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被炸死的直接後果是什麼?

藝術火


張作霖的死,其實就像多米諾骨牌效應一樣,推動了接下來一系列歷史事件的發生。



張作霖之死,把年輕的張學良推上了歷史的舞臺。然而,此時的張少帥卻還沒有做好成為一方霸主的準備。

張作霖的死,讓原本看似鐵板一塊的奉系軍閥集團內部產生權力的鬥爭,在這場鬥爭之下,奉系集團的智囊楊宇霆死在張學良的手下,奉系在內耗中削弱了自己的戰鬥力。


年輕的張學良接手了奉系,雄心勃勃,企圖有一翻大作為。然而,奉系的元老卻希望掌控張學良,於是楊宇霆死了。而張學良接手之後的第一戰,中東路事件,把張學良的銳氣直接打沒了。

內憂外患之下,自己能力又不足,張學良決定尋找一個靠山,這個靠山就是蔣介石。於是在張作霖時代宣佈自治的東三省改旗易幟,回到國民政府的統治下,讓蔣介石名義上統一了全國。

日本人已經盯著東北很久了,眼看著東三省改旗易幟投入國民政府的懷抱,自然是不願意。於是,日本關東軍試探性的發起進攻。原本,這只是關東軍的一次賭博式的行為,然而,數十萬東北軍毫無抵抗,眼睜睜的看著日本人侵佔了東三省,是為“918事變”。

918之後,讓日本人的野心得到了膨脹,繼而南下,於是爆發了長城抗戰,讓宋哲元手下的二十九軍的大刀隊一戰成名。

與此同時,日本人還在淞滬挑起戰端,一二八淞滬抗戰由此爆發,十九路軍在總指揮蔣光鼐和軍長蔡廷鍇的指揮下英勇還擊日本人的進攻。


也許是918事變這種賭博式的行為讓日本人嚐到了甜頭,1937年,日本人再次在華北地區進行了一場賭博,也就是七七事變。是的,日本人再次賭贏,全面抗戰爆發,加快了日本人侵略步伐。而有意思的是,當時華北地區的駐防軍隊正式二十九軍,曾經以大刀隊抗日聞名的隊伍。

在七七事變中,張自忠將軍揹負上漢奸的罵名。為了洗脫自己身上的罵名,張自忠將軍以及集團軍司令的身份,每戰必衝鋒陷陣,終於用自己的生命洗刷汙名,成為抗日戰爭時期國軍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


胡史亂翔


張作霖作為一代梟雄,他的愛國守土之心是不容懷疑的,跟日本人寸土不讓,這也是日本人要除掉他的根本原因。張作霖的奉軍,裝備精良,不僅有炮兵,坦克,還有空軍,特別是在郭松齡的治理下,能征善戰,二次直奉大戰,把吳佩伏打得落花流水,狼狽而逃。此時的奉軍在當時的中國,堪稱老虎部隊,難有敵手。而郭松齡是這隻老虎部隊的牙,由於張作霖生性多疑,再加上揚宇庭挑撥離間,當然郭松齡也毛病挺多,於是郭松齡有功不賞,而揚宇庭無功授祿,逼反了郭松齡,失去了郭松齡,東北奉軍就變成了一群沒牙的老虎,真打起來,無論跟誰,恐怕只有失敗的份,28年被北伐軍打得潰如潮水決堤,日本人一看時機成熟,把張作霖給炸死了,希望趁機將東三省收入囊中,他們深知少帥張學良充其量也就是一隻羊,到他手裡,東北軍變成了一群羊,而且內部多有不服,湯玉林,張景惠,張宗昌首屬兩端,揚宇庭,常陰槐視少帥如阿斗,拿他當猴耍。雖然嚇破膽的張學良,不敢報殺父之仇,但絕不甘心將父輩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拱手讓給日本人,於是改旗易幟,把東北三省交給蔣介石,他哪知道蔣介石卻是一隻豬,一頭蠢驢,根本不愛惜沃野千里的東三省,只知道排斥異己,同根相煎,大打內戰,日本人一看,蔣豬頭充其量是個敗家子,毒夫國賊,張學良是個劉阿斗,欣然發動蠶食東北的九一八事變,果然蔣幾乎不聞不問,張學良棄城逃亡。於是日本不費吹灰之力,盡佔東北,利用三省的媒,鐵,糧食,發展經濟,軍事,經過六年的厲精圖治,實力膨脹,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慘忍地殺害了3500萬我可憐的同胞,使我山河破碎,生靈塗炭。





