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謀士前十名怎麼排呢?

小檸朦


三國時期是很多人熟悉的一段歷史,不僅有曹操、劉備、孫權等開國帝王,還有很多能文能武的謀士。

要從這些謀士裡挑前十名,悅史君認為要有個標準,就是他一生的個人成就和後世地位。

第一,司馬懿

司馬懿一開始跟隨曹操,因支持曹操稱帝,與曹丕關係好,獲得信任。

曹操去世後,曹丕篡位稱帝,司馬懿得到重用。

曹丕駕崩後,司馬懿成為輔佐魏明帝曹叡的大臣,平定內亂,與諸葛亮多次交鋒。

曹叡駕崩後,司馬懿再次成為魏帝曹芳的託孤大臣,大將軍曹爽爭權時以退為進,最終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殺曹爽一族,掌握朝政大權。

曹魏嘉平三年,司馬懿去世,他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先後專權,14年後孫子司馬炎稱帝建立西晉,司馬懿被追尊為晉高祖宣皇帝。

悅史君認為,司馬懿的個人成就是控制了曹魏政權,這個能打9.5分,後世地位則是一個王朝的奠基皇帝,這個能打10分,綜合19.5分。

第二,諸葛亮

諸葛亮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後,出山跟隨劉備,一路輔佐劉備稱帝。

劉備駕崩後,諸葛亮成為託孤大臣,後主劉禪把所有的權力都交給了他,對內平叛,對外聯合東吳,攻打曹魏,直到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死於北伐途中。

劉禪追諡諸葛亮為忠武侯,東晉又追封他為武興王。

悅史君認為,諸葛亮的個人成就同樣是掌控蜀漢政權,9.5分,後世地位則是被封為王,9分,綜合18.5分。

第三,周瑜

周瑜輔佐孫策平定江東,孫策死後繼續支持孫權,在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大兵壓境之際,力主聯合劉備,指揮孫劉聯軍打敗曹操,一舉奠定三國局面。

此後周瑜繼續與曹軍作戰,同時準備進軍益州,但因過度勞累早逝,壯志未酬。

孫權稱帝后對大臣們說,如果沒有周瑜,他就沒有稱帝的機會,北宋時,周瑜被追尊為平虜伯。

悅史君認為,周瑜的個人成就是赤壁之戰,10分,後世地位被封為伯,7.5分,綜合17.5分。

第四,陸遜

陸遜在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成功迷惑關羽,協助呂蒙拿下荊州。

曹魏黃初二年(221年),劉備大舉進攻東吳,一年後被陸遜擊敗。

曹魏太和二年(228年),曹魏進攻東吳,陸遜再次獲勝。

東吳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后,陸遜成為上大將軍,後來又拜為丞相。

東吳赤烏八年(245年),陸遜因捲入儲位之爭憂憤去世,被追諡為昭侯。

悅史君點評:陸遜的個人成就是大將軍和丞相,但沒能掌控朝政,9分,後世地位是侯,8分,綜合17分。

第五,法正

法正原本是益州牧劉璋的軍議校尉,但見了劉備之後決定輔佐劉備,在劉備攻打劉璋時,勸說劉璋投降。

劉備拿下益州後,法正跟隨他繼續拿下漢中,並支持劉備當了漢中王。

東漢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法正去世,劉備追諡他為翼侯,後來劉備大敗給東吳後,諸葛亮感嘆如果法正在情況會好很多。

