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不可一世的霸主,居然淪落到要靠重啟低端製造業來維持生計了,這是怎麼了?

山佳2006


不知道你哪來的自信用淪落這個詞來形容他們,我們自己可是個發展中國家呀,人家可是多少年前都已經經歷過我們這個階段的,不知你是哪來的勇氣藐視他們。

我們看一個國家發達不發達,是要看這個國家服務業在國民收入中的佔比,我們儘管這幾年發展較快,是因為我們利用我們的人口紅利從事的是低端的製造業,但美國不是,他們是站在供應鏈的最高端的,也就是他們拿走的是整個產業鏈的最大利潤,拿蘋果手機舉例子吧,雖然蘋果手機的製造都是在我們國內進行的,但我們卻連手機利潤的百分之十都拿不到,其餘都是美國拿走了,所以我們不要用鄙視的心態來看他們,要虛心學人家的長處。

在談問什麼美國重啟製造業,是因為這幾年美國發展的太快了,美國的重心都在服務業上,隨著美國經濟的大幅增長人力成本還在不斷的大幅增加,在全球市場的格局下,製造業就一定會選擇生產成本低,人力成本低的國家來進行生產,這就造成美國國內的製造業大幅度的外流,但我們想啊,服務業說白了就是服務工業的,連工業都沒有了,將來服務業還怎麼發展,所以美國提出振興製造業,

但美國提出來的振興製造業,可不是我們認為的普通製造業,他們提出的是高端製造業,就像我們提出的2025一樣,是要佔領下一個發展高地的。

在從就業上談,服務業是輕資產,用人數量不是太大,但工業不一樣,工業是重投資,是需要大量人工來參與的,製造業能大大提高美國就業率的。


來自火星的觀察員


走在歐美街頭,經常看見扎著舌釘、目光迷離、無所事事的肥胖身軀晃來晃去。這類人怎麼可能有嚴謹的組織性、紀律性,怎麼能勤奮工作,他們一分錢也不儲蓄,透支消費,偏偏還要過好日子,看到中國靠智慧勤奮過的越來越好,就覺得對自己不公。

臺灣學者曾仕強教授經常講:歐美人頭腦簡單,他們看問題只有兩面,而中國人看問題有三個面,他們直線思維,不懂陰陽,只講力量,沒有道德,看來真是這樣的!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人是世界上最能吃苦、最勤勞的民族,不是之一而是唯一。也是智商、情商最高的民族,中國人思維進化的智慧、精妙程度是他們永遠不及的。文化學者高曉松也經常調侃說:看他們身上還有殘存有毛,根本沒進化好。

真理不在他們手上。漫長的人類歷史上我們本來就是世界文化、經濟的中心,其實歐美的社會體制其實是有致命缺點,選舉更像鬧劇,看似公平,實則不公不科學,爸爸卸任總統,兒子又競選總統,丈夫卸任總統,老婆競選總統。因為每一個人是一個矢量,矢量1+1可以等於2也可以等於零,歐美那種制度等容易等於零。每個人的價值觀、權重和媒體影響力不一樣,一個講詩經古文學教授的一票能和一個目不識丁的搶劫犯的一票一樣嗎?為了選票經常做出匪夷所思的怪誕事情。例如美國的控搶問題,如果在中國,發生那麼多校園槍擊事件,早就解決控搶問題了,但是在美國,涉及到利益,在所謂公平的環境下,在一片七嘴八舌的吵鬧中就是解決不了校園學生持槍。從科學上講他們的社會體制不符合熱力學第二定律,也不符合矢量的累計最大化原則,熵只會越來越多。按照哲學學者吳伯凡的說法,如果一個社會組織熵越來越多,社會組織只會越來越混亂以至於解體。

目前看來美國最高決策者的水平實在不怎麼樣!根本沒有嚴謹性太隨意、兒戲化了。水平大約只相當於中國7人小公司經理水平而已。

中國一直是講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前幾十年的封鎖,中國只是越來越強大,根本就不怕什麼封鎖等等,中國只能會越來越強好。

沒想到他們那麼高大的人,竟然長著一顆嫉妒頻率很高的酸性小玻璃心,不論找什麼藉口加稅,樓下掃地大媽都看得出,本質就是他們不想看到我們越來越好!

