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top5座次排定,您認可嗎?

劉洋溢L


其實內地大學top5座次,爭來爭去,核心差異其實只有一條,那就是

到底是綜合性強大者佔優,還是學科精度高、成才率高者領先。這個爭議點,具體主要體現在第一和第三的寶座上。北大清華爭第一,華東五校爭第三。

從整體實力來看,北大清華難分高下,華東五校也是各擅勝場,很難說誰高誰下。但北大與清華的差異在於,北大的綜合性更強,在文、理、社科、醫學等方面都很強大,只有工科稍弱;而清華恰恰在於工科很強,而其他方面並不夠強(協和醫學院並不屬於清華),文科方面更是比較明顯的短板,不過清華可以“一俊遮百醜”,其超級強大的工科實力深入人心,認可度極高。

北大靜園草坪

同樣,華東五校也是這個情況。復旦與北大極為相似,也是文、理、社科等很強,醫學也不錯,只有工科較弱。而上海交大是工科很強,醫學也不錯,其他方面則不具有什麼優勢。中科大是理、工科強,而其他方盡是短板,但中科大學科精度、成才率極高,規模較小而一流學科數量眾多,“千人一院士”的說法流傳甚廣。浙大和南大都是綜合性較強的大學,但都不及復旦的強大。

所以,如果偏好綜合性,則北大第一,復旦第三自然沒有疑問。這樣,top5座次就是北大、清華、復旦、上海交大、浙大;如果偏好學科精度,則top5座次應該是清華、北大、中科大、復旦、上海交大。

(復旦大學校門)


在我看來,從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趨勢來看,綜合化路線已經是現在進行時,未來也會持續下去,具有強大綜合實力的大學更值得稱道。以此來看,內地大學top5以前者更合理,即北大、清華、復旦、上海交大、浙大為前五名。


風雨燕園之百二十載


第一所 清華大學

如果是解放前,北大當然排在清華之前,但解放後,文科整體沒落,北大也不可能出現蔡元培之類的校長了,名列第二是必然。

第二所 北京大學

北大依然有其耀眼的光芒,學術依然比清華要自由,適合喜歡拘束少的教師和學生,這方面依然是頂級殿堂。

第三名 浙江大學

一所神奇的大學,民國老牌四大名校之一,解放後被拆得七零八落,卻依然可以借改革開放之春風枯木逢春,再度強勢崛起,唯一的弱點所在城市還不夠份量。如果杭州有朝一日影響力跨入一線城市,如北上廣深變為北上杭深廣五大一線的話,將完全鞏固其第三的位置,那時,不僅其綜合實力,就是考生分數,也將碾壓清北以後所有高校。但只要首都還是北京,上海還是直轄市,杭州依然只是個省會的話,清北永遠在前,考分則需要很大努力才能超過交復。

第四名 上海交通大學

得益於老底子,更得益於強大的校友資源和同樣抓住改革開放機遇,上海交大在與復旦白熱化的“上海灘老大”之爭中已多探出半個腦袋。

第五名 復旦大學

作為一所最初籍籍無名的復旦公學,轉而在解放前成為民國四大名校有力追趕者的高校,在解放後高校拆並中成為全國獲益最大的高校,尤其是浙大理學蘇步青等都支援去了復旦,復旦曾經一躍為上海灘老大,尤其是發達的新聞專業為擴大復旦影響力貢獻了不少力量。復旦如今依然是快速發展,但浙交是高速發展,相比之下目前速度稍慢,如果不看數據的話,是感覺不出來這種差距的。

其他,中科大過於注重為全世界培養人才,影響了其國內影響力。曾經中國第一高校中央大學的主要繼承者南大,沒有從論文致勝快速轉變為實踐項目致勝,錯過了小平同志南下講話後教育改革開放的最快班車,是最為令人惋惜的,當然,如今南大也在反思人才流失,睡獅一旦醒來,相信前面幾所高校會感覺熾熱的追逐感。

