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劉邦不殺呂后?

渋悳


皇后是國母,廢立皇后是國事而非皇帝家事。且不用說處死皇后,歷史上廢立皇后都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唐朝李治廢王皇后立武則天,搞得朝野動盪;英格蘭的亨利八世廢后花了許多年,弄得舉國宗教改革一片混亂。所以,廢后甚至殺後是非常勞神勞力的政治事件,後位尤其是權勢極大的皇后,輕易動不得的。

呂后嫁給劉邦的時候還是十里八縣聞名的大家閨秀,而劉邦則是個泗水亭長,在鄰里看這麼個下等無賴娶了個如花似玉的小姐實在是天上掉餡餅,劉邦自己也是這麼認為的。
劉邦在外征戰期間風流韻事不斷,呂后則在家伺候公公孩子,在戰亂和貧苦中照顧劉邦的一家子人。後來劉邦的這一家妻兒老小被項羽俘獲,過了幾年牛馬不如的囚徒生活,幾乎送掉性命。這要換成普通女人,早就受不了這樣的丈夫一走了之了。想呂雉乃一大小姐出身,遵循父命跟了劉邦這無賴後未曾過一天好日子,整日擔驚受怕受苦受難,還要忍受劉邦的見異思遷。但呂后在劉邦發跡前就跟了他,受了很多罪,這一點劉邦的朝臣們是看在眼裡的。
呂后是沛縣人,在劉邦朝臣中是知根知底的自己人。相比之下那戚夫人只是個外來者,從沒贏得朝臣的愛戴和擁護。正是因為如此,呂雉的皇后之位非常穩固,戚夫人只是姬妾而已。劉邦再寵愛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但是廢立太子比廢立皇后還恐怖,劉邦雖是皇帝,但不能一手遮天廢掉呂后之子劉盈的太子位,只能放棄劉如意。

廢后都是做夢,何況殺後呢?
呂雉受朝臣愛戴,是劉邦重要的政治盟友,在這裡,夫妻關係倒是沒剩多少。功成名就的劉邦喜歡年輕美女,男女之事不再待見呂后【呂雉亦如此,否則不會有審食其】,但是在國家大事上,劉邦不能沒有呂后。治國方面,戚夫人沒有半點發言權,她也沒有多少政治頭腦。即便呂后死了,戚夫人也難堪後位。
呂后殺韓信、剁彭越,足見其手腕厲害,是個陰險有決斷的人。她對於劉邦來說是個重要的膀臂而非一個暖被窩的女人,殺死呂后對劉邦絕對是弊大於利。
我想劉邦自己的內心深處,非常懼怕呂雉這個女人。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雖然沒有皇帝頭銜,但是卻是真正的第一位女皇。這樣的女人,上千年才冒出來一個就成了劉邦的老婆。中國帝王那麼多,劉邦也並沒有比其他著名皇帝多出更多的手段和才能,所以這對政治夫妻之間的博弈,呂后還是要更厲害些,劉邦既不敢也沒有能力殺死呂后。

歡迎關注知乎‘雲緋’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雲緋文學號:芳緋文學

蝶戀花緋


劉邦不殺呂后,是有多層次的原因:


首先,呂后作為劉邦的元配夫人,對劉邦有很大的幫助。呂后的父親是當地的知名富豪,家境殷實,呂后嫁給劉邦時,劉邦還是不折不扣的"屌絲男",是屬於典型的"屈嫁"。面對這樣的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劉邦應該是可遇不可求的,也是心懷感恩的。後來,劉邦不管出於什麼處境,呂后都對他不離不棄,很好的起到了"賢內助"的作用,特別是劉邦加入反秦的革命隊伍後,呂后和她呂家進行了"慷慨的贊助",為劉邦的發跡起到了重要作用。


總之,呂后對劉邦有無與倫比的恩情,如此,就算如劉邦這樣鐵石心腸、心狠手辣的人,也不好輕易對"恩人"呂后下黑手,一直不殺她也在情理之中了。


其次,劉邦沒有直接處死呂后的理由和把柄。呂后懂政治、知規矩,在和戚夫人的後宮爭奪戰中,攻於心計的呂后笑到最後,戚夫人儘管得到劉邦的寵愛,但仍成為失敗者。而這其中,儘管劉邦想對呂后"亮劍",但呂后沒有讓劉邦抓到致命的把柄,直接找到罪大惡極的罪刑,也就找不到下手的機會。同時,呂后還通過特殊手段,爭取到了朝中重臣的支持,如此一來,劉邦就更不能也不敢對呂后下殺手鐧了。

綜上所述,儘管呂后給劉邦戴了綠帽子(和審食其偷情),儘管呂后阻止了戚夫人"上位",儘管呂后獨斷專橫、心如毒蛇,但是,劉邦在"無知無畏"之下,只能放了呂后。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看了幾位專家繪聲繪色的問答,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第一個問題:劉邦為什麼要殺呂后?

