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相爭時,項羽部將丁公私放劉邦逃命,後來劉邦為什麼反而以不忠的罪名殺了丁公?

小二喝口茶


“樹典型”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常見,大到國家,小到街道鄉村,遍及各行各業,各種典型無所不有。我國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湧現了一大批的英雄人物,既有雷鋒、焦裕祿、孔繁森等優秀的共產黨人,也有在最基層工作的乘務員李素麗,人民的好兒女任長霞等等。最近幾年在社會影響巨大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評選”,也為全國人民樹立了一個又一個具有新時代氣息的典型。

  “樹典型”有好處,用典型的人物,典型的事件告訴大多數人應該怎麼做,讓以後的工作更上一個臺階。可是,典型不能隨便樹,樹好了,榜樣的力量無窮大;樹不好,反而起到了逆反作用。看漢高祖劉邦,兩樹典型,一成一敗,或許可以得到一些啟示。

  劉邦樹的第一個典型是季布。項羽敗亡後,項羽的部下或者在戰鬥,或者在觀望,為了掃平這些敵對勢力,劉邦死了很多腦細胞。後來,季布的朋友朱家找到滕公夏侯嬰,希望夏侯嬰幫忙勸說劉邦赦免季布。朱家說:“以前季布確實得罪過陛下,但是當初那麼做,只是各為其主。而且項羽的部下可以全部殺光嗎?現在陛下剛得到天下,安撫人心最重要。如果陛下逼得太緊了,季布難免不跑到匈奴去。削弱自己的力量,壯大敵人的力量,那實在不明智啊。”夏侯嬰把這番話轉告劉邦,劉邦覺得挺有道理,於是赦免了季布。天下諸侯看到劉邦的仇人季布都被赦免了,就不再擔心了,紛紛選擇歸順劉邦。

  在天下安定之後,季布的舅舅丁公也主動前來投降。丁公也是項羽的部下,曾經追擊劉邦。劉邦無路可逃了,哀求丁公說:“我們兩個都是英雄豪傑,為什麼一定要鬥個你死我活呢?”丁公敬佩劉邦是個人物,,就放走了劉邦。此時丁公來降,滿心以為自己是劉邦救命恩人,劉邦肯定會重重的獎賞自己。可沒想到劉邦把丁公抓了起來,並且召集眾將,當眾宣佈:“丁公身為項王的臣子,卻不忠於項王,就是他讓項王失去天下啊!”隨後,一劍殺死丁公。滿營將士一片愕然。劉邦大聲說:“希望後世做人臣子的惡人,絕對不要把丁公當成榜樣!”

  劉邦的目的,既是想掩蓋自己被丁公放走的尷尬,又是想借此機會震懾那些剛剛歸附,還未安定的諸侯。可是,結局卻適得其反。大家看到劉邦對待自己的恩人尚且如此絕情,何況自己昔日曾經和劉邦為敵!不久之後,陳豨造反,然後英布造反,剛安定不久的大漢再起戰亂。劉邦亂樹典型終於嚐到了自釀的苦果。

  那為何劉邦樹典型,一成一敗呢?

  樹季布做典型成功了,因為劉邦一顆公心,以天下為重;樹丁公做典型失敗了,因為劉邦只有私心,以個人好惡為準。如果一級政府,一個單位,一個領導,只是想到自己小集體的利益,個人的政績,而不考慮百姓,不顧及社會,那麼這個典型必將失敗。

  而劉邦在樹立季布做典型的時候,能吸取臣子的建議,集思廣益,做出正確的決定。可是在面對丁公時,卻大搞一言堂,擅自做主,不聽取任何人的意見。當權力缺乏監督的時候,當以個人感情代替團體決策的時候,樹立的典型也必然成為差典型,甚至成為沒有好處只有壞處的反面典型。