希望前五排名不斷變化,大家都有機會爭第一,只有這樣,中國高教才有活力,中國才有大希望。1


郭博士說法


對於高校排名,除了教育部公佈的985,211,雙一流之外,個人覺得,其他排名參考看看就好。快年底了,各大機構紛紛發佈了高校排名榜單,就國內高校來說,基本可以歸納總結如下:不管哪種排名,清華北大前兩位基本沒有問題,誰第一也不好說;華東五校復旦,上交,浙大,南大,基本能保持在前十,最尷尬的是中科大,部分榜單能排在第三,以國際榜單常見,差的時候能到第20,國內榜單中科大排名多比較靠後,以上五所學校競爭第三,誰也不服誰,誰坐第三位也不踏實;C9中,就西安交大進入前十的時候較少;人大,哈工大,華中科大,也在十名左右,比較搶眼;武大,山大,川大,吉大比較穩定,多能在前十五以內,其中又以武漢大學爭議最多。

國際榜單似乎對理工科強的學校更為偏好,所以像中科大往往能排名靠前,國內的榜單往往偏向大而全,所以像武大有時候排名更靠前。這也從側面反應出來,各大榜單評價的標準,參考的數據是不一樣的,所以得出的結果差別較大。

要說國內高校前五,個人還是認為,除了清華北大前兩位之外,應該是在華東五校來選,根據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A檔學科數量超過20個的有浙大,清華,北大,復旦,上交和南大,但A+學科,清北遠超其他高校,浙A類學科共39個,A+學科11個,明顯多餘其他幾所華五高校,前五應該有一席之地,上交,復旦,南大A類學科分別為25,23,21,但A+學科分別只有5,5,3,落後於中科大的7個A+學科,中科大的受限於只有理工科,A類學科只有15個,所以這幾所學校比較難排。

個人覺得不如不排了,這幾所學校都是國內頂尖高校無疑,且各有所長,能考上哪一所都不會差。而且所謂排名,實際也是不斷變化的,這是一種典型的虛假精確,如果選學校,還不如結合學科專業來選,這樣可能匹配會更精確。




象牙塔裡講故事


最公允的方法是按照錄取平均分數線排位。根據2017和2018這兩年的數據參照:

北京大學676.09、695排第一;清華大學674.17、690排第二;復旦大學662.95、686排第三;上海交通大學661.45、687第四;中國科技大學657.26、676排第五,這是前五位。

中國科學院大學657.26、673排第六;

浙江大學653.16、676排第七;

中國人民大學647.85、671排第八;

南京大學647.16、671排第九;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636.42、666排第十;

從十一至二十名、依次是:同濟大學、南開大學、武大、北師大、西交、華科、中大大、東南大、北理、廈門大學。


遠山吟草


北大清華復旦都源於革命基因,重點投入把優勢專業全並給它然後全情全錢投入,產出高成績大較正常;中科大是小兒子當然也是寶;後來上交大也挑出來,這個兒子也要重點培養,形成今天的格局,在並校時又進一步強化,但是這五個親兒子成績論單位產出水平也不比南大浙大高,況且是在南大浙大被長期冷落的情況下,看哪些數據有意義嗎?今天你再把南大餓著,經費少,再強也會體虛,所以這些完全以行政方法來配置資源能比出高低來嗎?

再談談華五,浙大最大的好處是達到水準的就錄取,這是規模大的優點,南大和中科大則猶豫,錄取人數少,時間長了浙大人氣高;復旦和交大,去的人不少想沾上海的光,長遠來看,做學問未必比中科大南大浙大強。外國發生的事改天在中國也會重演,英國美國最好的學校不一定要在倫敦紐約,在小鎮也不錯,我們是因了戶口這個獨一無二的行政制度,凸顯北京上海,復旦交大分數高是上海戶口在幫忙,如果水平分數相同的兩個人,一個在復旦一個在南大,那個走得遠?復旦有優勢嗎?就因為有上海戶口科研搞得好?

國內大學排名幾乎沒意義


用戶76483715635


您好,我是高考填報志願的李老師,對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

1:任何院校的排名都是動態的

2:參考因素不一樣,可能得出的結論是不一樣的

1:北京大學

簡稱”北大“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也是最早以“大學”之名創辦的學校,其成立標誌著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開端。北大催生了中國最早的現代學制,開創了中國最早的文科,理科,醫科,社科,農科等大學學科,是近代以來中國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北大始終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聚集了許多學者專家,培養了眾多的優秀人才,影響和推動了中國近現代思想理論、科學技術、文化教育和社會發展的進程.

