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農村的人應該如何回報養育自己的小山村?

太行竹林小溪


農村養育了我們,我們這些普通人怎麼回報那裡的村民和村莊。

看來提問的朋友是農村出去的大學生或者對農村有感情的在城裡居住的農村人。

1 回報自己家鄉的最好做法就是,經常回家看看,把農民種出來的農產品,幫他們變現,幫他們發展致富。

2 有能力就幫村裡把道路修好,把村莊衛生環境搞好,在幫村裡招商引資建個廠子,叫村民都有股份到時分紅,哈哈😄說的有點遠。

3 既然是普通人,就儘自己的意願幫助一下貧困戶吧!

改變農村面貌是每個人的心願,也是國家今後發展的必然趨勢,回農村吧!





果韻鄉田


生我養我的小鄉村,無時不讓我牽掛。

“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不論你走到那裡,家鄉越窮,越放不下那份思念的情懷。十歲因求學而離開村莊,再大的風雪也擋不住週末回家的路。工作以後,只要家鄉來人,總是驚喜萬分,微薄的工資也要請家鄉人吃上一頓鄉下少有的“美餐”,他們穿著再土,我也會帶他們在自己的生產車間走上一回,從不在乎同事的異樣眼觀。後來到了國外,家國情懷更是不言而喻。

我的家鄉是一個只有十幾戶人家的小山村,是我父親讓村莊點上電燈,是他開通了五公里通往山村的沙石路,是他第一個帶頭種植錐慄發展農村副業。因此,我現在為家鄉做再多的事,我也是赴其後塵,不如他的偉大。因此,一次次修路,自己總是帶頭出錢出力,現在,終於將五公里的寬敞水泥路修好了,手機基站建立了,各種訊息網絡皆有了,錐慄山經濟已經給村莊帶來了富裕,現在,我又帶頭在家鄉發展紅花油茶種植,全村人種植的種苗我全部免費提供,茶果承若保底價以上,全部予以回收,現在,家鄉人除了錐慄、毛竹、竹筍收入外,還有紅花油茶的收入,每戶年收入真的都有10萬元以上。

看到家鄉的好,我感到無比欣慰。現在的我每週至少擠出3天時間回到老家油茶園參與勞動,享受家鄉那份溫情、那份愛!








紅花油茶新農人


在新聞上看到回報家長的人們不在少數,就說我的家鄉吧,在我們鎮裡有個外出發展多年的老大哥,前幾年回到家鄉,免費投資建設一千多平方的一座敬老院,鄉里所為孤寡老人免費入住,,還有很多畢業於北大清華學子回到家鄉當起自願者,或是當起了村官,無私的奉獻真令人感嘆



鹿鄉美食微a80807778


說起回報養育自己的小山村,心裡就不能平靜。我所在的小山村又窮又落後,我一直以來都著怎麼去帶動鄉親們致富,現在本人也做了一點小成績。我現在帶了七個貧困戶在養殖水產(主要是養鴨嘴魚),這個魚前景好利潤可觀就是銷路有限,如果打開了銷路,一定要帶更多的鄉親們走上致富之路,我想這一步已經下遠了,現在這個社會一定要跟上自媒體的步伐,農民生產的農產品與自媒體相結合,農民可以通過自媒體的宣傳把自產的東西賣出去。我一定要好好帶動鄉親們走上致富之路!





鄉村農家特色



微莆田網


說起農村,就有種莫名的親切感,就是這個偏遠的小山村把我養育到現在。

從小,大人們就常常給我講大城市的美好,(也許他們其實也沒去過大城市,只是通過看電視聽新聞了解的而已吧)他們認為只有走出農村,到大城市裡去學習和發展才能改變我們農村人的未來,不然一輩子都是種田!

所以他們希望我們努力讀書,將來能考上大學,去大城市裡學習和工作,這樣才有希望改善艱苦的農村生活條件!父老鄉親們很看好學習成績優異的孩子的,認為這樣的好孩子就是全村的希望呢,村裡的大學生就是村裡的明星,全村的驕傲!

也許最後,我們很多人沒能考上什麼大學,或許我們有的雖然讀了大學,但現在也沒什麼大成就,都是普普通通的打工仔,沒賺到什麼大錢。好像辜負了全村人的希望呢,哎!

