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滅日軍最多的國軍將領孫立人,為何在臺灣被軟禁33年?

蘆方文


孫立人出生在安徽省廬江縣金牛鎮。雖然是個小村鎮,但是先後畢業於清華大學、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孫立人也享有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軍銜,也是抗戰中軍級單位中殲滅日軍最多的將領。

他是國民黨將領中數一數二的能人,更是世界級名將。第一次中緬戰爭時曾經任38師師長,曾經在孟關傑布山隘間戰役當中斃敵2000餘名敵人,在孟拱河谷戰役擊斃日軍12000餘敵人 。他在第二次進入緬甸作戰時,則是任新一軍軍長,後來攻克八莫、南坎、老龍山等地,總共擊斃日軍多達3萬3千餘人。

上面是很多人所瞭解的孫立人,但是還有很多人不是很瞭解的冷知識,先帶帶大家看一下:

第一:孫立人是清華大學的學霸,與梁啟超兒子梁思成是土木系同學。第二孫立人就讀於美國維吉尼亞軍校,該校被稱為“南方西點”。第三孫立人擊敗了號稱“叢林作戰之王”的日軍第18師團,因此孫立人在國際上有“叢林之狐”之美稱。

孫立人在清華

可是這樣優秀的文武雙全之才不被重用,反而被軟禁33年,這是出於何種原因呢?

我不清楚孫立人到底是否真的曾經背信棄義,但我知道他卻是國民黨中最傑出的將領之一;我也不知道蔣介石是否真的因為他背叛而軟禁孫立人,但我很清楚孫立人軍事才能多高和戰績多輝煌,這其實也足夠讓蔣介石慌亂不已。

孫立人在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畢業後,就加入陸海空軍總司令部,不久之後調財政部稅警總團,擔任第二支隊上校司令兼第四團團長。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孫立人率稅警總團駐守薀藻浜,並與日軍激戰8小時之久。但在破壞浮橋之時被日軍發現並用炮火攻擊,從而被炸傷身體13處昏迷三晝夜。1938年孫立人痊癒後又率部參加了保衛武漢的戰鬥,兩次都立下戰功,隨後孫晉任為少將師長。

孫立人與麥克阿

1942年孫立人率軍前往緬甸參加曼德勒會戰,他憑藉自己超高的指揮作戰能力以及中美結合的獨特作戰方式,在此次會戰中取得了巨大勝利。尤其是仁安羌之戰中,孫立人以不滿1千的兵力。擊退數倍於己的敵人,並救出近7倍於己的英國友軍,此次堪稱奇蹟的大捷轟動全球。因此這也為後來美國與英國支持孫立人上臺冷落蔣介石而埋下了伏筆。

在20世紀40年代末,國民黨敗退臺灣。由於在此之前美國政府已經對蔣介石心存芥蒂,而如今蔣介石更是令他們大失所望,所以美國極力看重孫立人與吳國楨。而美國看好孫立人的原因也可能在於孫曾經在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學習畢業,還在二戰中戰功顯赫。故在西方國家中頗有威望,極力受美國人的賞識。

1955年5月28日,蔣獲情報說孫立人慾借閱兵發動兵變 。6月6日"總統府"衛隊在閱兵前抵達校閱廣場警戒,並檢查現場。原定參加檢閱部隊被重新整編,閱兵時間被推遲,兩棲作戰演習亦被取消。當局稱孫的老部下郭廷亮、江雲錦等預謀在屏東閱兵時配發實彈,發動"兵諫",卻因走漏風聲而被告發,故臺灣保安機構逮捕了郭廷亮等一百多名官兵,而孫隨後被監管偵訊。

1955年8月20日,蔣介石以"縱容"部屬武裝叛亂、"窩藏共諜"、"密謀犯上"的罪名,革除孫"總統府參軍長"職務。而後念在孫立人曾經立下赫赫戰功給,故將孫立人軟禁起來。將其部屬親信調離軍職或查辦,受牽連者達336人。

但是到臨終前,孫立人也還在叫喊著“冤枉啊”,然而被嫉妒與權勢衝昏頭腦的蔣介石,哪裡會冷靜思考並留下這個當年磕破頭誓死保衛祖國的一代將領啊?所以不僅僅是孫立人留過學過人的智慧,還有超高的指揮佈陣能力。讓蔣介石慌亂不已,曾經風光的一代將領,最終卻落得如此下場,實在是可惜可悲啊!

