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了,爸媽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真的好嗎?

用戶139914560


可以肯定的說這種教育方法不好,它極易讓孩子養成雙從性格,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首先,父母中唱黑臉的,往往是管教比較嚴厲的一方,因為經常對孩子黑著臉,說話也比較生硬,對孩子的要求也比較嚴厲,所以孩子很少與他親近,平時也是儘量躲著對方,而且孩子在他的面前表現往往是很乖巧、很聽話。唱紅臉的一方,在孩子眼中就是愛的港灣,對孩子往往是關愛有加,孩子會經常與他在一起,愛在他面前撒嬌,有時候也比較任性,甚至變得固執不聽話。比如:大多數孩子都有偏食的毛病,唱黑臉的在時,孩子就能好好吃飯,也不挑三揀四,如果唱黑臉的不在孩子跟前,孩子吃飯就成了問題,這就是孩子的雙重性格。


其次,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也會成為思維定勢,唱黑臉的,將來孩子有可能疏遠你,造成孩子與大人之間的感情隔閡。

要想讓孩子養成好的品質、好的生活習慣,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一個尺度,孩子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一定要讓孩子知道,而且這是一條清晰地界限,父母、孩子都要遵守這條界限,尤其是父母雙方決不能有寬容,一旦有寬容,孩子就可能會想,沒事,這件事只要媽媽(或爸爸)在,做了也不會有問題,如果是這樣,那就是家庭教育的失敗。


燭之光jy


我們把孩子的行為分成三個不同的領域:

第一類是我們希望並且認可的行為。這類行為是我們喜歡的,樂於見到的。比如,孩子樂於分享,自信地登臺表演,和同學和睦相處等。

第二類是不認可但是因為某些原因可以忍受的行為。比如因為剛掌握某種技能不熟練導致的出錯。比如孩子拿到新車去騎,因為沒有掌握足夠的技能而摔倒。比如1歲的孩子,嘗試著自己拿杯子,但是因為手部力量弱,杯子摔打在地。

第三類是原則問題。無論如何不能容忍、必須制止的行為,比如男孩子抽菸、欺負小朋友、破壞公物、說髒話罵人等。

對於前兩類問題,我們要有一個寬容的態度,男孩子總歸是調皮的,白色的衣服穿在他身上,很快就會變髒;外出時他會蹦蹦跳跳爬上爬下;下雨時會故意往水窪裡踩……寬容是允許孩子有各種情緒和願望,接受想象的和象徵性的行為。不管內容如何,都應被尊重。容許孩子犯錯,孩子有權利在不斷地試錯中成長。

而對於孩子的破壞性行為,比如公共場合大喊大叫,打人等。父親要講原則,對孩子的行為要做出限制。父親往往比母親威嚴,在制定規則時,更容易令孩子信服。在制定限制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告知什麼是不可接受的行為

比如:在車上要坐好,不能大喊大叫;不能隨地大小便;碰到紅燈要停下來,不能在馬路上亂跑。

什麼替代行為是可以接受的

比如:你不能打人,但可以打枕頭;小車是用來推的,弟弟不是;你不能摔盤子,你能摔球。

態度要堅定,不能模稜兩可

孩子都非常聰明,他會觀察你的神色來決定自己是否要遵守一件事。你的態度越堅定,他越可能執行。

表達權威,要注意孩子的自尊,不可以侮辱孩子

比如:兒子跟父親去商場,他說:“我想要買個電動汽車。”

父親如果說:“家裡都已經有這麼多車了,還要買?你什麼時候能長大?該懂得控制自己的慾望了。”就會傷害孩子的自尊,不利於親子關係的和睦,當孩子要求什麼東西時,而我們出於預算或者別的原因要拒絕時,我們至少要承認他想擁有這個東西的願望。

父親可以這樣說:“你想要個電動汽車,但我們的錢有限,你可以買橡皮泥或者餅乾。”

兒子可能接受,也可能生氣,但不管如何,父親要堅持自己的限制:“你非常想要電動車,我也很希望能買給你。”讓兒子知道,他的願望是美好的,父親也很贊同,只是由於一些客觀原因沒法買給他。如果他還是不依,父親可以嚴肅說:“就算你在地上打滾、哭鬧也是白搭。”孩子看到父親堅定的態度,就會懂得這件事情的界限了。