第二個問題:呂后即使犯了該死的罪,劉邦會不會殺她。

我認為都不會!

首先,呂后並沒有做什麼該死的事情,唯一值得商榷的就是出軌,與舍人審食其私通,這件事情劉邦是否知曉歷史沒有記載,但是我們作為旁觀者,或者是歷史愛好者可以站在當時的具體情境下設身處地的為呂后想想。

呂后出軌的起點在彭城的監獄,彭城之戰以後,劉邦被項羽打的兒女都不要了,老婆老爹被俘虜,在監獄裡一呆就是三年,呂后這樣一個女人,無依無靠,三年牢獄之災是怎麼過來的,而只有審食其陪著她,與其說是出軌,不如說是患難與共,相濡以沫,說這點可能有人會罵我,但我相信已婚人士會理解這點。

除此以外,找不出什麼呂后犯過大錯的證據,不僅沒有犯錯,呂后包括呂后孃家對劉邦幫助很大,呂后的哥哥呂澤是劉邦的大馬仔,呂后的妹夫樊噲是劉邦的大恩人,即便呂后自己,也曾經幫他除掉韓信,彭越,在事業方面,兩人相互扶持,典型的夫妻加戰友的關係,為什麼要殺?

剩下就是第二個問題,加入呂后犯了大錯,劉邦會不會殺她。

我認為依舊不會,但我的理由與幾位專家不同,沒有那麼多的陰謀論,人性也沒有那麼複雜。

翻開歷史,我們看看歷朝歷代的開國之君,尤其是白手起家的,有幾個殺過自己的糟糠之妻。

與劉邦最為相似的朱元璋,與自己的原配馬皇后相敬如賓,縱然對天下所有人都冷血無情,卻發最溫暖的部分留給同甘共苦的妻子。

李淵,一生二十多個兒子,但是皇位卻從來沒有離開過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為什麼,因為他們是原配竇皇后所生,只有竇皇后的兒子才有資格繼承皇位,竇皇后雖然不在,但是李淵卻堅守承諾。

到了李世民依舊如此,只有原配長孫皇后的兒子才有資格繼承大位。

隋文帝楊堅,老婆獨孤皇后是出名的醋罈子,老公九五之尊,搞個嬪妃都鬧的死去活來,即便如此,楊堅對獨孤皇后也不離不棄。

漢宣帝劉病已,做了皇帝后霍光想把女兒嫁給他,他卻推脫寶劍遺失在民間,大家這次知道皇帝是不捨得原配。

舉這一大堆例子,就是想推翻這些專家的陰謀論,權勢論,歷史不是冷冰冰的,一切歷史都是人的歷史,脫離人心談陰謀毫無意義,也不可信。

為什麼劉邦不殺呂后,一是沒有殺的理由,二是縱然有理由,也捨不得殺。

他們沒有互相嫌棄對方的出身,從徐州老家攜手打拼出來,她為他生兒育女,養家持家,坐牢受苦,他們是夫妻,他們是對方的親人!

你可以不喜歡劉邦,你甚至可以討厭呂后,但是他們也是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情感,夫妻的恩情怎能下的了手!


日慕鄉關


瞭解劉邦建立漢朝的朋友,也一定知道呂后的狠毒。韓信的死是和呂后有著莫大的關係的。但是精明一世的劉邦,難道就沒有看出來他們之間的關係嗎?為什麼沒有殺死呂后?劉邦之所以沒有殺死呂后,是因為有很多新孫的事情在裡面。

劉邦從一介小混混到九五之尊的皇帝,直到劉邦去世,在這過程中,呂后沒有絲毫表現出狠毒的本性,而且表面上還一直是一位深愛著劉邦的好妻子的形象。並且在劉邦的心中,呂后立過許多的功勞,是不可以殺的。

首先呂雉不嫌棄劉邦窮。當年的呂雉的父親是鄉里有名的富人,因為結了仇家,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到了沛縣,縣令將一家人視為座上賓。鄉里的望族也都聽說過呂雉長的非常的漂亮,於是都準備了賀禮準備前去提親,劉邦自然沒有落下。只是當時的劉邦很窮,根本就沒有錢,就在當時的禮單上寫上了萬錢,但是一個錢也沒有交上去,給呂家一個空頭支票,完全可以說是去騙吃騙喝的。恰恰後來呂父和呂雉還就是相中了劉邦。這也是讓劉邦很感激的一點。

還有就是修長城時候呂雉對劉邦的不離不棄。當時胡亥令各地押解犯人去修長城。劉邦負責押送沛縣的,劉邦於心不忍逃走一些犯人後,就乾脆把所有的犯人都給放了。他自己也是逃走落草為寇,縣官就找到劉邦的家裡抓了呂雉。後來在蕭何等人的幫助下呂雉脫離了危險,從牢裡放出來。出來後她還是想要找劉邦,結果追尋千里才找到劉邦。