講求大一統的華夏文明,儒家思想最高境界是天下大同,讓大家都好,而不是我過得好讓你不好,我們站在道德高地,我們迴歸世界第一隻是早晚的理所當然的事情。

普通老百姓都能看得出,無端經濟挑釁這件事是美國力不從心、衰退的徵兆和開始,就像一個病人,身體不行了難受痛苦才會這樣鬧和掙扎,這將是中美力量對比的分水嶺。

樓繼偉理事長講的好:對不懂孔子的人不必講仁義道德!用東北人的話說就是:不慣他毛病,他們想立棍,我們就把它撅了,用他能聽懂的語言教訓他,讓他灰頭土臉,從此全世界以後就知道,誰對誰錯誰老大。


正負對稱


有媒體報道,大批美企正在從包括珠三角在內的中國悄然撤退,越來越多的“中國製造”正在搖身變為“美國製造”,其中包括消費品巨頭佳頓、卡特彼勒,耳機生產商Sleek Audio、玩具生產商Wham-O、福特公司等。

《紐約時報》也報道了同樣的現象,一些美企已經採取了一些小措施把製造業工作崗位轉回到美國本土,如星巴克、GE等公司。

中國的部分製造業投資也正在流向美國,據商務部數據顯示,到2015年,製造業已經超過金融業,成為中國在美直接投資的最主要的行業。無數跡象表明,美國正在重振製造業!

新一輪工業革命即將來襲,美國一直在重振製造業!

早在2009年,美國就先後發佈了“美國製造業復興法案”、“先進製造業夥伴計劃”、“先進製造業國家戰略”以及“製造業創新網絡計劃”以支持製造業發展。

德國、法國也不甘落後,德國提出了“工業4.0”、法國提出了“新工業34項計劃”應對新工業革命的挑戰。2015年,為了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國也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

雖然美國前後為重振製造業做了不少努力,但一直都沒有起色。美國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佔比的下降趨勢並未因美國“製造業復興”口號的提出而扭轉。

數據表明,1969—2014年,美國製造業增加值在GDP中的佔比一直呈下降趨勢,從24.4%降為2009年的12%,此後開始企穩,在2012年回升到12.3%,2014年又下降至12.1%,並未因美國“製造業復興”口號的提出而發生扭轉。

但這回好像不一樣了。

美國正為重振低端製造業下猛藥

今年以來,美國讓製造業重新回國的決心變得無比堅定,並提出一系列減稅扶持等優惠政策。美國將對企業實施大幅減稅和政策鬆綁,使現行企業所得稅稅率從35%降至 15%,但會對把工廠搬遷到其他國家、僱傭其他國家員工卻想把產品售回美國的企業徵收高達35%的商品稅。

而最近受美國振興製造業政策的影響,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9月4日公佈,8月美國ISM製造業指數為61.3,創2004年5月以來新高,市場預期值為57.6,7月為58.1。

這是美國ISM製造業指數連續24個月高於榮枯分水嶺50,顯示美國製造業持續擴張。ISM數據公佈後,美元兌日元短線也上漲至111.396,美國ISM製造業指數發佈前報111.219。

根據美國諮詢公司BCG在2014年8月發佈的《全球製造業轉移的經濟學分析》,美國已經成為發達經濟體中製造業成本最低的經濟體,所以美國只要下決心,重振低端製造業並不會很困難。

不虛美國,中國也有《中國製造2025》!

與美國不同,我國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是為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製造業,目標指向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醫藥和高端裝備等新興產業上。

中國的製造業正發展面臨雙重擠壓,一方面是中高端製造業迴流發達國家,另一方面是低端製造業向其他勞動成本更低的新興經濟體轉移。所以《中國製造2025》將成為中國適應國際分工體系調整和國際競爭態勢變化的必然選擇,也是中國擺脫製造業“大而不強”現狀的必然選擇。

《中國製造2025》計劃的實施,將開啟中國製造業從大向強、從低端向高端的轉變過程!


金十數據


你太膚淺了,該多看點書。

首先,中國從2000年左右到現在,之所以所謂製造業能夠蓬勃發展,那是因為大量外資企業的湧入,他們之所以選擇中國,有兩大原因:1、低成本,廉價的勞動力,實惠的稅率政策;2、中國龐大的市場,令他們趨之若鶩。要明白,第二點才是主因,你要知道,東南亞,北非,南美這些地方的成本更低,但是他們先選擇了中國。

其次,你要明白,沒有國家會討厭製造業,哪怕是低端製造業。當大量製造業移向中國的同時,歐美也沒閒著,他們有的小而精,高精尖的路線。你看,雖然世界上70%~90%的醫療設備(主要指核磁共振儀,CT機這些高端設備),以及大型客機90%的生產都在中國完成,但是哪個中國人敢說我們能自己造出來,我們連一家知名的醫療器械公司都沒有,就連低端的也盡是些OEM。

不要被近20年的發展衝昏頭腦,矇蔽雙眼,生活是變好了,但我們失去的機會也不少!


