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現在的國漫越來越幼稚,怎麼看?

體驗服的初中生


動漫是屬於文娛行業,而這些年中國的文娛行業真的是飛速發展,國產動漫也被一起帶動起來了。


說到國產動漫,幾十年前並不幼稚的,例如鐵扇公主,大鬧天宮和哪吒鬧海等作品,可謂是經典,百看不厭呀。腦海裡是不是也會出現《鐵甲小寶》,《神兵小將》這種的國產動漫,大人小孩特別愛看,這也是我童年的記憶。


當然現在國產動漫不免拿來跟日產動漫比較,有人說現在的國產動漫沒有多少可以看的了,《秦時明月》《喜洋洋》這些連外國專家都說劇情不切實際,是些腦殘的劇情,而日本動漫雖有一些比較血腥的場景,但是這裡面的內容有些是會教人在這麼悲慘的世界裡找到希望,教給我們某種精神。


近幾年有所好轉,但我們看到,國產動漫中很多所謂優秀的作品,實際上是模仿日產動漫,並沒有融入中國的文化,這樣的作品可能有些會在商業上取得成功,但是中國文學藝術上,這類作品只能算是是失敗的。中國動漫繼續這麼走下去,永遠都會是二流作品。


現在國產動漫編劇行業是個低門檻的行業,互聯網媒體傳播也很方便。電視上播的那些動漫,有些經過國家審核之後內容是偏向低齡兒童,幼稚是正常 ,網絡上那些幼稚的話就應該是指內涵不夠深的話,說明應這種風格的國漫受大多數讀者接受並且有市場 ,近兩年不少編劇的收入都提高了數倍。


國產動漫幼不幼稚還得動漫編劇去創造更多適合成年人看的動漫來,總之希望國產動漫越來越好吧!


叭叭互聯網


所謂國漫越來越幼稚,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大概問這個問題的人二十多或三十多歲,只是在電視黃金檔偶然掃過幾眼《喜洋洋與灰太狼》《熊出沒》《豬豬俠》什麼的,想到自己兒時各種豐富多彩的譯製動畫片,有感而發吧。



國漫其實現在並不幼稚,相反一直在探索著走中國特色動畫的道路,像前幾年大火的《秦時明月》,就立足六國統一的大歷史環境之下,刻畫了墨家、法家、公孫家、六國貴族、秦國殺手集團,人物有血有肉,不拘泥於簡單的兒童動畫講故事,可謂是老少皆宜。



還有這幾年關注度比較高的《星遊記》《鎮魂街》《畫江湖之不良人》,哪個不是有內涵有思想?並不是簡單的走圈錢哄孩子路線。當然,筆者也是走馬觀花看過幾部國產動畫,還有很多的好國漫好動畫自己也沒看過,就不獻醜買弄了。

所以,說國漫越來越幼稚的仁兄,看看世界吧,你的大清已經亡啦!


浮生不盡歡幾何


我認為題主是有偏見的,我不知道題主看過那些國漫在哪看的國漫,對於“越來越幼稚”這個結論我持否定態度。

很多人都對國漫有偏見,有很多不關注國產動漫的人從CCTV少兒頻道看了《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以及其他國產的專給“少兒”看的動畫就片面的認為國漫都很幼稚,這是一個誤區。首先認為國漫幼稚的人一般不主動去了解以及觀看國漫,其次部分人喜歡拿國漫跟日漫比,並且誇一個貶一個,要知道國產動漫和日本的經營模式是不一樣的,日本有一套非常成熟的產業鏈,而且很多都在電視上播放(並非全給小孩子看)所以收益比較穩定,並且出口國外,所以市場也廣闊。而國內的市場一直被日本打壓,很多人喜歡日漫所以選擇日漫而不關注國漫,電視上又少播放“小孩子看不懂”的國漫,加上政府補貼電視上放的低齡動畫,導致很多人為了錢降低成本粗製濫造,所以並不是國產技術不如人,導致國漫誤區多的原因有很多,這裡我就不討論了。

其實對於國漫這個詞也有歧義,到底是指國產漫畫還是指國產動畫呢還是兩者兼有?這裡說個概念——“動漫”指動畫和漫畫的合稱,跟“果蔬”差不多理解,但是這個概念也容易被人誤解,總有如此說法“《羊》和《熊》是給小孩子看的動畫片,像宮崎駿那樣的作品才是動漫” “《羊》《熊》不配被稱為動漫”之類的,我再強調一下對於這兩個動畫以及其他在少兒頻道播放的動畫是專門給“少兒”看的,它並不能代表所有國漫,其實大部分國漫都是老少皆宜的。