語言簡潔

“不是週末的晚上不能去看電影”比“你知道不是週末的晚上,你不能去看電影”效果好;“該睡覺了”比“明天要上學了,抓緊到床上去”要好。

很多父親頭疼的是,限制設立的很清楚,孩子還是會時不時打破規矩,怎麼辦?這時父親應當避免陷入和孩子的談論中去,不跟他囉嗦、爭辯,只需堅定地表達立場。

晚上八點半,兒子要去朋友家玩,“不行,”爸爸說:“明天你還要上課。我們以前約定過不是週末晚上不能出去玩。”兒子說:“我和朋友約好了,我們好幾個人一起去。”央求了幾個來回,爸爸同意了,臨走前,他保證十點前一定回來。可是到了十點半他才回家,爸爸和他大吵了一架。爸爸覺得,兒子沒有信守承諾,他沒有意識到,他讓兒子出去就已經打破了規矩,所以兒子認為,既然規矩可以打破,那麼承諾也可以不算數。

所以,父親應該為孩子提供一個大的原則來控制孩子的衝動,給他們提供限制,把他們的精力引導到更有意義的方向。父親是威嚴的,他制定的規則應令男孩嚴格遵守;父親象徵著一種力量,約束男孩的行為,並指引他朝好的方向發展。

訓練始於家庭,教育男孩更應如此。父親對孩子管教要嚴格,哪怕是小錯誤,也不應輕易放過。但每次批評之後,要安撫他、開導他,讓他感受到父親的愛,不會對父親心生畏懼,產生抵抗心理。好的父親,既要懂得如何表達愛,又要懂得如何立規矩。嚴與愛結合的教育,最能建立真正的威信。


木可易易


這樣的行為並不好哦,父母在給與孩子教育的時候最好統一觀念。如果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的話,很容易個孩子造成某一方很好說話,另一方很兇的觀念。這樣會給孩子,反正就算犯了錯爸爸/媽媽也會幫我說話,這樣錯誤的僥倖心理。

特別是在一些原則性問題上,萬萬不可分別扮演好警察和壞警察,一旦輕易姑息孩子的錯誤,以後很有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希望回答能幫上你,如果喜歡我的回答,感謝點贊支持!

祝願孩子能健康茁壯成長,成就自己想要的未來!


關注矮子健康成長


我認為這樣不好,小孩子從小就要培養一個正確的觀念,如果一個說這樣不行,一個說沒事還小什麼的,會給小孩留下不好的價值觀,必須讓他知道


錯的事情就是不能做,但是要注意教育方式,不能一味的說教或者打罵,最主要的是要讓小孩子知道道理,對的事要表揚,錯的事要讓他知道為什麼這樣做是不對的,以後不能再犯同一個錯誤!

這個世界上最無私的愛和付出就是父愛和母愛!但是能愛卻不能慣著!祝你們全家幸福快樂!


愛國劉同學


我認為這樣的教育方式是不對的,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父母雙方希望給孩子一個有人疼,又有人教的環境,而另一方面,則是在潛意識中自然而然行成的。但是這種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和要求的不一致,會導致孩子失去心理上的穩定感和安全感,讓孩子在性格上行成依賴性強、情緒波動大、不合群、膽怯等特徵。

1會讓孩子的是非觀念變得模糊,甚至是顛倒是非,失去方向。孩子的是非觀念來自於大人,尤其是父母,父母雙方對於一件事產生分歧的時候,會讓孩子無所適從,不知道該聽爸爸的話,還是該遵從媽媽的規定。

2容易讓孩子投機取巧。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一方對孩子嚴厲批評,一方又在一旁不停的安慰,會讓孩子覺得,無論自己做錯了什麼,似乎最終都會被原諒,這並不能真正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做錯事情的嚴重性,反而會讓孩子學會耍小聰明,不懂得反省

3孩子或許會怨恨父母。在情感上孩子,孩子會偏向溺愛自己的一方,容易讓孩子在家裡只怕一個人,只聽一個人的話,把父母分成誰好誰壞,時間一長,會讓孩子與父母漸行漸遠。


幼師幫幫堂


前提你得有一致的教育觀點,否則孩子就會在父母的教育中鑽空子,更不利於教育


0川洋


要具體事情具體分析,不要盲目批評,不要兩人一唱一和的批評,否則讓孩子不知到底如何是好,你的教育就無效了!


壹彤二寶


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要程式化,否則一單讓孩子看破,你的教育就無效了!


指為心動12


這樣的行為不好,現在的孩子不傻,還是應該跟孩子講道理!


河北核桃


在孩子犯錯情況下個人認為不提倡一唱一和,要認孩子懂得錯的就是錯的,要有正確認識。在批評孩子時,另一位可在事後作分析引導但不能得錯說成對。要讓孩子鼓氣勇氣認錯後朝著正能量方向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