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的山溝隱藏著世界級的城堡群!距北京不過五六百公里

撰文-方天戟 公子羽 製圖-蘇見羽(註明出處者除外)


晉東南隱藏著世界級的城堡群,卻少有人知道

上黨高地之上,崛起了一座又一座高高的城樓和堡壘,崛起在上黨高地——那高聳的剪影,彷彿就是上黨人性格的寫照。城堡與人互為映照,這是高傲倔強的「天下之脊」,以及上黨人,不屈不撓,與上天為伍的體現。


山西省的山溝隱藏著世界級的城堡群!距北京不過五六百公里


|建於明崇禎十三年的陽城縣北留鎮郭峪古堡“豫樓”|

供圖-山西晚報

山西省的山溝隱藏著世界級的城堡群!距北京不過五六百公里


|高平市蟠龍寨古堡|

酷似犄角的城門樓、高大氣派的院門、幽深曲折的老巷,用心良苦的設計技巧等級森嚴的家族制度供圖-山西晚報


這是一種不同於山頂或海岸的石頭城堡,這種中國鄉野的建築奇葩,多沿著河流分佈——嚴格來說,中國的任何聚落,都是大河文明與都城聚落的縮小版。城堡多沿河分佈,有利於取水,有利於航運,有益於防禦。

最密集的古堡群落,出現在沁河流域。晉東南,即上地、上黨地區,主要有兩大盆地,一是長治(潞州)盆地,在海河支流濁漳河流域,一是晉城(澤州)盆地,在黃河支流沁河流域。古時,韓、趙兩國在上當的分界,就是濁漳河與丹河(沁河東支)的分水嶺。太嶽山也是沁、汾兩河的分水嶺。

這些城堡是黃河支流——沁河孕育的作品

山西眾多河流中,沁河僅次於汾河,為第二大水系,它從北向南而流,源於山西高原,終於河南平原。中國的母親河是黃河,山西的母親河是汾河,但知道沁河的外地人恐怕不多。所以,對全國來說,它是一條孤獨的河流。正因為孤獨,它身上的流光溢彩,也鮮為人知:發源於太嶽山的沁河,在晉東南主要流經沁源、安澤、沁水、陽城這四個縣,在晉城市境內蜿蜒約160公里後,然後進入河南。

山西省的山溝隱藏著世界級的城堡群!距北京不過五六百公里

沁河流域水系圖

山西省的山溝隱藏著世界級的城堡群!距北京不過五六百公里

沁河第一灣

山西省的山溝隱藏著世界級的城堡群!距北京不過五六百公里

沁河源區地形圖

山西省的山溝隱藏著世界級的城堡群!距北京不過五六百公里

沁河源區與山西森林公園分佈

製圖-公子羽/大地理館

沁源、安澤在沁河上游,為生態涵養區,是黃土與黑煤大地上,難得的鬱鬱蔥蔥之地。上游是自然生態綠島,中下游則是人文璀璨寶地。這條河對沁水、陽城兩縣特別偏愛,在這裡留下了密集的人文景觀。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沁水、陽城兩縣的,明清城堡群。

沁水、陽城的城堡之中,走出了成群的文人才子

沁水和陽城,兩縣唇齒相依,一因水名,一因山名。兩縣交界,滿目華彩。沁河在沁水縣端氏鎮至陽城縣潤城鎮之間長不過三十餘里,但360公里長的沁河,似乎非常偏愛這段流域,它幾乎把靈氣、運氣、財氣毫不吝惜地給了這裡。

堡包圍著村落,古村落背後隱藏著,一段段與中國命運息息相關的傳奇。人們常說江南出才子,那麼在北方呢,沁河流域是一處罕見的才子之鄉,尤其是明代以來,文人才子井噴,僅明清兩代就有進士數十人,其中著名的有:

王國光

陽城人。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財政家和文學家,萬曆年間輔佐張居正實行改革,對萬曆中興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劉東星 沁水縣人。萬曆年後工部尚書,明萬曆二十八年,在開挖界首西湖和泇河引漕工程中,因積勞成疾死於治河任所。