葉之秋


楚漢相爭時,項羽三萬騎兵把劉邦六十萬大軍打的落荒而逃。

劉邦逃跑的時候,身邊只帶了司機夏侯嬰,兩人逃的是極其的狼狽不堪。

因劉邦的座駕太豪華了,在逃跑的人群裡格外的刺眼,他們很容易被項羽的部下察覺到。

其中項羽的部下,丁公就是緊追劉邦不放的一個。

劉邦在逃亡的路上,看到兩個逃難的孩子。這兩個人正好是他的兒子和女兒。夏侯嬰就把他們放到了車裡,大家一起逃亡。

後面的丁公一直是緊隨其後,丁公的速度很快,大有趕上劉邦的趨勢。

劉邦一看這種情況,為了不至於喪命,他就把剛救上來的兒子和女兒扔下車去。

誰知,劉邦是扔下去一次,夏侯嬰就救上來一次。

這樣一來一往了三次,劉邦怒不可遏,他告訴夏侯嬰,在救他們我就把你的腦袋給砍下來。

夏侯嬰告訴劉邦,即使你砍了我,我也不會放棄他們的。

現在我們的馬跑不動了,是因為長途奔襲的緣由,和多載他們兩個沒有關係。

也就是在這時候,丁公追上了劉邦。

劉邦一看逃不掉了,那就走向前去拍拍丁公的馬屁去吧。

劉邦見到丁公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丁公呀,你是一個賢人。

丁公明明是一個粗人,當他聽到敵人的老大誇獎自己的時候,感覺很受用。

緊接著劉邦又說道,你是賢人,我也是賢人,賢人何苦為難賢人呢?不如這樣你高抬貴手,放我一馬如何?

丁公一想,對方畢竟也是老大,放他一馬,別人也不知道。再說了現在是亂世,以後的天下是誰的還真說不好,此刻殺劉邦是不之舉。

想到這裡丁公就把劉邦放走了,劉邦大難不死。但是,他對放走自己的丁公並不帶有感激之情,而是恨之入骨。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劉邦為了自己活命,又是扔兒子又是扔女兒這件事,被傳的沸沸揚揚的。都成了老百姓茶前飯後消遣的對象。

要不是當初丁公追他追的急,何至於有這種事情發生。

到了劉邦平定天下後,他到時把丁公這個人給忘記了。

誰知,就在這時候,不知死活的丁公竟然送上們來了。

丁公想的是,沒想到現在當皇帝的人竟然是劉邦,

得虧我當年放了他一馬。要不他怎麼會有今天。

想到這裡,丁公就去找劉邦去了,他想在劉邦身邊弄個公務員來噹噹。

當他來到劉邦身邊拜見劉邦時,沒想到迎接他的是劉邦的屠刀。

劉邦命令手下人,把丁公拉出去砍了。

大家都不明白為什麼要殺丁公呀?

劉邦告訴所有人,知道我為什麼能得天下嗎?

當年就是這個丁公放了我一馬,我才有今天的。要不這個天下就是項羽的了,項羽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用了丁公。

丁公就是亡項羽天下的人,這個人做臣子時對主人不忠,

所以,這就是我要殺他的理由。


漢史趣聞


這是劉邦作為皇帝的權術,也是皇帝的用人之道,畢竟皇帝得了天下是提倡忠君報國的,而不提倡不忠的人。丁公背主而私放劉邦,就是不忠於項羽!

丁公是項羽手下的人,同時丁公還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兄弟,就是項羽手下的大將季布。

當時劉邦被項羽打敗,劉邦和他的孩子以及夏侯嬰急忙逃跑。由於馬車跑的時間久了,劉邦心一狠就把自己的孩子劉盈姐弟兩人下車,自己為了逃命就不管他們。

夏侯嬰就急忙把他們救上車,劉邦又踢,他又救上來,一連來回幾次,夏侯嬰劉邦說,不是因為人多重,而是馬跑的時間在久了,即使把他們丟下,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因為這件事,所以後來的漢惠帝劉盈以及呂后都很感激夏侯嬰。劉邦沒有辦法就沒有在丟下劉盈姐弟兩人。

