大醫院,而是選擇榆林的中醫。當時的榆林地委書記霍世仁和行署專員李煥政親自出面為路遙聯繫了著名老中醫張鵬舉老先生。在張老先生的調理下,路遙的身體漸漸復原。不過,按當時的情況,路遙應該休息至少一年。可是路遙為了完成最後的一部《平凡的世界》創作,他選擇了繼續寫作。雖然他住在榆林賓館,生活條件和伙食都不錯,但對身體的透支無疑加重了路遙的病情,為路遙的去世早早的埋下了伏筆。

此外,路遙有很多不良生活習慣。

第一、憂思過度

路遙創作《平凡的世界》是一項艱苦的工作,小說的構架、人物、情節,甚至標點符號都耗費了路遙的心血和智慧,用“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一點也不為過。如此以來,憂思過度是必然的,而憂思過度則易致肝膽鬱滯,致使肝硬化腫大,肝臟水,使病情加重。

第二、黑白顛倒

路遙的早晨都是從中午開始。路遙一般是凌晨兩點到三點入睡,有時也會到凌晨四點五點。午飯前起床,早晨才算開始。這種黑白顛倒的生活習慣,極易導致內分泌紊亂,致使肝膽,脾腎的功能失衡。這對肝病患者來說,是大忌。

第三、伙食差,缺乏營養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是在銅川陳家山煤礦完成的,陳家山煤礦地處深山,一旦遇到下雪天氣,交通就會中斷,蔬菜、雞蛋無法運達,就連豆腐也沒有。路遙一般中午饅頭、稀飯、鹹菜,晚上有時吃麵條,有時和中午一樣,夜宵往往就是兩個冷饅頭。這樣的伙食對於一個患有肝病的人,實在是太差了,肝病病人飲食是要清淡,但也得有營養。

第四、抽菸無度

路遙在創作時,一天要抽兩包煙,幾乎是一根接一根的抽,用路遙的話來說:“只抽到口腔舌頭髮苦發麻,根本感覺不來煙味如何。”肝病患者大量吸菸,可加重肝內微循環障礙,並使肝臟供血供氧不足,進一步加重肝臟的損害,使病情惡化。

路遙英年早逝原因很多。但主要的原因有三點:一、路遙天生攜帶肝病基因;二、路遙的忘我創作態度,致使路遙長期忽視肝病,缺乏合理的治療和休養,為路遙早逝埋下伏筆;三、路遙有很多不良習慣,再加上伙食較差,加速了病情的惡化。

最後,送大家一句話:“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螢囊夜讀


路遙原名王衛國,1949年12月生於陝西榆林清澗縣一個貧寒農家,7歲時過繼給延川縣的伯父。路遙少年時期曾在延川縣中學學習,這段經歷對其影響極大,其作品《人生》《平凡的世界》中男主角都有在縣中學習的經歷,他們身上都有路遙本人的影子。

路遙(左)和朋友在延川黃河畔合影

延川縣中學畢業後,恰逢文革期間,路遙沒有進入大學學習的機會,只好回鄉務農。期間,路遙當過鄉村教師,還在縣革委報道組幹過通訊員。1973年,路遙被保送到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陝西文藝》編輯部工作,此間開始了文學創作。1980年,路遙發表《驚心動魄的一幕》,獲得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1982年發表中篇小說《人生》,後被改編成電影,轟動全國;1988年完成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地表現了中國城鄉的巨大變遷,這部小說1991年榮獲茅盾文學獎。1992年11月17日,路遙因病去世,年僅42歲。

路遙之所以英年早逝,是因為肝硬化腹水。路遙家族有肝病史,據知情人透露,其母親、兄弟姐妹都有乙型肝炎,農村醫療條件差,這種情況極有可能是母嬰傳播造成。路遙兄弟姐妹中已有多人患肝硬化腹水去世,病情和症狀與路遙一模一樣,可見這種病的危害性之大。


民國年間那些事


路遙42歲英年早逝,直接原因是肝硬化(腹水)醫冶無效,究其根源,是對生命運行規律的無知或漠視,不良習慣日積月累,最終導致了一代文壇巨星過早隕落。令多少喜愛他的人痛心疾首,扼腕嘆息!

世間萬物的運行背後,有其客觀規律一直在起作用,人的生老病死背後起作用的是生命運行規律。


我們多數人都經歷過,對荒山荒坡的過度開墾,對森林樹木的過度砍伐,帶來了的是水土流失,山洪暴發,山體滑坡。這是自然界對人類不遵循自然規律的懲罰。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老祖宗從千百年來的實戰中總結出來的生命運行規律。《黃帝內經》更是對人體運行規律明確化具體化:夜晚是專屬於人體自身修復的黃金時段,排出毒素,修復受損的機體。


網上說:21點到23點人體免疫系統(淋巴)休息與濾毒的時間。23點到1點是人體膽經排毒時間。1點到3點是人體肝臟排毒時間。3點到5點是肺排毒時間。半夜到4點還是骨髓造血時間。


