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孩子上學大多數家長不關注,孩子學習成績不好,農村老師怎麼辦?

天道酬勤44800875


現在的教師行業根本沒有以前的好了,雖然說以前的打罵體罰學生不對,但是現在的素質教育真的對孩子好嗎?

我是94年的,我記得當初我上學的時候,初中的時候,那時候就是素質教育,然後學生犯錯了,老師批評了幾句,居然要和老師打架,老師沒有辦法,那你說怎麼辦?

所以說素質教育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不是說所有的人都一樣,不是說所有的人講道理,都講通的。如果老師沒有一點點威嚴 學生都根本不怕,根本在心裡面就沒有這個老師根本不懂什麼叫尊師重道。

現在大多數老師的態度觀念就是,我把知識在課堂上教給了你,如果學得會就學學,不會就沒辦法,我也不可能去想其他的辦法去幫助你,學習是要靠自己的。因為現在的孩子現在的家長都太矯情了,老師根本沒辦法管,動不動動不動就是要投訴,要什麼老師都成了一個,人人自危的行業了。


電視劇片斷


時代在發展,但是,農村和城市的教育差距卻在不斷的擴大,“寒門再難出貴子”並不是危言聳聽!


原來農村學子靠著吃苦耐勞,堅信知識能改變命運,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現在農村的經濟生活稍微好了,農民的目光卻變得短淺了,孩子變得嬌生慣養了。而與此同時,城市職工對教育的投資越來越大,父母的教育水平越來越高。農村和城市的孩子再難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了。

這種情況下,作為農村的老師也是非常無奈。所以,老師不要強求自己,您只是一個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很多事情,您改變不了,如果強求,就會讓自己陷入苦惱和焦慮。這時候,您要改變目標,成績不是教育的唯一標準,能成才願成才的,您盡力幫他成才,不能成才的,您盡力幫他成人,如果做到這些,您就無愧於教師這個行業,就能算作優秀的教育工作者。


贏在高三


我不知道題主是中國哪個地方的農村,做為一名農村小學教師,我可以負責的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你:我教的那麼多屆學生的家長大多數對孩子的學習很關注,儘管方法或者不同,但是他們的內心也很渴望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能夠很好。

迴歸正題,如果遇到了題主所說的情況怎麼辦?

作為一名農村老師,力量很有限,因為很多學生家長不在學生身邊,或者因為忙於生計,無暇顧及自己的孩子,或者家長學業水平太低。所以別把太多希望寄託在家長身上,我們畢竟和城鎮學校不同

分享一下我的經驗:農村學校學生少,班額也小,一個班級有二三十個學生就是大班了,有許多班級是個位數的學生,那麼這就為教師的日常教學管理帶來了便利:人少易管理。根據情況設立學習小組,進行小組之間的學習競賽,評比,可以每天,每節課的進行,並且隔一段時間進行一個總結,說直白一點就是把考試小型化,時間間隔短暫化,獎勵微小化,小學生是很容易被教師的方向帶動的。當班級的學習風氣形成之時,就是你輕鬆收穫成果之日。


最後想說的是,名師們的課堂教學可以去學習,但是課堂的教學管理卻學不來,他們沒有從農村小班教育出發設計過課堂,而教學管理則是決定教學成績的關鍵。

祝好運,多自己總結,摸索!


鑫鼎賽亞


首先農村孩子上學不是家長不關注,而是沒有時間或者是沒有能力。

一、現在農村很多孩子的家長都是外出務工人員,都是常年不在家,所以現在中國留守兒童有很多,大部分都是在農村。家長和孩子常年都不能一起生活,那別說關注孩子得學習也是了,也是沒有辦法的。

二、現在農村的家長,大都是沒有文化的多。初中畢業的都很少,大部分都是小學文化,甚至有的都沒上過學。所以能力有限,想關注自己孩子得學習,真實太難了。

所以農村孩子的學習現在主要還是學校的教育,很多農村家長,是不會教育孩子的,要麼打,要麼就罵,根本就不知道重點在哪。所以農村老師的責任就打一些。

其實老師和孩子之間除了師生關係,我覺得最主要還是得建立起朋友的關係,不要讓孩子見了老師就怕,要讓孩子把老師當做朋友。更不能讓孩子覺得和老師之間有上下級的關係,這樣教育起孩子來會很好。孩子對老師也會很信任,在老師面前也不會有太多的負擔。


時光凝結成悲傷


我認為每個家長都會關注自己孩子的學習成績吧,這就好比是種莊稼,每天澆水澆肥的就不想看看收成嗎?其實,我認為家長們不關注孩子們的學習,是因為他們太忙了,每天腦子裡想的就是怎麼掙錢,怎樣貼補家裡,怎樣能夠養活父母和孩子。

人們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在城市裡,孩子的成績問題就是家長們討論的重要話題,可是在農村裡,家長們的話題重點就不是孩子們的學習了。

孩子的學習不好,家長不關注,老師怎麼辦?