一探乾坤靜觀萬物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在返回東北的途中被炸死,隨行的吳俊升等人也被炸死,雖然這麼多年來炸死張作霖的真兇並沒有找到,也有很多種說法,但是其中比較可信的說法就是張作霖是被日本人炸死的。

張作霖的死對於當時中國東北的政局乃至整個中國的政治的走向都產生了比較深遠的影響。

首先,張作霖的死使得東北的唯一權威喪失。張學良不管是德才還是魄力都不足以服眾,因而在張作霖死後,東北群雄實際上並不服張學良,所以就有了張學良槍殺楊宇霆和常蔭槐的楊常事件的發生。此舉對東北的軍政格局產生了非常大的負面影響。

再者,張作霖本人在身前是非常擅於和日本人以及俄國人打交道的,而且他非常知道借力用力,在與日本人的長期周旋當中積累了一套成熟的經驗和做法。但是張學良因為還非常年輕,血氣方剛,根本無法掌握張作霖的套路。所以,張作霖死後,張學良不顧東北軍元老的反對,發動了對蘇聯的戰爭,最終鎩羽而歸。

九一八事變的發生同樣也有張學良誤判的因素存在。


青年史學家


張作霖治下的東北,是典型的強人政治。老張憑著異於常人的天賦,經年累月修煉的政治智慧、手腕,在日本、蘇俄的夾縫中,閃轉騰挪,長袖善舞,成為了當時的政治格局中,不可忽視的強力勢力。



老張被害,再無強人繼承其衣缽,東北政局大亂,各路牛鬼蛇神紛紛露頭,內部縫隙越來越大,給外部勢力提供了可乘之機。

少帥上位是當時歷史條件下的無奈之舉,憑個人才智,根本無法應對東北的複雜局面。既缺乏夾縫中求生存的政治智慧,也缺乏收買籠絡人心的方法手段。內政、外交都陷於困頓狀態,白白糟蹋了一手好牌。


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少帥在處理東北易幟、中東路事件、楊宇霆事件中,錯誤不斷,把自己的軟肋完全暴露給了敵手,最終導致了東北淪陷。

可以說,老張的被害是造成東北淪陷的首要原因!


三體之外


張作霖死日本自亂,政治幼稚的少帥二面受敵,東北易幟,隨後投名狀打蘇聯,最後外交錯誤重重,918來臨。

1928年6月4日,凌晨5.30,皇姑屯事件發生。張作霖帶領隨從坐火車途徑皇姑屯,消息洩露,被預謀已久的日本關東軍刺殺,車廂當場被炸的面目全非。張作霖本人受重傷,致命一擊在咽喉處,回家不久就一命嗚呼了,也沒有留下任何遺言。

一代梟雄張作霖隕落,這件事發生後,在中國和全世界引起巨大轟動,當時的張作霖身份可不一般,是中國民國合法政府的國家元首,這樣身份的人,被明目張膽刺殺可謂世界首例。

而這個時間是由日本關東軍少壯派將領河本大作個人及其團伙私下策劃。

他們想法很簡單,除掉老謀深算,油鹽不進的張作霖。沒有老帥在,東北軍就沒有主心骨,小小張學良可沒大本事,壓制不了東北那群驕兵悍將,只要老帥一死,東北就亂的很,那麼關東軍將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拿下東北。

可是誰知道事與願違,少帥雖然本事不咋地,但是老帥兄弟給力啊,在張作相等元老派的大力支持之下,張學良順利接管東北軍,實現權利平穩過度,就此河本大作的精心謀劃付之一空。