我不知道題主的年齡,不知道所謂的幼稚是如何定義,如果要讓我找出不“幼稚”的國漫來反對你的話,我願意說幾個(動畫和漫畫)。

《那年那兔那些事》動畫

《全職高手》動畫

《狐妖小紅娘》動畫加漫畫

《一人之下》動畫加漫畫

《鎮魂街》動畫加漫畫

《幻境諾德琳》以及前傳《瘋味英雄》動畫

《羅小黑戰記》動畫

《武拳》漫畫

《西行紀》漫畫

《銀之守墓人》漫畫加動畫

《秦時明月》動畫

《雄兵連》動畫

還有很多歡迎讀者評論補充。

以上是我個人意見,歡迎交流。附兔子圖一張。



誰作怪


我覺得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有一個過程的。對於動漫的看法。關鍵是對於觀看者年齡段的定位。如果你拿《大頭兒子小頭爸爸》給成人看,估計大家都會說幼稚。但你拿《捉妖記》、《怪物史萊克》等小朋友不一定看得懂。心智還沒成長到一定程度。對吧?所以我覺得應該一分為二的看:

1、對於小朋友,應該多製作一些有利於小孩身心成長、智力開發、養成良好習慣的動漫,有時家長的十句話頂不上動漫裡的一句話,相信很多家長都對孩子說過:你看,動漫裡的誰誰誰,都愛刷牙,你不刷,就不漂亮了。等等之類的話。

2、對於成人來說,看動漫就和看電影一樣了。看的是製作,看的是故事情節。這方面我們國產動畫確實和國外有很大差距。有不少為某利用不擇手段的粗造濫制,一味拖長劇情(比如新版葫蘆娃)來贏取國家補貼的;有生之年、把觀眾當智障的(喜羊羊、熊出沒、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和隔壁老王……)。國漫的口碑很大程度上被他們帶壞了。


以精冶銅


樓主幼稚一詞用的很好,先說說我對國漫“幼稚”一詞的理解,要問我國漫給兒童看合適嗎?我會回答不合適,在我涉及到的國漫中,如《喜羊羊與灰太狼》的狼永遠吃不到羊,《熊出沒》的光頭強永遠砍不夠一車樹。這個劇情一直循環的演了幾百級,是要告訴孩子們不該吃羊?還是不該砍樹?別告訴我你沒擼過串,沒用過鉛筆。

再看他國動漫“火影忍者”教會了我朋友是用心去交的。“海賊王”我不靠我爹不靠我爺爺我靠我自己。

簡單的比較,那為什麼國漫越來越幼稚還在繼續播出呢?有錢賺啊!我國漫就一個劇情可以拍一萬級,我一週可以出十級。我就靠數量,反正都是賺錢,你們那多廢腦子我這個可以無腦出錢可以無腦賺。殊不知多元化的藝術終究抵不過嚴重的商業化。


這一路註定磕磕碰碰


以前的國漫其實還好,偏向於傳統文化的傳播。比如《大鬧天宮》、《哪吒鬧海》等等,其觀賞性也是可圈可點的,而且也不限人群,大家都覺得挺好看。但為什麼近幾年的動漫反而出現了這麼多問題呢?

近些年比較有名的動漫小孩子們都會如數家珍,什麼《喜羊羊灰太狼》、《熊出沒》,還有好多我都叫不上名字。這些動漫只適合小孩子觀看,大人們看毫無意義。現在的國產動畫片偏向於對小孩子的素質教育,讓孩子們在看動畫片的同時能從中學到些文明的舉動、語言,講的也都是那些熟悉的道理。所以我們才會覺得國漫拍的是越來越幼稚,因為他就是拍給小孩子們看的,沒大人們什麼沒事。

就算是熱播的國漫,到後來還是遭到了家長們的圍攻,也出了很多想不到的事情。比如小孩子看了某動畫片竟然模仿裡面角色的動作行為,致使慘劇發生(可以百度查看此事件)

在這裡,我們呼籲動漫製作公司,在拍攝過程中請不要讓裡面角色有危害性舉動,因為孩子們是沒有是非分辨能力的,更應該找些好素材,挖掘一下成年人市場,其實人人心裡都有個動畫夢。