而且這一切修復都是需要在熟睡的情況下進行。


沒有遵循生命的運行規律,不良的作息習慣,過度透支身體,埋下了禍根。


荊棘鳥是用生命在歌唱,路遙是用生命在書寫《平凡的世界》。


他寫作《平凡的世界》用了六年時間,在準備階段,不顧身體的疲累,不僅讀了1975年到1985年近十年的報刊,幾十部名著,記了幾十萬的筆記。


為了真實的體現時代背景下人們的生存狀態,還親自住到煤礦,與工人們一起勞動,一起生活,走鄉村進街市,奔波勞碌,瞭解人們的真實生活。

在開始寫作的時候,更是在山裡一個簡隔的房子裡,生活物資匱乏,一天十幾個小時的寫作,常常寫到夜裡兩三點,甚至凌晨四點。


在本該讓身體修復的時間段裡,殫精竭慮的寫作,錯過了讓身體修復的時機,埋下了禍根。

日復一日,兩年下來,身體狀況極差,寫作後期,眼睛一邊流淚一邊寫,肝開竅於目,這是肝功能出現了問題的警告。


當《平凡的世界》完稿時,這位當時還不到40歲的漢子,身體消瘦憔悴,那時身體就已經出了大問題,以至於才42歲,就英年早逝……


他用生命寫作,寫出了《平凡的世界》這樣的鴻篇鉅著,非常令人敬佩!但是他不按人體運行規律作息,經常熬夜的不良習慣不值得提倡!

熬夜就是熬命,就是慢性自殺!


良好的習慣有益終生!生命是脆弱的,敬畏生命,遵循人體運行規律作息,珍愛生命,對自己負責,對家人負責,活的健康長久而精彩!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


有書共讀


路遙42歲英年早逝有勞累的原因,但我認為根本原因還是遺傳,他的母親有肝病,路遙(王衛國)1992年11月17日去世;王衛軍,1996年去世;王天樂,2007年4月去世;王天笑,2016年8月6日晚8點58分,在清澗老家逝世,享年47歲。弟兄四個均四十多歲早逝,都是肝硬化。


行雲087


長期生話拮据負擔大,二任女人沒留住抑鬱,寫作大量抽菸,寫《平凡世界》時悶在屋裡,吃鹹菜啃幹饃喝開水、半夜苦思冥想在屋外。

一直處於貧困交加生活狀態,連上北京領獎錢也是借了。

更重要窮親戚特別多,現任妻子在調往西安電影製片廠時,在他病床前籤的離婚書。

他為什麼找了二任城市女人都沒留住,為什麼不找個同出生的農家女,陪伴自已生活到老呢。

他也知道要生活需要麵包的,光有抱負理想不能當飯吃。

長期勞疾成病而英逝了。


太陽出來暖洋洋張愛琴


路遙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作家,他的英年早逝,不但是作家群體的重大損失,也讓世間少了一位為生民立命,為底層代言的清流。

路遙有些短暫的一生,可以說是非常不幸,從小就因家庭窮困,被過繼了出去,家庭的溫暖,路遙只能從繼父繼母那裡間接獲得。這實在是一個孩子的悲哀。後來的婚姻變故,更讓路遙的苦痛在掙扎中延續,直到他生命的結束。

悲慘的人生經歷,讓路遙的生活變得邊緣。在他留之於世的幾張照片中,蓬亂的頭髮,繚繞的香菸,憔悴的面容,都幻化出難言的蒼涼。這樣的人生,也讓路遙的作品中始終縈繞著揮之不去的憂鬱,貫穿著至死不休的勇氣,承載著對人類人性的悲憫,或許正是因此,路遙的作品才變得如此厚重,如此久遠。

路遙的英年早逝,不少人將其歸因於對身體健康的極端不愛護,比如熬夜寫作,比如煙無節制,比如吃的沒有營養等等。但還是路遙摯友賈平凹的分析更為準確,路遙真正是死於遺傳性疾病。其實,他一出生,命運就已經被天註定。蒼天不仁。

淘盡黃沙始見金。讓人感到欣慰的是,在路遙離開若干年以後的今天,這個以生命寫作的作家又被很多人提起,《平凡的世界》電視劇又在播出,他的作品在新的時代又迸發出奪目的光彩。這是對作家最好的懷念。

路遙的聲音發自八百里秦川,熱辣渾厚的歌聲響徹長空,這是生命之歌,這是靈魂之舞!路遙不向困苦低頭的精神,仍在為一切向上向善的人們進行著心靈擺渡,也必將在神州大地引起長久共鳴。

路遙已去,路遙不死!


