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鬧市中有一個段土城牆,城管都不敢拆,來頭挺大的


西安市,古稱“長安”、“京兆”,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都城,是中華文明的發揚地、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而在西安市皇城東路,有一段土城牆,矗立在鬧市中,誰都不敢拆。

原來這一段土城牆是西安明秦王府東外牆,屬於國家文物,不能拆,只能加以保護。西安的明藩王府邸,也稱秦王府,位於現陝西省人民政府及新城廣場。呈南北長方形,南北671米,東西408米,周長2158米,現四牆還殘存城牆遺蹟。府城的四周原開有四門,分別為,東體仁門、西尊義門、南端禮門、北廣智門。

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為次子秦王朱樉在西安修建府邸,稱秦王府。秦王府城牆遺址歷經600多年風雨侵蝕和歷史人為破壞,面臨著牆體坍塌、砌塊脫落、牆體及頂部開裂嚴重等問題。為此,西安市文物部門對其分別採取底部加固“穿靴”、頂部復原“戴帽”兩種不同的保護方式。


南面城牆:在四面城牆中南面城牆保存應該屬最好。南新街於新城廣場接口東西兩側有已進行砌磚修復後的兩端城牆,長300米左右,另在東段殘存兩端夯土牆,分別為廣場小區前殘存長7、8米,厚1米多一段和東亞銀行院內殘存3米左右一段,兩端殘存夯土相距30米左右。東面城牆:緊鄰皇城東路,有兩端保存較完整夯土牆,各長150米左右,中間間隔10米,為省政府後勤中心大門,城牆下部有修復砌磚。

如果你有時間來西安記得去看看這幾段歷史悠久的古城牆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