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說如果二戰沒了羅馬尼亞幫忙德國人甚至連仗都打不了?

吳昆明123------


這個說法主要是源於羅馬尼亞是當時歐洲除蘇聯外最主要的石油生產國,是德國最大的進口石油來源地。而石油對於一個工業化國家來說,無論是國防還是工業,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

二戰爆發以後,由於英國的貿易封鎖,委內瑞拉、墨西哥、荷屬東印度群島、美國這些石油生產的出產的石油難以運達德國,德國所能進口的石油只有兩個選擇,蘇聯和羅馬尼亞。而由於和蘇聯意識形態上的分歧,德國和蘇聯之間的關係是極不穩定的,所以德國主要把目光放在羅馬尼亞身上。

戰爭初期羅馬尼亞還是中立國,英國利用其經濟優勢和本國資本掌握羅馬尼亞大部分石油開採權的優勢,用高價在戰爭爆發初期大量搶購羅馬尼亞石油,將羅馬尼亞庫存的石油搶購一空,並且還預定了未來的產量,英國連羅馬尼亞的油輪也沒放過,用高價將其油輪全部租用,以免被用來向德國運送石油。

在英國的打擊下,羅馬尼亞出口到德國的石油從1939年10月的7萬噸驟減到1940年1月的僅為1萬噸,德國石油儲備自240萬噸迅速下降到160萬噸。只是由於法國過快的失敗,德國才避免了石油短缺的危機。而西線的勝利,也使得羅馬尼亞不得不倒入德國陣營,成為德國最穩定的石油供應國。




不沉的經遠


這句話,主要是指羅馬尼亞的石油資源對納粹德國非常重要。

我們知道,德國本身不產石油。而石油,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戰爭資源之一。沒有了石油,飛機飛不上天,坦克也只能當工事用了。

而羅馬尼亞的油氣產量是相當驚人的。1936年,羅馬尼亞的石油產量就已經達到了6360萬桶(817.2萬噸)。

羅馬尼亞之所以願意為德國人效力,其實也是迫不利已。因為,蘇聯對羅馬尼亞的石油資源一直以來都是虎視眈眈。

而且,斯大林已經與羅馬尼亞大打出手。羅馬尼亞領導人深知,一旦與斯大林交惡,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

波蘭,不是已經被德國和蘇聯瓜分了嗎?

更有甚者,羅馬尼亞還為德國入侵蘇聯提供了大量的精銳軍隊。

據有關資料,大約75萬名羅馬尼亞軍人死於德國的東線戰場。75萬人,想一想吧。

沒有羅馬尼亞,就沒有東部戰線,還真是有點道理的。


吉林麻辣豆


一般人都會說,德國二戰失敗是因為隊友都是豬,話沒錯,不過德國也不是隻有坑爹日本,逗逼意大利二個盟友。

法西斯主義,在世界還是很有市場的,有九個國家是法西斯信徒:德國,日本,意大利,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斯洛伐克,克羅地亞,西班牙。其中斯洛伐克。克羅地亞是傀儡國,而西班牙則是左右逢源的中立國。

所以剩下三個盟友,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對德國來說至關重要,這三個國家和德國聯合的原因又各不相同

匈牙利和保加利亞:同位一戰敗國,戰敗加經濟危機,國內爆發革命加上國家仇恨,讓二國參與到軸心國陣營。特別是匈牙利,他的蘇維埃共和國被霍爾蒂海軍上將鎮壓,因此匈牙利開始對協約國仇恨和對蘇聯的恐懼。仇恨協約國又恐懼蘇聯,成軸心國是必然。

羅馬尼亞:一戰是協約國,一度被德國打亡國,但羅馬尼亞在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中被重創西方世界對此漠不關心,造成和協約國力離心離德,加上1940年蘇聯以武力威脅,吞併羅馬尼亞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這一舉動讓羅馬尼亞憤怒不已,藉此機會軍人安東奈斯順勢崛起控制政權,實行法西斯制,最終加入軸心國以求德國保護奪回失地,蘇德戰爭爆發後,羅馬尼亞積極派兵,成德國意大利後對蘇聯進攻的第三大出兵國。