然而在1998年,孫立人案涉案人及家屬要求檢察院公佈"五人小組"報告並還原真相。2001年1月8日,檢察院通過決議,稱孫案乃"被陰謀設局的假案"。據朱教授研究調查結果稱:"他們進駐孫公館翻遍了孫立人保存的所有文檔,和國防部與總統府的所有機密檔案,並沒有發現孫立人有任何不法行為"。

而在2014年7月,臺灣監察機構承認郭廷亮當年遭刑求被迫寫下自白書。"假藉長官名義為匪工作",其實他不是匪諜;這項調查也間接為孫立人平反。因此證明孫立人並未背叛蔣介石,他確實是被冤枉的。

1988年3月20日和27日,孫立人結束了長達33年的幽禁生活重獲自由。1990年11月19日,孫立人病逝於臺中寓所,享壽89歲。

文(:姜樂樂


史之策


孫立人為什麼被軟禁,其實還是由於功高蓋主,而且孫立人當時在西方國家非常有威望,在國民黨內部也頗有支持者,所以這就非常讓老蔣忌憚。

在1955年,孫立人因涉及所謂兵變被蔣介石扣押,但是孫立人卻大呼冤枉,說他不知情。這次兵變後,西方國家和國民黨內部都向蔣介石施壓,所以蔣介石沒有殺孫立人,而是將他軟禁。

可以說那次兵變很有可能只是一場陰謀,當年無論怎麼看那時發動兵變都不是最好的選擇,而且孫立人當時也沒有挑戰蔣介石的實力。所以說那次所謂的“倒蔣兵變”,很可能只是一場陰謀。

孫立人由於曾經在東南亞拯救過英軍,而且在抗戰中數次痛擊日軍。可以說英名遠揚,所以在英美國家孫立人是非常有威望的。而且當時的環境是美國對蔣介石有極大的不滿,也就意味著美國可能會支持一個新的代理人,而那時無論怎麼看孫立人都是最可能的。

所以在1955年,孫立人可能是被老蔣給除掉了,讓英美知道在這國民黨內,還是他老蔣說了算。而之所以沒有殺孫立人,可能確實是迫於當時的壓力!


小司馬遷論史


1990年11月19日,曾經叱吒風雲、揚名世界的抗日名將孫立人在臺灣去世,之前,這位讓日本侵略軍聞風喪膽的英雄,被蔣介石以“叛亂罪”先囚禁、後軟禁於臺灣孤島之上達33年之久,臨終,孫立人將軍口裡還在不停的說冤枉、冤枉,但此時,蔣介石都已經去世整整15年了。

用文武雙全形容孫立人,是再也恰當不過的了。他是安徽舒城人,1914年考入清華學校,192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後入美國普渡大學,學習土木工程,取得學士學位,還在美國橋樑公司做了一段時間的工程師。然而,一介書生的他,此時卻有了一個軍人夢,隨即考入美國維吉尼亞軍校,從此成為了一名軍人。

孫立人1928年歸國,在國民黨中央黨務學校任軍訓隊長,後任財政部稅警總團任第二支隊上校司令兼第四團團長,抗戰暴發,這支部隊隨後拉入了抗戰前線,在淞滬會戰和武漢會戰中有英勇殺敵,榮立戰功,孫立人開始在國民黨軍中嶄露頭角。

1942年,中國成立遠征軍入緬甸同日軍作戰,孫立人出任38師師長,孫立人在西線英軍被日軍包圍於仁安羌後,受命前去支援,他以不足千的兵力,殲敵1個大隊,解了英緬聯軍之圍,救出7000友軍,成為抗日戰場上的一個傳奇。

第二次入緬作戰,孫立人任新一軍中將軍長,率新38師擊潰日軍號稱“叢林作戰之王”的十八師團,共殲滅日軍3萬3千多人,殲敵數量在軍、師一級中堪稱空前絕後,被譽為“叢林之狐”和“東方隆美爾”。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後,孫立人隨往,任陸軍總司令兼臺灣防衛總司令。

孫立人之所以被蔣介石軟禁,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國的對臺政策所致,因為蔣介石到臺灣後,美國對蔣介石有些信心不足,想在蔣之外物色其他人作接任者,當時,美國人想扶持的包括胡適,還有孫立人,因為此二者都有很深的美國淵源。然而,當朝鮮戰爭打響之後,美國自顧不暇,在臺灣問題上自然沒有太多精力去應付。

而蔣介石呢?美國人對孫立人的想法,他也感覺到了,因此一方面對孫立人有忌才之心,另一方面也怕他坐大,有防患未然之意,於是,在蔣介石的授意下,毛人鳳等人利用所謂的“兵諫”,說孫立人“縱容部屬武裝叛亂,窩藏共匪,密謀犯上”,將他革職軟禁,直至1988年3月恢復自由,時長達33年之久。