濤若水


我們先說說為什麼會導致國漫的“幼稚”,“幼稚”一詞可以理解為想法簡單不復雜,思想不成熟,見識不開闊。中華上下五千年國漫還這麼“幼稚”無非就是放棄藝術,追求商業化。

例如比較出名的《某羊與某狼》狼吃只羊從05年吃到18年都沒吃到,接著又出了部《某動物出沒》人要砍樹砍了幾年沒砍夠一車。給孩子看一點教育意義都沒有,堪稱洗腦的神劇,浪費孩子們的休息時間,為了謀利某電局還大力推廣播出。

其實說白了國漫為什麼會這樣,無非看到這一塊有利可圖才衍生出了大量粗製濫造的片子。


用戶104814204438


幾十年前不是這麼幼稚的,例如鐵扇公主,大鬧天宮和哪吒鬧海等等作品。

哪吒鬧海,哪吒自殺那段使得全影院兒童失聲痛哭,當時很多廣電部(日後臭名昭著的廣電總局)的領導也在場,看到此景決定禁止國產動漫裡有血的表現,並在之後又下達了一系列規定,這些規定如同腐朽的清政府定下的八股文一樣,限制的國產動漫的發展。另一方面,90年代和21世紀初期,國人普遍認知較低,許多好作品沒有受到重視,版權被盜版者肆意盜用,好作品無法得到收益,導致國產動漫一步一步走向低資金,劇情幼稚的方向。

近幾年有所好轉,但我們看到,國產動漫中很多所謂優秀的作品,實際上是走的日式風格和美式風格,並沒有中國的文化在當中,這樣的作品可能有些會在商業上成功,但在中國文學藝術上,這類作品大部分是失敗的。中國動漫繼續這麼走下去,永遠都會是二流作品。


陌路小安


我覺得這種看法是錯誤的,國漫正在往好的方向發展,並不是所有國漫都像《熊出沒》《喜羊羊與灰太狼》一樣幼稚,只不過好的國漫不在電視上放,看的人少,優秀的國漫現在很火的有《狐妖小紅娘》《那年那兔那些事》去年《全職高手》也火的不行,至於其他的請條友們補充。


不可以776


問者您好,想必您也常思考困惑,但草草定義未免有些不妥,思考伴隨智者取精華去糟粕,只為給生活授業解惑。

國產的動畫發展經歷了很多,文革前的輝煌集結了大批優秀的美術片,文革之後思想解放,由於本來就為數不多的動畫製作者紛紛被一陣陣學院風格颳倒,後來至今中國動畫經過了冷卻已經重新燃起了希望,並出現了很多類似《秦時明月》等優秀作品,而8090的朋友卻依稀記得兒時的動畫形象。

事實上,不是中國動畫幼稚。每一個國家,每一個種族都有著自身特有的文化,藝術規律,很難去比較。中國,從發展動畫至今有多人依然有著動畫是給小孩子看的這種觀念呢,當然很多。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突然引進了大批日本動畫,為什麼如今依然讓我們回憶,因為除了有教育意義而且畫面也是絢麗多彩,活潑靈動。這也是我們對日本動畫喜歡的一個開始。中國動畫延續著謙遜,含蓄,內斂的特點,所以在發現過程中很多的偏向了教育而非動畫本身,這也導致了太簡單了沒人看,太複雜了看不懂這種尷尬。

其實,如果您要是為了教育孩子,我建議您可以每週分不連續兩天時間來組織孩子或者孩子和同學們一起來家裡觀看動畫。這是一個引導孩子三觀的一個過程,有時候需要家長的干預和解釋

第一天可以看中國傳統動畫,就是8090後的孩子小時候看的,比如大鬧天宮,阿凡提,寓言故事等等,現在很多數字電視或者網絡都有國產美術片。中國動畫本身的教育意義比較重,家長看完後可以嘗試找出動畫當中是否有與現今社會主流價值觀不一樣的地方並去引導孩子。

第二天可以看看國外的動畫,個人推薦宮崎駿的動畫,因為除了音樂完美,動畫也是特別優秀。他的動畫主要涉及人與自然的關係,和平主義和女權主義。他的動畫和電影一樣,畫面唯美可愛,同樣也是需要家長您觀看前能瞭解所看的片子的故事背景,方便您去引導孩子。

動畫類別,層次很多,關鍵是觀看的人是否適合或者願意匹配到動畫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