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紅安縣為何被稱為“中國第一將軍縣”?

貓哥歷史


1955年到1965年期間,國家總共授銜了1614名將軍,而湖北紅安,僅僅一個縣就佔據了223(開國將軍60位)個將軍的名額,要知道這僅僅是一個縣呀。

下面我們看看排名前十位的將軍縣有哪些,每個縣各有多少將軍?

湖北紅安共計60人,安徽金寨共計59人,江西興國共計56人,湖南平江共計52人,江西吉安共計45人,江西永新共計41人,湖北大悟共計37人,河南新縣共計36人,安徽六安共計34人,共計湖南瀏陽30

你看看湖北紅安縣是不是名副其實的第一名。

你知道這個第一名將軍縣的背後是什麼嗎?

是紅安縣人民犧牲了14萬英雄兒女,僅在冊革命烈士就有22552人,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紅安縣革命先烈的犧牲之重、貢獻之大,在全國是絕無僅有的。

紅安縣原名是黃安,歷史上著名的黃麻起義就是發生在這裡。

1927年11月13日,中國湖北省黃安、麻城三萬多名農民自衛軍在中共湖北省委領導下,攻打了黃安縣城,打響了鄂豫皖地區武裝反抗國民黨右派的第一槍,正式成立了黃安農民政府,組建了工農革命軍鄂東軍,史稱“黃麻起義”。

黃麻起義對於中國紅軍革命來說,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曾經文明大江南北的紅四方面軍,就是在這裡誕生,然後殺向全國的。

這片土地上更是誕生了董必武,李先念兩位國家主席。


史學達人


我是兵說,我來回答!

前幾天剛好去過湖北省博物館,四樓有個荊楚百年英傑展覽館。在這之中有個專題為革命戰將,展示了共和國曆史上來自湖北的17位戰將,其中有徐海東,韓先楚等將軍。在這17人當中,就有7人來自湖北紅安縣。在1955年授銜的時候,湖北籍將軍為234人,湖北紅安籍將軍為65人。由此可見,湖北紅安縣不愧為中國第一將軍縣。

紅安縣原名為黃安縣,是後來才被改為紅安縣。紅安縣地理位置重要,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距離武漢很近。後來爆發的黃麻起義就是在黃安和麻城兩地。紅安人文底蘊深厚,自古以來許多著名文人都是黃安人,所以才有那句“唯楚有才,楚亦在黃安”。紅安除了人文底蘊深厚,自古以來就具備尚武精神,古代就有許多將領為紅安人。

在黃麻起義之後,紅安縣便成為了鄂豫皖蘇區的中心,當地大量的年輕人加入了革命隊伍。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眾多的紅安人犧牲在戰場之上,成為了烈士。哪些活下來的人,一部分憑藉著戰功便被授勳為將軍。值得一提的是,紅安縣為革命戰爭做出了重大貢獻,所以才由黃安變成紅安。這個“紅”字指的是革命戰爭中的流血犧牲,也是對湖北紅安縣最大的褒獎。


兵說


有人統計過,開國將帥最多的省是江西省,而最多的縣則非湖北紅安縣莫屬,總共有61名將軍是紅安人。

紅安縣原名黃安,1952年才被中央批准改名為紅安,現在屬於湖北黃岡市代管。紅安縣是“黃麻起義”的策源地,也是紅四方面軍的誕生地。由於地理位置的優越,紅安一度成為鄂豫皖蘇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這片神奇的土地為共和國的革命事業做出了難以估量的貢獻,實授的61名將軍便是證明!




名將代表:

韓先楚上將:曾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總司令,原中央軍委常委。

陳錫聯上將:曾任第2野戰軍3兵團司令員,建國後任北京軍區司令員,中央軍委常委。


劉華清上將:曾任解放軍海軍司令員,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被稱為中國的“現代海軍之父”和“中國航母之父”。

有智商的人才看得懂。喜歡貓哥文章的,請認準百曉生貓哥。


百曉生貓哥


湖北紅安誕生了中國最多的將軍。1614名開國將帥中,湖北紅安有61人,人數高居全國之首,故稱“中國將軍第一縣”。如果加上1965年以後授銜的將軍,更是有多達223名將軍,被稱為“兩百個將軍同一故鄉”。