碩士點:312個

博士點:263個

博士後流動站:47個

國家重點學科:131個

兩院院士:98人

發展定位:世界一流大學

第四輪學科評估:北大共有21個A+學科、11個A學科、3個A-學科,其中A+學科總數居全國高校榜首,A類學科數量達到學校一級學科總數的70%,居全國高校之首。

雙一流學科建設學科:北京大學有41個學科進入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


2:清華大學

簡稱“清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秉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和“行勝於言”的校風。堅持“中西融匯,古今貫通,文理滲透”的辦學風格和“又紅又專、全面發展”的培養特色,弘揚“愛國奉獻、追求卓越”傳統和“人文日新”精神。被譽為“紅色工程師的搖籃”

博士後流動站:51個

國家重點學科:27個

院士:87人

發展定位:世界一流大學

第四輪學科評估:清華大學21個獲得A+類學科,8個獲得A類學科,8個獲得A-類學科

雙一流學科建設:35個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中


3: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是中國人自己創辦的最早的大新式高等學校之一,1928年定名為浙江大學。國民黨執政時期,浙江大學在竺可楨老校長的帶領下,崛起為中華民國最高學府之一,被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譽為“東方劍橋”,迎來了浙大百年校史中最輝煌的時期。

碩士點:308(二級學科)個

博士點:273(二級學科)個

博士後流動站:54個

專職院士:42個

國家重點學科:36個

發展定位:世界一流大學

第四輪學科評估:11個一級學科評為A+、11個一級學科評為A、17個一級學科評為A-,A類學科數全國高校第一,優秀率第二,A+學科數第三!

雙一流學科建設學科:16個


4:復旦大學


簡稱“復旦”由種瓜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985工程、211工程、雙一流A類,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為“九校聯盟”(C9)、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環太平洋大學協會的重要成員,是一所世界知名、國內頂尖的全國重點大學。

碩士點:243個

博士點:154個

博士後流動站:35個

專職院士:27人

國家重點學科:30個

第四輪學科評估:A+學科5個,包括哲學、理論經濟學、政治學、中國史、數學; A學科8個,包括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物理學、化學、工商管理、臨床醫學、基礎醫學; A-學科10個,包括:應用經濟學、社會學、外國語言文學、生物學、生態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公共管理、藥學、中西醫結合

雙一流學科建設學科:17個


5: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簡稱“上海交大”,位於中國直轄市上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並與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985工程”、“211工程”、“雙一流”,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為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Universitas 21、21世紀學術聯盟的重要成員,已發展成為一所“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的國內一流、國際知名大學。

碩士點:79個

博士點:41個

博士後流動站:35個

專職院士:21個

國家重點學科:9個

第四輪學科評估:共有5個一級學科評估結果為A+(前2%或前2名),A類學科數共有25個(前10%),A類學科數量位居全國高校前列。5個A+類學科分別是,生物學,機械工程,船舶海洋與工程,臨床醫學,工商管理。A類學科則全面覆蓋文、理、工、商、醫等學科類型。

雙一流學科建設學科:上海交通大學有數學、化學、生物學等17個學科入選了世界一流學科名單



北大,清華,浙大,復旦,上海交大!!!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


凱途志願李老師


目前前五位是清華,北大,復旦,上交大,浙大。將來是北大,清華,復旦,上交大,中山。理由如下:

中國內地高校的排位,受國家意志和頂層設計影響很大,有時候是決定因素。比如清華北大為什麼那樣受到支持?這是國家意志。又比如解放初院系調整,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確定重點大學名單,本世紀初高校合併,不久前雙一流大學的確定,都是國家意志和頂層設計的結果,並對高校排位起了重要作用。不是學校內部因素決定的。當然也有地域次要因素在內。

舉浙江大學為例。浙大副校長鄭強說,解放初院系調整,浙大數理生系主要部分調整到了復旦,所以復旦是浙大下的蛋。為什麼浙大不要這些蛋呢?鄭強不敢說。因為這是頂層設計,國家意志,是當時國務院決定的,並不是復旦強要,浙大不要這些蛋。當年為什麼浙大還有中央大學受此肢解?打個比方,類似於準海戰役後對蔣軍精銳進行整編。經此整編,中央大學消失,浙大比民國時期高校排位靠後很多。同樣道理,本世紀初,國家制定985高校規劃時,給了浙江省一個名額,但老浙大當時的排位不足以選上,所以批准老浙大合併杭大浙農大浙醫大,由此造就浙大現在的排位。試想,假如不是國家意志,頂層設計不同意合併這三校,浙大有今天的前五江湖地位嗎?