在這件事情連帶反應之下,最先倒黴的除了東北軍還有日本內閣。

這件事是由關東軍將領河本大作還有綽號"日本之腦"的石原莞爾以及坂垣徵四郎等人共同策劃,當時的日本首相田中義一毫不知情,在得知事情發生之後,他非常震驚就像天皇彙報此事,昭和聽聞後很憤怒,於是責問日本軍部這樣的秘密事件為何不告知自己。

軍部也很無奈,表示從沒策劃過炸死張作霖,也沒有相關彙報告知過軍部。

昭和天皇更加生氣,招來首相田中義一臭罵一頓。

田中義一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就去找陸軍大臣白川義則,目的是讓他背鍋,他承認自己安排的人炸死了張作霖,陸軍大臣百川義則也不傻,一口咬定,自己也不知情,

張作霖之死,包括昭和天皇,日本首相,還有軍部高層,居然一無所知,這真實千古奇談。

因為關東軍的肆意妄為,昭和天皇深感失望和憤怒還有恐懼

原因很簡單,巨大的國際壓力讓日本國家名譽掃地,在加上整個東北局是混亂,而關東軍少壯派也開始變的越來越不受控制,讓天皇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啦挑戰,於是他覺得必須要有人出來承擔責任,這涉及到天皇權威必須要做。

在天皇巨大壓力之下,陸軍大臣白川義辭職謝罪而田中義一也選擇辭職,不僅如此,田中義一這個日本前首相,還在辭職幾個月後鬱鬱而終。

而日本關東軍激進派將領反而沒有受到過多責難,這件事值得深究,在我看來這就是就是天皇需要的結果,讓穩重的首先田中義一下臺,目的無非是鼓勵激進派繼續。最後激進派軍官也如他所願,在後續不久就發動啦2.26兵變。

以上是日本發生的事情,以及後果,後果的直接影響是,日本激進派開始控制日本軍政大權,那麼東北又發生啦什麼?

作為東北少帥的張學良在得知父親死訊後,一時之間也是手足無措,不過他有一個好後媽,五夫人壽夫人成為當時張家的主心骨,她深感責任重大,秘不發喪,等待張學良回到奉天老家之後才對外發喪,也給了張學良做好權力交接的準備工作。

回到奉天老家之後,張學良強忍悲痛,模仿父親的筆跡,簽發一系列命令,再將一切相關事宜安排好後,才對外宣佈張作霖的死訊。據說從此以後,為懷念死去的父親,銘記殺父之仇,張學良將老帥張作霖的忌日當做自己新的生日,以便時刻銘記復仇。

少帥的政治手腕幼稚造成二面受敵

第一件事:日本的試探

在張學良主政東北之後,日本人看自己的計劃並沒有達到最終目的,東北軍還有東北局勢居然在張作霖死後平穩過度到張學良手中,他們開始鬱悶進而開始加緊逼迫。

在他們看來,張作霖這樣的土匪頭子,油鹽不進非常滑溜,很難對付,這張學良年紀輕輕經驗不足,應該更好對付,於是日本開始自己的單方面舉措,那就是鼓動張學良獨立並在東北稱帝,當時的日本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曾起草一份計劃:內容是,讓張學良在日本支持下,在東北地區獨立,擔當日本人統治東北的傀儡。

當他把這份文件送到張學良面前時,少帥當面質問他:

“你讓我當什麼滿洲皇帝,你這是什麼意思!”告訴你們日本人這是絕對不可能的。這句話一說,碰了一鼻子灰的土肥原,悻悻而去。之後,張學良更是從此不再接受土肥原賢二的會見請求。

如果是老帥在肯定是用拖字訣,讓這件事不了了之,不會如此直白乾脆的拒絕可是張學良年輕氣盛,直接拒絕的結果就是,日本開始放棄對張學良的幻想,轉而用武力解決問題。

第二件事:東北易幟

1928年起因為對日本強硬態度,眼看日本策略轉向,張學良壓力越來越大,於是開始思考自己是否能獨立面對日本的壓力,在壓力之下的他不斷召開軍政會議,最後得出結論是,需要找一個能夠給予幫助並且依靠的勢力,他將目光瞄準勢頭正勁的蔣介石國民政府,於是在同年12月12日,對全國宣佈東北易幟,表示服從國民政府領導,南京國民政府終於在形式上完成了統一。而因為事前保密工作做的很好,日本沒有收到任何風聲。