剛好丁公和季布他們兄弟兩人都是追趕劉邦,丁公追上的時候,卻對項羽不忠,放過了劉邦。

但是季布卻對劉邦不依不撓,一直追趕,勢必要抓住劉邦。可是最後還是被劉邦跑了。

後來劉邦打敗項羽,按理說他應該感謝丁公,恨季布,可是劉邦卻封季布的官,反而把丁公殺了。

因為,當時劉邦已經取得天下,現在劉邦所需要的不是勢力小人,不是背主求榮的人。需要的是忠義之人。是提倡忠君報國的。

當時丁公是項羽的人,卻不忠於項羽,放過自己,就是不忠之人,而季布忠於項羽,要置劉邦於死地,那是因為各為其主。

現在劉邦是皇帝了,是天下名義上的共主,他封季布為官,就是告訴世人,要忠於皇帝。

而劉邦殺丁公同樣是告訴世人,要忠於皇上。不殺丁公就會助長背主的風氣。

所以劉邦把救自己的丁公以不忠的罪名殺了。


中孚鑑


丁公是項羽帳下五大將之一季布的同母異父弟弟,季布父親早逝,母親再嫁後生下丁公。秦末大亂,丁公也與兄長季布一樣,加入了項羽的隊伍,成為項羽手下一員偏將。

楚漢戰爭時,項羽部將丁公曾私放劉邦,使劉邦得心九死一生,這是事實。後來,劉邦卻恩將仇報,反而殺了丁公,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可以仔細瞭解一下,丁公是在劉邦多麼慘的情況下放他一馬的,這可以看出丁公對劉邦的恩情有多深。前205年,漢王劉邦自在洛陽聽從了董公的建議,組織天下諸侯56萬聯軍,進攻楚國首都彭城。楚兵精銳本來大都隨項羽北去攻齊國,彭城不戰而降。項羽得報後,非常震怒,立刻率三萬騎兵,快速南下,千里奔襲。由於項羽採取了速戰速決的奇襲之法,而劉邦剛剛獲勝又麻痺大意,結果56萬聯軍被項羽打得大敗。

而且,在戰鬥中,劉邦作為三軍統率,竟然被追殺得最後身邊只剩下幾十個護衛,最後還是被丁公所率的騎兵追上,立馬就要被抓或被殺。大家知道,在那個你死我活的戰場上,抓到一個劉邦這樣的統帥性的大人物,那是多麼榮耀的事情啊,必然一步登天,大富大貴。然而,面對劉邦的苦苦哀求,丁公突然大發善心,竟然不顧手下的反對,不怕項羽知道後懲罰,而將忙忙如喪家之犬的劉邦放了,劉邦才因此得以逃命,才得以重振旗鼓,打下江山,做了皇帝。丁公對他的救命之恩,可謂比山高、比海深,作為常人來說,他應該感激涕零才正常。

項羽垓下兵敗後,劉邦下令到處追殺項羽殘部,項羽手下那些赫赫有名的大將們,包括鍾離眛、季布等將,都東躲西藏,只求保命。丁公雖然是一偏將,但也一樣是追逃追殺名單上的重要目標。

當時,恰恰發生了一件事,他的同結異父哥哥季布,在漢將夏侯嬰的幫助下,不但免了罪,還封了官。丁公尋思,哥哥是劉邦的仇敵,還能封官,自己是現在的皇帝的恩人,正好可以憑功獲賞。打定主意後,丁公趕到洛陽,拜見新皇帝劉邦。然而,劉邦不但不記他的恩情,反而命人把他捆綁起來,抓到軍營示眾,還說:“丁公為臣不忠,使項羽失天下的人,就是乃丁公。”最後,將丁公斬首示眾。

那麼,劉邦為什麼要殺自己的恩人呢?他不怕留下恩將仇報的罵名嗎?其原因是,劉邦要通過丁公一事來收攏人心,他認為,項羽的滅亡,正是因為有一批如丁公一樣不忠的叛徒所至,如今漢朝剛剛成立,正是收攏天下人心的關鍵時期,在這種情況下,收留一個朝三暮四的敵人,哪怕他對自己恩重如山,也會影響人心,影響朝政,影響發展。

所以,劉邦在擔罵名與培養忠臣之間,選擇了後者。這無疑也是他的一種警示教育,誰不忠,誰就死,哪怕你是皇帝的恩人。因此,丁公最後橫屍漢營,是一個必然的結局。


帝國的臉譜


劉邦之所以能當上皇帝,很重要的一點在於他善於用人,不僅用人幫他打天下,而且也把人當“槍”使,以達到某種震懾性的作用。被劉邦當“槍”使、用掉就扔的“倒黴蛋”中,最著名的要屬丁公。