為什麼浙大的前五排位可能被廣卅的中山大學取代呢?因為這也是受國家戰略的影響。

最近,國家出臺了國家級戰略,以京津雄安為龍頭的京津冀協同發展,以上海為龍頭的引領長三角發展,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為龍頭的大灣區發展。在中國,上層設計規劃,加上地域因素,將影響高校的排位。這三大戰略經濟區的龍頭城市的頂尖高校,在日後將得到更優先順序發展。由此可見,北大清華復旦上交大的排位前四不會改變。而第五則可能被廣州中大取代。廣州的中大的實力本來就有前十,廣東財力比浙江更雄厚,廣州為龍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區位產生一個排位靠前的頂尖高校將是大概率事件。浙江杭卅這次不僅不是龍頭城市,甚至不是國家中心城市(附帶說一句,所謂杭州大灣區浙江大灣區這次國家戰略隻字未提)浙大受到杭州區域戰略地位影響,受支持力度會遜於中大,不僅可能被中大彎道超車,而且會面臨這次國家戰略的另外點名城市,如天津,重慶,成都,武漢的名校的追趕。

浙大實力雄厚,浙人擅於奮發圖強,加上浙江省強力財力人才支持,浙大也有可能不掉隊,也有可能和中山並列第五。

一家之妄言,不喜勿噴。


chen8422768679437


TOP5必須有武大,有證據!

(1)武大第三,華五靠邊站!😂
有人說是買榜,可能嗎?我有自己的排行榜,何須買?請看

(2)還是TOP5,自己排的要謙虛點,把大哥排第三!武大第四!👍
★有人嫉妒就發圖否定武大,其實是他看不上!





人民日報那麼大的媒體也嫉妒,就不能客觀的請假嗎?


sina62


列幾個權威數據: 1、雙一流高校評選,浙大排名第三; 2、A類學科分佈,浙大總數第一,就算只論A+,浙大也名列第三; 3、2017年國家三大科學獎,浙大名列第二,僅次於清華; 4、2012年至2016年底有效發明專利,浙大以7764項排名第二,僅落後清華200多項,領先第三名2700多項。 5、由中國科教評價研究院、中國教育質量評價中心和《中國科教評價網》聯合研發的《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2018)》中,浙大在全國高校競爭力排名中名列第三。 6、北京萬方對我國高校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學科建設水平進行評價,發佈《2017年全國高校科技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17年全國高校科技創新能力排名前三的高校分別為:浙江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大排名第一。 7、中國高校萬人計劃領軍人才統計:浙大超清華北大第1! 浙大排名前三,名至實歸!浙黑們洗洗睡吧,考不上浙大不是你們的錯,無腦噴就差勁了!


華山偽君子


目前,比較公允地看,前五大概是這幾所大學:北大,清華,中科大,人大,國科大。

北京大學: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發源地,北大,早已經不僅僅是一所大學,更是中國知識分子心中的圖騰。中國高校的泰山之重,北斗之望,系在北大!



清華大學:以自強立校,以理工立業,卻又水木清華,婉兮清揚。無論從國家定位,還是辦學實力,國際聲望,清華大學都不亞於北大。國之上庠,清華之謂!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新中國創辦最成功的大學,精英化辦學,數十年不擴招,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在兩彈一星,航空航天,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重大工程項目領域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紅專並進一甲子,科教報國六十年,壯哉,我中國科大!



中國人民大學:在人文社科領域具有極高的聲望,在廣大人民群眾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文科生心目中的最神聖學術殿堂。經濟者,經國濟世,人大其任之!



中國科學院大學:完全繼承了中科院的資源,具有任何學校都無可比擬的資源優勢,中國高校中的航空母艦。雖然建校歷史尚短,但乳虎嘯谷,百獸震恐,後生可謂,非國科大者誰?

其他學校,諸如復旦、浙大、南京大學,實力也與上述學校相當,也可入前五之選,以上排名,不過一家之言,管窺蠡測,見笑方家了。

國之重器,大國上庠。感受大學文化,瞭望科技前沿,親歷一流徵程,敬請關注頭條號“上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