張五典、張銓父子 沁水人。張五典,萬曆兵部尚書,子張銓,泰昌兵部尚書。張五典還是個測繪學家,他利用政務閒暇,設計了一種測量儀,實地勘察泰山高度。萬曆三十九年(1611)張五典經過在4300多個測量點上進行測量,成功地測量出泰山共計1482.3米,在當時已經屬於非常精確的數據。

陳廷敬 陽城縣人,順治十五年(1658)進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給他加上「廷」字,改為廷敬。歷任經筵講官(康熙帝師),工部尚書、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刑部尚書、吏部尚書,《康熙字典》總修官等職。近代,這裡還出了沁水尉遲村的趙樹理,在山西文學界是宗師級別的人物。

眾所周知,北方戰亂導致許多名門望族南遷,加上南方開發深入,使得長江以南地區才子文人輩出,成為中國科考人才最密集的地方。北方總體或許比不上江南,但晉東南在明末清初的人才爆發,跟同時期的江浙,堪有一比。

繁榮的文運與亂世的古堡為何會交織於這片方圓幾十裡的沁河兩岸?在時間上為什麼會突然崛起於明末,又迅速衰落於清代中期呢?


山西省的山溝隱藏著世界級的城堡群!距北京不過五六百公里

|晉東南主要古堡|

供圖-方天戟/山西晚報

晉東南沁河城堡群,何以如此密集而隱秘呢?

  • 地理因素:在山西境內,沁河到達端氏鎮以後,地勢逐漸平緩,形成了大片的河谷臺地。土地肥沃,氣候溫暖,水源充裕,促成了農耕經濟的相對發達,使這裡聚集了比較多的人口,形成了充裕的農耕經濟。發達的農耕經濟,造就了一方的繁榮,生活富裕,人口密集。


  • 資源因素:沁河流域礦產資源豐富,歷史悠久的冶煉業和煤炭採掘業豐富著當地人的經濟生活。在沁河流域的陽城縣境內,沿河兩岸遍存明清時期所遺留的「鐵山」,鍊鐵後的礦渣。在潤城鎮,現存的明清建築中,有將近1/3的牆體是用鍊鐵後遺棄的鉗鍋砌築的。


  • 商業因素。產品的銷售,人群的消費,都離不開集市與商販,於是沁河流域便出現了幾個大的集鎮,和若干水旱碼頭。比較著名的有潤城鎮、郭壁鎮、竇莊鎮、端氏鎮等,造就了一大批手握重金的財主、商賈,如郭峪的王重新、下莊的李思孝等,都是商行千里,富甲一方的鄉紳。


山西省的山溝隱藏著世界級的城堡群!距北京不過五六百公里

|山西省歷史文化名村分佈圖|

料來源-山西省文物局 標註-公子羽/大地理館

有了財力,當然會在智力上投資:在這個時期,沁水與陽城有許多相似之處,最為顯著的,就是他們對於文化教育的重視。明代以來兩縣文風勃興,名人輩出,科甲題名之士位列全省前茅。反過來,文教的興盛勃發,讓鄉紳階層壯大,反過來又促進了城堡建築的大發展。


單憑以上這些方面,還不足以產生這種形態的古堡,如果僅僅是經濟原因,應該產生的,也是晉中那種中正平和形態的富豪大院,而不應該是有著明顯防禦功能、咄咄逼人的古堡。除了財力雄厚,推動古堡誕生的直接原因是:晉東南人的剽悍民風和明末爆發的災禍與動亂。

如昌盛的文運,最早來自高原環境的庇護——長平大戰之後,這裡很長時間沒有發生大規模戰爭,相比晉北的邊塞,明清之前金東南相對穩定:唐玄宗李隆基在當皇帝之前,曾以臨淄王的封爵和衛尉少卿的四品官職,兼任山西潞州別駕,在沁河流域呆過近三年,是他的龍興之地。宋代,山西的戰場在晉陽和晉陽以北,金元時期,山西是最早被侵佔的地區,也最早穩定下來,戰爭的荼毒不是很大。


