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房屋建築——中堂文化

在我國傳統的房屋建築中,廳堂的位置很重要。它是一戶人家的臉面,又是主人身份與尊嚴的象徵。


傳統的房屋建築——中堂文化


堂傢俱,一般由四仙桌或八仙桌、扶手椅或太師椅成對,再加上長條案和花架等組合而來的傢俱,在傳統的傢俱中,這也是僅有的一套組合式的傢俱。、

在一些影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廳堂的正中央,通常就會擺放著一套中堂傢俱,中堂傢俱是所有的傳統傢俱中最為獨特的,並且作為會客廳中最為重要的一套傢俱,它體現了中式傳統的禮儀。

傳統的房屋建築——中堂文化


談到中堂傢俱,我們首先不得不提的是中堂。中堂之說起於唐。因唐、宋兩代置政事堂於中書省內,為宰相處理政務之處,中堂因宰相在中書省內辦公而得名,後隨稱宰相為中堂。

宰相辦公的地方,自然是位置顯赫。發展到後來,中堂變成了廳堂中地位最為尊貴的位置。在傳統的傢俱佈局中,廳堂布局最為講究,最為嚴格。


傳統的房屋建築——中堂文化


中堂的功能一般分為會客、行禮儀和佛堂三類。

有別於書房的私密和封閉,堂屋是主人會客,家族行禮儀的重要且唯一的場所,會客和行禮儀講究的是主賓、尊卑、上下、長幼關係,這種關係嚴謹地傳達著中國人“孝悌忠義”的倫理觀。

傳統的房屋建築——中堂文化


中堂傢俱根據堂屋的用途,功能自然有所側重。

依照傳統習慣,扶手椅或太師椅的座序以右主、左賓或左為上、右為下為序,無論長輩還是僚幕皆宜“序”來入座,這叫坐有坐“相”,這個相,既是形式,又是內涵。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家族中位尊的主人,不行儀式之時,平時也只在右邊落座,一是表示謙恭,二是虛位以待,因此上,中堂的座椅不經常同時使用。當堂屋兼做佛堂時,則翹頭案正中有設佛龕,或設置福祿壽三星,或供奉已故親人牌位,案上配置香爐、蠟扦、花筒等五供,用於祈福和感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