紅安原名黃安,著名的黃麻起義在此爆發,成為紅色革命聖地之一

紅安位於湖北省東北部,屬大別山南麓,鄂豫皖三省交界,它南臨武漢,南下可直抵武昌三鎮;北接河南,北上可問鼎中原;東鄰麻城,西接黃陂、大悟,戰略位置十分重要,並且以農業為主,農民占人口大多數,又臨近武昌,革命基礎較好。

1927年11月13日,黃安、麻城爆發著名的”黃麻起義”,打響了鄂豫皖地區武裝反抗國民黨右派的第一槍。為紀念這次起義,黃安被更名為紅安,因為紅色代表流血、犧牲和革命。

起義軍很快攻下黃安縣城,組建了中國工農革命軍鄂東軍,誕生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三支紅軍主力。從此以後,黃安的英雄兒女紛紛走出縣城,投身革命,他們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做出了重大犧牲,也走出了眾多著名將軍。

1955年至1965年,新中國共授予1614名開國將帥軍銜,其中將軍人數最多的10個縣城被稱為“十大將軍縣”,而湖北紅安共有將軍61人,其中上將6人,中將11人,少將44人,總數高居中國十大將軍縣之首,故稱“中國將軍第一縣”。

上將6名

1、韓先楚,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軍首任軍長,曾任福州軍區、蘭州軍區司令員。韓先楚有勇有謀,作戰迅猛,被稱為"旋風司令"。解放戰爭時,他力挺早日解放海南島;抗美援朝時,他他坐鎮38軍,打出“萬歲軍”威名,與許世友並稱"軍中二霸"。

2、陳錫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兵團司令員,曾任中央軍委炮兵司令員、瀋陽軍區司令員、北京軍區司令員,後兼任炮兵學院院長。陳錫聯作戰勇猛、淡泊名利,在軍中頗具威望,對人民解放軍炮兵部隊發展壯大和戰略導彈部隊的創建做出重要貢獻。

3、王建安,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兵團司令員兼政委,曾任瀋陽軍區、濟南軍區、福州軍區副司令員。王建安善於思考,長於智謀,指揮打仗的水平與許世友不相上下,兩人並稱“山東雙雄”,共同指揮濟南戰役,活捉國軍名將王耀武。

4—6:郭天民,周純全,謝富治。

中將12名

1、秦基偉,曾任東北野戰軍3縱司令員,中國人民志願軍副總司令兼19兵團司令員,後任成都軍區、北京軍區司令員,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秦基偉憑著“一柄梭標鬧革命”,抗美援朝時指揮震驚世界的上甘嶺戰役,打出了中國軍隊的威風,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2、王近山,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野戰軍兵團副司令員、志願軍兵團副司令員。王近山指揮果斷決絕,作戰機動靈活,打仗勇敢頑強,不怕犧牲,敢打硬仗、惡仗,因此被稱為“王瘋子”,在軍中享有盛譽,被稱為二野朱可夫”,又與陳錫聯並稱為“二野兩朵花”。

3—12:張天雲、張仁初、劉飛、劉昌毅、徐深吉、徐斌洲、李天煥、胡奇才、詹才芳。

少將44名:具體名單略。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爆笑師兄問您作答。

不瞞您說,小編正是湖北黃岡人。雖然不是生長在紅安縣,但是也是大別山革命老根據地的土身土長的人兒,從小也受到了很多革命先烈故事的薰陶洗禮。

說到將軍縣,195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次授予軍銜,至1965年共授予大將10人、上將57人、中將177人、少將1360人。其中湖北紅安、江西興國、湖南平江、江西吉安、江西永新、河南新縣、湖北大悟、安徽六安市金寨縣、湖南瀏陽、六安縣等10縣因將軍數量眾多而被民間喻為“將軍縣”,湖北省的紅安縣更以223位將軍(實授60名)被稱為“中國第一將軍縣”。因此紅安縣將軍數量上的絕對優勢被冠名為“中國第一將軍縣”。