有人說孫立人是第二個張學良,有可比性,在時間上;也沒有可比性,在秉性上。孫立人是軍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白痴,而張學良則有所不同。


帝國的臉譜


結束軟禁的孫立人


孫立人之所以被軟禁33年是因為他真的主動聯繫美國,又和我們勾搭,確實有“取蔣介石而代之”的心思,蔣介石軟禁他,那都是為了不過分刺激美國。

孫立人和蔣介石的矛盾源自何時呢?我想大概是源自抗戰結束以後吧。

現在有很多史料都可以證明,孫立人治軍不嚴,比如時任國民黨廣州市警察局督察長,黃沙分局局長練秉彝就曾回憶說“孫立人之新一軍部隊,軍紀廢弛新一軍在廣州橫行霸道,強搶暗劫市民畏之甚於日軍,因此人皆呼之為“新日軍”。”

而且從史料看,孫立人對新一軍軍紀敗壞,似乎不以為然,“…我軍過去駐暹緬時,當地華僑對我們非常客氣,解衣推食,我們士兵要什麼,就拿什麼,隨便取用,來到廣州要些東西,就說我們軍紀不好,豈有此理。”

認真來說,一支軍隊的戰鬥素質和軍紀是呈絕對正相關關係;一支軍紀很差的軍隊是不可能有很好的戰鬥力的;而一支軍隊軍紀的好壞和軍隊主官也呈正相關關係。

從種種跡象看,孫立人將軍確實存在治軍不嚴的現象。

新一軍老兵也回憶稱新一軍在東北,上上下下忙著娶女學生,忙著做生意,“很多人忙著娶東北的大學生做太太,熱衷和美國大兵過聖誕節,也講究穿戴”;新一軍五十師一四九團副團長的張永齡夫人也曾回憶自己“經常坐軍用飛機回南寧。”而張永齡雖然只是一個副團長,但是“請得起工人、司機,生活優裕”。

就連孫立人自己也承認,新一軍到了東北以後,“所有以前良好的名譽和光榮的歷史,差不多都給這些不肖份子,完全喪失盡了……人家說日本人在這裡,雖然很多事情受他們不平等的壓迫,但是他們的軍隊卻是很有紀律的,一切規規矩矩。”(《孫立人言論選集》)

認真的說,新一軍在東北戰場表現遠遜色於新六軍,除了指揮官本人原因,新一軍軍紀相比新六軍要差很多,軍隊緊張感不足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晚年孫立人

孫立人作為一軍之長,對新一軍在抗戰後軍紀敗壞似乎無可奈何,這無論如何說不過去的。

指揮本身有缺陷,在管理上有很廢弛,蔣介石果斷把孫立人從新一軍軍長位置拿下來,讓孫立人發揮自己長處去練兵,我個人覺得還是知人善任的,儘管現在公開報道里都認為孫立人因為不是黃埔嫡系才被蔣介石明升暗降,但是仔細看看新一軍抗戰後的軍紀和戰場表現,我認為蔣介石沒有做錯。

蔣介石評價孫立人“你對於訓練部隊很好,不過打仗不行。”是客觀的。

但是孫立人不這麼看,張發奎也說過,孫立人這個人“持才傲物”,換句話說,就是自視甚高,因此他對蔣介石把他從一線部隊拿下,派去練兵心裡肯定是有怨氣的;這從蔣介石當面說他不會打仗,讓他耿耿於懷,下來還和朋友抱怨“他怎麼會用‘打仗不行’這種話來羞辱我呢?”就能看得出來。

因此,孫立人雖然在1950年因為美國因素,被蔣介石提升為“陸軍總司令”,後來又擔任“臺灣防衛總司令部”,但是他內心對蔣介石是有怨恨的。

再加上朝鮮戰爭爆發前,臺灣社會整個處於一種風雨飄搖的狀態,就連蔣介石本人都悄悄派人去日本買別墅,作為將來“流亡”落腳地,所以,孫立人並不覺得自己這個“陸軍總司令”有什麼了不起,他認為蔣“丟了大陸”,本來就應該退位讓賢,所以他確實聯絡了美國方面。

孫立人與夫人

目前根據美國方面資料顯示,孫立人在蔣介石剛復職之時,就向美方駐臺人員轉達有意推翻政府,並徵詢美國國務院是否支持的訊息,但美方沒有積極回應;據美國駐臺北“總領事”Kenneth C. Krentz密函轉述,孫此項秘密意圖,透露對象是美國經濟合作總署駐臺主任L.F.Craig。