知道消息的日本人一時惱羞成怒,可是事情已經發生也無法挽回,於是開始密謀軍事行動解決東北問題,在他們看來,一個統一的中國威脅太大,必須扼殺在萌芽之中。

第三件事:不理智的投名狀,中東路事件。

轉投國民政府之後的張學良其實還是在惴惴不安中渡過,從來沒有那個實力派軍閥能在國家中獨立存在,而蔣介石雖然給他加官進爵最高禮遇,但也不過是政治手腕而已。

當時的民國政府因為完成國家的統一,一時之間威望在國內極度提升,國民政府進而開始“革命外交”希望能借助統一這件事造成的國際國內影響和民心士氣,收復外國在中國的特權,而張學良主政的東北,在這股風氣的引導下,也開始想心思。

1929年7月,張學良宣佈以武力強行收回為蘇聯掌握的中東鐵路部分管理權,7月17日,蘇聯政府宣佈從中國召回官方代表,要求中國外交官撤離,斷絕外交關係。9月至11月,"蘇聯遠東特別集團軍"開始進攻中國東北邊防軍,隨後東北軍戰敗。12月22日,東北地方當局代表蔡運升受張學良委派,與蘇聯代表談判,達成《伯力協定》。

在事件中,東北當局損兵折將,實力大為削弱,但張學良卻因此而獲頒青天白日勳章。衝突持續近5個月,動用一線兵力超20萬,使用重炮,坦克,飛機和軍艦等重型裝備,也是中蘇歷史上首次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武裝衝突。

這不得不說,是張作霖死帶來的後果,在張作霖時期,以老帥政治手腕斷然不會做這種以軟擊石的事情,最後戰爭失敗,張學良是拿到啦投名狀,給國民政府安心,可是卻在遠東外交中失去啦蘇聯可能會有的牽制和支援。

而日本看到東北軍和蘇聯交惡當然是拍手稱快,沒有蘇聯的干涉,日本開始進一步加緊軍事進攻的準備工作。

僅僅過去不到二年1931年9.18日,日本就開始9.18事變,進而在很短時間內佔領東北全境,而當年的東北軍坐擁30萬精銳,面對日本關東軍幾千人打擊之下,居然接到到命令是“站著被打死,也別開槍。”無疑可悲可嘆。

不抵抗命令到底是誰下的,歷史無法定斷,但是張學良在那一刻的表現無疑是膽小而又丟人的。當時的他正在北京的風月場所中,懷抱女人美酒佳餚,不知道那一刻,曾經銘記於心的殺父之仇,還記得多少?

由老帥作為在看少帥作為,我們可以看出,張學良還是太過幼稚,政治鬥爭,其實軍事實力雖然是決定因素,但是政治手腕還有權術和決心也是鬥爭的實力表現,在這方面來看,土匪出生的張作霖是在高張學良太多太多,不僅在民族大義上值得肯定的。他那多次將日本人耍得團團轉的權術,謀略,還有夾縫中生存的智慧,也勝過少帥太多,他若不死,東北絕對不會那麼容易丟棄。


阿斗不傻


張作霖,字雨亭,(1875/3/19~1928/6/4),號稱“東北王”。1927年6月18日,在北京就任北洋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並組成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最後一任內閣。1928年奉軍在與北伐軍的作戰中全線潰退,張作霖宣佈退出北京。1928年6月4日,所乘專列返回瀋陽途中,在皇姑屯被日本關東軍預先埋設的炸彈炸燬,張作霖被炸身亡。享年53歲。