民間一般按照1955年-1965年獲得軍銜的將軍籍貫人數排名,得名出十大將軍縣。依次為:湖北紅安60人,安徽金寨59人,江西興國56人,湖南平江52人,江西吉安45人,江西永新41人,湖北大悟37人,河南新縣36人,安徽六安34人,湖南瀏陽30。故紅安縣又被稱為“中國第一將軍縣”。



作為黃岡人,將軍縣還是讓我們很驕傲的。但是黃岡不僅僅只有紅安這麼一個出將軍的地方。作為大別山腹地,早期人民群眾的生活還是相當艱苦的,在那個節衣縮食的時代,推翻三座大山做主人幹革命,是黃岡地區的紅色主旋律。黃岡市下屬的浠水、團風、麻城、紅安、蘄春、武穴、黃梅、英山、羅田等地參加革命參加紅軍的有志青年非常多,在革命戰鬥中表現也是非常英勇,不怕流血犧牲。據不完全統計為締造共和國,先後有44萬黃岡兒女英勇捐軀,其中5.3萬人被追認為革命烈士。黃岡是中共早期建黨活動的重要駐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中心,組建了紅十五軍、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革命武裝力量,發生了“黃麻起義”、新四軍中原突圍、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等重大革命史事件。

在這片英雄的土地上,誕生了董必武、陳潭秋、包惠僧三名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李先念兩位國家主席,林彪、王樹聲、韓先楚、陳再道、陳錫聯、秦基偉、周希漢等200多名開國將帥,鑄就了“緊跟黨走、不屈不撓、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老區精神。

紅安縣原名黃安,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將黃安改名紅安。今屬湖北黃岡市代管,位於鄂東北大別山南麓。紅安是一塊神奇的土地。她是“黃麻起義”的策源地,是紅四方面軍的誕生地,是鄂豫皖蘇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革命戰爭年代,紅安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獻出了14萬英雄兒女的生命,查明登記在冊的烈士有22552人。在這塊土地上,誕生了董必武、李先念兩任國家主席,走出了韓先楚、秦基偉、陳錫聯等223名將軍,其中被授予上將軍銜的8人、中將軍銜的13人、少將軍銜的58人,是全國將軍人數最多的縣,被人們稱為“將軍縣”。紅安人傑地靈,文物勝蹟遍佈全縣。確定為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的有163處。其中董必武舊居,李先念舊居,紅四方面軍誕生地,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紀念館,董必武紀念館,紅軍洞等110多處革命性建築和革命遺址遺蹟,已成為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


以下為具體紅安籍將軍名錄。



紅安籍上將:
王建安、陳錫聯、周純全、郭天民、韓先楚、謝富治、
紅安籍中將:
王近山、劉飛、劉昌毅、李天煥、吳先恩、張天雲、張仁初、胡奇才、秦基偉(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徐深吉、徐斌洲、詹才芳
紅安籍少將:
馬忠全、王誠漢、甘思和、盧燕秋、劉福勝、江波、江騰蛟、李世焱、李定灼、吳振挺、何德慶、鄒國厚、閔學勝、況玉純、汪運祖、張天恕、張志勇、張竭誠、陳炎清、陳美藻、羅應懷、金世柏、周世忠、鄭國仲、胡正平、趙鶴亭、賀健、秦光遠、耿錫祥、袁克服、徐紹華、殷國洪、塗錫道、韓衛民、程啟文、程悅長、程儒珍、謝正榮、詹少聯、熊應棠、黎錫福、戴克林、戴克明
名將代表:
韓先楚上將:曾任東北野戰軍3縱司令員,中國人民志願軍副總司令兼19兵團司令員等職務。
陳錫聯上將:曾任八路軍129師386旅旅長,第2野戰軍3兵團司令員等職務。
王建安上將:曾任膠東軍區副司令員,第三野戰軍7兵團司令員等職務。
郭天民上將:曾任晉察冀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晉冀魯豫野戰軍副參謀長,第二野戰軍4兵團副司令員等職務。
周純全上將:曾任東北野戰軍後勤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第一副部長等職務。
謝富治上將:曾任晉冀魯豫野戰軍4縱政委,第二野戰軍3兵團政委等職務。

