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慈禧太后出生地新說


雅安:慈禧太后出生地新說

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出生地,一直是個歷史之謎。

有關她身世的記載,往往寥寥數語,令人更加撲朔迷離。《清史稿 》雲:“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安徽徽寧池廣太道惠徵女。”《清玉牒》道:“葉赫那拉氏,道員惠徵之女。”《清列朝後妃傳稿》載:“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研究館員俞炳坤:“慈禧的生產地究竟在哪裡,似乎至今仍未有明確的答案。”《歷史檔案》雜誌總編朱金甫:“有關慈禧的身世問題,史無明證,檔案無記載,至今還是一個謎。”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王道成教授:“慈禧太后的一生有許多謎,她的出生地究竟在什麼地方,就是眾多的謎中的一個。”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徐凱,稱此為“百年不解之謎”。

關於慈禧太后出生地,史學界眾說紛紜,尚無定論。目前,大致有六種說法:內蒙古呼和浩特、安徽蕪湖、浙江乍浦、甘肅蘭州、山西長治、北京。

其實,早在民國時期,四川就流傳有慈禧太后出生地在四川雅安的說法。儘管,雅安之說較之前面的大多說法,出現時間更早,文獻記載更詳備。姑且,稱“四川雅安”說為慈禧太后出生地的第七種說法。

據《黃慕松奉使新疆西藏自記》(邊疆史地文獻初編編委會《西南邊疆第2輯14》,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第825頁),民國二十三年(1934)五月十日,黃慕松抵達雅安,日記記載:“行署設於舊建昌道署,予所在室為前清西太后誕生處,蓋後父時任雅州總兵官也,前清封鎖,止許於新年時開放參觀,今充予之行署,亦云奇矣。”

雅安:慈禧太后出生地新說

黃慕松

據《慈禧太后報恩記》(章群谷著、王成聖主編《慈禧與珍妃》,中外圖書出版社,1974,第123頁),民國二十三年(1934)五月十日,中央執行委員、參謀本部次長、考試院委員、兼陸軍大學校長黃承恩字慕松,奉中央之命入藏,擔任達賴十三世圓寂冊封致祭專使,間關入藏道經雅州。劉文輝等迎入舊建昌道署慈禧的誕生之處,請黃慕松在那裡睡了一夜,黃氏日記慨乎言之:“亦云奇矣!”

據《康行日記》(陳廷湘、李德琬主編《李思純文集 論文小說日記卷》,巴蜀出版社,2009,第1119-1120頁)民國二十五年(1936)八月十一日,李思純被劉文輝聘請為西康建省委員會顧問,由成都抵達雅安。他在日記中記載,“居雅半月,多淫雨,使人悶損,尋移居道前街之道尹公署內。署西偏小園,荒蕪特甚,然池亭回曲有致。池南有小屋數楹,緋窗朱戶,雅安父老言此屋為貴娘娘誕降之所,或雲即孝欽後生處也。”李思純按語:“清孝欽後之父名惠徵,曾否居官雅州,後當時是否誕生於此,行篋無書,待考。”他記述道:“今屋已就欹,而餘徘徊其間,殊有無無窮感念”。於是,他填《高陽臺》小詞一首,上闕雲:“朱戶窗欹,綠苔砌繡,舊朝猶剩池亭。雀糞蛛絲,高蟬碧樹悽清。劉家野雉唐宮鵡,豔雄姿,天產傾城。降英靈,玉褓珠襦,秀口啼聲。”下闕曰:“垂簾兩度神州主,憶簪裾武帳,袞冕明廷。麥飯秦關,西巡愴感平生。銅駝劫換摸金冢,付陽秋故史閒評。忍重聽,一代蛾眉,一樹冬青。”

雅安:慈禧太后出生地新說

李思純

慈禧誕生在雅安之說,長期在當地父老中流傳,大概清代就已出現此說。雅州建昌道署西太后誕生處,有“平時封鎖、新年開放”之俗。19世紀30年代,被黃慕松、李思純日記中“雅安之行”所記載。

黃承恩(1883-1937),字慕松,廣東省梅縣人。歷任中俄界務公署參議、粵軍第三師師長、代理陸軍大學校長、參謀本部測量總局局長,奉命宣慰新疆、西藏,任蒙藏委員會委員長。1937年逝世於廣東省政府主席任上,被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上將。

李思純(1893-1960),字哲生,四川成都人。1919年赴法國巴黎大學勤工儉學,後轉赴德國柏林大學留學。歸國後,任東南大學、四川大學等校教授。1953年為四川文史研究館館員。

黃李二人,一為民國政府地方大員,一為著名歷史學家,其日記記載慈禧誕生在雅安之說,並非無稽之談、空穴來風。

據《慈禧太后報恩記》(章群谷著、王成聖主編《慈禧與珍妃》,中外圖書出版社,1974,第122頁)記載,慈禧之父惠徵為雅州總兵官,其誕生地在雅州舊建昌道署。該文記述,慈禧降臨人世的那個房間,自太后當政以後,便由當地官府鎖上房門,嚴禁出入,只有在新年時內,方始開放,任由軍民人等入內“瞻仰”。民國肇造,帝制已除,猶仍照鎖不誤。

慈禧之父惠徵,做過建昌道雅州總兵官嗎?