根據Krentz的轉述,我們可以看到在1959年孫立人將軍確實在尋求美國方面對他的支持,他也確實在聯絡一些勢力,準備推翻蔣介石。

大約與此同時,孫立人與大陸方面的秘使也發生了聯繫。據《江淮文史》2013年第04期刊發的一篇當事人回憶文章披露,1950年初,孫留在大陸的一位親戚潘仲文,曾受中共華東局派遣,攜陳毅親筆信秘密赴臺見孫。

孫立人究竟是什麼態度?文章沒明說,但是看孫立人的表現,不像是“漢賊不兩立”的樣子,孫立人不但沒有將這件事報告給蔣介石,還把自己這位親戚平安的送回,由此可見孫立人將軍的部分態度。

另外,該文還披露,華東局對潘仲文臺灣之行是非常滿意的:“仲文從臺灣回來後…陳毅聽後笑著說:‘潘先生你不虛此行,這一趟沒有白跑。’反覆強調要注意保密。並指示,為便於聯繫,潘暫時不要離開上海,等待下一步安排。”

當時孫立人可能覺得“大事必成”,有點按捺不住,蔣介石在臺灣重新組建“陸軍軍官學校”,孫立人卻要求自己無論如何,一定要做這個校長,誰勸也不行。

蔣介石中文秘書周宏濤後來回憶,他得知孫立人有這個要求後覺得“孫立人有把持陸軍的想法,這是很不智的。

孫立人還通過杜魯門的朋友,給杜魯門去信,呼籲杜魯門支持自己的行動,“總統先生,時間對我們不利,情況嚴峻,但仍未絕望”。

然而很快,6月,朝鮮戰爭爆發,美國不希望臺灣再出現任何波折,所以蔣介石的位置迅速穩固了下來。

蔣介石在1955年,孫立人罷職前一個月,面見孫立人時質問他的話,都不是汙衊孫立人,確實是有的放矢,蔣介石當時質問孫立人“你為什麼要和胡適、葉公超等政客來往?又和美國軍政界人士交往?……你不要自以為很聰明。”這些都說明孫立人把1950年的這些活動一直延續到了1955年,換句話說,他沒有死心。

蔣介石之所以選在1955年對孫立人發難,原因有兩個,第一個,孫立人本人一直都沒有真正死了“取蔣介石而代之”的心思,所以蔣介石很不客氣當面質問孫立人“為什麼和美國軍政界人士交往”;第二個,就是當時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正在謀取和我們在一定程度上的和解,以及要求蔣放棄金門、馬祖地區,這個時候處理與美國關係密切的孫立人,蔣介石也是向美國釋放信號,表示自己絕不屈服。

當然,為了避免過分刺激美國,蔣介石最終還是對孫立人採取了“軟禁”的方式。


蘭臺


題目寫得不夠驚悚,差評,你要是寫“活埋了1200名鬼子兵的國軍將領孫立人”,雖然也是瞎扯,至少扯出幾分酣暢感。

殲滅日軍最多的國軍將領,公認應該是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老虎仔”薛嶽將軍,僅他所領導參與的四次長沙會戰就殲滅掉十幾萬日寇,為此還獲得杜魯門親授的“自由勳章”。

不同於蔣介石異常器重的黃埔嫡系出身,孫立人原是理工科男,棄筆從戎,先讀的清華大學,又就讀的普渡大學,都是學的土木工程,畢了業在美國做了四個月的橋樑工程師後,產生了新的志向,從戎!於是去了美國久負盛名的弗吉尼亞軍事學院。

回國後,孫立人先是從事軍訓工作,後來加入了宋子文創建的稅警總團,從一名團長開始做起,參加了第一次淞滬會戰,創建了獨有的“孫氏操典”,開始逐階向上晉升。孫立人將軍的抗戰生涯最引以為傲的莫過於率領中國遠征軍遠征緬印,指揮新一軍打響了一場場讓日寇聞風喪膽的戰役,予敵重創。期間除了與美軍軍方人員建立了業務感情,就是那讓人哭笑不得的“

下令處死1200名日軍戰俘”的事蹟了,先不說日軍有沒有那麼多戰俘讓你抓,接受美國式教育的孫立人會擅作主張,下令處死大批戰俘這件事,簡直是國際笑料,孫將軍在墳墓中都不會安生。

前文交代了,孫立人是美式教育背景,又與美國軍方在業務上聯繫密切,國際聲譽比較高,被稱為“東方隆美爾”,甚至連綽號都給他按照隆美爾的人設準備好了——“叢林之狐”。被美國人普遍認為是國民黨未來的中興力量,其美國式的行事方式或許可以代替本人剛愎自用、手下貪腐橫生的蔣介石。