這就需要老師多下功夫了,其實老師一定要做飯儘自己的本分。其實有些時候,農村的教師不像城裡的教師,家長群裡一吆喝,群裡的家長都收到收到的。就像我妹妹,寒假裡每天的作業都要發在群裡,晨讀的視頻也要發在群裡。可是農村裡的老師這方面就會力不從心。


說到頭,孩子們學習是為了什麼,說白了就是長見識,我們儘自己的力量,幫助他們走出大山,走出農村告訴他們外面的一切都很精彩就夠了。你們要做的就是鼓勵,幫助,成就!


青蔥校園


這個問題說出了目前的一個普遍現象,在農村年輕夫妻外出打工,孩紙就由爺爺奶奶照顧,這樣子必然是溺愛更多,管教沒有父母那麼嚴格,因此完成學習成績差也很正常。面對如此,農村老師單方面發力,不能解決問題。要想解決問題只能家庭,教師同時發力。



首先老師可以和爺爺奶奶做好溝通,將學生成績經常進行反饋,相信爺爺奶奶也不會坐視不管,因此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第二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教育,展示外出打工的一些照片,讓學生意識到父母的不容易,自己不學習對不起父母,進而激化孩紙的內在動力。

第三老師可以建立微信群要求群內必須有孩紙的父母加入,並將孩紙的情況遠距離告知父母,進而發現問題,讓父母從家庭方面施加壓力。

總而言之必須得學校家庭同時發力。


機械星期8


不可否認,“讀書無用論”在農村仍有很大市場。

九十年代前,“學而優”的農村孩子有機會“跳龍門”,成為吃商品糧的國家幹部。那時候,認真讀書,被認為是階層流動的最好通道。

而隨著市場經濟時代到來,大學生不包分配,非農戶口上附著的社會福利消失,“讀書無用論”開始在農村成為共識。

初中畢業後去沿海打工,和耗盡家財讀完大學後去外面找工作,究竟誰能更快獲得人生成功?很難定論。

年前,在東莞辦小模具加工廠的堂兄回來,與我談及他兒子不愛學習的事,他並未表現出太多憂慮:“能讀下去固然好,讀不下去,便隨我出去打工。其實,我那些開工廠當老闆的朋友,多數只是初中或小學畢業。”

他說的是事實。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如果外出打工比較早,正好趕上沿海經濟騰飛的風口,只要膽大敢闖,大多事業有成。

而讀了大學的同齡人,卻輸給了時間,錯過了最好的創業紅利期,要麼只能進入光環褪色的體制,要麼輾轉職場。

兩相比較,後者黯然失色。

農村流傳著無數這樣的故事,它讓人們堅信:現如今,讀書根本沒什麼卵用。

所以,農村家長不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是普遍現象。



另一個原因,是城鎮化進程加快,城市像怪獸般張開大口,吸光了農村精英,令農村逐漸凋敝。而留守的農民,見識和觀念相對淺薄。

有位朋友在鄉鎮教育總支任職,不久前主動要求調到縣城某學校任副校長。

別人不解:地位下降了不說,還得在一線站講臺,何苦?

他答:為了孩子有更好的學習環境。

為了更好的學習環境、居住環境,更豐富的物質文化生活,更高素質的社交圈層,越來越多的優質農村人口以不同方式向城市遷移,與農村階層割裂。

農村的學校,更是如此。優秀年輕教師紛紛離開,只餘下即將退休的老教師堅守。

觀念相對滯後的留守農民,面對日益衰敗的農村教育,又怎會有信心和興趣去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呢?

題主作為農村教師,能提出這個問題,並表達出擔憂和迷茫,足見你是一位熱愛教育事業的好老師。

但是,僅憑個人努力,要改變農村家長的觀念,何其艱難!

空洞的說教都是蒼白無力的,人們更願意相信事實。

而且,月薪三四千元、無房無車甚至找不到對象的年輕老師,本身就是“讀書無用論”最好的例證,你又如何能讓他們相信,關心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就是關心孩子的未來?



好在,國家高層已經關注此事。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發佈,其中把振興鄉村教育事業放在優先發展的重要位置。

《意見》提及,“實現鄉村教師工資標準不低於同級省會城市教師工資標準”“引導有志有為青年進入三農領域,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奠定強大的人才基礎。”

國家加大投入力度,將鄉村學校建設得小而美;提高鄉村教師政治、社會、經濟地位,吸引更多優秀人才紮根農村教育。

同時,鄉村的人居環境、社會事業、經濟活力都有極大提升。可以預見,高素質人群向鄉村迴流的現象將會發生,城鄉一體化的目標也將逐步實現。

當優秀的鄉村教師給農村帶來優質的教育,優秀階層融入鄉村,潛移默化拓展農民視野並從整體上提升農民素質。到那時,農村家長自然會改變觀念,開始關注孩子的學習和成長。

————更多教育熱點評論,請關注我!————


毫米



不知你是什麼地區的,我也是農村教師,但從我這裡的情況和我所瞭解的,說農村家長不關注孩子,有些偏頗。

應該說幾乎沒有家長不關注孩子的成長,抱著讀書無用論的家長只是極少數。即使是對學校成見很深的家長,更多的是對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不滿意的結果。

