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功顯赫的公孫瓚,為何卻悲劇收場?

Pin小號


公孫瓚從

郡中小吏做起,依靠個人奮鬥,成為東漢末年總督北方四州的軍閥,是當時中國北方最強大的諸侯,可謂戰功顯赫,威震一方,十分勵志。可惜在與當時新崛起的另一軍閥袁紹鬥爭中,因龍湊之戰兵敗,最終困於高樓,引火自焚,結局十分悲摧。

分析其敗亡原因,掌心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不得人心殺戮。公孫瓚靠軍功起家,作戰十分勇猛,但他打仗從來不留戰俘,所有的戰俘都會被殺掉,對於自己的下屬也是經常動不勸就下殺手,過於兇殘,他經常自持兵力強大,便放縱自己的部隊,掠奪百姓。特別是在擊殺自己的老上級幽州牧劉虞奪權過程中,他殺掉了劉虞和全家老幼,遭到了很多人的唾棄。因為劉虞在整個漢朝的威望都很高,而且在治理幽州時為政寬仁,安撫百姓,深受百姓愛戴。公孫瓚殺劉虞的事件,激起了很多文人的反感,許多謀士都因以公孫瓚為恥而離去。

二是失去根基重親信。公孫瓚還有一個毛病就是隻喜歡用自己身邊的人,只信得過跟自己一起打拼的兄弟,用人圈子非常窄,沒有沒有籠絡幽州地區的地方豪強。而在東漢末期,地方豪強幾乎是當時所有的諸侯都不敢忽視的力量,曹操、袁紹、劉備、孫權等人都是十分注重籠絡地方豪強,才不斷髮展壯大的。公孫瓚這種只靠武力征服,不培植執政根基的作法,也為他後來的兵敗埋下禍根。

三是貪圖享受招反抗。公孫瓚在消滅劉虞、擊敗袁紹以後,開始居功自傲,貪圖享受,大肆修建宮殿,整日和妻妾們飲酒取樂。同時更加殘酷壓榨百姓,引發了幽州地區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公孫瓚不得得忙於鎮壓起義,在鎮壓起義的過程中軍力銳減。

四是生不逢時遇袁紹。失去了文人謀幫助,地方豪強支持,以及地方老百姓的擁戴,公孫瓚的政權可謂內憂外患。而袁紹卻與公孫瓚相反,他對待自己的謀臣們很客氣,也沒有窮奢極欲的生活,對地方豪強更是極力拉攏,此消彼漲,彭紹的勢力逐步壯大。

袁紹在最後向公孫瓚發動了進攻後,幽州地區的豪強們積極響應,公孫瓚兵敗如山倒而自焚,落得個滿盤皆輸的下場。

以業餘視角品讀歷史,用淡泊心態談笑古今,掌心讀歷史歡迎關注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