清代,建昌道為四川五個分巡道之一,駐雅州府(治今雅安市),轄雅州、嘉定、寧遠三府,眉、邛二直隸州。同治《嘉定府志》卷九“營建志”記載:“建昌道,即明萬曆中上川南道署,乾隆中移駐雅州府署”。民國《雅安縣誌》卷二“上川南道尹公署”記載:“乾隆十年移駐雅,嘉慶元年、十六年巡道徐長髮、鄭成基先後補修,署在西大街。光緒二十年,安成增修崇雅文舍,為課士所。民國初,裁改設斯職署仍舊。”建昌道,清乾隆後一直駐雅州府,位於西大街。

據《雅安市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第67頁)“第一章建制沿革”之“第二節縣城”記載:“乾隆十年(1745),分巡上南道移至雅安,道署在正大街(今西大街)。”

雅安:慈禧太后出生地新說

雅安縣舊城街市圖(繪製於1916年)

惠徵(1805-1853),葉赫那拉氏,滿洲鑲藍旗人,被慈禧抬至上三旗之鑲黃旗人。出身監生,長期擔任筆貼式之職,歷任文選司主事、驗封司員外郎、保源局監督、山西歸綏道、安徽寧池廣太道等職。咸豐三年(1853),被革職後不久病死於江蘇鎮江府。同治元年(1862),被追封為三等承恩公,諡“端恪”。

慈禧生日為道光十五年(1835)農曆十月初十日,該年惠徵在雅州做總兵官嗎?據清宮檔案《內閣京察冊》記載,惠徵在道光十一年(1831年)時是筆帖式,道光十四年(1834年)考察被定為吏部二等筆帖式。通過惠徵的官員履歷表,沒有發現他擔任過“建昌道雅州總兵官”一職。從民國雅安地方誌“官師志”中,也沒有發現惠徵做過雅州官員的任何記載。

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完全否定慈禧誕生在雅安之說呢?

答案是不能輕易去否定!

據《嘉道時期的駐藏大臣》(丁實賓《清代駐藏大臣考》,蒙藏委員會 出版,1943)記載,慈禧之外祖父惠顯,於道光七年(1827)三月至十年(1830)七月任“辦事大臣”。我們推測,職位低微、收入菲薄的惠徵,曾經攜帶妻子前往川康與岳父生活在一起。或許,儘管惠顯已經離任返京,他們夫妻二人仍然依託岳父在藏邊的關係,長期滯留生活在川康。由此,於道光十五年(1835)十月十日,在雅州西大街的建昌道署誕下慈禧。

據《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四川省雅安地區卷》,四川雅安地區至今還流傳“慈禧太后吃雅魚”的故事。

有一天,慈禧太后在慈寧宮吃飯時,突然被盤中一條頭有“丙”字的魚驚呆啦。心想,這神魚莫非是為慈禧而生?她被告知,此魚是雅州舉子所貢,還說:“桂道臺在衙門裡生桂娘娘那年,雅州開了百年不開的鳳尾花”,“娘娘小時候同她姐姐一起去金鳳寺耍過”。慈禧非常高興,因雅州舉人獻魚有功,就賞賜了一個知府給他當。從那時候起,雅魚就被清廷封為“貢魚”。

該故事, 1987年6月19日匡遠輝講述於雅安市第六中學,由賴德勝收集、整理。

民國《雅安縣誌》卷二記載,“金鳳寺”,“在縣東一區”,“為縣中第一名勝”。《魚知丙穴由來美》(高樸實主編《益州集粹》,上海書店出版社,1994,第161頁)引《雅州府志》雲:送慈禧太后魚的雅州舉子為李景福,其事待考。

雅安:慈禧太后出生地新說

雅安金鳳寺舍利塔

(1908,德國,恩斯特·柏石曼攝)

雖然,歷史不是傳說,更不能去假設和推測。但,也不能武斷而貿然地去否定一切新發現的觀點。或許,慈禧就是誕生在四川雅州;或許,慈禧誕生在雅安之說是民國時期西康人的“造勢”之舉;或許,歷史的真相是慈禧的誕生地並不是呼和浩特、蕪湖、乍浦、蘭州、長治、北京,也不是雅安,或是不為人知的另一個地方。

美國人斯特林・西格雷夫《龍夫人:慈禧故事》(中央編譯出版社,2005,第17頁)一書的第一章“葉赫那拉氏”中說:“她出生於1835年11月29日(與赫德爵士同年),出生地是中國的某個地方,至於確切的地點,老實說我也不知道。”

一百餘載,歲月流轉,如夢如煙。

慈禧誕生的那些事,卻是密雲滿布,疑竇叢生,令人莫衷一是。

一個人的出生地有一個,且只有一個。今天,姑且提出慈禧太后出生在四川雅安,這個第七種說法。以期來者,去挖掘更多的文獻與口碑資料,詳加考證而去偽存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