悅史君點評:法正的個人成就是輔佐劉備稱王,8分,後世地位是侯,8分,綜合16分。

第六,賈詡

賈詡原本是董卓的討虜校尉,董卓死後他勸說李傕、郭汜等人攻打長安,為董卓報仇。

後來李傕、郭汜等人發生內訌,賈詡轉投張繡,幫助張繡打敗曹操。

袁紹想招撫張繡,賈詡卻鼓動他投靠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幫助曹操戰勝袁紹。

東漢建安十六年(211年),賈詡獻離間計,幫助曹操擊敗韓遂、馬超等人。


賈詡支持曹丕,幫助曹丕取得儲君之位,曹丕稱帝建立曹魏後,賈詡得到重用,曹魏黃初四年(223年)去世,被追諡為肅侯。

悅史君點評:賈詡的個人成就是輔佐誰誰厲害,8分,後世地位是侯,8分,綜合16分。

第七,程昱

程昱剛開始在東阿對抗黃巾軍,兗州刺史劉岱曾向他討教如果與袁紹、公孫瓚相處,後來跟隨曹操。

程昱跟隨曹操攻打呂布、袁紹、劉表等過程中建功立業,但在赤壁之戰前退隱。

東漢建安十六年(211年),曹丕再次請出程昱,妥善處理曹操父子關係,曹丕稱帝后被封為安鄉侯,但就在同一年去世,被追諡為肅侯。

悅史君點評:程昱的個人成就是能打也善謀,8分,後世地位是侯,8分,綜合16分。

第八,荀攸

荀攸原本在大將軍何進手下當黃門侍郎,董卓進京後因意圖謀殺被抓。

董卓死後出獄,拒絕當官閒居,後來投靠曹操,在攻打張繡、呂布、袁紹及其兒子們過程中,多次獻計立功。

東漢建安十九年(214年),荀攸在跟曹操攻打東吳時去世,曹操一提起他就哭,被追諡為敬侯。

悅史君點評:荀攸的個人成就是有膽有謀,8分,後世地位是侯,8分,綜合16分。

第九,郭嘉

郭嘉原本準備跟隨袁紹,但他很快發現不合適,寧願閒著也要離開。

後來郭嘉跟了曹操,在討伐張繡、呂布、劉備、袁紹及其兒子們的過程中,出謀劃策,建立奇功。

東漢建安十二年(207年),郭嘉在跟隨曹操遠征烏桓時去世,曹操在赤壁之戰後,慨嘆有郭嘉當不至於此,被追諡為貞侯。

悅史君認為,郭嘉的個人成就是謀略過人,8分,後世地位是侯,8分,綜合16分。

第十,荀彧

荀彧剛開始擔任東漢守宮令,董卓專權後,他立即辭官,並且帶著族人到冀州。

袁紹很欣賞荀彧,但他看不上袁紹,果斷跟了曹操,被曹操稱為他的張良,幫助曹操對付呂布、迎接漢獻帝劉協等,在曹操南征北戰之際,荀彧在後方出謀劃策,舉薦了很多人才。

東漢建安十七年(212年),荀彧因反對曹操晉爵被疏遠後去世,被追諡為敬侯。

悅史君認為,荀彧的個人成就是謀略過人,8分,後世地位是侯,8分,綜合16分。

……

這個排名是悅史君的一家之言,悅友們有想法歡迎一起討論。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8我們一起努力!


歷史這樣說


以《三國志》為基準,以下排名為個人觀點,歡迎大家來討論。

1.郭嘉

2.荀彧

3.周瑜

4.田豐

5.法正

6.賈詡

7.司馬懿

8.諸葛亮

9.魯肅

10.陸遜

其實這十位謀士各有千秋,不能用排名來說誰更厲害,還有很多謀士跟上面的謀士平分秋色,如荀攸等,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只怪天命難違阿


小杯柚子茶


第一.司馬微(水鏡先生)

第二.郭嘉(鬼才)

第三,司馬㦤(千年忍者)

第四:孔明。(鵝毛扇臥龍)


第五:賈詡(毒士)

第六:陳宮(寧死不降)

第七:徐庶(四平八穩)

第八:龐統:(醜男鳳雛)

第九:魯肅:(迂腐人)

第十:陸遜(熬婿美男)

第十一:周喻(小氣將帥)

第十二:姜維(最後全材)


空一體


文無第二,武無第一。

說起三國謀士,大家都喜歡爭誰最強。

反正就是吵一萬年,也吵不出個定論,誰也不服誰。

今天我就大膽一次,給謀士們排個座次,這個排名你服嗎? 不服來辯!