山西省的山溝隱藏著世界級的城堡群!距北京不過五六百公里

|山西沁河流域重要古村落分佈圖|

製圖-公子羽/大地理館


到了明末,黃土高原上流寇爆發,相對穩定的晉東南,便受到衝擊。

這時候,城堡才應運而生。

城堡,是河畔的明珠,是山間的鐵索,誕生於多災多難的明末

以功能而論,城堡最重要的作用是防禦。

我們以竇莊古堡為例,為什麼要先說竇莊呢?因為竇莊古城堡首開鄉村城堡建築先河,是名重一時的晉東南地區明代中後期鄉村城堡建築的代表作,擁有我國現存非常罕見的一處吏治類古代建築。

竇莊村位於沁水縣城東部50公里處,西依榼山,三面環水,沁河自北向南蜿蜒而過,村落選址在沁河西岸河谷平地上。


山西省的山溝隱藏著世界級的城堡群!距北京不過五六百公里

|竇莊古堡城門與街巷|

北宋初年,身為皇族後裔的竇家後人官場失意,從陝西遷徙於竇莊落腳。數百年後,江山代謝,為竇家守墓的貧苦農民張家之子張五典,發奮讀書,考取功名,終於在明朝萬曆年間出任兵部尚書。任官期間,張五典曾處理過河南、山東等地的民變,目睹了災荒遍地的情形,預感到天下即將大亂。明天啟年間,年過花甲的張五典告老回鄉,修築竇莊城堡,歷時3年。其病故後,由兒媳張銓之妻霍氏繼續主持營造。之前,張銓已在遼東抗清戰死。

建成後的竇莊堡東西、南北各長均500米,修築城牆2000餘米,整體佈局呈「卍」形,建有八座城門樓,加上祖居尚書府所修小城「甕城」,共九門。竇莊城堡形狀類似紫禁城,不僅結實堅固,而且氣派豪華,讓沒見過世面的鄉親大開眼界——北京城外城也是九門,當地百姓於是大膽地把這裡稱為「小北京」,意思是鄉野中出現這種豪華的城堡,就好比在平原上建造北京城。

張五典死後不久,陝西果然發生民變。


山西省的山溝隱藏著世界級的城堡群!距北京不過五六百公里

|竇莊古堡“尚書府”門樓|

供圖-秦紅宇


明代中後期社會危機四伏,崇禎元年(1628),陝北的王嘉胤、王自用率先揭竿而起,轉戰於陝西、山西一帶,數年間幾度進出於沁水、陽城,穿梭於沁河兩岸。農民軍勢如破竹沿沁河而上洗劫村莊,包括竇莊。此時張五典之子張銓殉國,兒孫們也都在外為官,家裡有張銓妻子霍氏當家。族人本想遠走避難,霍氏夫人卻說:

「避賊而出,家不保;出而遇賊,身更不保。不如盍死於家」。


她將莊中男丁67人,壯婦43人,全部組織起來,組成護莊兵丁,日夜習武,看守莊園。起義軍曾三打竇莊,最多一次以3萬之眾圍攻。崇禎四年(1631)5月,農民軍圍攻竇莊,6月,王嘉胤被小舅子和同族兄弟殺於陽城。這個王嘉胤鼎鼎有,陝西府谷縣人,李自成、張獻忠、高迎祥都是他的部下。可以說,也是明朝的終結者之一。

竇莊霍氏的壯舉,讓朝野震動,明兵備道王肇生為此專門上疏,褒揚「竇莊城」為「夫人城」,皇帝還親賜御筆「燕桂傳芳」。


山西省的山溝隱藏著世界級的城堡群!距北京不過五六百公里

|竇莊古堡“進士及第”門樓|

供圖-秦紅宇

竇莊之戰的勝利,可以說掀開了沁河流域大建古堡村落的序幕。

當時,朝廷派將領曹文詔、張道浚負責剿匪。張道浚就是古堡始祖——張五典的孫子。農民起義爆發後,山西巡撫令道浚參與軍事策劃。王嘉胤攻打竇莊的另一個原因,也是想抓張家人,來脅迫張道浚為他們做事。張道浚當時從外部突擊,和老媽霍夫人一起內外夾擊農民軍。看到周邊諸多村鎮遭受戰火蹂躪,自己的家鄉竇莊在爺爺活著時就建城堡,成為一個例外得以保全。