風雨寒江




《平凡的世界》,我認為是我讀過的近現代中國最好的一部小說,我讀了四五遍吧,其他一些高深的作品,不知為何我最多看了一遍。一些有文化的人肯定會諷刺我的看法,認為我高看了路遙,高看了這部小說。他們認為路遙的這部作品太淺顯,沒有文化內涵,認為文學價值不高。但我恰恰認為,以上的不但不是缺點反而是優點。

各位看君,誰見過那部世界名著,是晦澀難懂的,我倒是認為,那些晦澀難懂的永遠成不了經典。其實,時間會檢驗一部作品的真正價值,一時的褒獎和貶低都不會影響,真正有生命力的作品。路遙的這部《平凡的世界》,可以說老少皆宜,從出版到現在每年還非常暢銷,我不知道,這是否代表著什麼?

同時,大家看中國古代四大名著,除紅樓詩詞多之外,那部不是平頭老百姓都能看懂,就是紅樓老百姓也一樣能看懂。所以,我不太清楚,為何一些人總不認同路遙先生,總說路遙作品淺顯。

至於路遙的死,確實與長期高強度,不規律的寫作有關,這恰恰也證明路遙寫作的偉大。


冰河文體


曾經看過路遙寫過一本書,專為講述《平凡的世界》創作的故事經歷,書名是《早晨從中午開始》。

我就是從這本書中讀到了路遙為這部鉅著嘔心瀝血的努力,為之感動。

每天的工作時間都是午飯過後到凌晨2,3點,有時要延伸到4,5點才入睡。吃的簡單,一天兩包煙,幾杯濃咖啡,夜以繼日,爭分奪秒,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其中有一個細節特別有印像,就是《平凡的世界》即將完稿時,路遙的手已經痙攣地像雞爪子一樣伸不開了,把手放到熱水中浸泡了好一陣,手指才慢慢恢復原樣。

由此可見,當時他已累到了何等嚴重的程度!為了寫作,和死神賽跑,透支生命。

賈平凹在《路遙究竟是怎麼死的》一文中寫道:“扼殺他的是遺傳基因。在他死後,他的四個弟弟都患上了與他同樣的肝硬化腹水病,而且又在幾乎相同的年齡段,已去世了兩個,另兩個現正病得厲害。這是一個悲苦的家族!”

我也認可遺傳可能導致了路遙的直接離世。但我認為要不是因為創作這部鉅著,他抽菸過度,身體勞累,耗盡了心力,病魔雖已潛伏,也不至於趁虛而入。

1989年他完成百萬字的長篇鉅著《平凡的世界》,此後雖然進行了二年的創作休整,但嚴重的透支已誘發病魔在身體內埋下種子,並一直在悄悄成長,不斷壯大。

終於在1992年11月,路遙因嚴重肝病(肝硬化腹水)醫治無效在西安逝世,年僅42歲。

令人嘆惜。


24幀半


早先我已經在頭條上發表過一篇“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寫《平凡的世界》的路遙42歲就英年早逝”的文章。

今天偶然看到悟空問答上有這個問題,看到已經有朋友寫了很好的回答。

其實就事實來說,已經非常全面了,也沒有什麼好補充的。

但是,又忍不住想把自己不成熟的想法跟朋友們一起分享,於是就想從另一個方向來解讀路遙英年早逝的原因。


就我的認識,路遙的早逝其實是有其客觀的原因,也有他主觀的原因。

客觀原因是他的貧困與家族遺傳病史,而主觀原因是他的自我追求與自我實現與現實沒法很好的統一。其實就是簡稱自虐。

而主觀原因是佔多半的。正是因為他的自虐,才導致了他身體出現了大的問題,從而引起了遺傳病的發作。

如果路遙對自己好一些,不去追求更高的成就,不要去想更高的位置,那麼他一定不會這麼早就走了。

路遙在寫作上是一個對自己有嚴格要求的人,也可以說是很苛刻的。

同時路遙也是一個有政治野心的人,他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政治上的認可。

可是對於路遙這樣單純人來說,一沒背景,二沒手段,要實現一切的願望,除了寫作,也只剩下寫作。

他必須要寫出更好的作品,才能證明自己的才能。

才能讓他這個貧農的孩子出人頭地。

於是他便從《人生》獲得極大成功後,又開始了他《平凡的世界》的寫作,也同時註定了是一個悲慘的寫作歷程。

最悲劇的是他選擇了寫這樣的現實主義題材的長篇小說,這對於他的本身來說,就是對他生命的不負責。

他完全可以討巧,去寫那些簡單的,更容易出成績的作品。

但是他沒有,他真誠的,認真的,嚴肅的寫出了《平凡的世界》。

其實就讀者來說,就我個人而言,如果路遙只有《人生》,我也會很喜歡他的。

如果沒有《平凡的世界》,那麼他一定會比42歲要長壽許多,因為他當時已經是全國的知名作家,站在《人生》的巔峰上,他怎麼混都不會太差。

如果他還會運作,那麼現在至少不會比賈平凹差。

所以路遙的早逝,就是因為他太過於追求人生價值的實現了。

或許當他寫完《平凡的世界之後》,他就明白了自己拿命換來的,對於他本身來說也許不值得的,也許是一個錯誤的選擇。

但對於我們讀者來說,卻是莫大的禮物。

但我還是想對路遙說:其實一時的成敗不重要,活得比對手長,那才是最大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