撤退到臺灣以後,蔣介石也看出了這點貓膩,為了換取美國的支持,樂得推出新人人氣王孫立人,孫被蔣委以重任,先後擔任臺灣防衛總司令和陸軍總司令,算是蔣與孫的蜜月期。

後來因為半島傳來的槍炮聲,蔣介石成功拉美國下水,彼此互相重新勾連上,孫立人的戰略意義就不復存在了,此時,恰如其分的爆發了“孫立人事件”。

其實從在大陸敗退之際,美國人就屬意孫立人,準備重點培養他做蔣介石的接班人,到臺灣後,美國人更是加緊了對蔣介石的“顛覆”工作,可惜孫立人沒敢接招,他知道自己的斤兩,美國人低估了蔣氏的業務能量,孫立人雖然有美式教育背景,但那顆中國芯告訴他,反叛老蔣等於痴人說夢,友好的婉拒了美國人火辣辣的戀情。

但蔣介石不會因此放過他,你的立場並不重要,本身你們私下接觸嘀咕我,我就很不樂意,清除了這個潛在的美式威脅。藉口很簡單,那就是“下屬通匪”,人家孫將軍都官拜總司令了,誰都是他的下屬,只要誰出現問題,你總是脫不開關係。

1954年,孫立人司令一職被就地解除。

1955年,孫立人被捕,當年即被判終身監禁。1955年至1988年期間,被軟禁家中。

1988年,當局宣佈撤銷1955年的宣判,為孫立人將軍平反。

1990年,孫立人逝於臺灣。死後葬禮極其盛大,並不亞於兩蔣,下屬們紛紛參加儀式,表達哀思,極盡哀榮。


歷來現實


抗日戰場上殲敵最多的國軍將領

作為一名帶領重兵,並且遠赴國外抗日的孫立人,竟然並不是出身於老蔣的嫡系。

孫立人作為學霸從學時畢業於清華大學,從軍時畢業於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堪稱當時的軍事高材生了,但是老蔣的用人準則,從學歷上來說黃埔系或者保定軍校,再不濟也得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從關係上來說,浙江老鄉最好,以前的好友或者同僚也可,最起碼也得有點關係,即使是出國的人才,一般也是日本和德國居多。

所以,無論怎樣說,孫立人都不可能融入到老蔣的團隊當中。然而,孫立人另闢蹊徑,從宋子文的稅警總團系統,一直走到國民黨軍政系統的核心,可以說,你不服都不行。

全面抗戰爆發後,孫立人率部在淞滬戰場與日軍發生激戰,孫立人身先士卒,勇敢作戰,被日軍猛烈炮火擊中,被炸成重傷,後娶香港救治。

在武漢會戰時,又兩立戰功,開始在軍界有了點名聲,孫立人也著手將稅警總團進行訓練,後來警團半數兵力改編為新編第三十八師,隨遠征軍赴緬甸作戰。在緬甸戰場,孫立人以不滿1000的兵力,擊退數倍於己的敵人,救出七倍於己的友軍,震撼世界。

此戰役之後,孫立人撤退到印度進行修整,中國駐印度部隊改編為新1軍,鄭洞國擔任軍長,下轄新38師和新22師,孫立人依然作為新38師師長在第二次緬甸戰役時萬象更新,勇敢衝擊日軍。1944年孫立人擔任新1軍軍長,在接下來的反攻日軍當中屢立戰功。

可以說,展現國威於外者,國軍將領莫過於孫立人。

並非嫡系的孫立人

本來打了勝仗就應該有獎賞的事情,到了老蔣這裡就變成了,嫡系的人打了敗仗也要獎賞,非嫡系的人打了勝仗也不會重用,這一點將孫立人和杜聿明進行對比就可以明確發現這一定律。

第一次緬甸作戰後撤退的時候,老蔣要遠征軍經野人山退回國內,杜聿明明知不好走,依然聽從老蔣的安排,致使遠征軍在野人山損傷的人數比在戰場上死的人數還多,但是杜聿明回國後,老蔣不但沒有懲罰杜聿明,還讓他當昆明警備司令,抗戰勝利後更是直接擔任東北保安司令。

孫立人在撤退的時候就沒有聽老蔣的意見,而是選擇了隨英軍到印度修整,在印度孫立人的新三十八師不但得到修整,還得到美式裝備,如果孫立人不撤退到印度,很難想象,國民黨後來還會不會有所謂五大主力的新1軍和新6軍。