丁公本名丁固,“公”古代是對人的尊稱,不是人名。按照《史記》的說法,丁固是秦末漢初名將季布同父異母的弟弟,跟季布一起服侍楚霸王項羽,是後者帳下一員得力干將。劉邦起兵之初,曾長期會同項羽作戰,所以跟後者軍中不少的將領都很熟,丁固便是其中的一位。



楚漢相爭期間,劉邦與項羽成為仇敵,丁固因為立場的關係,便跟劉邦斷絕了來往。然而沒多久,兩位“老熟人”便又在疆場上會面,而丁固出自好心的一番善舉,竟然在日後為自己招致殺身之禍。此事,還要從彭城之戰說起。


公元前205年,劉邦趁項羽北伐齊王田榮、後防空虛之際,率五國聯軍東進伐楚,很順利地便攻克項羽的都城-彭城。勝利來得如此突然,讓進城後的劉邦昏昏然,他接下來做的事情,不是嚴防項羽回師南撤,而是沉溺於酒色之中,每天逍遙快活(“四月,漢皆已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見《史記·項羽本紀》)。



項羽聽聞彭城失守後勃然大怒,留下諸將攻齊,然後親自率領精騎三萬疾馳南下,一路上接連擊潰劉邦的守軍,很快便進逼彭城。劉邦沒想到項羽這麼快便趕到,匆忙之間組織軍隊迎擊,結果一戰便被有備而來的楚軍打殘,十餘萬人當場陣亡。此後,項羽又追擊劉邦的敗軍,並在泗水、靈壁連續兩次斬殺十餘萬漢軍,並迫使劉邦逃入睢水。


漢軍逃入睢水再度遭到楚軍的痛擊,被擊殺、自相踐踏和溺水而死者難以計數,以至於睢水中全是漢兵的屍體,使得河水為之不流。項羽本來有機會擊殺劉邦,但恰巧此時颳起了龍捲風,楚軍的陣營被吹亂,才使得劉邦率領十餘名殘兵突圍而出,僥倖撿回一條性命(“漢卒十餘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圍漢王三匝。於是大風從西北而起…漢王乃得與數十騎遁去。”引文同上)。



就在彭城之戰後,丁固奉命在彭城以西追殲劉邦的殘兵,眼瞅著就要抓獲劉邦。劉邦窘迫至極,便回身向丁固祭出“悲情牌”,一邊哭泣,一邊對丁固哀求到:“我與丁公是老朋友了,並且都是一代賢才,天下事以後如何發展不可知,丁公怎麼就不肯放過劉季(劉邦稱帝前的名字),給自己留條後路呢?”丁固想了想覺得有道理,便停止對劉邦的追擊。


季布母弟丁公,為楚將。丁公為項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顧丁公曰:“兩賢豈相厄哉!”於是丁公引兵而還,漢王遂解去。見《史記·列傳第四十·季布欒佈列傳》。


數年後,劉邦擊敗項羽奪得天下,先前跟隨項羽的將領們,除少數人歸隱外,大部分便投降了劉邦。此時的丁固見大勢已定,自認為昔日有恩於劉邦,便大搖大擺地來拜見他,想為自己謀求一官半職。然而讓丁固萬萬沒想到的是,劉邦見到他後,非但沒有加官進爵,反而命人他捆綁起來,帶到軍中游行示眾。



士兵們大都不知道丁固是何人,紛紛交頭接耳。此時劉邦發話說:“此人曾是項王的將軍,可作為臣子卻不忠誠,讓項王最終失去天下。這個不忠不義的無恥之徒就是丁固。”丁固聽到劉邦把項羽失敗的原因全推到自己身上,根本不念及當年自己對他的救命之恩,肺都氣炸了,剛想痛罵他無情無義,便被迅速堵住嘴巴。