第一名,浪子郭嘉

浪子郭嘉,戰略眼光獨到,精於人心《十勝十敗論》增強曹操擊敗袁紹的信心,預言徐州戰事和孫策身死。為曹操在戰略方針指定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第二名,義士陳宮

義士陳宮,他輔佐有勇無謀的呂布一度攻佔了曹操的所有地盤。但無奈匹夫就是匹夫,陳宮本事再大也沒辦法。最跟著呂布兵敗身死。


第三,毒蛇賈詡

算無遺策,三國之亂因他一言而起,弱勢張繡用他計策敗曹操。在立嗣問題上,一句話奠定,了曹丕的地位。也保住自己的安全。

第四,烏龜司馬懿

烏龜的代表人物,德川家康的老師,韜光養晦的集大成者,鬥諸葛、鬥曹真曹爽,死後子孫吞併三國。


第五,國士田豐

總是料事如神,出奇得勝,攻公孫瓚,勸袁紹迎漢獻帝。戰略眼光好,但袁紹不用,最後竟然羞見田豐而命其自殺,袁紹之才,費啦田豐。

第六,神仙諸葛亮

諸葛亮,戰略眼光好,治理國家是大拿,可是用計不是他所長,打仗太過謹慎。 他不能算謀士,而是政治家,可是我如果不評肯定會被罵死。

第七,江東陸遜

奇襲關羽、擊敗劉備,蜀漢三兄弟弄死二,後期還出將入相,一代人傑。哎,不說啦,說多都是淚。

第八, 陰人龐統

一個天才的陰謀家,左右逢源的戰術高手。最後死於非命。可惜。

第九,徐州陳登

玩弄呂布於股掌之間,掌握徐州與手掌之內,獨自抵抗孫權,讓東吳10萬大軍寸步難進。


第十,智多星李儒

他如果活的時間長一點,必定在前三。董卓因為他成為天下實際的掌控者,呂布因為他來投。事蹟不為人知而已。

過去喜歡歷史僅僅因為愛好,現在書寫歷史更多是和大家探討。😝😝😝


阿斗不傻


首先,我們需要確定一個排名的標準:

第一,應該按正史,而不能按演義,原因很簡單,如果按演義來排,有很多虛構的藝術情節,虛對虛,空對空,沒辦法說服人。

第二,應該是戰略級別的,而不是戰術級別的,其謀略必須體現在戰略規劃上,關乎某個集團的生死。比如,徐庶,就是戰術級別的,他就進不了頂級謀士的行列。

第三,應該是謀士,或者做過謀士的工作。比如周瑜,雖然智慧超群、文武兼備,但他不是謀士,也沒有做過謀士的工作,所以不能排進來。

有了上面的標準,我們就來排一排:

第一:司馬懿

特點:忍計之士

主要成就:奇襲公孫淵,奇襲孟達,以”忍“著稱,耗死諸葛亮,騙過曹爽,發動高平陵事變,奠定晉朝開國基礎。

(司馬懿:忍)

第二,諸葛亮

特點:忠計之士

主要成就:隆中對、七擒孟獲、五次北伐

(諸葛亮:忠)

第三,荀彧

特點:良計之士

主要成就: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以”休養生息“和”迎奉天子“兩大謀略,登頂曹操首席謀臣之位。

(荀彧:良)

第四,魯肅

特點:直計之士

主要成就:赤壁孫劉聯盟的實際促成者,三國鼎立的開端人。

(魯肅:直)

第五,郭嘉

特點:奇計之士

主要成就:曹操稱他為”奇佐”,如官渡之戰敗袁紹的“十勝十敗”說;遺計定二袁等。

(郭嘉:奇)

第六,陸遜

特點:陰計之士

主要成就:陰計襲擊關羽,陰計火燒聯營敗劉備。

(陸遜:陰)

第七,龐統

特點:詭計之士

主要成就:幫助劉備攻下四川,龐統乃詭計之士。

(龐統:詭)

第八,賈詡

特點:毒計之士

主要成就:賈詡是三國謀士中的毒士,獻計李郭之亂、獻計張繡、投降曹操、離間馬超韓遂等,其計策均毒辣無比。

(賈詡:毒)

第九,法正

特點:機變之士

主要成就:助劉備入川,計奪漢中、斬夏侯淵。陳壽稱讚他可比曹操帳下的程昱和郭嘉。

(法正:機變)

第十,陳宮

特點:逆計之士

主要成就:輔佐呂布,想以自己的才華逆勢而動,謀得一片天地,惜乎失敗。

(陳宮:逆)

最後,三國牛人太多了,還有好幾個都很厲害,比如:程昱、鍾繇等,但名額只限十個的話,應該就是上面這十位了。排序可以和朋友們一起討論。

關注(歷史是最好的醒酒湯),分享“歷史都是新鮮事”。


歷史是最好的醒酒湯


三國是個人才濟濟的朝代,文臣武將輪番上陣。那麼,作為軍中的靈魂人物――謀士。三國中哪位最強呢?當然,評定高低還得看其成績。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排名,見仁見智。下面就是(秉燭讀春秋)對三國謀士的最新排名:

第十名陸遜:這位小霸王孫策的長女婿,白衣秀士有獨特的戰略眼光,又有清醒的政治頭腦,其才華出眾,初出茅廬,小試牛刀,就取得了不凡的業績。


關羽萬人敵,威震華夏,卻在他與呂蒙合計下丟了腦袋。

劉備,一代梟雄,在夷陵之戰成了他的敗軍之將,最後困死於白帝城。他使蜀國從顛峰上直落而下,實現了吳“竟長江所極而有之”的有利局面,使東吳立於江東。奠定了除曹魏之外的佔據三國割據老二的格局。他是繼周瑜之後的又一個智謀雙全的水軍都督。

第九名賈詡:先從李傕,郭祀,後在張繡手下。最後投曹操。

投奔曹操後,他多次為曹出謀化策,為曹的勝利,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在官渡之戰中他起的作用更大。可以說在這場戰爭中,曹操獲勝同他是分不開的。他根據不同形勢、不同處境及敵我情況做出不同的決策。最終讓曹獲得勝利。


他對曹氏集團的最大貢獻是,使曹丕登上帝位。起先曹操特別喜歡曹植,有意傳位於他。而曹植的一些文人氣質也令他猶豫不決。賈看出了當時的情況,他覺得擁護曹丕比擁護植好,便多次出謀,讓丕在曹操的面前表現自己。

後來,也正是因賈的這句話,曹操手下的另一句聰明之士、曹植的主要擁護者之一楊修,被曹操借“雞肋”之事而除之,為丕的登基掃清了障礙,使曹氏集團得到了穩定。

第八名田豐:田元皓,權略多才、料事如神。他的謀略不亞於張良、陳平。只可惜遇人不淑,袁紹不聽他的計策,而導致官渡之戰的失敗。


他能料勝敗,官渡之戰未開戰時,他就料到袁必敗。可見他的戰略與智謀。曹操在聽說:田豐未隨而來,竟然大悅,說:紹必敗。可見田豐的智謀。

他能料生死,袁勝或許可以放他,袁敗必殺他。可見,他識人之能入木三分。

第七名龐統:龐士元論才智,本與孔明在伯仲之間。龐統號“鳳雛”。世人有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之說。

益州和荊州一樣,都是戰略要地。龐統根據當時的形式勸說劉備取益州,雖然劉有取之意。卻因找不到名正言順的理由而猶豫,也正是龐統用“權變”之理,即湯武的“兼明攻昧”代劉備解決了心病,使其下定了決心。他一手策劃了益州之計,使劉備取得了益州。


只可惜在益州被亂箭穿心而死。最後事實也證明他的英明。蜀國能生存長達半個世紀,正是有了益州這個作為根據地。取得益州,無疑龐統的功勞最大。

第六名周瑜:白衣羽扇這是周瑜的標配。火燒赤壁是周瑜的傑作。周公瑾應該屬於智謀級兼統帥級的帥哥人物,卓越的軍事家。其風流瀟灑,赤壁之戰,指揮若定,火燒曹軍,令曹操佩服的五體投體。周瑜是個儒雅的將軍,他對琴棋書畫,各有造詣,當時有“琴堪誤,周郎顧”


之說可見其琴藝之高。

第五名魯肅:魯子敬堪稱三國時期傑出的戰略家。其胸懷大局,且虛懷若谷,以大事為重,是大智若愚之長者之謀。看似忠厚老實,實則頭腦清楚。

他提出的“鼎足江東以觀天下”。剿黃祖,伐劉表,竟長江所極而守之”“後為吳建號帝王,以圖天下”的計策,被孫權立為國策。使東吳與魏、蜀成鼎足之勢。可以說沒有魯肅就沒有東吳天下。


第四名荀彧:荀文若有“王佐之才”,曹操稱之為“吾之子房”。曹操統一北方他的功勞最大。

他善於審時度勢。他向曹操提出的“先固本”之策略。使曹操站穩山東。使曹操建立了三國中實力最大的魏國。

第三名郭嘉:世人皆言:“奉孝不死,臥龍不出”,可見郭嘉是個牛人吧。

郭嘉謀略迭出,是曹操最為推崇的謀士之一。他對北方的統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曹操曾想將後事託負與他,可見他的智謀超群。