雖然如此,但是不能說只有讀大學的和賺大錢的才是回報家鄉哦,我們可以時刻關注家鄉發展動態,需要我們出力時就出點力,共同建設我們的小山村。對於那些陪伴我們成長的父老鄉親,當他們有困難時,我們有能力的就伸伸援手拉一把吧。。。


苦逼的淘寶賣家


感謝你有一份感恩的心,你這樣的人不太多了。很多人走小山村走出去都不想再回去了。難道你有這份心,我覺得應該走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

如果有錢,可以幫小山村修一修路,讓大家的回家路更方便,或幫小山村裝上太陽能路燈,讓小山村亮起來,搞一些實際的鄉村建設。這是有錢的做法。

如果小有成就但不是特別富裕,逢年過節就給小山村裡的貧困戶,五保戶留守老人和兒童買一些生活用品,比如:油,米冬天可以買一些電熱毯或棉被給他們送去一些溫暖。有空陪他們聊聊天做做活,讓他們不再寂寞。

如果你才在創業沒有經濟能力,可以選擇幫那些貧困戶,五保戶,孤寡老人等做做農活,收拾收拾屋子,幫他們洗洗頭因為他們很難自己洗一次頭。幫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當然能帶動全村致富是最好的了。比如在村裡搞種植養豬,教授他們技術,或僱傭當地村民來幹活,增加他們的收入,這樣也是很不錯。

當然還有許許多多的幫助方法,我說的只是一小部分,希望能真心的去幫助小山村裡的人,帶動他們致富。


農村隨訪記


農村養育了我們,作為生在農村的人,長大了之後想著如何回報養育自己的山村這一點,可以說初心未改,這一點特別讚賞你。

首先,我覺得你應該讓自己先成功起來,只有自己成功了,才能帶領村民一起致富奔小康。咱不說你成功了之後,要做什麼去回報,但是絕不要去做慈善類的活動,因為人本逐利,免費的慈善會帶來更大的問題,給他們一個方向,讓他們自己努力去獲得穩定的收益會更好;

其次,在你成功後,先得回報父母。因為你的成長,首先是在父母的養育下才有的,只有先回報父母,才能回報鄉親,這個是先後問題;

最後,就算自己不是很成功,但是如果有好的思路,可以說服村民和自己一起幹,或者自己先幹起來,有收益再讓村們入股擴大經營也算回報山村。

總之呢,我說的也是一個方向和建議,具體怎麼做還要靠你自己。所以祝你成功,併為你點贊。


雲帆談創業


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對農村的一切都覺得親切,我是80後,這30多年來農村的變化翻天覆地,我小時候家裡沒有電視劇,吃的是玉米麵,穿的衣服都是補丁落補丁,穿的鞋都是漏腳趾頭的,現在家家戶戶都奔小康,吃的喝的,穿的都不差,路也給修的是油路,不像以前一下雨就出不了門,到處都是泥,現在下在大的雨也能出門,政府把油路都修到家門口,感謝政府,但是現在我們這裡農村沒有工廠,一到冬天人們都沒事做,除了喝酒就是打牌,我現在就想能不能在農村建個工廠,讓村裡的父老鄉親不出村就可以上班賺錢,也多一份收入,還有就是把家鄉的農副產品推廣出去,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們內蒙巴彥淖爾盟的葵花,小麥粉蜜瓜好多的土特產讓人們知道,這就是我最想為村裡做的事情,希望能早日實現。


蒙L三月三


多少次依偎著媽媽,數不清弟妹玩耍,恩師的教鞭訓罵,田間地頭跑上跳下,夢醒已是枕上淚灑。

我出生在甘肅秦安一個貧困的小山村,從小目睹了那個貧窮的年代。爺爺、父輩們縱然竭盡全力,遇上天災加之當時全社會意識和科枝水平,一年到頭還是生活窮困,時常沉浸在解決溫飽的困惑中。長大後看到此情此景,決定逃離這個地方就出外謀生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思鄉之情越來越深。回家看到爺爺、父輩,嬸子們殘病的身軀,有時說話反應有些遲純。就是他們年輕力壯時養活了我們,才有我們的今天,不由我一陣陣揪心的痛。

在我們小山村裡有好多回報鄉親的事例,每逢春節考上大學學子們回去在村裡的小學給正在上初高中的學生補課,講他們的學路歷程,教導他們如何努力拼博,掌握更多知識,為以後人生更加出彩。

還有功成名就幫村裡鋪設自來水的,農戶只管出力,村上書記組織協調,他個人就出資五萬元,解決了人老幾輩吃水的困難,因為家鄉人畜引水工程三個鄉共用一個水源,水沒壓力,到不了我們組上。

也有冬閒村民文化生活貧乏,苦於沒有道具,設施的事,他們積極投資購制服裝道具,搭臺子,唱秦腔,演歌舞,還請外邊的專業演職人員搞培訓演出,極大地豐富了群眾文化生話。

更有家鄉辦紅白喜事難,在外遊子也看在眼裡,他們出資購制帳篷,桌凳碗碟以方便父老鄉親。村村通工程,路是修好了但路邊的水渠沒有,天長日久雨水會沖刷壞路基,他們也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出資買材料,村民投工共同修好了路邊的防洪渠道。

總之我們在外遊子都沒有忘記家鄉養育我們成人的父老,惦記著哺育我們成長的那片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