緊接著,劉邦命人殺死丁固並在軍中懸首示眾,並且對眾人說:“後世做臣子的人切莫效仿丁公,否則將死無葬身之地。”雖然劉邦處死丁固的理由很牽強、很奇葩,但將領和士兵們看到他的下場,卻全都戰慄不已。由此可見,劉邦是把丁固的人頭當成了“道具”,藉此來殺雞儆猴,讓他人再不敢輕易反叛,這手段實在是高明。



及項王滅,丁公謁見高祖。高祖以丁公徇軍中,曰:“丁公為項王臣不忠,使項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遂斬丁公,曰:“使後世為人臣者無效丁公!”引文同上。


史料來源:,《史記》、《漢書》、《資治通鑑》等


文史磚家


其實除了這件事,與之相對照的還有一件事。我先說下和這事有緊密聯繫的那事,這樣你會更好的理解劉邦殺丁公一事。

其實丁公真實名叫丁固,他還有個異母同父的兄弟――季布,兩個人同時是項羽的手手下大將,同樣在楚漢相爭中兩兄弟都追殺劉邦,季布更甚於丁固。戰爭結束後,季布被劉邦封官了,丁固看到兄弟封官覺得自己曾放過劉邦一命,於是也去投劉邦而去,結果被殺了,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說下丁固為何放了劉邦一命之事,楚漢相爭時,劉邦敗多勝少,有一次,丁固領兵緊追劉邦,眼看就要抓住劉邦,情急之下劉邦大聲說:“英雄何必苦苦相迫英雄!”就在劉邦將要束手就擒的時候,想不到丁固勒馬而回了。這就是丁固認為有恩劉邦的那件事。

然而說下季布這邊的事,季布勇敢並且講義氣,說話算數,“一諾千金”這成語就有他而來。在項羽失敗,季布逃亡時,當初劉邦恨他追殺自己,必擒之殺之而夠後快。但經過謀士的勸說,季布人品好,當初各為其主,他作的是本份的事,並沒錯啊。現在大局初定,國家需要人才。劉邦覺得有理,就把季布放過並且加封了官職。

丁固看到這一切,也投劉邦去了,結果被殺了,劉邦對著軍隊士兵是這樣說的:就是這樣的人害死項羽的,這種人最可恨,背叛主人必須殺掉,於是殺了丁固。

為什麼有如此結果呢?說白了劉邦轉移士兵視線,害項羽的都是他自己用的小人。再一點就是戰爭結束了,國家更需要忠誠的人,最後一點是:丁固知道和看到了劉邦狼狽樣,也就是有糗事在丁固手裡,劉邦不殺他殺誰呢?


秉燭讀春秋


前面有人都分析過了,主要是那時項羽早玩完了,劉邦成了天下之主,他需要的是“忠”,再則,當時丁公就他的情景,對劉邦來說也不是光彩的事,此時丁公要是低調點,不要提醒劉邦(揭傷疤),劉邦會心知肚明。真的要寫,太多了,沒時間,這個問題王立群講過,很有道理。


ZJA70179005


丁公私放劉邦就是背判了他的主人,一個沒有原則的人到哪兒都會得不到重用,而且時刻注意著,有沒有可能再背判新的主子,賣主求榮的人大多不會有好下場,這就是一直大家所討論的小人行經。劉邦豈能容這種人久留。這種人往壞大事的,個人看法,再見!


9紫氣東來


道理很簡單,目的就是要鼓勵和引導你的部下忠誠於你。

不管對方是處於什麼目的而反叛,如果你鼓勵這種不忠的反叛,不就等於告訴你的部下,他們可以因為自己的問題而對你不忠。

因此在帝國時代,有些帝王為了鼓勵效忠,對於為其主賣命、拼命抵抗的大將,往往是釋放而且重用,對於反叛主子的人,一點要殺一儆百,那麼他對自己有恩惠。

那人頭收買人心,就是這麼簡單。褒獎忠臣,處死反逆,都是為了讓部下效忠自己。


歷史哨聲


如果丁公在劉邦未得天下時投靠他,必得重用,因為他需要一個模範告訴大家,投靠我必有好處。但是劉邦既得天下,已無外敵,丁公再去,只有死路一條,因為劉邦需要一個模範告訴大家,不忠之人必死無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