作為妻子,呂雉可以說是跟劉邦患難與共的,所以劉邦在世之時一直念著呂雉的好。不管呂雉犯下什麼錯誤,劉邦都可以原諒她。


歷史鹹談


劉邦和呂雉是患難夫妻,相知甚深,素有識人之明的劉邦鐵定知道呂雉的鐵血與和對權利的執著,但是他想過動呂雉,沒想過殺呂雉! 劉邦動呂雉的方式就是另立太子,因為太子劉盈軟弱仁慈,而呂雉鐵血專權,劉邦完全可以想象自己百年之後的情形,所以他打算另立太子。但是他失敗了,太子和呂雉得到了張良的支持,請來了商山四皓,劉邦只能嘆息說:太子羽翼已豐,無法廢掉。 那為什麼劉邦不像漢武大帝殺鉤弋夫人那樣直接把呂雉殺了,一了百了呢?緣由有以下三個方面:1、劉邦不忍殺呂雉;歷史上的劉邦名聲不好,很多人都說他是無賴,也有很多人說他是個忠厚長者,但沒有人說他心狠手辣,噬殺無度。呂雉是劉邦的結髮之妻,在劉邦還是一個既沒錢、又沒權的混混的時候就嫁給了他,每次劉邦領兵在外,是呂雉在家照顧一家老小,默默付出,這一切,劉邦都看在眼裡。劉邦的內心裡應該對呂雉是感激的,讓連韓信都不忍心殺的劉邦去殺心存感激的呂雉,劉邦真的不忍。而且那時候劉邦也不會想到自己的兒子劉盈會比呂雉早死八年;2、呂雉可靠、可用;劉邦經歷過很多的背叛,韓王信、英布、陳稀、盧綰、淮陰侯韓信都背叛了,所以劉邦並不信任這些人,甚至一向忠心耿耿的蕭何,劉邦都不敢完全相信,最能讓自己相信的是自己的老婆呂雉。劉邦領兵在外的時候,是呂雉坐鎮後方調度指揮,所以呂雉有能力;兒子劉盈仁慈軟弱,就需要一個鐵血強橫的太后幫助劉盈對付桀驁不馴的功臣們;3、劉邦針對呂雉有安排;白馬之盟,劉邦與天下約定,非劉氏不可稱王;更安排了曹參,陳平,王陵,周勃等輔助劉盈;一旦呂雉專權,大肆分封呂氏一族,這些老臣必定會牽制呂雉甚至給她致命一擊,事實上也正是呂后一死,周勃立刻發難,誅殺呂氏,恢復漢室。 所以在堅信自己穩妥的安排能夠制約住呂雉的情況下,劉邦不忍心將呂雉殺死,但是他萬萬沒有沒有想到的是脫離了自己的約束,完全放縱後的呂雉竟然毒辣到將戚夫人治成人彘,並將自己兒子劉盈刺激的23歲就英年早逝,我想如果劉邦知道這個結果的話,一定會在自己走的時候把呂雉一起帶走。





Callme不韋


劉邦活著的時候,呂后就是一個乖乖女。

都說劉邦是一個高超的表演家,其實不然,呂后在這方面並不比劉邦差。

劉邦的演技在鴻門宴上的表演,已經讓大家折服了。

而呂后可以說是在劉邦登基當皇帝后,就一直處在表演之中,她的表演已經是達到了渾然天成,無懈可擊的地步。

你說作為女人誰不願意得到來自丈夫的愛呢?

呂后在劉邦稱帝后,也希望劉邦來寵愛自己。

但是,她更加清楚,現在的自己已經是人老珠黃了。即使自己使勁渾身解數也不可能挽回劉邦的心的。

索性,呂后就不考慮能不能讓劉邦來愛自己了。

這時候她考慮的只有富貴,是能讓自己的兒子當大漢帝國的接班人的舉國富貴。

劉邦雖然最愛的是戚夫人,但是最瞭解劉邦的人非呂后莫屬。

在殺功臣方面,他們兩人有夫唱婦隨的嫌疑。

你看呂后在殺韓信的時候,韓信為大漢江山立了這麼大的功勞,她招呼都不給劉邦打一聲,就擅自把韓信給殺了。

這說明呂后心裡是有譜的,可能劉邦早就想殺韓信了,但是劉邦又老又滑,他不願意背上誅殺功臣的罪名。

所以,他遲遲沒有對韓信痛下殺手。

這時候呂后出手殺韓信是在合適不過的了,畢竟留著韓信始終是大漢的禍害。當然這種想法在呂后和劉邦眼裡肯定是一直存在的。

呂后殺了韓信,劉邦知道後的表現是,且喜且憐之。就是說劉邦又高興又為韓信的死敢到惋惜,但是就是沒有痛苦。

通過這裡可以看出,呂后做了劉邦不敢做的事。這樣深明大義,討夫歡心的呂后,劉邦怎麼可能殺她呢?