在解放戰爭初期,新1軍和新6軍也取得一系列的成績,但是因為和杜聿明不和,孫立人只能被調離戰場,被安排到臺灣訓練新兵。

國民黨敗退臺灣之際,孫立人升任防衛總司令,負責整訓80萬殘軍。但是後來在臺灣發生的孫立人事件,在還沒有徹底查清楚的時候,孫立人就遭圈禁,長達三十八年之久。

可見,孫立人這種非嫡系出身的人,不管你做的再好,也入不了老蔣的法眼。

孫立人兵變事件

孫立人當時在敗退臺灣之際可以說是風生水起,當然並不是因為孫立人的戰功,而是因為美當時有棄蔣保臺的想法,想要扶持孫立人,老蔣想要獲得美的支持,乾脆將計就計,任命孫立人為臺灣防衛總司令,後來升任陸軍總司令。

後來蔣介石得到一份機密報告稱,孫立人正計劃發動政變,使蔣介石成為有名無實的領袖,政變的目的是“徹底剷除國民黨的所有重要官員,由孫立人掌控全部軍權”。

1955年蔣介石正在臺南閱兵,獲悉情報說孫立人慾借閱兵發動兵變,老蔣作為一個被兵變過一次的人,當然十分警惕再次發生這樣的事情,因此將孫監管起來進行調查。

經調查這就是一項冤屈案件,從後來的發展狀態來看,國民黨一直欠孫立人一個道歉,案件的當事人孫立人的部屬郭延亮2014年已經被平反。

可見,孫立人兵變案件實則是有著深層次的政治原因,可憐在抗日戰場上戰功赫赫的人,最後卻被囚禁長達33年之久。


史論縱橫


首先,孫立人不是殲滅日軍最多的將領,殲滅日軍最多的是薛嶽。(不過一個軍師長孫,怎麼和一個戰區司令薛比,不是一個等級)其次,孫立人沒大家嘴裡那麼能打。看戰績就知道了,新38(孫立人部)和新22(廖耀湘部)戰績差的太遠;東北行營給新1軍(孫部)各師的評價甚至連保安部隊都不如!而且孫打仗都是美式,很依賴彈藥。



新1軍浪費彈藥很厲害,打個四平,消耗了1千幾百萬發子彈和19萬發大小炮彈,完全靠鋼火對付我軍。 孫立人回國時,帶了2千輛大小汽車,50萬發大小炮彈,3千萬發子彈。(他一個軍的彈藥,比國內1個戰區的彈藥都多,典型的美式作戰;初期新1軍存的彈藥跟林總全軍的彈藥差不多)新1軍還私藏了不少日械,99步槍和自動炮。就1948年6月,長春鄭洞國抄了新1軍留的一個倉庫,就查出可裝備一個團的輕重武器和數百萬發子彈…(這種倉庫,新1軍在瀋陽,四平,廣州都有)



其實,孫將軍是少數幾個打敗仗升官的人。而且孫立人還有一個特點,喜歡謊報軍情,從中他得到過不少好處。但淞滬會戰孫立人受傷就是他自己謊報軍情的結果。



為何後來被臺灣軟禁?從遠征軍時聽命於史迪威(私下聯繫),不聽老蔣的就埋下了禍根。杜聿明乖乖聽老蔣的從野人山撤退回國,給雲南的防衛減少了很多壓力。孫立人呢?不但沒聽,還和史迪威一起跑路了。(史迪威給部隊下了命令就帶著隨從走了,連老蔣都沒說)雖然孫部這麼做損失確實不大,但你說老蔣能喜歡?所以後來在臺灣被圈禁了很正常。



李三萬的三萬裡


孫立人千不該萬不該,就是不該自己太牛逼,在蔣介石這個團伙裡面,註定要吃癟。



孫立人是誰?幾句話給你說清!

1,孫立人是清華大學的學霸,和梁啟超兒子梁思成是土木系同學。

2,孫立人學習的軍校是號稱“南方西點”的美國維吉尼亞軍校,因此孫立人在美國軍方有很多同學和朋友。

3,孫立人擊敗了號稱“叢林作戰之王”的日軍第18師團,因此孫立人被國際媒體稱為“叢林之狐”!是世界級名將。

4,孫立人被稱為“東方隆美爾”,因為他一舉扭轉了緬甸戰場局勢。其中仁安羌戰役中,一千人滅掉日軍5000人,拯救英軍7000人,這是二戰戰場上的奇蹟。

5,孫立人訪美時,弗吉尼亞軍校校友巴頓將軍親自為他當司機,和他一起檢閱第二裝甲師。這待遇,其他中國軍人怎麼會有?