張作霖離開北京前也心有不安,擔心有人在途中做手腳,離京日期推遲兩次,可仍被預先埋伏的炸彈實行精準爆破,被炸地點是南滿鐵路和京奉鐵路交叉的橋洞,被炸得最嚴重的就是他所在的前後三節車廂。一是說明他們的專列上有奸細報告詳細行蹤;二是奉軍警惕性不夠,當時日方曾拒絕奉軍對該段鐵路進行檢查和警戒。離京前,日本公使曾到中南海造訪,逼張作霖在《日張密約》上簽字,張拒不接見還破口大罵日本人不夠朋友,在關鍵時刻幹卡人脖子的事,自己決不能當賣國賊。這讓日本關東軍軍部下定決心除掉張作霖,12年前日本人沒有幹成功的事,這一次做成了。


(皇姑屯三洞橋,張作霖的專列從橋下方通過,上方是日本人控制的南滿鐵路)


不過日本人估計不足,張作霖被炸身亡後事態的發展沒有完全按照日本人構想進行。首先是奉天當局對張作霖之死秘不發喪,日本人在爆炸現場只看到張作霖被抬走,傷勢細節以及能否撐住不能確定。醫官每日仍到大帥府上班,填寫病案。雖然接連在奉天城內製造的炸彈事件,使流言四起,日本要在東北復辟清廷的說法甚囂塵上。但奉天當局下令全城戒嚴,並要求日方嚴格管束日本浪人,以免擾亂社會治安。其次,6月8日,北伐軍和平接收京津,沒有乘勝出兵東北追擊奉軍。6月11日,奉天省長劉尚清致電南京政府,懸掛青天白日旗,希望勿對東三省用兵。6月21日,張學良被推舉為東三省保安司令後,對外公佈張作霖死訊。並立即對易幟做出響應,表示願意服從民意,決不阻礙國家的統一運動。


日本懷著霸佔滿蒙的野心,從採用外交政策,到施加巨大壓力,妄圖通過各種手段阻止中國在自己的土地上修建鐵路,與日本利益相牴觸者一律不準建造。他們本想將張作霖培養成利益代言人,但張總是虛與委蛇,在關鍵問題上要麼裝糊塗、要麼拖延,一直沒有讓步。日本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即採取武力解決。

但炸死張作霖,造成最直接的後果是,和奉系和張學良結下不共戴天之仇,張學良成為東北軍的最高領導人,

為保東北平安,抵抗日本對東北的侵略,東三省通電服從向國民政府,改換旗幟,使國家統一。


今安在的文史情緣


1928年6月4日,5時23分,張作霖專列駛抵老道口橋沿時,關東軍伏擊人員引爆了早已填埋好的炸藥,整橋瞬間坍塌,張作霖所乘車廂當即崩出三四丈遠,只剩兩個輪子是完好的。

據說爆炸發生與預定起爆時間只差了一秒,皇姑屯事件的幕後主謀河本大作至始至終觀察著起爆的全過程,當他看到劇烈爆炸燃起的黑煙飛揚到兩百公尺的高空時,這傢伙當時認為張作霖的骨頭也飛上了天。

爆炸發生後,現場十分悽慘悲涼,有十七人被炸死。由奉天專程到山海關迎接張作霖的吳俊升頭貫鐵釘,當場身亡。張作霖則被炸出三丈遠,滿身是血,喉嚨處有一個很深的窟窿。校尉處長溫守善用一個綢子手絹將血窟窿堵上,然後和其他人一起將張作霖抬上了汽車。

據說張作霖的神情看上去很難過,雖然神志已糊塗,但張大帥還是艱難地說了幾句話。

頭一句:“逮住了嗎?”

溫守善騙他說:“逮住了。”

第二句:“哪的?”

溫守善說:“正過問呢。”

隨後張作霖說:“我到家看看小五。我尿一泡尿,尿完了尿我就要走啦!”