再就是呂后也是個政壇上的老江湖了,她雖說不像劉邦一樣在戰場上打打殺殺,但是,她經歷過太多的生生死死。

她知道什麼人該留,什麼人不該留。

你看殺彭越的時候,劉邦本想放了彭越,畢竟彭越是立過大功的人。但是呂后遇到彭越後,就把彭越騙到了宮裡。

到了宮裡呂后就對劉邦說,彭越可是一個壯士呀。你怎麼可以放虎歸山呢?放虎歸山會後患無窮的。

呂后建議劉邦殺了彭越,劉邦表示同意,就滅了彭越的族。

你看看這樣的呂后,懂政治能保大漢江山的呂后,劉邦怎麼可能殺她呢?

當然後來呂后掌權的事,劉邦是不可能想到的。若是能想到,依著劉邦的脾氣,肯定滅他們呂家的族的。


史學達人


做為打江山的開國之君,自有氣吞山河之勢,劍指亂世定乾坤之能,劉邦能從一個泗水亭亭長,帶領手下弟兄在碭山起事,一路走向擁有天下之人,成為“漢高祖”。當真是有創世之才,


同樣呂雉也是與劉邦一起經歷亂世紛爭,經歷顛肺流離,戰爭洗禮的女中豪傑,且做事風格,殺伐果斷,政治手腕也甚是高明,御人之術,治世之才,同樣是懂得“帝王之術”的女人。

若說前期劉邦需要藉助呂后家族之力,後期不得不說,呂后已是權傾朝野,得到朝中多數重臣的扶持,劉邦若動之,基業動盪,國之毀於一旦,或說呂后之勢不可擋,已動不得,


隨著劉邦的年歲漸大,呂后日盛,實則已是掌權人,國之初建,手下驕兵悍將之多,呂后雖為女人,但畢竟當時呂后有能力壓住。
雖說劉邦甚喜戚夫人,年老體衰之時,有意將王位傳於他們兩個人的兒子劉如意,但呂后的勢力甚是強大,所以說劉邦也奈何不了,或說當時劉邦若是駕崩,呂后必會輔佐他的兒子劉盈繼位,劉邦做為帝王,不得不為江山社稷考慮,新君勢弱,又怎能壓得住這幫與他打江山的猛將,很顯然呂后當時的威望及能力這一點,能填補他心中的疑慮,劉邦也很聰明立下旨意不劉不封王,呂后也不得不遵從,至於為什麼劉邦不殺呂后,也只能說在不能殺和殺不得之間吧!個人思想,不作討論,不喜勿噴。真正的歷史是怎樣?也許只有歷史知道吧!


張張豆Zzd


我更相信是夫妻的情誼, 劉邦和呂后是有感情的,劉邦是大齡單身男青年,可劉邦家庭不好,條件也不好,而呂后呢?妥妥的白富美,她作為剩女可和劉邦的剩下來不一樣,他是條件太好,要求太高,才會剩下來的,呂后算是下嫁給劉邦,所以劉邦一直是對呂后心存感激的。

再就是呂后被抓去當人質,四年的時間裡,受盡了欺凌和苦楚, 劉邦再怎麼無賴性格,也是人,也是對呂后感到愧疚,所以呂后不幹太出格的事兒,劉邦是不會對付他的。



何況呂后的政治謀略是相當高的,作為劉邦的賢內助,她做什麼事情都有度也有分寸,所以劉邦是不會殺呂后的。


最熱門


哪有殺原配夫人的



當年呂后嫁個劉邦時,劉邦還是很窮的,而呂后家比較富裕



無與倫比的小爽


為什麼要殺呂后?

呂后並沒有妨礙到劉邦,呂雉與劉邦衝突最大的應該是在太子之位上,劉邦想廢掉呂后兒子劉盈的太子之位,改立戚夫人的兒子如意,後來呂后綁架了張良,張良出計讓呂后請“商山四皓”出山,這四位八十多歲的老人一起支持劉盈,於是太子之位穩固,從此之後,劉邦再未提廢立太子之事,既然衝突沒有了,自然也就不會廢后或者殺呂后了。

而且,呂后對劉邦穩固漢初朝政幫助很大,呂后幫助劉邦殺害功臣、消滅剷除異姓王,如為淮陰侯韓信、梁王彭越等,為穩定天下方平的初漢政局作出了極大貢獻,劉邦自己躲在幕後,而呂雉抗下了一切惡名黑鍋。

https://www.toutiao.com/i653450640205493095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