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女皇武則天

說起武則天,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一直以來,有關她的小說和影視作品層出不窮。這些作品,雖然有些在歷史問題上並不客觀嚴謹,但在某些方面還是真實地再現了這位中國古代傑出女政治家的傳奇人生。

據史料記載,武則天名武曌,是唐朝功臣武士彠的次女,母親為楊氏,祖籍山西文水縣。公元624年,出生與當時的帝都長安。14歲時因其容貌出眾而名動京城,被選進皇宮做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得賜號“武媚”,唐太宗駕崩後被送進感業寺做尼姑。唐高宗李治即位後,武則天再次被迎入宮,封為昭儀,公元655冊立為皇后,尊號天后,與唐高宗李治並稱二聖。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病逝駕崩,武則天以太后身份臨朝,公元690年,67歲高齡的武則天在東都洛陽則天門,宣佈改唐為周,自立為武周皇帝。公元705年,因“五王政變”退位,武則天退位,以太上皇身份居上陽宮,705年12月16日,武則天在上陽宮病死,享年82歲,後與唐高宗李治合葬乾陵。由此乾陵也成為古中國古代皇陵中唯一的一座兩朝帝王,一對夫妻的合葬陵寢。

縱觀武則天的一生,從唐太宗時地位卑微的一名才人到唐高宗時的昭儀、皇后乃至最後的女皇,她一生遭遇坎坷曲折可想而知。以妃嬪身份被送入尼姑庵,斷絕紅塵,本來就是當時皇家對帝王駕崩後沒有生育子嗣的妃嬪的一種活的埋葬方式(因為當時殉葬制已被廢棄),但是武則天卻幾經周折出了尼姑庵,再次入宮,並且地位扶搖直上。這裡面雖然有些偶然的因素存在,可是如果沒有那種不向命運妥協地抗爭精神,沒有積極向上,審時度勢,能在瞬息萬變的局勢中抓住一線生機的聰穎睿智,她的命運怎麼能在山重水複疑無路中,最終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做了皇后,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這已經是自古所有女人的想要得到的最高極限了。可是武則天並沒有滿足,因為女人,在那個時代不管得到的地位有多高,有多麼富貴榮耀,但命運最終還是掌控在男人手上,因此她要做第一個掌控自己命運的女人。在那樣的一個時代,這需要何等的膽量和勇氣,需要何等的挑戰與鬥爭,需要何等的批判社會傳統觀念的思想深度?

登基稱帝,成為一個國家名副其實的最高統治者,就是擔負起一個國家的命運。曾經侍奉在一代雄主唐太宗李世民身邊,一直沐浴著貞觀之治的盛世陽光,所以雖說只是一個封建社會的尋常女子,可是天生的聰慧、機智和果敢,加之不斷地勤奮學習勤於政務最終成就了她的不平凡,讓她的雄才大略在歷史的塵煙中始終熠熠生輝。武則天執政時期,消除社會弊病,打破門閥制度;開創武舉,多方面選拔各類人才;屢發詔令,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打通和屯兵河西走廊,保證了世界貿易通道的暢通無阻;重視國家教育,振興唐代文化;加強軍事力量,保證了國家政權的穩固和強大。讓唐朝成為當時最繁榮興盛,開化富庶的文明國家,讓唐都長安成為當時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撰稿:乾陵吳茵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