曹操討烏桓之戰中,他獻計讓曹操按兵不動,結果公孫與二袁自相殘殺,使曹操不戰而勝。從而使曹操統一了北方。

可惜他死得太早,曹操在赤壁失敗後,哭郭嘉,一是對他懷念,二是對其他謀士的批評。可見郭嘉的智囊作用。

第二名司馬懿:司馬仲達是大謀者能大忍,曹操活著時:“觀其鷹視狼顧”之相,他收斂自己的鋒芒,隱忍下來。他的隱忍,換來了為曹家的四代託孤之臣。

說他是大謀士不如說他更是一代開國之君。由於他曾事曹家四代,為曹家出力,且曹有危急之時,又挺身而出,使曹家轉危為安。

他確有智謀,其戰略並不在孔明之下。而其厚黑之能,連曹操、劉備均不可小覷之。

第一名諸葛亮:孔明未出茅廬已謀三分天下。他獻出了“隆中策”,使劉玄德由逆轉順,由弱走向強,智取荊、益二州,三分天下已成,使劉備稱帝於西蜀。

他的成功戰績太多了,前半生為劉備立足東征西戰。後期的六伐中原,表現了鞠躬盡瘁的精神。七擒孟獲,平定少數民族的團結。

(撰文:秉燭讀春秋,歡迎點評加關注)


秉燭讀春秋


本文以《三國演義》為準,請磚家繞道!

排名以取得的成就和要取得成就所對應的難度為準。

NO1.諸葛亮

1.三顧茅廬之後,劉備比起曹操勢實力差太多,但是諸葛亮保劉備不滅;

2.決定三國鼎立的赤壁之戰,諸葛亮智謀不可小覷;

3.在龐統死後,諸葛亮助劉備取得益州(龐統死後有名的謀士就剩諸葛一個了);

4.在法正死後,諸葛亮獨擋一面,幾乎處理了所有南征北伐以及東吳關係(蜀國國力應該只有魏國五分之一)

NO2.周瑜

1.助孫策取得江東(簡單);

2.赤壁之戰奠定三國鼎立(難度很大);

3.第一位和諸葛亮交手的人,雖然演義周瑜有點燧,但是在重大問題上和諸葛亮想法相同。

NO3.司馬懿

1.魏國建國人才死亡後頂樑柱;

2.諸葛亮的老對手,雖然未敗,但處於守勢;

3.從奪權看出有著不輸於曹操的詭計。

NO4.曹操

1.魏國的奠基人物功勞遠大於其他任何手下;

2.和劉備相反的方法駕馭了眾多良將謀士;

3.和袁紹智謀團、陳宮、賈詡、周瑜、諸葛亮等直接對抗,雖然有失敗但都不致命。

NO5.郭嘉、荀彧

1.智謀團的典型人物,專業出謀劃計能手(荀彧政治能力很高)

2.郭嘉雖然傳說厲害,但幾乎都是曹操的下手,感覺還是曹操為主。

NO6.龐統、法正、陸遜、賈詡、荀攸等

出場率不高,屬於曇花一現人物,在某一段時間或者某次戰役中表現出色。

總結來看:蜀國肯定是最強的,因為國力太弱以及君主不擅長智謀,魏國曹操實在時太厲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手下發揮,幾乎所有大的戰役都是曹操親自指揮或者遠程遙控;吳國出場率不高大多數時間屬於配角,四都督威名遠揚但是主場還是蜀魏之爭。


經典之作三國志


三國謀士前十名怎麼排,這個排名自然用戰績來衡量最為恰當,因為好多謀士根本沒有交手過,自然談不上分個高低,只能依靠戰績才能比較客觀一點的衡量。



第十:東吳陸遜,代表作火燒連營

陸遜一生就打了一次大戰,那就是夷陵之戰。此戰陸遜擊敗70萬蜀軍,氣的劉備在白帝城要上吊。而且夷陵之戰後,陸遜還當任吳國的大都督多年,成為吳國的支柱,還娶了孫策的女兒。可惜就是最後陷入政治鬥爭之中,被孫權逼死。

