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為什麼沒有自主研發武器?

我喺唐妹崽


如果談及中國和印度的發展之路,也許大家會有一個印象,中國是儘可能依賴於自身的力量,堅持自主研發,而印度則喜歡直接購買,自主研發多依賴於引進技術,往往成了冤大頭。不同的行事風格,結果就是造成今天中印之間的差距越來越明顯,在許多方面,印度已經沒法和中國相比了。

印度所以被中國甩開,實質上就是缺乏自主研發能力的惡果,即便是印度明白問題的原因,也曾經試圖避免當冤大頭的局面。但是可惜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最後依然被人宰。比如:印度預警機採購。

數年以前,印度利用美國攪黃中國引進以色列預警機的機會,將砸在以色列手中的費爾康預警機弄到了自己手中,一共引進了三架,有人說:印度撿了便宜,其實印方一共花費了約11億美元,論引進單價比中國貴了三分之一以上。

僅僅3架預警機顯然是不夠用的,故而印度一直想追加再訂購幾架,可惜這件事情一直是久拖不決,主要原因就是載機平臺的問題。因為該機需要大型空中平臺,即由伊爾76運輸機改裝的一個專用型號,結果伊爾76生產線在2005年時就關閉了,原來是俄羅斯要拆遷其生產線,要把它搬遷到國內,這造成了伊爾76生產工作已經中斷了十年之久。

2015年,伊爾76生產線才恢復生產,結果面對印度求購要求,俄方竟然開了一個高價,相較於以前的採購價一下子將價格漲了三倍多,這下子印度不幹了,這明擺著就是宰客。於是印度猶豫起來,試圖尋求其它替代方法,比如:A330平臺,採購伊爾76的問題就這樣拖了下來,打算以拖待變的心態,試圖把價格降下來。

可惜印度的打算不錯,現實卻相當殘酷,空客願意向印度提供A330平臺,但是價格比伊爾76更高,印度更沒法接受了。結果一直拖到現在,如今印度實在有點拖不下去了,印度自己國產的預警機卻不給力,依然還需要引進大型的費爾康預警機。

結果是印度左躲右閃也沒能躲過俄羅斯的屠刀,根據由印度媒體在2018年9月公佈的消息,印度將以超過4億美元的單價購買兩架新的費爾康預警機。這意味著印度接受了俄羅斯的報價,否則價格也不會達到這個水平,也許以色列也“稍微”的提高了一點價格,少說有幾千萬美元吧。

這就是印度過度依賴別人的結果,缺少自我研發能力,那麼受制於人的問題壓根無解。參考資料:《

費爾康》《國際展望》

關注微信公眾號:戰爭史,多位專家將在公號中將繼續為您解讀。獨立專業,有種有料,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戰爭史,收看全部戰爭史政治軍事歷史系列文章。


戰爭史


即使是現在印度政府呼籲“印度製造”的前提下,限於印度自身的技術能力,印度國防研究和發展組織(DRDO)等國有軍工研發或製造企業,也只能基於這些產品進行修補提升,從“石弩”1到繼續“敞篷”的“石弩”2。從“阿瓊”MK1到除了重量加了沒看見別的加了的“阿瓊”MK2。

因此雖然在計劃中,印度國防部希望將未來五年內訂單總額的90%交給國內企業,但包括印度國防部內部人士或者其他方面的分析人士都對印度軍工企業的能力有所懷疑。
不僅是技術,在數量上因為急需更換的巨大數量,印度國防部官員稱,“印度超過60%的國防裝備需求仍然需要海外提供,印度企業仍然需要努力。國內部門只能滿足部分需求。”國有軍工企業年營業額超過100億美元,佔國內竣工企業總營業額的近百分之90,其餘來自私營企業。前印度國防部顧問 Amit Cowshish稱,“短中期階段內,印度國有軍工業無法取代外國軍工企業作為印度武裝力量主要裝備來源的作用。在這一階段,在國防部計劃裡國外軍工企業還是扮演一個重要角色,當然可能不是主角。”
所以即使從政治意願上印度政府趨向於裝備國產化,但是鑑於印度軍工企業的國防工業規模,生產質量標準和技術程度,印度政府仍然不能完全依賴國內部門。

放眼看天下


印度在自己的軍事裝備上的投入一直以來都是大手筆。為了增加自己的空軍力量,又開始計劃增加戰鬥機的數量,力求強化空中力量。

目前,印度的飛機主要是購買的俄製戰鬥機,不少戰鬥機還有一定的不合適,而且戰鬥機的服役時間也沒有多長時間了。自己家研製生產的戰鬥機此前有大批入伍,但事情不斷,墜毀事件履有發生,飛機技術落後,設備更是低配,性價比太低,又不背海軍和空軍接受,沒有辦法,只能購買或者開闢生產線,才能保證軍隊對戰鬥機的需求。這也說明了印度空軍對於國外的依賴。

此前,印度軍方就打算購買法國的戰鬥機,但是價格太高,在經過一翻思想掙扎後,放棄了購買。但在去年,印度又與法國簽訂了新的購買方案,只不過數量比上次縮減了,只購買了當時的四分之一,但是價格卻更貴了,單價是此前的兩倍,這種決定也真是醉了,不知是太缺飛機還是錢太多了。

從現在印度軍方的表現看來,自己家的戰鬥機確實無法撐死空軍的半邊天,想靠自己自己的飛機基本沒有希望,只能不惜花費大手筆來購買別國的戰鬥機增強空軍力量。而印度空軍又急需增加實力,對於戰鬥機的數量要求比較大,討價還價的下場只能是沒有飛機用了,為此軍方絕對會投入大筆金錢來購買,只要看的上,掏錢絕對不是問題。這對於世界的軍火商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但是不知道印度更傾向誰?

印度此前與俄羅斯,法國,美國都有過合作,對於法國的飛機的反響也很好。而美國也對印度拋出了誘餌,承諾只要印度購買,就可以將相應型號的飛機生產線轉移到印度生產,要知道美軍的戰鬥機在世界都是數得著的。現在世界各地都盯緊了印度這塊大蛋糕,為了爭取這塊肥肉估計也會拋出不少誘餌,但是這塊肥肉的油著實很多,要是能夠撈到自己碗裡真就太好了。

從印度也可以看出科技的重要性,如果沒有相應的技術依賴,只能花費高額購買別國的技術,說不定還會給人一種人傻錢多的感覺。科技興國絕對貨真價實,有了技術才算有一切,國家才能強盛。


鐵血戰狼


主要是政府重視不足:

1.印度有足夠的工業基礎支撐軍工事業發展,特別是近幾十年,其科技發展尤其在航天.核武器.電腦軟件等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2.有足夠的經濟基礎支撐自主軍工事業發展,印度號稱世界外購軍火最大氣的國家,出手闊綽,如將此等購買力部分用於引進先進軍工生產技術和注入自主科研隊伍建設,發展起自主軍工生產能力應不是難題。

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