劉華清上將:祖籍湖北黃安(今紅安縣),建國後其祖籍地區劃屬孝感大悟縣


當然黃岡其他縣市也湧現出了一大批為國家做出重大貢獻的將士。都值得全國人民緬懷。


歡迎關注爆笑師兄,來看看湖北的好玩的,有驚喜喲~


爆笑師兄


一將功成萬骨枯,湖北紅安縣之所以被稱為“中國第一將軍縣”,絕非浪得虛名,而是這篇熱土上的無數的英雄兒女,用熱血所取得的榮耀。看完這血淋淋的數字和名字,你就知道答案了。

火與血鑄就的榮譽,湖北紅安縣在歷史叫黃安縣,1927年,在這裡打響了黃麻起義的第一槍,並誕生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三支紅軍主力,革命的早,資歷老,戰功卓著,這就是其將軍多的原因之一。為了爭取民族自由和解放,紅安人民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犧牲了14萬英雄兒女,犧牲之重、貢獻之大,全國罕見。後來,正是為了表彰黃安人民的革命鬥爭精神,宣佈將黃安縣改名為紅安縣。



“中國第一將軍縣”當之無愧,數字說明一切。在這片熱土上,誕生了董必武、李先念兩位國家主席和陳錫聯、韓先楚、秦基偉等223位將軍,其中有12人在大軍區擔任過司令員和政委,有4人擔任過軍兵種司令員、政委,有18人擔任過軍長,有11人擔任過軍政委,紅安縣還有17人任過大軍區副司令員、副政委,24人任過兵團級領導職務,100人任其他省軍級職務,紅安因此成為舉世聞名的“中國第一將軍縣”。

紅安為何出了這麼將軍呢?隱藏在其中的秘密令人震驚!古代大量的名垂青史的名仕、名將的後裔,竟然都在這裡。在安史之亂時,力挽狂瀾的著名將領郭子儀的後裔,竟然定居在紅安杏花鎮郭受九村,出了郭天明上將;曾追隨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南征北戰的蒙古貴族也先不花的後裔竟然也在紅安桃花沙河王氏家族,出了王建安上將、王近山中將;與岳飛齊名的南宋名將孟珙面對蒙古虎視眈眈,朝廷上下一片唱衰求和之聲依然能擲地有聲說出“臣介冑之士,當言戰,不當言和!”,沒想到的是他的後裔也在紅安。紅安人也繼承了先祖的家國情懷和驍勇善戰,紅安出將軍是因為那份溶入到紅安人血液裡的民族氣節和反抗強權的血性。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人征戰幾人回?”,紅安縣被稱為“中國第一將軍縣”,雖說榮耀,但也說明了戰爭的殘酷,珍愛和平,遠離戰爭!最後,我們能做的就是向英雄致敬!


密探零零發


紅安縣是湖北的驕傲,也是全國的驕傲。



紅安自古人傑地靈、山河秀麗。百年前革命戰爭年代,紅安縣打響黃麻起義“第一槍”,先後誕生以“韓先楚、秦基偉”為首的“

二百二十三”位共和國將軍。

現在紅安最出名的將軍莫過於“劉清華”將軍。他為我國航母事業奮鬥終生,可惜的是到臨終前還沒有踏上我國航母的甲板上。

下面這張圖片就是劉清華將軍訪問美國航母留下的照片,他當時墊著腳看美軍先進裝備,但美軍士兵有意遮擋。現在我們國家的實力已經崛起,再也不用受到這樣“侮辱”。



另外抗戰時期,紅安縣為新中國成立犧牲“十四萬”中華兒女,僅在冊革命烈士就達到兩萬餘人,縣城為抗戰付出如此慘痛的代價,在全國也罕見。最後被譽為“中國第一將軍縣”。

只是現在的紅安被列為“國家級貧困縣”。希望政府能夠重視紅安的未來發展,打造以“紅安革命”為主題的旅遊景區。這樣既可以招商引資,為未來經濟發展謀求出路,又可以宣傳革命烈士的事蹟,實在是一舉兩得。

若再借用武漢黃陂旅遊資源,打造兩市共同的旅遊品牌,未來紅安經濟定會保持強勁的增長。當年紅安為抗戰可謂是付出血的代價,現在幫助紅安經濟發展應該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紅安作為“中國第一將軍縣”,其存在意義重大。身為中華兒女不能忘記百年前紅安為國家抗戰做出的貢獻,現在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刻苦工作,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感謝大家閱讀我的回答,喜歡可以點贊、關注