魯迅有點生氣


原來在街上老老實實開店經營,賺錢也不錯。因為乾的早,慢慢就成了街上的頭,可以收保護費了。後來覺得光保護費都夠吃,還來的快,自己也不用幹啥,逐漸把店都盤出去了,做成了道上第一大黑幫,可威風!可帶勁!後來街上的店也有些家底了,不願交保護費了。大佬連著幾次收租不利,眼看著開打惹一片更不好玩,自家小弟老吵吵著換碼頭,越來越不好管,只好想著是不是把原來的店再開起來就好了,就又開始琢磨咋樣才能用最少的錢把原來盤出去的店再收回來自己做。現在正在收的過程中,不知道需不需要用些陰的手段,也不知道未來收的過程會不會和誰打一架,反正一部分小弟都派出去站街,為談判增加威勢,另一部分小弟去別人家店製造點事情,為談判多些籌碼、降降價格,自己也讓幾個關係好的店家幫著說和。雖然街上不少怨言,但起碼大佬現在感覺還不錯。


在路上70954022


需要說明的是美國此次重啟的是已經成熟的高端製造業如航空製造、高端機械、汽車製造等,並非所謂的低端製造業,無論從哪方面來考慮這都是不可能的,美國之所以重啟製造業主要出於國內和國外兩方面原因。

從國際上來講,自從特朗普上臺後其採取激進的貿易保護政策,與多國開展貿易戰,不斷通過增加關稅、限制貿易額等方式對打擊他國,這大大的改變了本國產品結構,導致市場了供求出現變化,這也就意味著,市場上供不應求的產品需要國內自給,這使得美國不得不重新復興製造業。

就國內來講,自從次貸危機之後,事實上製造相比於巔峰時期一直都是處於沒落的時代,其破產所釋放出的失業人口並不能被其他產業所完全吸收,所以美國從整個國家經濟角度來考慮平衡產業結構勢在必行。

同時,製造業相對來說也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其復興有利於吸收失業人口降低整個社會勞動失業率,對與整個經濟內部發展動力的恢復具有巨大的拉動作用。因此,美國絕不是以製造的重啟來謀生,而是重啟製造業平衡產業結構,降低失業,獲得經濟內在發展動力。


盤和林看經濟


1890年美國登上了世界製造業的覇主地位,工業產值世界第一,雄居世界製造業霸主地位120年。2010年中國既是工業產值世界第一的經濟大國,也是全世界唯一工業門類齊全的大而全的工業大國,更是高端製造業全而精、精而尖的工業強國。從火柴到火箭,從打火機到無人機,從漁船到航母中國都能製造。美、德、日僅僅是傳統的小而精、精而尖的工業強國。

今天的美國製造業僅僅佔GDP的9.8%,全美國從事實業的人不到20%,80%以上的財富來自服務業,其中很大部分來自金融類收入。

由此可見,

A、美國已經從工業立國變成金融立國;

B、美國已經從工業資本主義變成金融資本主義;

C、美國已經從實業資本主義變成虛擬資本主義。

所以,白人上層成為食利者階層,成為國際社會的寄生蟲!白人中的中產階級是美國社會最苦逼的一群人,因為他們要交鉅額稅款,一方面要養活那些無憂、無慮、無恥的寄生蟲,另一方面還要養活那些無房、無車、無業的流浪漢。

白人的下層最痛苦,高端金融業,他們絕對幹不了,中端的服務業他們沒能力幹,低端製造業又不能迴歸,所以,他們和海量的外國移民搶飯碗,淪為失業大軍的一員。

這就是2017年8月發生在美國的反移民、反全球化右翼白人至上主義運動的社會根源!

綜上所述,

今天的美國不可能走回頭路,要回歸製造業,甚至重啟低端製造業只是一種不可能實現的幻想!


董海發


全民就業背景下,特朗普再喊製造業迴歸,就是胡扯!