眾人以為是囈語,未料卻是張大帥最後的遺言。

皇姑屯事件發生後,對日本方面產生了很直接的影響——日本天皇非常震驚,接連怒斥日本軍部,問他們是怎麼回事;首相田中義一臉色蒼白,流著淚說了一句話:“一切都完了!”不久之後被迫下臺鬱鬱而終;陸軍大臣白川義則作為軍部負責人引咎辭職;關東軍司令官村岡長太郎被調回國內接受處理;河本大作被解職。

除了日本方面表面的人事動盪,從長遠看,因皇姑屯事件產生的最直接影響幾乎接近於中日兩國同歸於盡——東北就此失去了一個既能鎮得住內部,又能在夾縫中巧妙應對蘇日俄的梟雄,這為若干年後的東北淪喪以及民族危機埋下了沉重的伏筆;對日本言,張作霖被炸死後,非但沒有出現他們希望的奉軍大亂的局面,相反田中內閣寄希望的“滿蒙五路”和“積極外交”徹底化成了泡影,加之隨後與奉系在滿蒙問題上找不到可以對等交涉的對手,最終只能冒險一逞。

有人認為,皇姑屯事件是九一八的開端,更是太平洋戰爭的遠因。

而對張作霖親手打下的奉系江山來說,皇姑屯事件後表面上奉系實現了權利的平穩過渡,沒有出現大亂,但其實張作霖一死,奉系原先真正能應對時局的班底已經不復存在了,張學良是草頭統帥,楊宇霆等核心班底成員則要麼被殺,要麼被邊緣化。

所以就奉系本身而言,看似直接後果不嚴重,其實很嚴重,幾乎就是丟完了的概念。


黑句本


1928年6月4日,震驚中外的瀋陽皇姑屯事件爆發,一代梟雄東北王大帥張作霖在這次事件中被炸身亡。

張作霖一死,無疑會給東北軍政各方面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東北老大沒了,東北局勢面臨危機,在這個危急關頭,少帥張學良臨危受命,在眾元老的舉薦下就任東北三省最高統帥,接替大帥張作霖的位置,成了東北新的主人。



皇姑屯事件,張作霖被炸死後,日本人的陰謀雖然得逞了,但並未給日本帶來什麼好處,日本人希望的東北局勢大亂的現象並未發生,而而是在少帥張學良的領導下有條不紊的進行著,這樣就令日本的政治陰謀化為了泡影,但太平靜了往往就是暴風雨到來的前兆,張作霖的死也加進了日本侵略東北的進程。



處心積慮的日本關東軍,害死了張作霖之後,本想趁東北局勢大亂之際,對東三省發動侵略,然而這並沒有什麼卵用,大帥歸西后,東北軍內部雖然出現了兩極分化的局面,新舊兩派出現了紛爭,原本張作霖最得意的智囊心腹愛將楊宇霆,成了出頭之鳥,但最終還是被張學良擺平了,東北軍內部並沒有因此而出現什麼大亂。


張作霖死後,張學良作為東北的新主人,他極力主張東北易幟,後來與南京國民政府的蔣介石達成一致,東北被轉型納入南京國民政府的管轄範圍內,成功易幟。張學良也被委任為國民革命軍陸海軍副總司令。



張作霖死後的幾年,東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缺少膽識和野心的少帥張學良,也成了牆頭草,在管理東北的重大決策上大部分都是聽命於南京國民政府的,因此東北軍在大帥死後,基本上失去了往日的威風,張作霖當年親手打下的奉系江山已經名存實亡。



在這個情況下,蓄謀已久的日本關東軍,終於在1931年9月18日夜,在瀋陽的柳條湖發動了震驚中外的柳條湖事件,史上稱這次事件為“九一八事變”,日本關東軍打響了武力侵略東北的第一槍。


這次事變說明什麼,說明少帥張學良不及張作霖,假如張作霖不被炸死,日本關東軍絕不敢如此囂張,也不會那麼快就對東北下手,張作霖的江山是靠玩命打出來的,而張學良只是一個坐享其成的主,一個紈絝子弟怎麼可以和大帥張作霖比,因此東北淪陷是遲早的事。

張作霖的死直接後果就是為東北淪陷埋下了沉重的伏筆。


任馳贏天下


張作霖之所以在1928年想要退守東北,是因為在面對南方國民革命軍的軍事壓迫下的一種自保的手段,從本質上說是新軍閥打敗了舊軍閥,當然,這是從張作霖的角度,老張一看,江湖險惡,不好就撤,老子從山海關來來回回走好幾趟了,還差這一回。