武漢小斑馬的晚年生活


紅安縣最早被稱為中國第一將軍縣源於八十年代一篇報告文學作品“兩百位將軍同一個故鄉”,該文由於有徐向前元帥題寫書名顯得格外顯眼與正式。後期很多人以為新中國授銜將軍裡面有兩百多位紅安籍將軍其實是誤解,實際開國授銜將軍有61人也有說65的,原因是統計口徑不同,比如劉華清將軍後期劃分到大悟縣,開國授銜時卻是實實在在的紅安人。

說起紅安的將軍,不得不說黨的一大代表董必武董老,很大一部分革命啟蒙思想都得益於他的教導,有人說紅安將軍多是因為窮山惡水出刁民,然而你卻不知道當時的大漢口首富就是黃安人,而同期比黃安窮的地方多了去,卻為何不見革命運動?革命思想的傳播和自古崇文善武的傳統孕育了大批的革命者。還有一位稱為位老的鄭位山也是一位革命啟蒙老師,只是建國後因為各種原因沉寂於河南省。

一將功成萬骨枯,在紅安縣烈士陵園裡,一幅名錄牆記載了有據可查的十四萬犧牲的烈士,而還有很多無名烈士同樣為中國革命獻出了青春與生命。

紅安這裡走出來的有三支紅軍主力,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紅安人在這些軍隊中佔了相當大的比例,有說法說曾經工農紅軍裡每三個就有一位紅安人,每四位犧牲者就有一位紅安人。這樣的付出這樣的犧牲,一個將軍縣的稱謂實在沒有什麼。

根據紅安將軍的故事改編的影視作品也不少,遠的有樣板戲沙家浜的劉飛將軍,近年有描述陳錫聯將軍奇襲陽明堡的夜襲,描寫韓先楚將軍的電視劇戰將,秦基偉將軍的驚沙,王近山將軍為主要原型的亮劍,還有反應紅安將軍的鐵血紅安。鐵血紅安裡面有個橋段說的一位指戰員已經準備埋葬卻突然活過來,這個故事源於劉昌毅將軍,這絕對不是你以為的神劇。

以下是統計的紅安籍開國將軍或者說黃安籍:

黨和國家領導人:董必武 李先念 陳錫聯 韓先楚 秦基偉

上將:陳錫聯 郭天民 韓先楚 秦基偉 王建安 王誠漢 謝富治 周純全

中將 : 胡奇才 李天煥 劉 飛 劉昌毅 聶鳳智 王近山 吳先恩 徐斌洲 徐深吉 詹才芳 張仁初 張天雲

少將 : 陳美藻 程啟文 程儒珍 程悅長 戴克林 戴克明 甘思和 耿錫祥 韓衛民 何德慶 胡正平 黃立清 江 波 江騰蛟 金世柏 黎錫福 李定灼 李世焱 劉福勝 盧燕秋 羅厚福 羅應懷 馬忠全 秦光遠 吳林煥 吳世安 吳振挺 蕭永銀 謝正榮 熊應堂 徐紹華 姚運良 袁克服 張竭誠 張天恕 趙鶴亭 鄭國仲 周世忠 鄒國厚

軍事將領 : 陳海清 程 彪 戴季英 戴修福 鄧運興 董紹明 杜少剛 方和明 黃從述 黃宏儒 黃宏伸 黃 華 金仕華 康啟華 來顯吉 李振華 李 質 林凱成 劉 敏 劉友海 盧光合 羅映臣 羅映清 馬友才 梅宏德 閔學文 倪忠珍 潘陽泰 秦 振 阮官華 阮官清 石世良 陶 勵 塗其友 汪進先 汪立勇 王漢臣 王積功 王進前 王興友 王佑林 吳昌恆 吳大奎 吳大勝 吳茂福 吳慶海 席紹先 熊心樂 熊友剛 熊志生 徐洪才 徐青山 楊輝明 楊家泰 楊世忠 楊興忠 楊子明 曾傳六 曾 琨 詹浩生 趙紹明 鄭炳禮 鄭 強 鄭維孝 鄭 重 鍾光國 周光坦 祝順鵬 鄒 德 鄒新華

這就是我的家鄉,謝謝大家


博弈56672732


紅安縣原名黃安,1952年,經中央人民政府批准黃安改名為紅安。今天屬於湖北省黃岡市管轄!