第九:西涼李儒

最早提出挾天子以令諸侯謀略的謀士,沒有此人,就憑董卓這樣一個武夫,實在難以成事。並且面對各種敵對勢力,可以為董卓理性分析,使得可以霸佔中原多年。

第八:晉祖司馬懿

雄才大略,善於隱忍。諸葛亮五次北伐的終結者,平定遼東的大功臣。更是簡簡單單的把曹魏的江山給奪到手,曹操奮鬥一輩子打下這江山,沒想到做了司馬懿的嫁妝。

第七:西蜀法正

法正雖然出場少,但是此人卻是天下三人的促成者。法正若在,那麼劉備將多一位可以比肩諸葛亮的謀士。在漢中之戰時,法正就獻計斬了夏侯淵。

第六:曹魏賈詡

賈詡可是打敗過曹操的人,而且還不是一次,整整兩次。後來投靠曹操之後,賈詡成為了曹操的第一謀士,官渡之戰破袁紹、潼關之戰敗馬超,這都有賈詡的功勞。

第五:西蜀諸葛亮

諸葛亮有定國安邦的能力,但是其謀略確實算不上是頂尖,諸葛亮治理蜀國確實是非常可以,但是這不是謀略。離郭嘉、荀彧還是有一定距離的。諸葛亮的名氣實在是和能力不匹配,只是後世神化了他罷了。

第四:北成田豐

袁紹的基業幾乎是全部有田豐的功勞,冀州、青州、幽州、幷州幾乎都是靠田豐奇謀拿下來的,這戰績自然是可以排到第四的。只可惜袁紹不會用人,剛愎自用,否則官渡之戰何置於陷入被曹操打敗的境地。

第三:東吳周公瑾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周公瑾,打敗曹操八十三萬大軍,僅僅是這一個戰績,就足夠公瑾排進前五。何況周公瑾還輔助孫策打下了整個江東,只可惜羅貫中為了神化諸葛亮,刻意醜化了公瑾。

第二:曹魏荀彧

曹操一句話就足夠荀彧封神了,曹操說了一句:“荀彧,吾之子房。”可以說三國除了郭嘉外,誰可說其戰績超過了荀彧。

第一的話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吧,我也就不說了,三國亂世中若此人不早逝,就沒有其他謀士什麼事了。


小司馬遷論史


人才麼能力是多方位的,有全才型的,當然也有偏科的!

我覺得公平公正應該分類排吧(司馬懿非人臣,不入排名)

1)戰略類:1.諸葛亮,2.荀彧,3.魯肅,4.沮授,5.周瑜,6.陸遜,7.郭嘉,8.法正,9.龐統,10.賈詡/田豐。

2)內政類:1.荀彧,2.張昭,3.諸葛亮,4.陳群,5.審配,6.鍾繇,7.蔣琬,8.程昱,9.顧雍,10.陸遜。

3)戰術類:1.荀攸,2.賈詡,3.田豐,4.陸遜,5.郭嘉,6.龐統,7.法正,8.程昱,9.荀彧,10.陳宮。

所以,我個人認為的綜合排名:1.荀彧,2.諸葛亮,3.陸遜,4.賈詡,5.郭嘉,6.周瑜,7.法正/龐統(並列),9.程昱/荀攸/田豐/沮授(並列)。

最後,一番勢力只靠一個謀士往往搞不出成績,這如同下棋-當局者迷,需要幾人配合,歷史上最經典組合:蕭何+張良+陳平。

三國時期各大勢力謀士最佳三人組:

曹魏:荀彧+郭嘉+程昱

蜀漢:諸葛+龐統+法正

東吳:魯肅+周瑜+陸遜

袁紹:審配+沮授+田豐

其他勢力很遺憾,缺少人才


怡紅公子小白


我認為水鏡先生是世外高人不能算,

前中期統帥

第一諸葛亮,是全才,軍事家,外交家,政治家,戰略家,發明家,是三國謀劃奠基人。

第二司馬懿,是魏國的神盾,如果沒有司馬懿剋日擒孟達,可能三國要改寫了,料事如神。就是比諸葛亮晚一小步。

第三龐統,能料生,難料死,為求功心切冒進,誤入落鳳坡中箭身亡,這樣的軍事家連自己都保護不了,鳳雛只能作好參謀,不能作三軍統帥。

第四周輸,諸葛亮一步一計,周瑜一步三計。

第五陸遜,火燒連營八百里,年輕有為。

第六徐庶,為報恩,不為曹操設一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