已經全民就業,低端製造業迴歸美國,美國人不會去應聘,富士康投資美國絕對是誠意滿滿,但是特朗普與郭臺銘兩廂情願並不代表美國工人會去給富士康打工,照此看別的製造業迴歸美國就更困難了。。

如果特朗普真的要發展低端製造業,只能是引入低端移民來從事這部分低薪工作,而這又會衝擊美國整個社會的薪資水平,還有法律問題,根本就行不通。。

核心點在於美國的欠債問題在怎麼花錢這個方向上,一年軍費一萬億,比正常軍費多花5000億,這才是美國傾家蕩產的根源,是軍事賭博害了美國。。

現在特朗普擴軍備戰,連北約內部德國法國都反對,美國自己重金押注軍費就更是敗家胡搞。。

就算特朗普提高美國製造業,咱們說個吹牛的數據,假設美國製造業增加對外貿易增加出口2000億,這是絕對完不成的任務,假設特朗普能完成。。美國財政就此獲得的財政收入和國民所得,最大限度計算1000億,到天花板了。。

可是美國當期財政赤字是8000億,賺一個花八個,這種失血的經濟循環根本就循環不下去。。至於製造業這個藥方無效之後,美國還是必須回到戒賭這條道路上來,軍事訛詐全世界自己先撐不住了。。

最搞笑的是製造業迴歸沒進展,貿易戰卻把美國原有的製造業出口打垮了。。全球都在等著看,看看二十國集團峰會,特朗普會不會面對現實吧。。


山東精創車加工


原因起碼有三個。

首先要講的就是就業,就業率對一個國家來講,意味深遠。

美國高科技行業非常發達。但高科技意味著高智商,這些也是少數人玩兒的行業。對於占人口絕大多數人來說,科技的進步,意味著失業。所以美國必須尋找新的就業渠道保證普通人能夠正常就業,有穩定收入。不僅高科技,即使是比較傳統的農業,在美國對就業率影響也甚微,因為它的發展格局有一定的固化。美國農業也是高度機械化,總就業人口只有300萬,只佔美國總人口的1%左右。

其次,美國的財富高度集中,這種局面也需要改變。

不管是美元作為世界貨幣,還是華爾街金融高度發達,都是有利於美國少數精英群體,對於普通百姓的生活、就業,並不會帶來多少現實的利益。

這時候,重啟低端製造業就成為一個好的選擇。

因為低端製造業可以極大的創造就業,讓普通人群可以增加收入,穩定社會經濟發展。低端製造業也可以極大的增加稅收。稅率低一點沒關係,只要稅源充足,就可以為美國帶來大量的稅收。這樣可以改變美國財政入不敷出的現狀,要知道,美國負債已經超過21萬億美元!這是多麼恐怖的一個數字。

第三,從經濟發展的本質來說,製造業才是一切產業的基本。

金融產業不過是服務製造業的工具而已。就像銀行業一樣,本身是不會創造社會財富的,它必須與實體制造業結合,才能為社會創造、增加新的財富。美國金融業再發達,也不過是空心的經濟。通過重整低端製造業,美國可以進一步增強其國際競爭力。

總而言之,美國現在比較痛苦,高科技產業雖然發達,都受益群體有限。而且國家財政收入是入不敷出,只能挖掘新的財源,保證美國能夠繼續健康發展。重啟低端製造業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選項。

而且,在美國重啟低端製造業之後,可以遏制其他國家的發展勢頭,比如經濟增速持續保持世界大國中最快的中國。這是美國保證自己唯一超級大國的一個戰略部署。


波士財經


目前世界的格局,美國是科技最發達的國家,中國的製造能力冠絕全球。如果美國和中國達成共識,美國的高科技通過中國的製造將產品輸出到全世界,絕對世界無敵,是絕對可以主導全世界,其他國家基本沒有機會來挑戰中美國。

中國雖然可以獲益,但在中美國的體系,中國肯定要付出更大的代價,比如不能發展高科技、甚至一些關係到國家主權的政治代價,會成為美國的附庸,所以是無法達成這樣的共識的。所以,美國需要製造業,中國需要高科技。但美國需要重振的製造業絕對不是低端勞動密集型製造業,是高端製造業。美國的考量是,一、就業。二、美國的最大成本是人工,但其他的成本遠低於中國,尤其是美國的頁岩氣的開採使美國成為能源出口國,工業最重要的石油成本可以大幅拉低成本。還有智能製造的發展,會大幅拉低成本。以美國的科技實力,是絕對會在中國之前實現的,看看美國波士頓機器人公司研發的機器人,已遠遠把中國甩在後面。三,低端製造業已經在培養東南亞越南等國來承接,逐漸可以取代中國。這樣對中國會造成極大的威脅,直接衝擊中國的製造業。中國的製造業是僅有的優勢,高科技是否能有所作為還不好說。中國很多資源經過40年的發展,耗費了很多,還造成了環境資源的汙染。主要的工業生產資料石油,鐵礦石等嚴重依賴進口,土地成本在房地產的大發展下,已無任何優勢。有點優勢的人工成本在低生育率和老齡化的趨勢下岌岌可危。

但一旦中國的高科技迎頭趕上,甚至超越,結合中國的製造能力,將可以和美國一決高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