蔣介石是軍校裡的學渣,當了委員長又是武大郎開店,個子高的不許進來。



蔣介石一直宣稱自己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學生,希望自己能和閻錫山,蔡鍔,蔣百里這些老牌軍閥拉上關係,然而事實是,蔣介石只是日本振武學校的學生。

日本振武學校是什麼?那是陸軍士官學校的預科班,說白了就是騙中國人學費的,振武學校畢業後,還要當兵,然後才能考入陸士。可見,蔣介石和陸士還差著好幾個程序呢!

蔣介石的強項不在於軍事指揮,而在於政治手腕。這一點,蔣介石自己也很清楚,所以蔣介石始終把黃埔學生攔在手中,總是和中下層軍官續師生之誼。對於老牌軍閥,無非就是金錢美女收買而已。

蔣介石在軍事上的弱點,在解放戰爭中暴露無遺。解放戰爭中蔣介石任用的一方大員,基本都是劉峙這的忠心的奴才,真正的將才和帥才,如胡璉,鄭洞國等,根本無法擔任一方統帥。

更可怕的是,杜聿明這樣是軍事人才被任用時,蔣介石還總喜歡指來指去,讓人不能放手去幹。

不會用人,還喜歡瞎指揮的蔣介石,對有軍事才能的孫立人,自然沒有好臉色。

孫立人被軟禁33年,源於一次莫須有的政變策劃。

蔣介石敗退臺灣後,順利重掌政權,美國看好兩個人一個是弗吉尼亞軍校校友孫立人,一個是普利斯頓大學校友吳國禎。

這一文一武是美國政界軍界最欣賞的人,可是蔣介石要建立自己的“家天下”,註定不能按照美國的套路來。吳國禎和蔣經國舊恨新仇爭得不可開交,吳國禎主動認慫,辭官到美國過去了。

孫立人明顯高估了蔣介石對他的信任,1955年6月初的一次閱兵中,蔣介石派衛隊逮捕了孫立人及其親信,說他們要發動“兵諫”,搶班奪權。

自此,孫立人開始了在臺灣的軟禁生活,1990年,孫立人恢復自由2年後去世,11年後,孫立人案才平反,被認定是刻意製造的假案。


歷史知事


蔣介石一輩子軟禁了兩個人,一個張學良,一個孫立人,張學良被軟禁地球人都知道,孫立人遭軟禁純屬天下奇冤,充分體現了蔣光頭的心胸狹窄。


孫立人是學霸級名將,先後畢業於清華大學、美國普渡大學和弗吉尼亞軍事學院,1942年,率新38師與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

194年4月19日的仁安羌之戰,孫立人以800人的兵力,戰勝數倍於己的日軍,救出7000名被俘英軍,引起中、英、美三國轟動,蔣介石授予他四等雲麾勳章,羅斯福授予他“國會”勳章,英王喬治六世授予他“不列顛帝國勳章”司令勳銜。此後,孫立人屢次大勝日軍,被西方媒體稱為“東方隆美爾”。


如此戰功赫赫,換來的結果卻是在臺灣被蔣介石軟禁長達33年,成為歷史上第二個張學良。在被軟禁的日子裡,孫立人將軍一貧如洗,不得不靠種花賣花、養雞賣雞蛋來供子女上學讀書,淪落到這步境地,完全是拜蔣介石所賜。

孫立人畢業於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跟蔣介石素來看重的黃埔系不是同一派系,他甚至一生都沒加入過國民黨。眾所周知,蔣介石最重派系,不屬於黃埔系的孫立人立功再多,也得不到重用,甚至引來蔣介石的猜忌。




1945年7月,盟軍最高司令艾森豪威爾邀請孫立人赴歐考察軍事,孫立人是中國唯一被邀請的高級軍官,蔣介石竟然因此質疑孫立人:艾森豪威爾邀請你,為什麼不邀請我?言外之意,難不成你跟美國人有什麼交易不成?

壓倒孫立人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他崇尚軍隊國家化職業化,跟反對蔣經國在軍隊中推行的政治制度背道而馳,他的觀點與美軍顧問團長蔡斯一致,蔡斯又是美國代表,長期壓制蔣介石,蔣對此無可奈何,只能在日記中惱恨地說,“孫(立人)屢屢挾外(美國)自重”,心裡把這筆賬全記在了孫立人頭上。



1955年5月25日,在蔣介石的授意下,保密局局長毛人鳳將孫立人的老部下郭廷亮以“間諜罪”為名逮捕。一週後,臺南又發生“兵諫”案,孫立人的老部下300多人遭到逮捕。