這三國中羅馬尼亞實力最強,部隊最多,而他成為抽心國,關鍵點在蘇聯。

蘇聯在二戰前,在大國沙文主義政策指引下,為建立所謂北方緩衝區,用武力威脅和戰爭手段對三個鄰國進行戰爭和外交恐嚇,分別是對芬蘭的蘇芬戰爭,付出巨大代價後,獲得芬蘭大片領土,對波蘭恐嚇,要求波蘭割讓原屬烏克蘭領土,之後波蘭投靠英法在英法支持下拒絕蘇聯,再就是對羅馬尼亞威脅,最後羅馬尼亞徹底倒向德國。

羅馬尼亞為何如此重要,根本原因除了羅馬尼亞本身實力之外更關鍵的是,他是德國戰爭引擎。

德國是一個高度工業化的國家,經過二戰經濟危機之後,德國一蹶不振,後來在美國道威斯計劃,和楊格計劃大力扶持之下,國家經濟以火箭般的速度騰空,隨著希特勒上臺,德國重工業,汽車製造業,化工產業都在全面轉型為軍用。而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德國煤鐵資源充足,但是極度缺乏石油資源和錳鐵資源。

據資料顯示,德國全國的石油產量是可憐的不足50萬噸,因為這一巨大短板,德國戰前都特別重視石油進口渠道建設,對波蘭宣戰前德國通過海運不停籌集石油資源,也不斷像羅馬尼亞尋求石油資源進口渠道。

當時羅馬尼亞號稱歐洲郵箱,石油產量豐富,地理上又位於歐洲腹地,管道四通八達,於是歐洲國家全都對羅馬尼亞石油起心思,其中又以英法德為主。

英法其實有很多殖民地和海運石油進口渠道,但是他們還是和德國搶奪羅馬尼亞石油資源,為的就是將德國餓死。讓德國空有一雙戰爭引擎,卻沒有燃料。他們的目的在二戰爆發前,其實基本達到,羅馬尼亞油田投資者90%以上是英法美資本家,唯一能向德國運輸石油的不過美國資本和少量羅馬尼亞本土投資油田,因此德國長期處於石油荒。

後來英法又拉攏美國一起參與石油禁運之中,可惜美國只管做生意,不管什麼戰爭隱患,既便如此德國陸地石油管道也幾乎被掐斷,只能尋求海運石油進口

在二戰爆發前的1939年5月,英國首相勞合喬治,還對自己的幕僚驕傲的說“我們如果將禁運繼續下去,的國家就將成為一個沒有動力的猛獸,戰爭威脅不攻自破。”

可是事情還是發生轉變,1939年9月,勞合喬治話音落下不過幾個月,德國就用所有的戰略石油儲備對波蘭發起閃電突襲。僅僅數十天,就將波蘭滅國。而羅馬尼亞在這次戰爭後,對英法起了警惕,看到同為盟友波蘭被打的滅國,而英法居然進行靜坐戰爭,這樣的盟友真的靠譜嗎?

在德國軍事威脅和英法飄渺的承諾之下,羅馬尼亞開始和德國接觸,並提供石油管道給予德國石油資源。

就這樣,英法不作為,將羅馬尼亞推向德國,雖然還沒有徹底決裂,可石油禁運成為一紙空文。羅馬尼亞的叛變讓英法惱火,但是他們也沒辦法,只能幹看著,這時候蘇聯又給予德國一次至關重要的助攻。

蘇聯在1940年,趁德國深陷西歐戰場時機,趁火打劫逼迫羅馬尼亞割讓大片土地,羅馬尼亞不從,蘇聯出動大軍佔領比薩比拉亞,當蘇聯準備採取進一步措施佔領北布科維納時。德國向蘇聯施加壓力,揚言以武力捍衛羅馬尼亞。德國為此甚至放棄追擊法國,允許法國成立維希政府。並藉助這次蘇聯危機的機會,在羅馬尼亞扶植安東內斯庫獨裁政權,羅馬尼亞就此成德國小兄弟。

那麼羅馬尼亞對德國有多麼重要,我們看一組數據和分析就能明白。

第一:關於石油需求

戰爭初期,德國一年石油需求量大約是1000萬噸左右,而德國每年石油產量只有可憐50萬噸,大量石油需要進口,而主要來源就是羅馬尼亞以及美國墨西哥進口。

第二:戰爭進程期間

戰爭開始之後直到蘇德戰爭前,德國表面上還是和英法在作戰。進口石油渠道還可繼續。再加上羅馬尼亞大力支援石油,德國石油資源雖然短缺勉強可以用,可在日本愚蠢的招惹美國後,情況發生改變,石油進口渠道被關閉,除羅馬尼亞油田,德國沒有石油來源。

第三,德國的無奈

很多人都知道德國最後戰敗於蘇聯!