但對於題主說的我想從兩個方面理解,一方面的確有很多家長為了生計,留下孩子在老家,自己外出拼搏。對於這些家長來說也是沒辦法的事,一是為了家人的生活,更多的也想盡可能地給孩子更多的物質保障。其實每當這些家長留下孩子外出時的心酸,一般人可能沒有體會。

而且當農村人外出時間越久,可能越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就越重視孩子讀書。當他們財富有些積累,生活條件得到改善後,他們也在儘可能地努力改善孩子的學習生活條件,所以這些年,回鄉給孩子陪讀的家長越來越多。以我所在的學校為例,前些年留守兒童佔比在80%以上,現在家長陪讀的佔了學生總數的60%以上。

另一方面不能否認的是,由於許多農村家長自己知識水平有限,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所缺陷,不知如何配合老師,使得農村教師在教育學生時常感覺吃力,也需要更多的付出。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這也就需要老師與家長更多的交流,溝通時多向家長提些家庭教育的建議,為孩子的明天共同努力。

題主問題中還說到學生成績差,說法更不科學,農村也是有許多優秀學生的,甚至有不少優秀學生的家庭條件還很差。只是在農村學校工作,除了工作條件與城市無法比以外,農村老師對於孩子管理和教育的方面要多,得到的配合也較少,真心的不容易。


輕風教育


我不認為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是因為家長不關注孩子上學。不管在什麼地方,沒有家長會不關注孩子上學,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為人中龍鳳,只是有時候現實會讓他們無法時時陪在孩子的身邊。


在農村,很多孩子的父母親為了一家人的生計會離開家鄉外出打工,家裡只剩下年邁的父母親和年幼的孩子。年邁的父母親還有很多人是不識字的,他們無法輔導孩子學習學習,只能儘可能提供好點的食物,暖和的衣服鞋子。


不是家長不關注孩子的學生,是他們也沒有辦法。留在孩子的身邊,一家人的生活就會出現問題,離開孩子,孩子的學習和日常生活就只能倚靠年邁的父母親,自己無法照料。這是一個兩難的題目,目前為止對於他們而言,沒有兩全其美的答案。


孩子的父母親離家外出打工,孩子學習基本上都是倚靠學校的老師,農村的學校沒有好的基礎設施,老師的待遇也無法和城市老師的待遇同日而語。在農村,老師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他們關心每一個學生,不止關心學生成績,還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衣食住行……在孩子的心裡,老師像他們的父母親一樣關心他們,孩子把老師當成最親的人。



雖然現在農村的教育資源有所提高,但是還是薄弱,農村老師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希望可以提高老師在各個方面的待遇,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讓孩子享受學習所帶來的快樂,讓老師體會教書育人的成就。






毛毛蟲3234


關於這個問題,無鹽非常想反問樓主:你是如何認定農村孩子上學大多數家長不關注的?為何因為是農村孩子,學習就不會好呢?又為何因為老師教的是農村孩子,就對老師有特別的“怎麼辦”呢?



其實無鹽想表達的是,“農村孩子”的身份跟家長不關注、學習不好和老師“怎麼辦”這三方面之間有必然聯繫麼?好吧,無鹽好好分析一下以上三個問題吧!


首先,樓主必須清楚,假設有家長不關注孩子學習,也並不是因為農村孩子的身份,而是因為家長自身受教育水平不高或者在外打工經商等現狀限制,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家長不關注孩子學習的這種狀態更多的是我們主觀的將“農村孩子”的身份套在了他們身上,這很不合理,難道城市裡就沒有不關注孩子學習的家長了麼?



其次,農村孩子的學習成績就一定不好麼?未必!古有寒門出狀元,農村孩子早當家等說辭,其實,人生真正的學習真諦來自於生活,課堂上學的知識固然重要,但生活的閱歷更為鍛鍊人,試想,一個知識淵博的書呆子跟一個熟稔人情世故的某某,誰更受歡迎?誰更容易融入塵世?答案不言自明。至於說到學習成績,只能說,按照現狀,農村的教育資源相對城市的教育資源確實差很多,但這不是農村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根本因素,也不是城市孩子就一定學習成績好的根本因素,而本質上,學習成績的好壞在多少程度上反應著孩子所學知識的多寡一直還是一個未經論證的觀點。打個比方:一年級時,小明不知道1+1=2,於是考試時這道題算錯了,說明在那個時間段內小明沒有掌握這個加法算術的知識,但是我們能說他學習不好麼?不,因為他在以後的生涯裡是不可能不知道這個算術的。所以無鹽一直認為,某個時刻的考試成績只能證明在那個時間點上,他沒掌握某個知識點而已,並不代表這個人以後的學習就都不好!因此,學習好不好跟是不是農村孩子真的沒有必然聯繫。



最後,我很疑惑,為何樓主會問“教農村孩子的老師怎麼辦呢”這種問題,農村孩子也要學習,老師教孩子學習,這本是作為一個老師應有的本分,為何還會問“老師該怎麼辦”?不就是該教的教,該寫的寫,該批的批麼?



無鹽寥寥數語,不多贅述。若有指正,請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