郭廷亮被捕後,遭到嚴刑拷打,始終不肯承認。7月14日,毛人鳳使用詭詐手段,謊稱孫立人遭到誣告,如果郭主動承認是“間諜”,便可消除孫立人的嫌疑。
郭廷亮不知是計,寫下“自白書”,此後毛人鳳照著葫蘆畫瓢,又拿著郭的“自白書”威脅臺南“兵諫案”涉案人員,成功地騙取到幾十份“自白書”。

“匪諜”案和“兵諫”案的目標直指孫立人,很多人都勸他遠走高飛,但孫立人認為自己問心無愧,蔣介石不會隨便冤枉好人的。

耿直的孫立人實在高估了蔣介石的道德水平,他太傻天天真了,很快蔣介石就派人脅迫他寫下“辭職書”,在免去孫立人全部職務的同時,下令調查。不久後,蔣介石以“縱容部屬武裝叛國、窩藏匪諜密謀犯上”為罪名,將孫立人送往臺中向上路軟禁,這一軟禁就是33年。

33年的時間裡,孫立人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日子,他就好像毫無徵兆地突然從人間蒸發,島內凡是與他有關的東西,都被有意剷除,不得不讓人懷疑,這是一樁別有圖謀的案件。

孫立人清廉正派,一生沒有餘財。有人認為“官久必富”,孫立人聽了卻說:“為官哪有工夫去發財?只有官久必窮。”


被軟禁的日子裡,孫立人失去了收入來源。為補貼家用,他用僅有的積蓄買了一塊地種植花草和果樹,由夫人騎著三輪車到街上叫賣鮮花和水果。後來,夫妻倆又買了一群雞,以養雞賣蛋度日,四個子女的學費,便是來自夫妻倆種花賣花、養雞賣蛋的收入。讓日軍聞風喪膽的一代名將,竟淪落到如此境地。

1988年3月,被軟禁33年的孫立人終於恢復自由,但他並沒有被正式平反昭雪——無論誰都不能去打蔣介石的臉。

1990年11月19日,孫立人帶著深深的遺憾離開了人世,他的遺體上覆蓋著清華大學校旗和美國弗吉尼亞軍校校旗,唯獨沒有國民黨黨旗,這或許是對這位中華抗日名將一生最好的寫照吧!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孫立人,抗日名將。曾率領一千多遠征軍在緬甸的仁安羌,擊潰一萬多日軍,救出被困的七千多英軍。孫立人可謂一戰成名,不僅打出遠征軍赫赫威名,也打破日軍在緬甸不敗的神話。後來,在緬北的大反攻中,孫立人帶領駐印遠征軍,把日軍打的丟盔卸甲,傷亡慘重。他是抗戰中軍級單位殲滅日軍最多的將領,被譽為“叢林之王”,“東方的隆美爾”。


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後,為了拉攏美國人,讓孫立人擔任陸軍總司令。此時的美國也欲在臺灣扶持新的代言人,而孫立人有留學美國的背景,自然成了不二的人選。孫立人看穿了美國人的陰謀,直接予以回絕。

孫立人只是個合格的軍人,絕非一個政治家。他沒有洞悉蔣介石敗退臺灣後,政壇正醞釀一場新的變動。那就是:蔣介石欲傳位於蔣經國,而蔣經國想在政壇站穩腳跟,必須先控制軍隊。

對於蔣經國在軍隊中設立政工制度,孫立人是堅決反對,認為軍隊是國家的,決不能黨化,蔣經國這是在奪他的軍權。他這麼做是有他的道理的,因為這是歐美製度在他意識中,根深蒂固的一種條件反射。殊不知,他的做法不僅得罪了蔣經國,更得罪了蔣介石。

蔣介石對這個既非黃埔系,又非國民黨黨員的孫立人,本來就抱有很大的戒心。現在,居然敢公開叫板自己的兒子,他究竟意欲何為!由於美國人的緣故,蔣介石不敢明目張膽罷免孫立人,但要置孫立人於死地,只是早晚之事。

1955年,蔣介石在孫立人等陪同下,前往屏東機場閱兵後,頓時謠言四起,說有人企圖在現場發難,扣留蔣介石。曾親身經歷過西安事變的蔣介石,可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他立即命人徹查此事,雖然最後證明這件事和孫立人毫無瓜葛,但深受西安兵諫之苦的蔣介石,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心態,便給他扣個失察之罪,堂而皇之解除他的兵權,並讓他回家安心讀書。從此,孫立人便被囚禁起來,這一囚就長達33年。

蔣介石之所以囚禁孫立人,除了他有美國背景,不是黃埔系外,主要是因為他成了蔣經國接班路上的一塊絆腳石。為了蔣氏的家天下,蔣介石必須那孫立人開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