肯定會想,為何德國佔領歐洲後,不休養生息,佔領英國,非要開闢蘇德戰場,二面受敵,不是一戰德國失敗的教訓嗎?其實原因很簡單佔領英國沒有實際意義。英國已經產業空心化,沒有石油資源,打下來還得耗損大量人力物力!

第四:德國的需求和對蘇聯戰爭的必然性

德國閃擊波蘭,佔領西歐七國後,巔峰時期石油消耗量2000萬噸,石油生產加各種進口也不過1500萬噸,500萬噸石油赤字。時間一久閃電戰理論基礎,快速就會在石油缺失情況下消失!同樣,感受威脅的蘇聯也在積極備戰,時不我待,德國對蘇聯的戰爭可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第五:最後德國的結局

德軍統帥部計劃很簡單,五百萬大軍,以最快速度三線推進,三個月打到莫斯科,進而從南線佔領年產量2000萬噸的巴庫油田,解決石油短缺問題。保證石油供應,就是保留閃電戰的希望。

很可惜,德軍低估了蘇軍,兩個月僅推進到計劃一半位置,就石油耗盡,隨後朱可夫組織突圍反擊,打退德軍一百多公里,德軍機械化部隊,沒油可用只能撤退!德國不甘心,在存儲半年石油後發動斯大林格勒戰役,最後也因為石油耗盡,機械化部隊無油失敗。轉折點就在這時發生,德國國內的石油儲備全部耗盡,羅馬尼亞石油產量入不敷出,計劃中的巴庫油田沒拿下。當閃電戰變為持久戰後,德國失敗就只是時間問題啦。

由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德國隊石油資源的迫切需求,攻擊蘇聯就是為了石油,而羅馬尼亞對德國至關重要的作用也可以從側面看出,沒有羅馬尼亞石油資源的支持,德國根本不可能在戰爭初期有任何優勢,也不可能有閃擊蘇聯成功這樣的戰果,但是羅馬尼亞不是中東,也沒有無限制的石油資源,因產量問題,德國最終敗在石油資源短缺上,可是羅馬尼亞如果不在德國這一邊,德國沒石油可用,不用打都會輸,這就是羅馬尼亞基於德國的重要性。羅馬尼亞就是德國的生命線線,而蘇聯巴庫油田是德國的續命線,續命線沒打下來德國生命才最終終結。


阿斗不傻


當初的德國的確為了石油而戰,以上提問有點呆板的感覺,不符合戰爭藝術的靈活性。即使沒有羅馬利亞給德國供應石油,德國就沒有其他的手段進行進口石油了嗎?

1.政治解決:俗話說得好,戰爭就是政治的延續。不用戰爭手段,德國仍然可以用其他的手段獲得石油。比如政治手段中讓、忍、萎、討、借、合(蘇聯就是不錯的選擇,德國入侵波蘭是蘇聯還是最好的幫兇呢!)諸多手段仍可獲得。只要對方能夠或足夠的利益,相信不會太為難德國。因為政治本來就是為利益而生的。

2.以戰養戰:俯瞰歐洲地圖,德國東面就是一些小國,根本經不住當時德國的摧殘。北面的的波蘭也就是一個星期即垮,想想南斯拉夫、匈牙利、奧地利能經得住德國的摧殘嗎?能經得住幾天德國打擊?進入了羅馬利亞的領土,進去了的德國還不得用“搶”字決嗎?當初的日本侵略中國,也是用以戰養戰的方法與中國進行作戰。而且相當成功。

由歷史證明,德國當初的崛起。威脅著英、法這些老牌帝國利益。他們對德國進行能源封鎖,迫使德國進行戰爭這才是真正的客觀原因。

夜郎妄解,海涵🙈


詠慶他爹


簡單的說沒有羅馬尼亞的石油,德軍很難打二戰。德國資源貧乏,尤其是石油資源。如果沒有羅馬尼亞的油田支持,德國的閃擊戰和機械化部隊是很難運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