紅安縣是紅四方面軍的誕生地,是鄂豫皖蘇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革命戰爭年代,紅安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獻出了14萬英雄兒女的生命,查明登記在冊的烈士有22552人。

在紅安縣這塊土地上誕生了,董必武,李先念兩任國家主席。走出了,韓先楚,秦基偉,陳錫聯等223位將軍,其中上將軍銜8人,中將軍銜13人,上將軍銜58人,是全國將軍人數最多的縣,被稱為“將軍縣”。

紅安人傑地靈,文武遍佈全縣,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163處,其中董必武舊居,李先念舊居,紅四軍誕生地等110多處革命性建築和革命遺址遺蹟,已成為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

接著介紹幾位名將:1,韓先楚上將,曾任東北野戰軍3縱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兼兵團司令員等職務。

2,陳錫聯上將,曾任八路軍129師386旅旅長,第2野戰軍3兵團司令員等職務。

3,王建安上將,曾任膠東軍區副司令員,第三野戰軍7兵團司令員等職務!

就介紹到這裡,有想了解紅安將軍縣的故事不僅可以百度,還可以實地考察!感謝大家的閱讀,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評論轉發,我是歲月無痕否!


歲月無痕否


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

紅安縣,原名“黃安”現隸屬與湖北黃岡管轄。紅安是一塊神奇的土地,這裡產生了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董必武”。徐向前、葉劍英、許世友、徐海東、陳賡、陳再道、劉華清等我軍一代高級將領都曾在這裡生活和戰鬥過。她是“黃麻起義”的策源地,是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之一的紅四方面軍誕生地,紅二十五軍、二十八軍的重建地,是鄂豫蘇皖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革命戰爭年代,紅安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獻出了14萬英雄兒女的生命,1927年紅安有48萬人,到了1949年,紅安只有37萬人,後來查到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2552人。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初期,每3個紅軍戰士就有一個紅安人,每4個犧牲的紅軍戰士中就有一名是紅安籍。紅安,一個山區小縣,一個赫赫有名的“將軍縣”,一個孕育將軍的搖籃,一座熠熠輝煌的“將軍城”,這不僅是一個“中國之最”,而且也一個“世界之最”。

英雄人物

在這塊土地上誕生了:董必武、李先念,兩位國家主席。走出了韓先楚、秦基偉、陳錫聯等223名將軍,其中被授予上將軍銜的8人,中將軍銜的13人,少將軍銜的58人,是全國將軍人數最多的縣,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將軍縣”。

光輝戰績

紅安的將軍都是赫赫有名,參加指揮了很多很多大規模戰役,可以說現在老百姓所知道的有名的、成功的戰役、大丈、惡丈,90%以上是紅安人參加並指揮的!

如:上甘嶺戰役(秦基偉、王近山指揮),抗美援朝

海南島戰役(韓先楚),解放戰爭

奇襲陽明堡(陳錫聯),抗日戰爭

襄樊戰役(王近山), 解放戰爭

塔山阻擊戰(胡奇才),解放戰爭

濟南戰役(王建安、新縣許世友),解放戰爭

沙家浜(劉飛的故事),抗日戰爭

中原突圍(李先念),解放戰爭

包座戰役(李先念),長征

上黨戰役(陳錫聯),抗日戰爭

金門戰役(韓先楚),解放後

“紅安”名字的來由

傳言,黃安之所以改名紅安,主要是大革命期間流血犧牲的人太多,有人說大別山上下這塊土地已經被烈士們的鮮血染紅了,所以改名為紅安。其實並非如此。

1952年9月,為了表彰黨領導下的黃安人民革命鬥爭業績,湖北省政府報請中南軍政委員會轉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核准,將黃安縣正式改名為紅安縣。共和國以“紅”命名褒獎的縣,這是全國唯一的一例。這是一個地區無上的榮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