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父母最大的困惑:付出了全部,卻難養出感恩孩子。問題出在誰身上?

種金易


古話常說:“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孝一字看似簡單,而在我們中國文化中卻具有無比重要的地位!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千古年來無數文人墨客也都強調了孝道的重要性,可在現實中真的是人人都能做到孝順父母嗎?為什麼我們國家的父母會有這樣的疑惑:付出了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問題出在誰身上呢?

就落落而言,我認為社會上出現一些不知感恩父母的不孝子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則是不正確的家庭教育。按道理來說,父母付出了全部子女應該予以感恩,可事實上他們真的付出了全部嗎?在有些家長的眼中或許金錢就是一切,給予和孩子足夠的物質條件就是給予了全部,可他們忽視了孩子內心的感受,本該是享受父母關愛的年紀卻只能一人形單影隻,或許還有那些冷冰冰的玩具,再加上並沒有給孩子灌輸好孝道的觀念只是如此放任孩子長大很難讓孩子感到快樂和滿足這般不上心的付出如何培養出感恩的孩子?


二則就是某些人的個人問題。還有一些人不知感恩父母是因為他們扭曲的三觀,不知道受到何種因素影響,他們長成了這般冷漠、無情、無義、自私自利的模樣!即使父母付出了真心也無法換得他們一聲謝謝,即使全世界毀滅他們也將無動於衷!他們的眼裡只有自己和利益,這種人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白眼狼”,和他們交往無疑是與狼共舞、與虎謀皮……

當然那些不孝之人還是佔少數的,絕大多數人都還是能嚴格踐行孝道,讓父母的晚年衣食無憂!滴水之恩尚且應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含辛茹苦將我們養育成人,所以請好好對待我們的父母,為了他們的付出,也為了問心無愧


閒看庭前灬花開花落


我想說問題其實基本上都出在家長身上,孩子從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有問題。現在每天仍有不少家長在信奉“垃圾教育”——釋放天性,放養或散養,順其自然,快樂教育……

孩子三歲前的習慣養成培養非常重要,是家庭教育的最佳時期,機不可失。少成若性,習慣成自然——兒童時期養成的習慣就像人的天性一樣牢固,很難改變。

現實中,只要我看到親朋好友在做,我就會毫不留情地批評下面這種有害做法:不管孩子要什麼,符不符合正常要求,大人總是快速地滿足孩子(或孩子稍一胡鬧就妥協)。他們錯誤地認為滿足孩子的需要,就是對孩子最好的關愛。

還有一次,有個小孩自己吃魚不小心骨頭刺進牙縫裡,本來很簡單、也平常的事,孩子卻一個勁在罵媽媽:就怪你、就怪你,吃什麼魚——媽媽不是糾正他,反而在一邊賠不是、自責……相信這種情況在許多家庭中普遍存在,尤其現在的家庭都是獨生子。

這種孩子的找茬就是歪理,家長也是無知!這般無休止、無條件的付出,或許只會導致子女錯位寄生,沒有絲毫反哺感恩的意識。孩子不停地索要、責怪,父母不停的給予、賠不是;甚至更不可思議的是,老人竟看到孩子看電視、打遊戲沒下樓吃飯,還盛好飯菜端給孩子(更可氣的是還喂他吃)……瞧瞧,多少父母就是這樣把孩子一步步養成“白眼狼”的。


孩子的問題其實就是父母的問題: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開始,父母的一言一行時刻影響著孩子,可以說父母的身體、心靈狀態如何,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思想。

有一種叫“逆商”的東西,家長要多學習並教給孩子——其全稱為“逆境商數”,一般被譯作“挫折商或逆境商”,是指人們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

孩子從小就要擁有一顆純潔善良的心,一顆真正根植於內心的感恩心,能抗挫、敢擔當、求上進等,這些才應該成為所有父母的共識,如此孩子健康長大後才能深得其益。


種金易


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感情,戀人之間的感情,朋友之間的感情 等等。既然是感情,一味的付出並缺乏溝通都會出現各種問題。任何感情之間都有必要進行溝通,各種形式的溝通都行,比如要讓對方知道自己在付出並且還是很用心的付出。不要讓一方付出成為另一方的習慣。

我對於父母一般都是攫取的比較多,下意識的會感覺這是理所當然,可是卻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天生就應該對你付出全部。這是思想觀念的問題,也是中國傳統的思想觀念的問題。所以造就了中國孩子對於父母一味的攫取,卻沒有人告訴他(她)要有一個感恩的心。

比如說談戀愛,你付出了很多對方能感知到。但是你一味的付出,並不是談戀愛的一個方式。戀愛的感情需要的不僅僅是付出,還有陪讓感情培養感覺。如果忽略了這點,你的付出只會成別人心裡的理所當然。


尋尋覓覓中的你


個人認為問題主要出在父母身上。

父母的言傳身教直接影響著孩子的人格形成,尤其是孩子從出生到成年這段時間,這是獨立人格及價值觀形成最關鍵階段。現在的父母對孩子付出非常多,心思大部分都用在了孩子身上,卻忽視了自身的表率作用,這裡的表率作用不是你給了孩子多少關愛,而是你給了父母及親人、朋友等身邊的人多少關愛,另外就是父母一門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而忽視了自己本身的獨立人格展現和成長,從而給孩子從小就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成長環境,這種環境只能朔造出以自我為中心不知感恩的孩子,因為在他(她)們的意識裡這是常態所以也是正確的,價值觀一旦形成就很難轉變。

所以,要培養一個感恩的孩子,首先是有一對具備獨立人格而又懂得感恩的父母,你堅強孩子就堅強,你奮鬥孩子就奮鬥,你感恩孩子就感恩,活好自己,才能帶好孩子!


惠風hc


這個問題的出現是多方面的,作為一個大孩子的父親,回顧養育經歷,真是付出全部心血。

關於孩子不報答養育恩,我感覺言傳身教是非常重要的,你對父母做好了,孩子一般不會太差。

外部環境也很重要,當孩子工作生活接觸的環境有問題,比如配偶的觀念也會給孩子帶來大的影響。


元石館主人


慾望和家庭背景有直接關係。孩子從小嚴格把關教育,養長避短,分年齡段施實培養,我想大了到結婚也沒有大的偏差。反之任其隨意放蕩就算結婚生子也不知足。有的老人把一生積蓄都拿出來兒女也不滿意,反倒打一棒,不但不養老反罵給臉看,這種情況數不勝數。還有不少啃老的錢,一但沒了錢一腳踢遠。但是絕大多數還是好的。知育知恩,問寒問暖。至於起居的生活方式,建議看大了孫兒,如果能自食其力的化,儘量不要生活在一起。


王善傑


養不教父之過,慈母多敗兒,嚴父出孝子……作為父母,你們付出了許多,這其中辛苦並沒有與孩子一起分享,只想把最好的給孩子,他們並不懂你們的難,苦,從未體會過辛苦,怎麼知道感恩,一切太容易,覺得父母付出理所應當


園林小白張思雨


國家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父母教育.個人教育.幼兒教育.


5270302872


我認為出在父母身上,父母對子女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把中國仁義禮智信傳統美德傳給子女!


中醫秘方驗方集藏館


首先,父母肯定是有一定的關係的,一昧的付出。 從小就沒有給孩子引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