張作霖被炸死的直接後果應該是促成了後來的張學良東北易幟,在張作霖被炸死的事件中,張學良感到沒有一個強大的中國是要受欺負的,是任人宰割的,如果沒有張作霖的炸死,就不可能造成張學良的東北易幟,最起碼東北易還要晚一些實現。

張作霖離開北京前也心有不安,擔心有人在途中做手腳,離京日期推遲兩次,可仍被預先埋伏的炸彈實行精準爆破,被炸地點是南滿鐵路和京奉鐵路交叉的橋洞,被炸得最嚴重的就是他所在的前後三節車廂。一是說明他們的專列上有奸細報告詳細行蹤;二是奉軍警惕性不夠,當時日方曾拒絕奉軍對該段鐵路進行檢查和警戒。

而日本方面也有很多人對這一事件表示了批評(比如首相田中義一),因為這一暗殺事件等於將奉系勢力直接推到了日本的對立面,果然,張學良本年12月宣佈東北易幟,這使得國民政府名義上一統全國,而日方則是手足無措。 然而,張學良本人能力不夠,使得後來的奉系王國三年類就崩潰,東北淪陷。


若愚若呆


1928年張作霖被炸死的皇姑屯事件對於中日兩國來說都是具有重大影響的事情,本篇回答縱橫從對中國及日本造成的後果進行簡單的分析,歡迎討論。

對中國造成的後果很簡單,張學良改旗易幟

張作霖之所以在1928年想要退守東北,是因為在面對南方國民革命軍的軍事壓迫下的一種自保的手段,從本質上說是新軍閥打敗了舊軍閥,當然,這是從張作霖的角度,老張一看,江湖險惡,不好就撤,老子從山海關來來回回走好幾趟了,還差這一回。

從日本的角度來說,你老張要是不行的話,只要答應我的條件,我可以幫你的,但是張作霖當時希望擺脫日本的影響,所以,拒絕了日本。

張學良上臺後,東北的處境很尷尬,國內有國民政府施加的壓力,畢竟國民革命軍打出山海關,東北軍能否應對也是一個問題。東北卻從來都不是東北軍能夠說得算的東北,過去奉系的發展都是在日本的支持下進行的,現在日本人炸死了張學良的老子,張學良還會“認賊作父”?

日本人慫恿張學良獨立,脫離中國,日本人還逐步鯨吞東北,但是,張學良激進且果斷的採取了改旗易幟,服從南京國民政府的舉動,即使是老蔣都極為震驚,張學良表現的也太積極了!日本人更是沒有想到,長期經營下滿蒙政策,一下子就都破產了。

其實,張學良能夠有這種思想並不意外,張學良的思想長期受郭松齡的影響,就是對國內軍閥達成和解,然後共同抗擊日本的侵略,因此改旗易幟沒幾天,說自己不喜歡殺人的張學良也拿楊宇霆、常蔭槐“祭旗”。

對日本造成的後果很嚴重,軍國主義主導政府

皇姑屯事件對於中國的影響並不大,只是奉系換了一個領導人,他老子讓位給了他兒子,即使張作霖不死,對日本已經採取牴觸的政策了,不是以前唯日本馬首是瞻了,這也是張作霖死的原因。

對於日本來說,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當時日本負責皇姑屯事件進行調查發現“中國軍隊不具備的、日本軍用的高級黃色火藥”“認定與日本軍人有關聯”。田中內閣以及陸軍部隨即調查出事件的真相“從側面披露是河本的計劃所為。”

日本在野黨趁機向田中內閣施加壓力,要求公佈真相,而日本陸軍部則表示必須“掩蓋活模糊事件的真相”,在這樣的情況下,田中只能讓步于軍方,只給予河本大作予以停職處分,最後陸軍部藉助皇姑屯事件完成了倒閣的目的,田中內閣倒臺,樹立起軍人當政的軍事獨裁體制。

從此之後,日本軍事政變,下級軍官不聽從上級軍官擅自行動的事情屢屢發生,當內閣的任何政策不符合軍方時,馬上遭到軍方的拒絕,最終這種軍權壓制政權,蔑視甚至凌駕政權的行為,讓日本徹底走上軍國主義道路,最終沒能回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