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些中國人試圖在海外建國?最終結果怎麼樣?

無筆史官


清朝乾隆年間,廣東一個落魄書生跑到東南亞一個海島,建立了亞洲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制國家,甚至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一個共和制的國家,這個書生名叫羅芳伯。

一、“下南洋”

羅芳伯原名芳柏,是清朝嘉應州(今廣東梅州)一個書生,他從小文武雙全,聞名鄉里,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參加科舉考試卻屢次不第,當時的羅芳伯已經過了而立之年,卻一事無成,當時的廣東、福建、臺灣等地流行“下南洋”,於是他本著條條大路通羅馬的精神,跟著親戚朋友“下南洋”,到婆羅洲(今加里曼丹島)謀生。

有不少讀者可能不知道什麼是“下南洋”,“下南洋”可以說是一項自發的移民活動,中國古代政局不穩,戰亂頻仍,自然災害頻繁,難以生存,於是沿海地區的居民經常會漂洋過海到今天東南亞一帶謀生,史稱“下南洋”。

言歸正傳。話說,羅芳伯到達婆羅洲以後,看到“下南洋”的同胞們基本上都特別辛苦,總結起來就是兩種工作:種植和採礦,都是特別累的工作,於是初來乍到的他又開始幹起了自己的老本行——教書,但羅芳伯又不是普通人,他文武雙全,有勇有謀,無論在同胞還是當地人心中都很有威望。當時的婆羅洲秩序混亂,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都在爭奪這塊富饒的寶島,尤其是當地採礦公司之間爭奪資源,以及荷蘭帝國東印度公司也武裝入侵,想要分一杯羹。於是,羅芳伯在眾人的推舉下,成立了一支武裝隊伍,這支隊伍主要由華人和當地人組成,在羅芳伯的指揮下,他們不負眾望,擊退了外來侵略者,贏得了當地的管轄權。

二、“共和國”的建立

這下羅芳伯聲譽大振,為保護鬥爭的勝利果實,防止外敵再次入侵,於是他建立了“蘭芳公司”,雖然是貿易公司,但更大的作用是保護這些“下南洋”的華人,後來當地酋長及組織也要求接受蘭芳公司的保護,於是,在公元1777年,羅芳伯改“蘭芳公司”為“蘭芳大總制共和國”,羅芳伯眾望所歸,被推舉為元首,還被當地人成為“坤甸王”,這一年也被稱為蘭芳元年。

蘭芳共和國的政治制度也主要圍繞貿易事業展開,軍事方面,“兵農合一”,這些人平常務農,戰時打仗;經濟方面,基本上都由國家統一管理,類似今天的國企;財政方面,發行自己的貨幣,主要是通過徵收貿易稅、田稅等充盈國庫;司法方面,主要針對貿易活動設置;教育方面,主要是漢語授課,課程內容也是以儒家文化為主。

三、請求稱番

蘭芳共和國成立以後,依然遭受列強的覬覦,羅芳伯多次向清朝稱番,想要得到清政府的庇護,但乾隆皇帝以蘭芳共和國都是海賊盜匪、反清復明人士為由,拒絕了羅芳伯的請求,但清政府同意與蘭芳共和國開展貿易。

羅芳伯恰好利用這一點,回到婆羅洲以後就大肆宣傳,清政府接受了蘭芳共和國為其番屬國,並對蘭芳共和國提供保護。當時,正處於康乾盛世,列強怕入侵蘭芳共和國引來清政府的抵抗,所以一直未敢未輕舉妄動。

四、亡國

1886年,清朝進入了衰退時期,繁華不在,列強入侵,風雨飄搖。蘭芳共和國又開始遭到列強的不斷進攻,最終因為實力懸殊敗下陣來。

蘭芳共和國經過了110年的經營,最終以亡國告終。

但是,故事並未隨著蘭芳共和國的滅亡而停止,由於當年蘭芳共和國對當地的開發以及文化的傳播做出了巨大貢獻,當地人(今印度尼西亞)為紀念羅芳伯,建立了蘭芳大學,以及紀念羅芳伯的墓園、節日等等。羅芳伯的事蹟還被近代大家梁啟超,以及新加坡開國元首李光耀等人傳頌,成為華人自強不息、勇於拼搏的精神象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