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34萬市值大跌,“代工之王”墮落至此,富士康該不該怪蘋果?


首先,客戶是上帝,富士康只是代工廠而已,人家給單子,富士康負責組裝,雖然規模越來越大,但是賺取的利潤始終是微乎其微的,從這點來看,本就是富士康本身的原因導致的,與任何公司無關,總不能說人家給你單子讓你發展壯大了,最後生意不好了,利潤越來越少了,反而還怪到人家頭上吧。

其次,富士康雖然深知自身代工的侷限,也想要向上遊高端發展,但是經歷多次轉型發展,依然沒有成功過,反而還是傷痕累累,損失慘重,投入後就幾乎沒啥產出。比如:自造手機品牌、電腦品牌,還搞過電商,佈局過線下門店:萬馬奔騰計劃等等,究其主要原因,還是處於低端的代工廠,賺錢的利潤少,人雖然多,但高科技人才太少,比如市場前景巨大的芯片處理器、人工智能AI,富士康根本就沒這方面的巨大投入,只是放點風聲出來,踩一下風口而已。如果富士康能像三星一樣,半導體加工世界先進,屏幕、芯片都能牢牢掌握著上游產業,蘋果公司也得受制於它了。


最後,看一下富士康在A股的上市公司(工業富聯),上市幾天後就持續下跌,距離最高點已經腰斬一半多,開板之後就在持續下跌,跌得簡直有點很可怕了,股民都成為了接盤俠,股價上漲之日遙遙無期。

自身的發展,怪不得任何人!


小眼哥哥樂


我是富士康的工程師,對於這個問題我首先要澄清的一點是裁員34萬這個消息是沒有根據的。

富士康的業績下滑,雖然是因為蘋果砍單的原因,但是如果說要怪蘋果,那就說不過去了。首先,如果你把自己的業績深度綁定蘋果。那麼你也就把自己的生死大權交給了別人。富士康在高峰的時期,蘋果的業務佔整個集團業務的百分之六七十以上。可以說如果蘋果打一個噴嚏,那麼富士康就要重病。

其實富士康的郭臺銘也看到了這個問題,所以一直都在富士康的內部推行去蘋果化。通過數年的努力,現在蘋果業務佔整個富士康業務的比重,大概在50%左右。並且未來還會更加的減少。這是一個好的現象。

不過話又說回來,代工蘋果,雖然利潤很低,但是相對於富士康整個集團的代工業務來說,蘋果業務竟然是最賺錢的。首先一點蘋果手機的訂單的數量還是很大的,然後蘋果手機的單價也很高,所以富士康在代工業務的時候的利潤還算可以。另外比如富士康代工的亞馬遜的智能音箱和電子書之類的產品,因為首先數量就沒有達到蘋果這樣的規模。單價也低,頻繁的換線導致的生產成本加大。所以利潤都是很低的,比代工蘋果手機更低。

所以我們看到富士康的郭臺銘不僅在推行去蘋果化,更重要的是在進行富士康的轉型升級。也就是說在推現在的工業互聯網。如果這個轉型升級能夠取得成功的話,那麼利潤肯定是要比現在的代工要強。

所以說富士康業務的下滑,如果說怪蘋果的話是不應該的。對於那些把自身的業務全部寄託在蘋果身上,因為蘋果的轉單砍單導致自己企業的破產的例子也是有很多的,比如最著名的做觸控模組的勝華,又有誰能說勝華的破產是因為蘋果,而不是因為自己呢?你們說是不是這樣子呢?


流年逝水空餘恨


行業的興衰都是正常的,沒有永遠興旺的行業。

反觀富士康,主要是做代工的,按理說,只要電子行業不衰退,代工還是能繼續下去的。

按手機來說,蘋果減產,但是華為,vivo等品牌銷量還不錯。

等5g出來換手機了,需求又多了。


纏中說禪中樞


不代工蘋果可以代工別的,手機市場供給量並沒有飽和,就像之前代工的摩托羅拉、諾基亞等一系列大品牌倒掉後別的品牌會興起來,富士康不是發展的好好的麼。

即便手機飽和了,市場還會催生出其他的產品,還得依靠像富士康一樣的代工大戶。而且論爬坡、交貨能力富士康還是數一數二的。


喜行天下


富士康在美國投資損失巨大,恐怕會血本無歸。


visitornzz


蘋果不改變,中國的手機會逼其改變。蘋果在手機的份額和利潤,下降是不可阻擋的趨勢。新款蘋果,出貨量看,基本宣告玩完了。


打假匡正


自己的夢自己圓!怪不到蘋果!任何公司把自己的命運寄託在別人身上。一定會出問題的。居安思危是任何企業家每天都要想到的事情。出了問題還是自我反省一下吧!


黑龍江1967


富士康大批量引進智能機器人,裁員是必然,機器人替代人類勞動是未來大趨勢。


獵金資本


和蘋果🍎有關係嗎?


TDC9988


這個發展不能怪別人,客戶單子風險肯定大,就如理財一樣,雞蛋不能放一個籃子裡不然雞飛蛋全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