事後,張道浚在佩服爺爺張五典NB的同時,和當地官員、富紳積極倡導,在沁河兩岸先後修築起軍民兩用的百餘座城堡。此後,建堡之風席捲晉東南。

類似竇莊城牆—街巷—院落格局的城堡,山西別的地方也有,如汾河流域的張壁古堡,但不像這裡規模大。這是因為,汾河盆地有坦蕩的平原,缺少山地為屏,而城堡則適合出現在山高地險的區域。沁河流域多是山水相依的地勢,為防禦型建築的出現提供了條件。

晉北的長城沿線,也有各種城堡,但它們多是純軍事的堡壘,廢棄之後,基本上無人使用,缺少晉東南城堡的人間煙火。晉中的深宅大院,特點是周正莊嚴;晉東南的古堡建築,特點是咄咄逼人。一個更注重文化禮制、顯示財富,一個更注重軍事防禦、保衛家園。

沁河流域的城堡,是亦戰亦居的民間建築。戰時,古堡自成一體,可以很好地進行獨立防禦,鏈接起來就是沁河流域的一道獨居當地特色的防線,像山間的一道道鐵索。金庸先生「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中的《連城訣》,主人公狄雲的師父的外號叫「鐵索橫江」,是說做人比功夫厲害,叫人上上不得,下下不得。

這些半居住、半軍事功能的古堡,堪稱「山間鐵索」、「河上明珠」。

沁河古堡群和福建土樓群、廣東開平碉樓群一樣,都是地域文明在歷史長河中綻放的民間古建奇葩。太行古堡集體防禦侵害的軍事目的和客家人修造土樓合族而居如出一轍。與南方土樓不同的是,這些古堡此處中原腹地的人口稠密之地,歷經數百年歲月雕琢,斑駁滄桑,通體蒼黃,散發著濃濃鄉野氣息,更為難得。


山西省的山溝隱藏著世界級的城堡群!距北京不過五六百公里

已經充分開發的黃城村古堡(皇城相府),陳廷敬故居

山西省的山溝隱藏著世界級的城堡群!距北京不過五六百公里

湘峪古堡


山西省的山溝隱藏著世界級的城堡群!距北京不過五六百公里

|郭峪古堡|

山西省的山溝隱藏著世界級的城堡群!距北京不過五六百公里

|陽城砥洎城古堡|


在距離北京數百公里的地方,還能有這些遺存,不得不說是個奇蹟,這些具有華夏風韻民間建築,氣勢絲毫不亞於歐洲那些石頭城堡。城牆、街、巷、衚衕、底界線、院落及標誌性建築,共同構建了古堡的樹狀交通系統和層級防禦體系。

「如果要做中國地域社會史的研究,做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晉城是不可多得的一個寶地」,對此,國內專家曾有這樣的評論。


目前沁河流域晉城市範圍內遺留的堡寨多達117處,保存相對完整的8處。以沁河流域為主,分佈著湘峪古堡、竇莊古堡、郭壁古堡、柳氏民居、陳廷敬故居(即已開發的皇城相府)、郭峪古城、砥洎城和上莊古堡(即已開發的天官王府);良戶、大陽、周村、石淙頭、屯城、上伏、南安陽、洪上村等形制猶存。還有一些院落性古堡,如高平大周村、山河鎮洞八嶺謝氏古堡、王村古堡、北蘇莊、西黃石、陟椒劉家大院等十幾處。


山西省的山溝隱藏著世界級的城堡群!距北京不過五六百公里

|山西各流域古村落分佈圖|

(圈內是沁河流域)

資料來源:李青《景觀形態學視角下的山西古村落特徵及其保護》


山西其他地方的城堡式民居,有的成為被開發為單純的景點,裡面已經沒有居民,如晉中各個大院等,有的早已毀壞放棄,有的原住民早已搬離;晉北長城沿線的大部分堡子。而沁河流域的絕大多數城堡式民居內,大部分維持著歷史形態,延續著原有的生活功能,依然人煙稠密,雞犬相聞,煙火氣十足。


編輯:見羽卸甲/大地理館 geo-museu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